㈠ 以畏懼為話題的作文
我們何時能無所畏懼?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先賢孟子告訴我們:理屈時當懂得敬畏,虛心認錯——俯首甘為孺子牛;理直時當無所畏懼,氣壯山河——橫眉冷對千夫指。但現實生活給我們的啟示似乎卻不盡如此:在本該理直氣壯時我們更需懂得畏懼。
當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普及了國民的化學常識後,我們驀然發現不該讓我們畏的食物已經成了不可不畏的對象:孔雀綠魚、蘇丹紅辣椒醬、雙氧粉蟹、地溝油、毒大米、敵敵畏熏制的金華火腿、硫磺熏制的各種乾菜、各類不加以標明的轉基因作物……,這讓我尤其畏懼的一切,根源是否在於金錢腐蝕了商人的良心?
當杭州鬧市飆車案中譚卓年輕的生命觸痛了國人的神經後,我們突然發現本以為無需畏懼的生活環境里竟然危機四伏,豈可不畏:南京張明那樣的醉駕殺手如過江之鯽、江西樂平交了8000元違章罰款年費的司機眼中哪有紅綠燈、「我爸是李剛」的司機眼裡何嘗看得見行人……,所以即使行走在校道、住宅區我們也不可不如臨大敵,對別人「出其不意」的攻擊心存畏懼:這讓我尤其畏懼的一切可是因為金錢與權力已凌駕於一切?
當江蘇的豆餅老太周翠蘭拾金不昧反遭訴訟給了樂於助人的民族以致命一擊後,我們悄然醒悟本與畏懼無甚關聯的助人行為大可能正落入陷阱和圈套,哪能無畏:湖北撈屍門中的救人大學生的屍體都需要交納贖金、南京攙扶摔倒老太太的彭宇被告上法庭、浙江舉報罪犯者被砍斷手腳……,所以鬧市被搶劫眾人圍觀卻無人伸一援手、所以掉在地上的錢包引來圍觀卻無人伸手拾獲:這讓我尤其畏懼的一切可是因為道德已在金錢中的淪喪?
行走於世間,我們無法都如別理科夫那般將一切裝在套子里,與世隔絕,所以與生俱來的畏懼和世事賜給我們的畏懼讓我們四顧茫然。但是,總以為心底不該畏懼的畏懼才是一個民族最致命的毒葯。「我的兄弟,懷著你的愛和你創造的世界到你的孤獨里去,很久以後正義才跛腳跟在你後面」,尼采這樣勸慰著我們世人,我卻衷心希冀正義可以壓倒恐懼,及時給世人以無畏的勇氣。
我深信,終將有一日我將在陽光下見證著這樣本不是奇跡的奇跡:在理直氣壯時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㈡ 以敬畏為話題的700字作文
敬,而生虔誠心;畏,而生戒惕心。我們應對自然、歷史、生命等就應心存敬畏,如此,我們方無愧人生。
心懷對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綠水,聆聽自然心聲。近來,霧霾天氣嚴重困擾國人,人們怨聲載道,可誰又想過,造成這一現象的不正是我們對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嗎?樹林花園被拔地而起的高樓取代,藍天白雲被工廠的烏黑濃煙遮掩,甚至生長百年的橡樹林因逆領導意志而被無情砍伐。我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兒了?記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時感慨地說:「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它向我展示了它溫柔的一面。」這種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讓人動容,也足以讓我們反思該如何敬畏自然。
自然需要敬畏,對歷史亦然。
心懷對歷史的敬畏,才能不忘歷史,警鍾長鳴。在國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倒行逆施,不顧國際譴責公然參拜靖國神社,這哪裡是對歷史的敬畏。同是二戰戰敗國,戰後德國歷任領導人都心懷對歷史的敬畏,以史為鑒,為過去納粹暴行真誠懺悔,贏得了世人理解與尊重。相較戰後德國的前總理勃蘭特,安倍晉三是多麼的渺小和醜陋。那些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歷史,對歷史不心存敬畏的人或國家必將被歷史所淘汰。在國內,有些國人也缺乏對歷史的敬畏與尊重。如「抗日神劇」鋪天蓋地地襲來,讓人眼花繚亂,不禁讓人發出疑問:「這就是中國抗戰史?」抗日神劇的出現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也是對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今天,我們更應該心存對那段痛苦歷史的敬畏,以史為鑒,警鍾長鳴。
我們還要對生命敬畏,如此,生命才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印度特蕾莎修女,把一生獻給那些受苦難的人們。她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同他們交談,給他們食物,讓他們感受到無盡的愛和關懷。特蕾莎修女死後,印度給她舉行了國葬。特蕾莎修女對生命的敬畏感動了無數貧苦人民,人們紛紛跪下,不敢高過她的靈柩。相反的,不敬畏生命,人生之花就會枯萎。馬加爵只因同學的幾句玩笑話,揮刀殺人,在斷送同學年輕生命時,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韶華。生命可貴,怎能不懷有敬畏之心?
人生短暫,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
歲月無痕,心存敬畏,自當青史留名。
心存敬畏,讓人生走向輝煌!
以敬畏為話題的作文:心懷敬畏,花自盛開
小時候,看見閃電,媽媽會把我們攬在懷里,溫柔地說:「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那時,我們對雷鳴閃電心懷敬畏,它教人反省:不要做壞事——這是民間最質朴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為一種神聖的力量,可以約束矯正我們參差不一的心靈。
人,不可以沒有敬畏的心。因為沒有敬畏,所以惡搞經典成風。因為沒有敬畏,所以崇高貶值。因為沒有敬畏,我們的人生不再神聖……心無敬畏,花不開。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先賢尚如此,聖人更如此。
難道說,生活在現今的人們,真的什麼都不怕,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了嗎?
