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素材題目 > 以文化為話題作文

以文化為話題作文

發布時間:2021-01-09 16:19:23

A. 以文化為話題的作文

為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深邃的人文內涵,是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財富。然而,隨著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快速轉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再強烈:曾歷經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積淀逐步流失,儀式感日漸淡化,節日正演變為簡單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頭。在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個節日,讓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
節日不僅僅是假日
從XX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翻開了中國傳統節日保護的新篇章。這一改變固然對保護民族傳統節日起到了積極作用,卻也面臨著「雞肋」的尷尬境地:文化傳承的斷層,導致增設假日的初衷並未真正實現,節日出現了「假日化」的趨勢。
對於傳統節日「假日化」的情況,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指出,節日和假日是不同概念:假日是為了實現公民休息的權利,是一種福利,不包含特定的文化內涵。節日則大有不同,如春節,意味著全家團聚,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含有避邪、迎福的內容。又如中秋節,表達了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增設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是為了創造條件讓民眾更好地度過這個節日,而不僅僅是增加了休息日那麼簡單。
被「瘦身」的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多種多樣,如春節的祭灶、掃塵、放鞭炮、貼春聯、掛年畫,端午的祭祀、劃龍舟、懸艾葉菖蒲,清明節的踏青、插柳等,人們通過這些行為表達願望、敬畏自然、親近血緣、懷念祖先、體現價值觀,它們也是節日文化的重要支撐。然而,在現代文明背景下,節慶活動的簡化導致儀式感淡漠,節日文化內涵大打折扣。
城市化進程令大多數百姓住進了鴿子籠似的高樓,賞月的理想環境已不復存在。至於七夕,被扭曲為「中國情人節」;重陽,對於年輕人來說越發陌生……無怪乎有人驚呼,中國傳統節日似乎就剩下飲食文化了,中秋節、端午節更是被戲稱為「月餅節」、「粽子節」。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節日具有增強凝聚力、樹立核心價值觀、加深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是集體的文化記憶。如何拯救這些流傳千年、意蘊豐富的文化記憶,讓它們在新時代重現活力,是近年來包括專家學者、普通百姓在內的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思炎說:「節日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節日風俗的傳承可以並行不悖,不一定構成前者對後者的破壞,而是一種對節日文化生活的適時補充。把『產品』、『產業』與『傳統節日』相提並論,既順應了時勢的需要,也體現了文化創新精神。」
拓寬民眾了解節日文化的渠道,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據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被訪者主要通過「老一輩說的」這一途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選擇「媒體上了解」的僅佔四成;同時,近七成受訪者呼籲,網路、電視、報紙、雜志、書籍等媒體要擔起文化責任,加大宣傳力度和廣度,營造更積極的節日氣氛
一、迷
江南三月,鷹飛草長,碧空萬里,花發滿枝,枝頭圍繞著許許多多舞動的生命,那是蝴蝶!看,它們像一朵朵飛舞的花兒,在風中嬉戲,在花間流連,在香氣中沉醉。看到它們,連我都深深陶醉了,不禁輕聲哼唱起那首《化蝶》來: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誦深深愛,梁山伯與祝英台……
恍惚中,彷彿看到了書院中稱兄道弟的山伯與英台,又好像是十八相送中那難舍難分的情景。突然,一陣風雨襲來,無情地打殘了枝頭的花朵,望著滿地墜落的蝴蝶,淚眼朦朧里看到英台身著嫁衣跳了下去,那裡正站著她的心上人——山伯……風雨過後,彩虹出現,我看到無數只蝴蝶從那最深的花叢里飛起……
我迷了,迷在這化蝶夢里,更迷在祖國這優秀的傳統文化里。
二 、幻
紅樓深處,是誰在嘆息?
獨自吟著「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我不禁感嘆:好一個誰解其中味!
多愁善感的林戴玉,大家閨秀薛寶釵,活潑性急而又愛嚼舌根的史湘雲,還有那世外仙人妙玉……
一個個同是日月精華的奇女子,在作者的筆下展現,鮮活而又呼之欲出。想那怡紅公子賈寶玉生在這溫柔富貴鄉中,該是何等幸福啊!但最終他選擇脫離世俗,歸彼大荒,豈不是作者在昭示我們:生命需要過程,人生的選擇更要從靈魂出發。
夢入紅樓,看到烈火烹膏的奢華,體味到人間冷暖的辛酸。感受到「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涼,領會到作者的苦心,於是像賈寶玉般超脫、頓悟。
吟著「質本潔來還潔去」,夢中的我,逐漸幻化,化作一株絳珠草陪伴在林妹妹的身邊……
祖國的文化是這樣 的精深,讓我在夢中沉醉,不願醒來。
三、 醒
夢終於還是醒了。一夢千尋,尋找到了許許多多,尋到了祖國優秀的文化,尋到了心中的淡泊與寧靜。
醒來後環顧四周,燈火輝煌,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正在一步一步的前進,心中欣喜萬分。
看那北京古老的建築仍如昨日般鮮活,新生的「鳥巢」和「水立方」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的思想,更昭示這我們偉大的祖國將不斷繁榮富強,優秀的文化將傳遍四面八方!我想,我是從夢中笑醒的吧。
我打江南走過
肖婭
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中國的傳統文化猶如春雨,多如牛毛。那京劇臉譜、龍鳳祥雲、刺綉等等,哪一樣不蘊含著中國人民無限的智慧?而江南,它本身就是中國文明的標志,一座不倒的豐碑。
我打江南走過,那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姑娘在西湖畔顧盼生輝,那纖弱的腰身連湖畔的楊柳自慚不如;那溫潤如玉的江南養育出溫潤如玉的情懷,惆悵而悠遠。「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叫吹簫。」連詩仙都稱贊的地方,可見沉積了多少的情懷。
我打江南走過,烏篷船、杏花汀,薺麥青青。那蘇綉的精緻灼傷了我的眼睛,難怪它一直是貢品?遙想那王公貴子、嬪妃公主都穿上了蘇綉,還不能說它是尊貴的么?
溫柔的水鄉,養育了一方溫柔的子民。但像李香君、柳如是這般剛烈的女子,卻也是江南獨特的標志——墮入煙花之地但能潔身自愛,關心國家大事不甘就此沉淪,賠上性命也無悔。恐怕妓女的命運也是在此被改寫的吧!誰說江南的女子只有溫柔,李香君等證明給你看,女子也會剛強!
青花瓷的文明,也是江南的驕傲: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美人初妝。江南是青瓷的故鄉,青瓷是江南的代表,而瓷器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如此,江南難道不可以作為一種文化而令人景仰嗎?