據說現在最流行最廣泛的新罵人「三字經」是「鄙視你」。第一回合就「鄙視」,所以不用開戰;內心、表情寫滿「鄙視」,所以沒有仰望,也沒有尊敬。「在貌為恭,在心為敬。」面帶鄙夷,內心一定會慢慢卑俗黯淡。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敬畏,在他墓碑上刻著: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則,敬畏之花,卓然開放於心頭;「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敬畏之花,傲然開放於胸懷;孔子強調的是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並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絲毫懈怠與侮慢之心……
智者、聖人,之所以不凡,是因為有所畏懼也有所敬仰。而平凡之人,常懷敬畏之心,就不會輕易浮躁,內心自然生養出一些正氣、庄嚴與崇高。人很渺小,因為有了信仰與敬畏之心,反而讓我們內心清澄而庄嚴。心懷敬畏,花自盛開。
萬物眾生,都值得我們敬畏。從一朵向陽的花、一棵跳舞的草,到一隻螞蟻的力量、一位母親在產房裡掛滿汗珠與淚珠的笑容……聽課的學生如果對老師沒有敬畏,就容易打瞌睡;拿俸祿的官員如果對人民沒有敬畏,就容易貪污腐化;袁隆平因為敬畏水稻,在稻田裡夢想成真;黑人阿里因為敬畏每一個對手,成長為一代拳王。心懷敬畏,花自盛開……而你我,如果對自然對生命缺乏虔誠和敬畏之情,就不會真正體味到生命的美善與生活的幸福。
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先生,在北京大學XX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談到對老師的敬畏,讓人動容!他說,「我們很有幸見過朱光潛教授。在他最後的日子裡,是我們班的同學每天輪流推著輪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每當我推著輪椅的時候,我心中就充滿了對朱光潛教授的崇拜,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因為敬畏,而愛;也因為敬畏,看見愛;更因為敬畏,才有真正的感動。心懷敬畏,花自盛開,果自垂
一生,不長。一生,是一條謀生的路,也是一趟朝聖的路。謀生,讓我們熱愛手裡的糧食,常懷平常心;朝聖,讓我們看見高度,常懷敬畏心。
以敬畏為話題的作文:敬畏人生
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註定疾步匆匆。匆匆的人生,經不起我們的肆意揮霍。作為最渺小微茫的存在的我們,必須對人生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容易浮躁,不容易輕忽,在生命的征程中綻放光彩。
敬畏人生,就是扼住命運的咽喉。
耳畔又響起那慷慨激昂的《英雄交響曲》,貝多芬庄嚴崇高的形象立刻浮現於腦海之中。在被他的音樂震撼的同時,他的命運卻讓我感到難以置信,難以想像他在失聰時創作音樂的場景,更難以想像他用心靈感受音符的情景。我想,這足以說明他對人生的敬畏。如果不是敬畏人生,他怎麼能在失明的夜晚潛心感受跳動的音符呢?如果不是敬畏人生,他又怎麼會用譜曲的雙手扼住命運的咽喉呢?貝多芬懷著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拋開了浮躁,為自己譜出了一曲壯麗的「命運交響曲」。
敬畏人生,就是微笑著去唱生命的歌謠。
史鐵生,一位有著鋼鐵般的意志的作家。當他病痛纏身時,他咬緊牙關,撐過一個個痛苦的不眠之夜。當他被文學吸引時,他又是緊咬牙關,強忍著病痛,完成了一部部文學著作。當聽見他說,死是一個不必急於求成的過程,死亡的日子必定會來臨,不禁對他肅然起敬。他對人生的敬畏,竟已超過了生與死的界限。懷著對人生的敬畏,他在文壇中屹立著;懷著對人生的敬畏,他在病痛中支撐著;懷著對人生的敬畏,他微笑著去唱生命的歌謠。
敬畏人生,就是精彩地活著。
我心中的「鋼琴王子」劉偉在彈鋼琴時的專注與投入,讓每一個觀眾為之動容。仍記得他在剛剛失去雙臂時的苦惱與迷茫,那時的似乎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但他還不甘心就這樣認輸,他對人生的敬畏更加強烈。於是他懷著這顆對人生的敬畏之心,慢慢將自己的內心從浮躁與迷茫中解救出來,平靜地重新生活。敬畏人生,讓他在「要麼馬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中,堅定地選擇了後者。
人生,註定坎坷。生活的艱辛不會遺忘任何人。我們能做的,唯有敬畏人生。拒絕浮躁,拒絕輕忽,懷著對人生的敬畏走向涅槃和崇高,在生命的征程中綻放光彩。
以敬畏為話題的作文:腹有敬畏氣自華
敬,而生虔誠心;畏,而生戒懼心。誠懇待之,不敢有絲毫傲慢;謹慎待之,不敢有絲毫懈怠。泉水敬畏山林,才有叮咚之響,鯤鵬敬畏南冥,才有扶搖直上之態;傲梅敬畏寒冬,才有怡人之香……人活於世,要敬畏人生。腹有敬畏,氣自芳華。
敬畏人生,讓浩然正氣滌盪千古。「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屈原——一代赤子,流芳千古。面對滾滾而去的歷史長河,但高歌一曲,拂袖一躍,空中是他敬畏的身姿,謹懷擁一腔才氣,腹含一枚朱丹,用絕美的靈魂攜著滿腔的熱血,躍入汨羅江,隨著江水的平平仄仄,www.99zuowen.com滋潤在每一個志士的心田。他因為敬畏人生,所以選擇了用江水滌盡沾染的世俗污垢。他厭惡屈服卑微的人生,就算舍棄生命又有何畏。「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敬畏人生,得浩然正氣。
敬畏人生,讓赤膽忠心詮釋最美。枯瘦的身板,厚厚的眼鏡片,兩只腳不停地挪動著……這是茶固村的一位老師——樊芳朝。他二十三年堅守崗位,用青春點亮了山裡娃的整個春天。期間,他與病魔搏鬥,他敬畏人生,所以堅守下來。一呆便是二十三年。歲月將他的青春帶走了,病魔將他的身軀擊垮了,但他仍站在三尺講台上,勤勤懇懇,一絲不苟。這股力量源自他的敬畏之心。因為敬畏人生,所以不敢懈怠,不敢放棄。他是「最美」的鄉村教師。何謂最美?最美司機不正是敬畏人生而置乘客安全於第一位的嗎?最美媽媽不正是敬畏人生而不顧一切,接住落嬰的嗎?最美教師不正是敬畏人生而不舍不離堅守奉獻的嗎?敬畏人生,惟其如此,人生才最美。