B. 請以國家歷史文化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作文

寫作思路:圍繞東西方國家進行對照寫作,並敘述歷史文化對不同國家之間的影響。

在不同的國家,就是從國家這個具體的模式來看,即使處在同一歷史時代,西方古代希臘的那種鬆散型的城邦聯盟和東方中國的這種專制型的中央集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文化的傳承同樣也是不一樣的,有中國式的一脈相承,有國家形式雖然消亡但是文化卻傳播到更為廣闊的地區的文明古國式的承襲,也有新航路開辟以後新大陸式的多文化的匯集。

從英國來的移民帶來了資本主義制度帶來了語言,從非洲來的黑人帶來了勞動力帶來了爵士樂,各方的文化匯集在一起,創造了美利堅合眾國。

(2)以文化為話題作文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不但對日本、朝鮮半島產生過重要影響,還對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南亞國家乃至美洲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

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樞紐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國文化以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盡管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這些也構成了不同的歷史。但是處在同一星球的人類還是有許多共通之處的,所有的語言中母親的發音都是"媽媽",所有對美的追求、對崇高精神世界的構建都是積極向上的,人類所共有的這些基因將促使我們走向最終的統一。

C. 以『傳統文化』為話題的作文

正在消失的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端午節,到中醫,再到龍的傳人,下一個又會是什麼?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乞丐,在一路伸手乞討的同時,又把自己的飯碗、筷子等一些生活用品到處亂扔,等到需要用到這些東西的時候,該去哪裡找回來呢?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逐漸發展的同時,居然忘了自己是誰?而且還把自己潛在的財富,拱手亂扔。韓國佬揀走了端午節和中醫,小日本揀走了龍,他們像得到寶物一樣珍藏了這些被中國所丟棄的財富,要知道這樣的財富不是一日就能生成的啊!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呀!