敬畏人生,讓愛與光明灑遍大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將用愛灑遍整個大地。」海倫?凱勒對她的人生,盡管充滿不幸,但她依舊十分敬畏。殘缺的生命因為敬畏卻派生出了完整甚至絢爛的人生。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一切源於敬畏。無獨有偶,「要麼趕緊,要麼精彩地活著」,劉偉同樣用敬畏之心奏響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動人旋律。因為敬畏,愛與光明將一直同在。
也許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我們還無法徹悟這敬畏的深邃,但積極對待人生,行為上有所戒懼,節制,我們勢在必行。敬畏人生,我們一樣可以。
人生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敬畏人生,人生便會敬畏你。敬也,服也。
以敬畏為話題的作文:心有敬畏之龍,細嗅夢想之花
雨果有言:「讓內心住著一條巨龍,面對未來的花海,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我權且把「巨龍」理解成「敬畏」,把「花海」理解成「夢想」。只有懷著敬畏之心,誠懇且謹慎地對待自己的夢想,方可不畏激流、險灘,不懼泥淖、磐石,最終抵達夢想的花海。
敬者,內心虔誠,懇切待之,不浮不躁,此天之道也;畏者,心生戒惕,謹慎待之,不疏不忽,此人之道也。敬畏者,擇夢想之道而固執之者也。
李彥宏,「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就是著名的「網路之父」。大學剛畢業時,他和一群IT界的同學都愛上了互聯網這座大金庫,想要從中創業,實現夢想。可是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發展可謂「瞬息萬變」,游戲、視頻、電商等輪番占據網路主力軍,他們看中的搜索引擎的項目進展緩慢,遲遲難登城牆。這時他的同學們紛紛退出,放棄了這個夢想。只有李彥宏一個人依舊懷著一顆敬畏夢想的心靈,為網站的創立拚命奔波,甚至不舍晝夜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終於,他帶領著「網路」登上了王者的舞台,稱霸中國搜索界。當記者問起他的成功秘訣時,他淡然笑道,是追求夢想、不鬆懈的敬畏之心。因為心中有敬畏巨龍的哆嗦,所以不曾放棄追求、停下腳步;因為胸中有夢想花香的氤氳,所以不曾內心浮躁,最終走向成功,身在花田。
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她就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林徽因大學時代曾經學習過建築、美術,可她的內心卻常有夢想的聲聲叮嚀——「歸去來兮,投身詩歌」。成為詩人或許是她自幼以來的夢想,是她的敬畏之龍所望見的彼岸花海。她熱愛詩歌,13歲起便投筆詩歌;她敬畏夢想,從事建築後又轉而投身詩歌。心懷敬畏,便有了轉行的勇氣,有了不問成敗的滿腔熱忱。結果,她的清新典雅的「新月詩」名聲大噪,迎來世人的競相追捧。而她只願心懷敬畏,在內心修籬種菊,弄一隻禿筆,著一盞清墨,抒寫人生夢想,帶著敬畏之龍去嗅夢想之花的芬芳。
《羊皮卷》里曾說:「成功的秘訣很簡單,只要你心懷敬畏,放手一搏。」被譽為「寧財神」的劇作家陳萬寧也曾敬畏夢想,把多年的心血凝聚成了《武林外傳》;「天籟之音」薩頂頂也曾敬畏夢想,把找回心靈的青藏之心華僑了悅耳動聽的空谷之曲《萬物生》;「流行歌後」惠特尼?休斯頓也曾敬畏夢想,把貧困之家的心聲編織成歌聲的翅膀……因為心有敬畏之龍,他們嗅到了夢想之花的芬芳。
心有敬畏者,易養一段春。內心裡住著敬畏之龍,對待自己的夢想時刻誠懇、謹慎,我們終會迎來自己的一段春天,請細嗅夢想之花開放的芳香。
以敬畏為話題的作文:敬畏是一種人生財富
敬畏自然,自然回報以寧靜;敬畏人生,人生回報以充實;敬畏生命,生命回報以多彩。懷一顆敬畏之心,於浮塵浮世中活出生命的精彩。
敬畏人生,人生肅然起敬。「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人生是敬畏中的平靜,在心中修籬種菊。陶淵明一生淡泊,認識到自己的人生不能擱淺在勾心鬥角的官場,毅然選擇了對人生的敬畏,謹慎對待生活,才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篇。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他的人生更值得敬畏,當他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利時,對待人生的看法變得謹慎,是他有機會成功,他對生活前虔誠認真,三次高考,面試等的失利沒有消磨他的耐性與敬畏。相反,這卻讓他的人生變得更加庄嚴與崇高。敬畏人生,人生回報以成功。敬畏是人生財富,它能讓人生更加充實,讓生活多姿多彩。只有敬畏之心才能讓內心歸於寧靜與致遠。
敬畏生命,生命五彩斑斕。《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然而司馬遷遭受了宮刑的恥辱,在面對生與死時,他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不想因此放棄生命,寫就了《史記》,讓他的生命綻放光彩。與之相反,不敬畏生命會有怎樣的後果?當報道出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速成雞、毒膠囊等事件後,生產商才知道他們讓謀取私利蒙蔽了雙眼,昧著自己的良心做出對生命大不敬的勾當,結果是將自己掉進自己的陷阱里。所以,我們要對生命持一顆敬畏之心,不能輕易懈怠和傲慢。敬畏之心讓生活處處充滿陽光。
敬畏事業,事業才會容許成功。「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奧運冠軍李雪芮對事業的執著認真以及對事業的敬畏,讓她奪得桂冠。只有心生虔誠,對她來說每一個球都是至關重要的。貝多芬也許是一個天才,如果沒有對音樂事業的執著,是天才也不一定能成功。常懷一顆敬畏之心才不會使人浮躁,對事業絲毫不懈怠就一定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因為敬畏是人生的財富。
敬畏是一種智慧,是智者攀登時的梯子;敬畏是一種境界,是仁者內心的仙境;敬畏是一種財富,是強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只有懷一顆敬畏之心才會讓內心修籬種菊,避開喧囂;只有讓敬畏之花綻放才能讓人生輝煌燦爛。讓我們吃一顆敬畏之心,擁有人生之財富!
㈢ 高中作文以"畏″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古典,流淚了
中國古人有句老話說人一生應有「三畏」——少年畏父,中年畏妻,老年畏子,否則很難成器。其中,有一點是我們所肯定的,漫漫人生旅途,必須有所敬畏。這份敬畏中,詮釋著穩重,詮釋著用心,更彰顯著敬和愛。
中華民族泱泱五千年文明,穿越時空隧道,我們看到李白江邊獨酌,詠出豪情萬丈;我們看到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難萬險,終取得真經;我們可以看到蘇東坡在驚濤亂石間吟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沉浸在中國古典之中,我們可以聆聽歷史的聲音,體會歷史的腳步聲,悠遠,深沉……
然而,當重歸現實,我們竟然聽到——
「李白乘舟不給錢,一腳把他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會游泳就玩完。
「包青天啊開飛機,展昭掛著BP機,張龍趙虎吃烤鴨,王超馬漢開面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雞鴨魚肉在眼前,口水留下三千尺,可惜兜里沒有錢。」
當我們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古典名著被踐踏的一塌糊塗時,我們痛心疾首,現在的人,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喪失了對古典虔誠的敬畏,這種對文化的褻瀆抹殺了古典的唯美。試想,對古文化敬畏尚且喪失,我們還有何精神支撐,還從何談起振興中華?
無獨有偶,我們可以看到——
《水滸傳》被恣意撰寫為3個女人與105個男人錯綜復雜的感情糾葛;
《西遊記》一改再改,僅為滿足人們的視覺娛樂需求;
廢除中醫葯的呼聲塵囂日上,中醫面臨嚴峻危機;
青少年沉迷於西方情人節、聖誕節,竟不知清明、端午的淵源……
我看到,古人在哭泣,因為我們喪失了對其應有的敬畏;古典在流淚,因為它們被我們踐踏的肆無忌憚。在前進的道路上,當驀然回首時,發現我們除了時尚一無所獲,發現古典淚流滿面控訴時,我們是否應該尊重和敬畏,並懷著真誠的歉意對古典致敬?
朋友,敬畏古典,是一種傳承,古老的文化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讓我們敬它愛它,用心呵護它,用最古老最虔誠的敬畏來發展它,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古典笑了,發自內心的笑容……
㈣ 以敬畏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那個午後的黃昏,我站在高樓的陽台上,忽然聽到一陣鳥叫。循聲望去,一陣大雁「人」字排開,往南飛去。 我數了數,一共有九隻。不知怎地,我的目光被這九隻鳥緊緊地牽著,直到它們消失在蒼茫天際後,我仍不肯收回目光,面對遠去的方向久久地眺望、凝視。 鳥聲,離我們漸疏,漸遠。 在 我的記憶深處,鳥聲離我是那麼地近,近得甚至伸手可及。可以說,童年的每一天都是在鳥聲的伴奏下度過的。那時在鄉下農村。清晨,房前屋後早起的鳥兒把我從 睡夢中喚醒。放牛時,我牽著牛在一邊晨讀,黑色的八哥友好地歇滿牛背。就連上學放學的遙遠路途也因鳥聲陪伴而變得短了,近了。真的,在那個時候,好像到處 都是鳥,天上飛的,樹上歇的,禾場上走的,滿眼都是鳥的身影。我也經常像魯迅在《故鄉》中描述地那樣,在冬天雪地上支起竹篩,撒些穀粒,手握長繩,站在遠 處靜侯覓食的小鳥。每次總能罩三兩只,繫上紅毛線,逗它們玩。玩累了,就放生。 那時,鳥的聲音曾經是那麼地熟悉地繞於耳邊。只聽聲音就能辨別是什麼鳥,也能學得惟妙惟肖。鳥的叫聲,有時也可以傳來農人們耕作的訊息。比如每年四五月間就飛來一種鳥,准確無誤而又異常清晰地發出「豌豆拔角——割麥插禾——」的叫聲。此時的田野上,滿臉掛笑的農人們在豌豆花叢中,割著小麥,插著秧苗。農人們常說,鳥是一種比人更具有靈性的動物,往往是人不知春鳥知春。 後來,我離開農村。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我極少聽到鳥的叫聲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車的喇叭聲和人群的嘈雜聲。行走在城市的人們漸漸地習慣了沒有鳥聲的日子。我 時常在城市中綠色較多的地方行走,只為了能聽到鳥的歌唱。偶爾聽到籠中之鳥的叫聲,我也會欣喜不已,定會羨慕主人的閑情逸致。 能經常聽到鳥叫的人肯定是個幸福的人。不過,我也算曾經幸福過的,畢竟鳥鳴聲伴我度過了整個童年的季節。最苦的也算是城裡的孩子們了,他們常在造句中脫口而出:天空飛過一架飛機。他們極少會看到飛過天空的還有一隻自由快樂的小鳥。
㈤ 以敬畏為話題的作文
範文
疏遠的鳥聲
那個午後的黃昏,我站在高樓的陽台上,忽然聽到一陣鳥叫。循聲望去,一陣大雁「人」字排開,往南飛去。
我數了數,一共有九隻。不知怎地,我的目光被這九隻鳥緊緊地牽著,直到它們消失在蒼茫天際後,我仍不肯收回目光,面對遠去的方向久久地眺望、凝視。
鳥聲,離我們漸疏,漸遠。