下一個被拋棄的將會是什麼呢?作為中華大國的國民,我們該做些什麼吧?我們怎麼可以眼睜睜的看著傳統文化的消失?一個沒了傳統、沒了信仰的民族將是多麼可怕!
傳統文化正在城市中消失
90高齡的南懷瑾先生是人稱「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國學大師。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學養極其深厚,對文學書法、詩詞曲賦、醫卜天文、拳術劍道及儒釋道等均有研習。昨天下午在一場題為「傳統文化與大眾傳播」的講座中,南懷瑾與滬上學者共同探討了當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文化、傳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

「長袍」的文化力量

多年來,南懷瑾一直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老先生笑言:「我這一生走南闖北,不管去哪裡,總是一身長袍。」而這一身「中國標志」在關鍵時刻還幫了南懷瑾不少忙。據說他有次出訪美國,在通過舊金山海關時,帶的幾大箱草葯讓海關官員產生了懷疑,但長袍在身的南懷瑾儀態慈祥,隨行人員指著他對官員說:「這位先生被稱為是中國現代的孔子。」關檢人員立即恭恭敬敬地將他們放行了。對此,南懷瑾感慨良深:「衣冠文物素來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徵。代表日本文化的和服實際上是我們三國時從吳地傳到日本去的,舶來品尚且成為他們的國粹而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卻在當今社會逐漸丟失。外國人來看我們的故宮會贊口不絕,但那是我們老祖宗創造出來的;但他們若懷著對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憧憬再看國內一些城市往往又會失望,覺得到處都是西化的痕跡。我們現代人守住和創造的屬於本民族特色的東西太少了。」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把自己人生中沒有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很重的壓力,這是十分不利於孩子成長的一種心態。「而且現在的孩子,倒是數理和英文都不錯,反而是古文底子差,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極為不利,是亟待增強的。」

D. 以「文化」為主題作文(1000字)

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佛山,佛山的變化可真是大啊!
記得我二三歲時,這兒的房屋是那樣的殘殘舊舊,又低又矮,房頂是用瓦做成的,一下雨,那瓦又不結實,水就從瓦里往下滴,令人惡心。那時候,天真幼稚的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房子為什麼這么破爛,令人生厭呢?
幼年,畢竟是短暫的。光陰似箭,歲月如流,我七歲上學,這房子也發生了變化,低矮潮濕的磚瓦房被拆除了,蓋上了幢幢的樓房大道,那樓房不像從前那樣只用磚瓦做成,只有一層樓,現在已經改用鋼、水泥、瓷片……又有七八層樓那麼高,還有樓台花園呢。周圍都種上了一些花草樹木,說是凈化空氣。家家戶戶都裝上窗,讓人們看到外面的世界。一年四季,花草樹木給房子帶來了美。
一晃有四年過去了,這里又出現了新的變化;四周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不僅種上了樹,有了窗,還鋪上了花花綠綠的方磚,在牆上,在地下。以後下雨可就為此發愁了,下完雨後出太陽還可以看見五顏六色的彩虹。不但有了燈,還有了空調。那空調既能發出冷氣,又能發出熱氣,真是兩全其美啊!這房屋日新月異,一年比一年好。人們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火紅。
啊,佛山的變化可真是太大了,等我長大後,也好好建設祖國

我的家鄉佛山
說起佛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因為我們就居住在佛山。可是,大家對佛山又了解多少呢?對於佛山的變化又了解多少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改革以前,佛山還是一個小鎮,道路坎坎坷坷,下雨時,道路又泥濘不堪,且人們生活艱苦,連衣食問題都難以解決。而現在,佛山立了市,開放了,很多企業都來佛山投資,建起了一棟棟高樓大廈,原來的土磚路變成了由水泥做成的路,交通也方便了許多。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只是物質上的需求了,人們更注重精神上的文化了。如,電腦和電視的普及等。
去年,佛山又新添了新八景,為遊客們提供了很方便的服務。外語也變成了一科必不可少的學習項目;各種技能,才藝本領也向人們推廣著……
佛山將來還要搞一環,二環,三環路,使交通更方便,吸引更多的人來佛山創業,投資。
現在,大家了解佛山以及它的變化了嗎?

E. 以文化為題的作文怎麼寫

為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深邃的人文內涵,是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財富.然而,隨著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的快速轉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改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再強烈:曾歷經千年而不衰的文化積淀逐步流失,儀式感日漸淡化,節日正演變為簡單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頭.在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次消逝的今天,如何善待每一個節日,讓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應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 節日不僅僅是假日從XX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翻開了中國傳統節日保護的新篇章.這一改變固然對保護民族傳統節日起到了積極作用,卻也面臨著「雞肋」的尷尬境地:文化傳承的斷層,導致增設假日的初衷並未真正實現,節日出現了「假日化」的趨勢. 對於傳統節日「假日化」的情況,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指出,節日和假日是不同概念:假日是為了實現公民休息的權利,是一種福利,不包含特定的文化內涵.節日則大有不同,如春節,意味著全家團聚,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含有避邪、迎福的內容.又如中秋節,表達了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增設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是為了創造條件讓民眾更好地度過這個節日,而不僅僅是增加了休息日那麼簡單. 被「瘦身」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多種多樣,如春節的祭灶、掃塵、放鞭炮、貼春聯、掛年畫,端午的祭祀、劃龍舟、懸艾葉菖蒲,清明節的踏青、插柳等,人們通過這些行為表達願望、敬畏自然、親近血緣、懷念祖先、體現價值觀,它們也是節日文化的重要支撐.然而,在現代文明背景下,節慶活動的簡化導致儀式感淡漠,節日文化內涵大打折扣. 城市化進程令大多數百姓住進了鴿子籠似的高樓,賞月的理想環境已不復存在.至於七夕,被扭曲為「中國情人節」;重陽,對於年輕人來說越發陌生……無怪乎有人驚呼,中國傳統節日似乎就剩下飲食文化了,中秋節、端午節更是被戲稱為「月餅節」、「粽子節」. 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節日具有增強凝聚力、樹立核心價值觀、加深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是集體的文化記憶.如何拯救這些流傳千年、意蘊豐富的文化記憶,讓它們在新時代重現活力,是近年來包括專家學者、普通百姓在內的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思炎說:「節日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節日風俗的傳承可以並行不悖,不一定構成前者對後者的破壞,而是一種對節日文化生活的適時補充.把『產品』、『產業』與『傳統節日』相提並論,既順應了時勢的需要,也體現了文化創新精神.」 拓寬民眾了解節日文化的渠道,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據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被訪者主要通過「老一輩說的」這一途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選擇「媒體上了解」的僅佔四成;同時,近七成受訪者呼籲,網路、電視、報紙、雜志、書籍等媒體要擔起文化責任,加大宣傳力度和廣度,營造更積極的節日氣氛一、迷江南三月,鷹飛草長,碧空萬里,花發滿枝,枝頭圍繞著許許多多舞動的生命,那是蝴蝶!看,它們像一朵朵飛舞的花兒,在風中嬉戲,在花間流連,在香氣中沉醉.看到它們,連我都深深陶醉了,不禁輕聲哼唱起那首《化蝶》來: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誦深深愛,梁山伯與祝英台…… 恍惚中,彷彿看到了書院中稱兄道弟的山伯與英台,又好像是十八相送中那難舍難分的情景.突然,一陣風雨襲來,無情地打殘了枝頭的花朵,望著滿地墜落的蝴蝶,淚眼朦朧里看到英台身著嫁衣跳了下去,那裡正站著她的心上人——山伯……風雨過後,彩虹出現,我看到無數只蝴蝶從那最深的花叢里飛起…… 我迷了,迷在這化蝶夢里,更迷在祖國這優秀的傳統文化里. 二 、幻紅樓深處,是誰在嘆息? 獨自吟著「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我不禁感嘆:好一個誰解其中味! 多愁善感的林戴玉,大家閨秀薛寶釵,活潑性急而又愛嚼舌根的史湘雲,還有那世外仙人妙玉…… 一個個同是日月精華的奇女子,在作者的筆下展現,鮮活而又呼之欲出.想那怡紅公子賈寶玉生在這溫柔富貴鄉中,該是何等幸福啊!但最終他選擇脫離世俗,歸彼大荒,豈不是作者在昭示我們:生命需要過程,人生的選擇更要從靈魂出發. 夢入紅樓,看到烈火烹膏的奢華,體味到人間冷暖的辛酸.感受到「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悲涼,領會到作者的苦心,於是像賈寶玉般超脫、頓悟. 吟著「質本潔來還潔去」,夢中的我,逐漸幻化,化作一株絳珠草陪伴在林妹妹的身邊…… 祖國的文化是這樣 的精深,讓我在夢中沉醉,不願醒來. 三、 醒夢終於還是醒了.一夢千尋,尋找到了許許多多,尋到了祖國優秀的文化,尋到了心中的淡泊與寧靜. 醒來後環顧四周,燈火輝煌,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正在一步一步的前進,心中欣喜萬分. 看那北京古老的建築仍如昨日般鮮活,新生的「鳥巢」和「水立方」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的思想,更昭示這我們偉大的祖國將不斷繁榮富強,優秀的文化將傳遍四面八方!我想,我是從夢中笑醒的吧. 我打江南走過肖婭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中國的傳統文化猶如春雨,多如牛毛.那京劇臉譜、龍鳳祥雲、刺綉等等,哪一樣不蘊含著中國人民無限的智慧?而江南,它本身就是中國文明的標志,一座不倒的豐碑. 我打江南走過,那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姑娘在西湖畔顧盼生輝,那纖弱的腰身連湖畔的楊柳自慚不如;那溫潤如玉的江南養育出溫潤如玉的情懷,惆悵而悠遠.「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叫吹簫.」連詩仙都稱贊的地方,可見沉積了多少的情懷. 我打江南走過,烏篷船、杏花汀,薺麥青青.那蘇綉的精緻灼傷了我的眼睛,難怪它一直是貢品?遙想那王公貴子、嬪妃公主都穿上了蘇綉,還不能說它是尊貴的么? 溫柔的水鄉,養育了一方溫柔的子民.但像李香君、柳如是這般剛烈的女子,卻也是江南獨特的標志——墮入煙花之地但能潔身自愛,關心國家大事不甘就此沉淪,賠上性命也無悔.恐怕妓女的命運也是在此被改寫的吧!誰說江南的女子只有溫柔,李香君等證明給你看,女子也會剛強! 青花瓷的文明,也是江南的驕傲: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美人初妝.江南是青瓷的故鄉,青瓷是江南的代表,而瓷器是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徵.如此,江南難道不可以作為一種文化而令人景仰嗎?