在我的記憶深處,鳥聲離我是那麼地近,近得甚至伸手可及。可以說,童年的每一天都是在鳥聲的伴奏下度過的。那時在鄉下農村。清晨,房前屋後早起的鳥兒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放牛時,我牽著牛在一邊晨讀,黑色的八哥友好地歇滿牛背。就連上學放學的遙遠路途也因鳥聲陪伴而變得短了,近了。真的,在那個時候,好像到處都是鳥,天上飛的,樹上歇的,禾場上走的,滿眼都是鳥的身影。我也經常像魯迅在《故鄉》中描述地那樣,在冬天雪地上支起竹篩,撒些穀粒,手握長繩,站在遠處靜侯覓食的小鳥。每次總能罩三兩只,繫上紅毛線,逗它們玩。玩累了,就放生。
那時,鳥的聲音曾經是那麼地熟悉地繞於耳邊。只聽聲音就能辨別是什麼鳥,也能學得惟妙惟肖。鳥的叫聲,有時也可以傳來農人們耕作的訊息。比如每年四五月間就飛來一種鳥,准確無誤而又異常清晰地發出「豌豆拔角——割麥插禾——」的叫聲。此時的田野上,滿臉掛笑的農人們在豌豆花叢中,割著小麥,插著秧苗。農人們常說,鳥是一種比人更具有靈性的動物,往往是人不知春鳥知春。
後來,我離開農村。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裡,我極少聽到鳥的叫聲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車的喇叭聲和人群的嘈雜聲。行走在城市的人們漸漸地習慣了沒有鳥聲的日子。我時常在城市中綠色較多的地方行走,只為了能聽到鳥的歌唱。偶爾聽到籠中之鳥的叫聲,我也會欣喜不已,定會羨慕主人的閑情逸致。
能經常聽到鳥叫的人肯定是個幸福的人。不過,我也算曾經幸福過的,畢竟鳥鳴聲伴我度過了整個童年的季節。最苦的也算是城裡的孩子們了,他們常在造句中脫口而出:天空飛過一架飛機。他們極少會看到飛過天空的還有一隻自由快樂的小鳥。
即便是如今的農村,鳥也越來越少了。或許是人們揮著斧頭砍了樹,讓鳥兒沒有棲身之地了。或許是人們舉起的獵槍,把鳥兒都嚇得逃走了。鳥兒開始驚恐地注視著地球上的人類,它們再不敢自由地在樹枝上跳來跳去了,再不敢快樂地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了,它們不得不時刻提高警惕,躲過人類的自私貪婪的目光。稍有不慎,人類的子彈就有可能射進胸膛,成為人類的盤中餐。
人類和鳥兒,其實都是天空的孩子啊!天空是我們共同的慈祥母親。人和鳥,都是兄弟,都是姐妹,都喜歡在母親干凈的目光中歡快地歌唱。人和鳥,在遼闊空靈的宇宙里,只有相互幫助,相互安慰,才能戰勝孤獨,戰勝災害。為什麼我們不能和睦相處,卻要向我們的同胞舉起屠刀呢?
誠然,在人類的智慧面前,鳥兒算是無知的,弱小的,可它也是宇宙中與我們人類一樣平等的生命呵。為什麼我們只把它當作一個征服的對象,當作我們的美味佳餚?佛總是教人們不要殺生,也就是要我們敬畏生命。真的,我們雖然不能達到佛的境界,但總可以善待生命,善待自然吧。
放下斧頭和獵槍吧。多栽幾棵樹,讓受傷的鳥兒有個養傷的地方。再多栽幾棵樹,等傷好之後的鳥兒把更多的同伴引來,讓它們在綠樹叢中歡快地唱歌跳舞。讓我們在鳥的歌聲中,和平、安靜、寬容而幸福地生活著。
範文五、
敬畏生命
記得去年暑假與父親一同出遊,到了紅楓湖邊(在貴陽),我拿起相機四處取景, 忽然發現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香棉花似的,風一吹, 有的飄到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裡。我驚奇地喊除了聲,父親循聲而望,最後告訴我那 是一種靠風力傳播種子的植物。
其實,小學的時候就從書本上知道有一類種子是靠風力靠纖維播送的,那時,心中 只是幻想著那種情景有多美。然而,當我看見它時,令我震撼的絕不僅僅是它的夢一般 的美,而是它偉大的延續生命的方式,也許,在它不分晝夜的飄散之餘,只有一顆種子 能遇見一片土地,落地生根,長成大樹,但造物主樂於做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因此, 當我見到這種壯觀的延續生命的方式時,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 畏。我感到那雲一般的種子在我的心裡強烈地撞上什麼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 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所震撼。
在浩瀚的宇宙中,這些生命微不足道,然而,它卻以如此不懈的精神,不知疲憊的 為下一代忙碌,不懈一切地為下一個生命釋放自己的光與熱。為了能使生命得以延續, 任何一種生命形式都會不辭勞苦,堅持不懈。記得有一類海魚,每年繁殖期時,都會不 遠萬里逆流而上,回到淡水河裡產卵,繁殖下代,之後又不遠萬里回到海里,一個來回 就幾萬公里,可它的孩子們卻未必能回到海里。縱然如此,她仍樂此不疲。生命的精神 與力量遠非這些文字所能形容,她帶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與感悟,也只有當你親眼見到時, 才有天地萬物的存在;生命不息,才創造了無盡浩瀚的宇宙!