F. 以「故鄉文化」為話題的作文,急需

我顛簸在山路間鍍過朝陽的浮塵中。如同重溫一次在外漂泊的一路坎坷。夢中重回故鄉的景象,正與眼前相仿——燦爛而蒼茫。
父親坐在我身旁,用出神的間隙,談起多年前的往事。離去的前日,曾在村口移栽下一棵松樹,不知它是否如昔日般俊朗。記得那天走的也是這條山路,不過鍍在浮塵上的卻是黎明前的月光……父親的聲音越來越小,那不斷後退的景物,也變得朦朧飄渺。

我很小時便隨父輩們離開了故鄉,印象中的故土,只留下個別片段,斷續的鳥鳴,婆娑的樹影,我勉力爬上碩大的包裹望向夕陽下人影稀疏的祠堂……陌生又渺遠。

每次在各種文件上填下那莫名其妙而冗長的地名時,心中總有一種厭惡油然而生。或許父輩們也有相同的感受,於是自他們踏足異鄉的那一刻起,便為了在遠方立足而拚命打拚。他們成功了,經過層層手續,我再也不用指著那個陌生的地名說自己身世渺茫了!我們,本屬於城市。

現在故鄉的印記,只存在於開玩笑的談資中了——僅此而已。

偶然間的一次,我聽到父輩們在醉後用鄉音交談。那虛幻晦澀的音節,偏偏鏗鏘有力。原來,我們並未真正抹去有關故鄉的全部印記。

我們始終只是被故鄉流放的候鳥,或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發現,多年來四處漂泊的軌跡,從未離開一個以故鄉為中心的圓。冥冥中彷彿有一條臍帶把遊子與故鄉緊緊聯系起來,行越遠,心越痛。