直至今日,我仍然懷念紅楓湖那一片柔美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那一顆種 子成了小樹。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成長。那顆種子曾遇見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 心中,蔚然成陰。因為,是它教會了我,怎樣敬畏生命。
㈥ 以「敬畏」為話題的作文
前兩個月才寫的。實在不會寫的話,你可以寫分論點,最俗的:敬畏生命什麼的。嘿嘿,就往你比較熟悉的話題上靠就是,三個分論點、兩三個例子加一些議論,一會就搞定了。不過說實話,還是集中寫一個更好。
㈦ 以「畏」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勇者有畏
人們在講述某位英雄的英勇事跡時,常常感嘆:「勇者無畏呀!」聽眾往往也都跟著附和:「是呀,勇者無畏!」而每當這時,我卻不禁陷入沉思,勇者真的無畏嗎?
幾年前,在青島某海灘,有個孩子不幸被海浪捲走,當即就有兩位中國青年奮不顧身地沖向巨浪翻卷的大海,但是,他們都被大海吞噬了。這時,有個美國留學生找來了一條長繩,先用它在自己的腰上很快地紮好,然後把繩子的另一頭交給幾個遊客,並一再叮囑說:如果自己被巨浪捲走,就趕緊把他拉上來……之後,他幾次下海救人,無奈風大浪高,最終沒有成功,但是他也沒有喪失自己的生命。後來,青島人民在悼念、謳歌那兩位救人英雄時,並沒有忘記這位「貪生怕死」的老外,授予了他青島榮譽市民的稱號。
也許有人會覺得,勇者就應該有大無畏的精神,而這位美國人顯然不夠完美,他還「畏」失去生命。其實,對人來說,生命總是最寶貴的。這位美國人的「勇」是對一個陌生生命的珍愛,而他的「畏」又何嘗不是對一個鮮活生命的珍愛。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期內,我們似乎片面強調了人的勇敢和無畏,而忽視了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帝的賜予,都生而平等,都沒有隨意漠視的權利。在今天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我認為,我們需要「勇」,也需要一種理性的「畏」。
早在3年前,北京市和上海市就在《中學生守則》中取消了「見義勇為」的條款,我認為這是一種對7300多萬中學生生命的敬畏之舉。誠然,當代中學生的血液中是應該勃發著一脈勇士的真氣,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他們尚屬未成年人,還不具備同邪惡勢力、突發災難等正面交鋒的能力,他們當然可以理性地採取「撥打110」「向老師、家長和有關部門報告」等不失勇敢之舉,但如果偏要他們去勇斗歹徒、抗洪搶險,我們是不是片面強調了利他主義,而忽視了對生命的關愛?
勇者的確令人敬仰,但他如果無論何時何地何情何景,都毫無所畏,不怕痛或沒有痛感,又怎麼會真切地體味他人的痛,撫慰他人的痛呢?「無畏並非真豪傑,有畏如何不勇士。」我真心地希望,勇者能插上「勇」與「畏」的雙翅,笑翱九天,將愛灑滿人間,將義灑滿人間。
㈧ 「畏」為話題的作文
勇與畏
華楠
蘇軾在《留侯論》中認為「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似乎「勇」,就是要能忍。誠然!但我覺得「畏」這個與「勇」貌似相反的東西,也是「勇」所必不可少的。如何處理兩者間的關系很有一番學問。
有「勇」而不「畏」者。這類人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如拿破崙。他一生從不知畏,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都迎頭而上,不斷地擴張他的版圖,侵略別國,一連打了四十幾場勝戰,成就了名譽,滿足了雄心,但卻被歐洲許多國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最終他迎來了滑鐵盧之戰,成了俘虜,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最後被人毒死。一代英豪,僅僅因為不知畏,而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看來有勇無畏者,即使風光也僅一時。他最終面對的是慘痛的教訓。
有「畏」而不「勇」者。這些人往往遇到困難就退縮,把自己看得甚至比螞蟻還弱小。螞蟻尚可以背起自己體重幾倍的東西,而他,如殘喘的病人,受不起任何打擊。如果「勇」而不「畏」者像一顆流星,好孬也有個發亮的時候,那麼「畏」而不「勇」者就只能做一顆行星,永遠只能依著別人轉圈圈,被生活所左右。這是多麼可悲啊!他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卻只能被所有的人遺忘。「畏」而不「勇」,是成不了氣候的。
有「勇」而「畏」者。他們能伸能屈,有進有退。他們並不是真的膽怯、害怕,而是會退一步,適可而止,隨機應變。該勇往直前的時候,他們決不退縮;該止步時,他們決不硬來。如毛澤東。當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時,他毅然選擇了退兵長征;而當革命隊伍壯大起來後,他又採取了戰略反攻,終於,這位勇畏並存的偉人締造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勇者,不是什麼都不怕的莽夫,更不是一個縮頭烏龜,不敢正視自己,也不敢正視別人,正視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思考人生,從生活中汲取精華,鑄就自己能伸能屈、有進有退的性格,這樣才是真正的勇者!