父輩們為了那讓自己魂牽夢縈的遠方跋涉至此。驀然回首,當故鄉已在千里之外時,「遠方」便再一次入夢了。

不知是如何開啟了「回鄉」的話題,眾人沉默,不過父親卻默默收拾起了行囊——正如多年前的那樣。

每個遊子的心中,都應有一種名為「故鄉」的信仰……

眼前的景象在一陣顛簸後逐漸清晰,也讓我注意到前方一株隱約而挺拔的樹影。

眼看著,前方就是故鄉了。

G. 以文化影響人生為話題的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具有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實踐過程本身,而不是過分看重當下的功利性的結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們能夠暫時忍受艱難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文化動力。
在科學已經成為群體和社會的取向的氛圍下,在群體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學也就成為了約束自己行為的道德自律的真實內容。修身養性的自我品格鍛煉可以轉化為樹立、培養和堅守對科學文明的嚮往和信念。在某種意義上,當代中國的科學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倫理在促成和助長這一趨勢過程中的積極的作用。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主張求變,《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現代價值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大張旗鼓地宣揚通過變革以求發展的精神。可以說,變革與發展的互動,在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實踐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就人生價值來說,傳統文化突出地強調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當魚(生命)和熊掌(道義)不可兼得時,捨生取義便成為了人的自覺的選擇。如此的"正氣"塑造出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維系著綿延不絕的文化傳統。但傳統文化並非不重視物質生命的價值。以物質生命承傳為基礎的孝道思想,使承載於生命的道德意識和自然知識的傳播推廣受到重視,不論是為功名、為財富、為名聲,它都鼓勵人的積極努力。盡管這個"為"的有意識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後成為"人慾",但作為一種內在的動力機制,它實際上支配著人的日常生活實踐和價值追求。正因為如此,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儒學與現代化無緣的絕對化的觀點實際上是不恰當的。
中國文化的核心范疇和中國人追求的終極的價值理想就是"聞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周易》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則是最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既是傳統的,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同時又是現代的,甚至與後現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陰一陽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維傳統的產物。無論是陰是陽,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發展,就需要異性的補充,就需要外來之性與自性的親和與轉化。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西互補提供的最為重要的理論依據。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價值的觀點來說,中國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簡單地一體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補。天人合一緣起於人與自然的原始親和關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無為基礎上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儒家的天人合一則主要是作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發生作用,是儒家學者以倫理為本位建構自己的世界圖景的產物。認識人與自然的差別並進行合理的調節,考慮和尊重人的價值,並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是天人有分思想最為重要的特點。正因為中國哲學是合一與有分的統一,所以並不缺乏作為哲學的基礎的主體性的觀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體能夠把握客體,既是天人之際思辨的最合理的內容,也為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所必需。
首先要認識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人倫關系的重心已經不同。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社會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小農社會,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基本在家庭、家族的狹小圈子中完成,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便以家庭道德為主體,這種人際關系是相當固定的長期廝守或相處的關系。傳統所說的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中有三倫說的是家庭中的關系。因此在這種倫理體系下的人是家庭人、角色人(同時作為父、子、兄、弟、夫、婦以及多重親屬關系的人)。而現代社會是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知識經濟交錯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他的社會位置和工作。工作和事業成為個人生命中的核心部分。而社會生產是在廣泛的協作下完成的,人們的生活也突破了家庭的狹小空間,而在社會大家庭中同呼吸、共命運。在這種社會生活的模式下,人與人的平常交往,更多的是「五倫」之外的「第六倫」———社會公眾。因此,現代人可以說是社會人、職業人。
其次,應認識傳統人倫關系具有等級性和附庸性。傳統社會提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它所表現的是一種絕對服從、隸屬的關系,正因為如此,許多傳統的德治往往打有等級社會的烙印,比如講忠孝,總揮不去愚忠愚孝的歷史夢寐,講仁愛,也帶著貴族君子施捨恩蔭的意味。現代社會人民是主體,是主人,是人格平等的公民主體、責任主體,把傳統的忠孝仁愛思想拿到今天,由於時代變遷,人們往往找不著感覺。

H. 以文化為話題的作文

思路設計一:在進行「生態環境」的同時,我們要大力倡導「文化環保」

水域污染,植被銳減,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消失,溫室效應及氣候變暖,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使我們猛醒,但文化環境的污染似乎還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因此,我們在進行生態環保的同時,要倡導文化環保,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創造綠色的文化環境,健康的生存空間。

思路設計二:對歷史文化要有敬畏之心文化遺產充滿了鮮活而富有個性的生命風采,是本民族最基本的識別標志,是民族發展的精神動力。在工業文明迅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進行侵蝕,會導致民族文化的消亡和流變。因此,文化遺產是維持民族發展的生命線。經典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縮影,經典與孕育它的民族、地城以及創作人一起構成文化綜合體。我們不能膚淺地理解經典的思想,更不能以草率的態度去改頭換面。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項培育人的工程,我們既不能把當作古董把玩,也不能目光短淺地指望它們不斷給你增長物質財富。

思路設計三:不要把垃圾當「賣點」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記憶。這種記憶通過一個個文化符號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西門慶」「潘金蓮」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系統中,也有自己的位置——他們是淫靡、好色的代名詞。承認《金瓶梅》這部小說整體上的文學成就,並不意味著這部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特殊文化在今天有弘揚的必要。旅遊影區以人文景點作為文化載體,不僅僅是為地主財政提供稅源,更重要的是傳承文化,弘揚社會美德。「引導人」「鼓舞人」,進而「塑造人」。開發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當然在找「賣點」但不要在歷史的垃圾里淘金!

例文

文化在呻吟

「住手!」我聽到一個民族的良心痛聲呼喊。

目光的那頭是王道士笨拙地鑿著敦煌莫高窟的壁面——婀娜變成碎片,柔美變成了生硬——這是一個多世紀以前的事。

我們曾指責王道士的貪戀薄利,批判他的愚昧無知。可是,如果從毀壞文化的角度看,一個小小的道士也就是在大漠風塵中加速了幾面浮雕的風化,也就是給燦爛的敦煌文化劃下了幾絲傷痕。今天,世人對文化的糟蹋,相比於王道士,真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與王道士不同,現代的人毀棄文化,手段更高明,理由更堂皇。時下,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口頭上,信誓旦旦,復興文化,實質上,是在文化遺產中尋找經濟的賣點,文化已經成為經濟的附屬品!

現代的人不是王道士,王道士只是把藝術珍品賤價出售,現在的人們能夠靠自己的想像力,從經典文化中「淘金」,不用花重金贊助黃金時段的廣告,不必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只要包裝袋上多出幾個世人熟悉的古雅的字眼,滯銷的商品就會供不應求,何樂而不為?至於那些文化,關我們廠家什麼事?並我們這些唯利是圖的商人什麼事?於是,王羲之沒有了蘭亭的風雅,把名字無償地給了一支支廉價的鋼筆;曹操也淡卻了一代豪傑的雄姿,安靜地貼在案頭的「一合酥」上;諸葛亮成了羽扇的代言人,屈原也變成一隻大粽子;陶淵明因為回歸田園,親自勞作,於是,被化肥廠和農具廠爭來搶去。商業的利益驅動,就像一隻巨大的火球,急速燃燒,將那些脆弱的文化當做了助火的乾柴,愈燒愈旺,於是,文化的精髓化作了一縷輕煙,隨風飄散了。

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流血,一泓千年不息的文明之水正在污染,我們引以為豪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正在一點點地被稀釋、消解,剩下的只有在商業勁風中風乾的幾個名詞。

經濟本是文化生長的土壤,遠的不說,只要看看徽殷實,看看徽文化的發達,我們就能擺正經濟和文化的關系。

徽州商人在經商之初,無疑是艱難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許多著名的徽商從小就離鄉背井,出外學藝,奮力拚搏。徽商最後成功了,天下出現了「無徽不成鎮」的繁盛景象。但是,徽商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物質財富,遙望他們遠去的背影,我們還看到了一種「文化的東西閃耀在我們的眼前「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以人為本」。徽商創造了徽文化。徽文化的崛起又為原本灰頭土臉的徽州民戴上了一頂「儒商」的帽子。

美國學者約翰.菲斯克在解釋類似文化開發時曾經說,過度性和淺薄性是其兩種特徵。我們當下的文化開發不僅是「過度性」,也有淺薄性!

「快住手!」我又聽見了民族文化的痛苦呻吟和哀告。

模擬評分內容20分+表達20分+發展19分=總分59分

評分依據作者有寬廣的文化視野,文章讀來自然就有厚重感。毀壞文化必遭後唾棄,王道士為我們提供了反面的鏡子;創造文化,張揚文明,必將名垂青史,徽州商人則為我們樹起了精神大旗。一反一正,對比鮮明。作者有較高的語言修養,用散文化的語言闡釋道理,我們讀來,既能得到思想上的啟迪,也能得到藝術上的享受。

閱讀全文

與以文化為話題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