點評:本文是一篇標準的議論文,無論是嚴謹的結構還是簡潔的語言都符合議論文的要求。另外,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手法用得較好。
【例文二】
勇與畏
印玲
巍巍高山嚇不倒勇往直前的攀登者,浩瀚大海阻不住搏擊風浪的水手,茫茫雪原止不住意志堅定的考察隊,漫天黃沙更困不住無所畏懼的探險家。生活給我們出了許多難題,這就需要我們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是勇往直前,或是畏懼不前,則應靠我們的主觀選擇。
勇敢是一種智慧。眾所周知,李劍英16秒犧牲的感人故事。16秒,短短的時間內,正常生活中的我們很少在乎這16秒,而把目光定位在更久遠的時間內,而李劍英呢?在這6秒內,他為了保全7個自然村,寧願選擇迫降,寧願放棄生的機會,也不願使飛機摧毀村莊,於是就這樣他犧牲了。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面對危險,這勇敢無畏是一種智慧。
畏懼是一種本性。生活在這萬千變化的世界,怎能不有所畏懼呢?挫折面前,許許多多的人選擇了放棄。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因為個人的心理因素罷了。這是缺少自信的表現,只想如何保護自己,從不考慮挑戰自己。有位名人曾說過,自己把自己打敗了才是真正的勇者。確實如此,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缺乏勇氣。
勇與畏相融,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奧運賽場上,運動員們勇於為國爭光,可是他們的路程並非一帆風順。面對強敵,他們害怕對手會超越自己,可是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沒有退縮,而是更加加倍努力,超越挑戰自己,自己沒有極限,挑戰才有極限。勇與畏相融,構成了一種動力,帶著自己向前沖。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勇者,不畏懼獨自穿越狹長黑黑的隧道,不指望一雙憐恤的手送來廉價的資助,將血肉之軀鑄成一支英勇無畏的箭,義無反顧地射向寥廓美麗的長天。
點評:本文先分說勇與畏的好處,再綜說兩者交融的好處,這樣的結構值得借鑒。另外本文在事例的敘述上簡潔不羅嗦,注重對事例的分析,也值得借鑒。開頭的語言以及對中心論點的表述也比較好。當然,本文分析說理時的語言有些地方還要再加工,才能使它更完善。
【例文三】
勇與畏
陸萍
自古以來,凡成大事者莫不兼具勇與畏的雙重性格。(開門見山,干凈利落)
勇是成功的前提。(分論點一)
人生是一次漫長的漂流,一定會遭遇許多急流險灘、狂風大浪,然而對於勇士來說,這只不過是錘煉意志的試金石。人生是一段長途的跋涉,一定會遇到很多荊棘泥濘、曲折坎坷,然而對於強者來說,這只不過是攀越高峰的墊腳石。
巴爾扎克也曾經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游的水天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先說理)
勇者無敵。因為勇,陳勝能夠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因為勇,成吉思汗能夠統一草原;因為勇,項羽能夠成為一代霸主;因為勇,拿破崙能高呼:「我比阿爾卑斯山還高!」(再舉例,簡潔而不羅嗦;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畏是成功的保障。(分論點二)
中國有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用在這兒並不很貼切,但它也暗示了一個道理:勇要有度。(引用說理)
項羽夠勇了吧,但他勇猛有餘而畏懼幾無,「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垓下之戰的慘敗、烏江自刎的結局應是歷史的定局。與之相比,劉邦就高明得多。在項羽鋒芒正盛時,能夠畏懼他,「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所以他能一統天下也是有道理的。(對比舉例用得好)
畏者無傷。知道畏懼之人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和敵人,才能做出最准確的判斷,這樣的人怎麼會失敗呢?
由此可見,勇與畏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看清問題,看透問題,當勇則勇,當畏則畏,不可只勇不退,盡逞莽夫之勇,亦不可只畏不勇,凡事裹足不前,畏畏縮縮,只有這樣,才可有所成就。(最後總結全文)(結尾最好能講清什麼時候當勇,什麼時候當畏)
【例文四】
勇與畏
張煜敏
幾百年來,安山村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安寧平和的生活。二十年前,一條公路通到了村口。不久,便不斷有人來到這個三面環山的村落,漫山的紅木讓他們垂涎欲滴。他們找到村長,希望買下安山上所有的林木,幾經磋商,窮怕了的村民最終還是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村口第一戶人家姓吉,夫妻二人結婚十年來,妻子終於在這一年懷上了孩子。為了多賺點錢,丈夫也跟著村裡人上山砍樹去了。
這一天,不幸的事發生了,丈夫被一棵倒下的樹砸中,還沒來得及看上孩子一眼就匆匆的去了。幾天後,孩子出世,母親為他取名吉意——祈盼孩子一生都能吉祥如意。
可能知道自己與其他孩子不同,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吉意從小就很文靜,不愛說話。他不開心時,就會爬上安山,坐在一個樹樁上沉思。
一天,鄰居家的幾個男孩子在山上找到吉意,他們想讓吉意跟他們一起去找村尾的幾個男孩子算賬,吉意沒答應。轉了一圈後,他們又來對吉意說,只讓他在後面充人數,不要他真上。吉意掉頭准備走,那幾個男孩子紛紛嘲笑他:「膽小鬼!」「孬種!」「膿包!」
吉意加快了腳步,他承認自己不敢——他實在不想讓孤單的母親再為他擔心。
天氣似乎和吉意的心情一樣糟,下起了滂沱大雨,打在臉上,生疼。山上的小樹被風颳倒,腳下的泥水越沖越大。吉意想到山下母親一定著急了,於是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這時,他感覺腳下的路動了一下,回頭,大雨模糊了他的雙眼,但依稀看到遠處有大樹被連根拔起,還有石塊滾下來
——泥石流?!
吉意以最快的速度跑下山去,到了村口,母親正在家門口焦急地等他,他讓母親趕緊到公路上去,泥石流可能就要來了。吉意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他往村裡跑,一戶一戶地扣開他們的家門。
還剩幾戶人家,吉意已經聽到了山上的轟隆聲,村尾的幾戶人家也都出來了,但吉意卻沒有看到最後一戶人家的身影,他堅持跑到這最後一戶,用力的拍門,沒人答應。吉意舒了一口氣,想往回跑,可他已經實在跑不動了,泥石流真的來了。
村裡人在公路上齊聲呼喊著吉意的名字,可是終究沒有再看到他的身影,村民們的眼裡都噙滿了淚水。人們都說吉意才是村裡最勇敢的男娃——是他為全村人帶來了吉祥。
點評:本文的功力凝聚於構思的精巧,它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情節的縝密性。正因為窮怕了的村民賣掉了山上所有的林木,才導致了泥石流的暴發;正因為吉意的父親死於砍倒的樹,吉意不開心時才會爬上山,坐在樹樁上沉思,從而才能第一個察覺泥石流的發生。這就使全文的情節環環緊扣,天衣無縫。二是動因的一致性。盡管隨著情節的發展,吉意的性格表現為截然不同的兩個側面——「畏」和「勇」,但這其中內在的動因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個「愛」字。他之所以不敢參與打架,是因為怕孤單的母親為他擔心——對母親的「愛」;而他之所以敢於冒死報信,是因為怕母親和村民遭難——對母親和村民的「愛」。而從向母親報信到向村民報信的情節設計,最終完成了吉意的思想境界從「親情」到「鄉情」的升華,從而將全文的主旨推向了一個峭拔的高度。
㈨ 以「畏」為話題的作文
勇與畏
蘇軾在《留侯論》中認為「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似乎「勇」,就是要能忍.誠然!但我覺得「畏」這個與「勇」貌似相反的東西,也是「勇」所必不可少的.如何處理兩者間的關系很有一番學問.
有「勇」而不「畏」者.這類人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如拿破崙.他一生從不知畏,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都迎頭而上,不斷地擴張他的版圖,侵略別國,一連打了四十幾場勝戰,成就了名譽,滿足了雄心,但卻被歐洲許多國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最終他迎來了滑鐵盧之戰,成了俘虜,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最後被人毒死.一代英豪,僅僅因為不知畏,而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看來有勇無畏者,即使風光也僅一時.他最終面對的是慘痛的教訓.
有「畏」而不「勇」者.這些人往往遇到困難就退縮,把自己看得甚至比螞蟻還弱小.螞蟻尚可以背起自己體重幾倍的東西,而他,如殘喘的病人,受不起任何打擊.如果「勇」而不「畏」者像一顆流星,好孬也有個發亮的時候,那麼「畏」而不「勇」者就只能做一顆行星,永遠只能依著別人轉圈圈,被生活所左右.這是多麼可悲啊!他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卻只能被所有的人遺忘.「畏」而不「勇」,是成不了氣候的.
有「勇」而「畏」者.他們能伸能屈,有進有退.他們並不是真的膽怯、害怕,而是會退一步,適可而止,隨機應變.該勇往直前的時候,他們決不退縮;該止步時,他們決不硬來.如毛澤東.當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時,他毅然選擇了退兵長征;而當革命隊伍壯大起來後,他又採取了戰略反攻,終於,這位勇畏並存的偉人締造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勇者,不是什麼都不怕的莽夫,更不是一個縮頭烏龜,不敢正視自己,也不敢正視別人,正視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思考人生,從生活中汲取精華,鑄就自己能伸能屈、有進有退的性格,這樣才是真正的勇者!
㈩ 以畏懼為題寫一篇八百字的作文
如張麗君說的:「畏懼才是真正的憐惜與恭敬。」我們應當明白:有所畏懼,收獲的將會是柳暗花明的結果。
不知是那位哲人說過:無論怎樣學習,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時學到深刻、迅速、持久。只有忍辱,才能負重。那些曾經譏笑、嘲諷、辱罵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其實也充當了我們奮發向上的動力。畏懼並不是面對挫折時的退縮,而是在權衡再三後適當的低頭,將風險與錯誤減少到最低,而此時的畏懼是一種智慧。
韓信甘受胯下之辱,他的畏懼其實是以退為進的一種智慧。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中,想起張良臨別時的告誡與自己滅秦雪恥的理想,明白拔刀殺人與受胯下之辱的後果的輕重,最終隱忍不發以了卻一場不必要的糾纏,難道稱不上是善謀略嗎?
記得親戚家的小孩子出生時,在窗外看著那個粉粉的可愛的小生命,我突然產生了一種難以言述的畏懼,生命的延續竟是這樣的庄嚴神聖。小心翼翼地觸摸著孩子的身體,心頭湧起一陣難以言語的感覺。我生怕因為自己的動作過大,而傷害到那個美到極其嬌嫩的生命。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看到她,我都不敢大膽地摟抱她。
我常在聽音樂時產生一種如履薄冰的畏懼。當那天籟般的音樂響起時,我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魂魄都被攝走,我不敢大聲呼吸,不敢發出響聲,我唯恐一絲雜音的產生,會使那美妙的音樂在瞬間消失。於是我總是懷著敬畏的心情靜靜地聆聽,從中解讀出音樂里所表達出的美麗、快樂、深沉與憂郁。
已故的著名作家、學者戴英在遺篇文章中闡述過這樣一個觀點:「人,應當有所畏懼。」他認為這是一種對自我理性的約束。畏流言蜚語,從而提高自身修養;畏落魄苦難,從而不斷勉勵自己奮勇前行……我認為這是對自身真正負責的體現。
畏懼並不是懦弱者的退縮,而是迎接挑戰的姿態另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