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行為分析的特點
應用行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簡稱ABA ) 是將目標任務(即教學的知識、技能、行為、習慣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順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較小的或者相互相對獨立的步驟,然後採用適當的強化方法,按照任務分解確定的順序逐步訓練每一小步驟,直到兒童掌握所有步驟,最終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並且在其他場合下能夠應用其所學會的知識、技能。它以操作制約的原理和方法為核心去更易兒童的行為,按兒童的學習目標,設計情境和選定可影響該目標行為的增強物,並以他們自發的反應行為,建立新的適應行為,消除或改善因孤獨症征狀而引致的不當行為。
應用行為分析法自從1993年以來在美國越來越廣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寫的《讓我聽你的聲音》書中,講了一個有兩個孤獨症孩子家庭,矯治孩子的方法。他們看了羅瓦思1987寫的一篇文章後決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裡的強化訓練項目。他們的結果顯得十分成功。因此現在美國很多家長和專家都在討論這個教法。 這幾年來在美國越來越多學校,機構和家庭都選用應用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來教孤獨症兒童。
具體內容
羅瓦思在1981年的書闡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訓練一般是在他三歲半前開始的。每周在家裡有三十到四十個小時的訓練。就是每星期5—7天的訓練,每天4—6個小時(都是一對一的)。這種時間安排不是絕對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兒童的需要調整。一次訓練平均2—3個小時(包括休息)。每個項目(5分鍾左右)結束之後要休息1—2分鍾,每小時也讓兒童休息15分鍾,那時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錄象,等活動。
技術特點
教學、訓練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這種DTT是一種具體的訓練技術。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①將每一項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驟,然後一步步地練習;
②強化性(intensive)教學,反復訓練每個步驟;
③使用提示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反應;
④使用強化物及強化手段。
為什麼叫回合式教學(DTT)呢?這是因為這樣的教育過程包括著多種「操作」,每項「操作」都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具體過程是由三環節組成:
①給孩子發出指令或要求;
②促使孩子對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應;
③結果(對孩子的反應強化或提示加強化)。一個操作的這三個環節完成後,稍微停頓後再給出下一個指令(開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須先學會每項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開始學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驟,這叫《分解目標》。比如,要教孩子學習洗手就有好幾個步驟:打開水龍頭,搓手,擦肥皂,再搓手,關水,把手擦乾……。再比如,要較孩子學會配對物品或圖片:先要教他學習相配一模一樣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後把一支同樣的杯子給孩子,並說:「把它放在一樣的東西旁」(配對)。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強化」(下面還將仔細介紹)來促使孩子正確反應,完成要求。學會了這第一步之後,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擺放兩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個球),孩子就須在擺放之前辨別和區分。由於孩子已經練習過前面的內容,第二步就會容易一些。ABA把每項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驟練習,就是為了使孩子在學習中更容易得到成功,盡量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減少挫折感。 ① 一對一的個別訓練一對一教學,這是主要形式,適用於參與能力、模仿、語言、認知和精細動作等項目的訓練,生活自理、聽一步指令、粗大動作等項目。訓練時一定要選准可以影響兒童行為能力發展的增強物;隨著兒童在一對一的個別訓練中行為的獲得和兒童能力的發展狀況,逐步將兒童帶入小組或團體中做泛化指導,使得個別指導中所習得的行為得以在團體或生活實際中發展。
② 以活動為基礎的教學,這適用於教兒童同他人游戲、交往、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等項目。
③ 偶發事件中的教學,在生活(家庭、社會等)中,尤其是社會交往、社會適應等活動,抓住機會促使兒童運用已會的知識、技能和展示已養成的行為、習慣;抓住機會自然地教給兒童知識、技能、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每周在家裡有30—40個小時的訓練,就是說每星期6—7天的訓練,每天5—6個小時;每次訓練的時間要根據兒童的年齡、整體水平(注意力、身體狀況、情緒、刻板行為等等)綜合決定。兩歲半以前的兒童,主要以活動為基礎的教學,一般每次要10—15分鍾;三—四歲的兒童每次15—20分鍾;四—五歲的兒童,每次要20—25分鍾;五歲以上的兒童,一般每次要30分鍾左右;學齡前兒童,一般每次要35分鍾,學齡期兒童每次要40分鍾左右。從安排來講,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時一對一的操作練習課,逐步乏化,盡快開始加入小組或集體操作練習課。
❷ 如何反思教學行為之我見
上個星期五,我在中午看班時,從一份刊物上,讀到了蘇州大學著名的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一篇文章,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願意開一個保險公司,給每一位教師辦一份保險,如果教師堅持寫課後反思,幾年後還沒有成名,我將負全額賠償」。讀完這段話,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認為朱先生不光在於激勵教師要寫教學反思,還告訴我們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在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外,還必須具備不斷的反思的意識,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教學反思我認為不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有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每次教學一結束,及時動筆反思,精煉地記錄其中體會最深處,日後再去回味,或許將受益無窮,既然教學反思作用重大,作為教師,應從那些方面來進行反思呢?教學反思的內容很多,但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教學反思的重點:
一.從教學理念方面進行反思
教師的教學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學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是否在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學生身上的課程資源,是否在於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僅為分數,即教師也需要對自己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進行反思,從根本上說,是對自己教育價值觀的反思,只有這樣,教學反思才能促使自己觀點不斷更新與發展。
二.對教學中的亮點進反思
教學中的亮點應包括教學中的成功之處以及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之後,如果確實有獨具匠心之處應及時歸納和總結,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假設,或者一些偶發事件的產生,教師總會突然產生一些靈感,出現一些精彩的片斷,給人的感受是驚嘆的,啟迪是深遠的。如引人入勝的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運用,新穎別致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等,這些智慧的閃光往往「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時利用教學反思去捕捉,便稍縱即逝,會再也想不起來,造成很大有遺憾。
三.對教學不足的反思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因此教師的教學難免會發現疏露和不足,如備課時,設計的教學情景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忽視了一些知識的必要拓展,部分教材的處理太死板,忽略了某一類知識前後的本質聯系,過於重視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及時的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改進教學設想,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人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對課堂中學生的反應的反思
教學效果往往通過課堂中學生的反應表現出來,課堂上學生正襟危坐、聚經會神或偶爾點頭示意或面帶笑容積極回答,或鎖緊眉沉思,這說明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也表明教師教法適宜,方法有效,如果課堂表面平靜,學生面無表情,目光呆滯,或坐立不安、交頭接耳、目光四盼,或眉頭緊鎖,目光愕然,說明教師授課不精彩,教學方法呆板,未引起學生共鳴,教師授完課後,應及時反思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❸ 教學行為
傳統的課程觀念只強調教材的作用,往往教師只根據書本內容傳授學科知識,忽視了很多重要因素。新課程強調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多夏因素的整合;尊重人的個性,倡導終身學習;這就給我們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必須及時調整教育理念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即: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道外、還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來適應新課程。
一,更新教育理念,調整培養目標。
縱觀一系列的改革實踐,其局限性集中表現就是觀念陣舊,培養目標狹隘以及教學方式單一化,所以衍生了應試教育。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只有學習和授受新的理念,才能去貫徹和實施新課程。新的歷史時期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觀念分析能力,創造能力等;要教學生如何做人。因此,作為教師對培養目標調整如下:其一,堅持從生活走向數學,從數學走高社會的理念。其二,善於表達溝通,具有合作的意識與能力,並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利於實現終身學習。其三: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注重學生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培養。改變以往只重知識傳授的不科學做法,堅持每節課確立三維目標(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做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認真實現,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全面型人才。
二, 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
為了追求升學率,得高分以往教學重結果輕過程,這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教師在傳統教學中只重知識的結論,忽略了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中影響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思維與分析過程,似乎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答案。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感知理解分析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這樣的既增長知識,又發展能力。
三,強化課堂教學改革,激發探究熱情
三﹑重視應用信息技術
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信息技術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重視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學生動態的,開放的學習知識;有利於學習實踐能力,研究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想更地從事教學,追隨時代發展需求,就必須積極採取信息化現代教學手段,掌握網路技術,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能熟練地從網路的載體中獲取信息,補充自我的知識不足,學習最新理念,接受最新信息。盡管我所教的是農村中學,只有少數學生傢具有條件,但利於網路與學生相互交流,鍛煉能力的需要,在以後教學中將不斷完善更加重視。
四、一化評價為多元化評價
以往的評價內容過多地憑借於學科知識,(即考試行多少分)評價的對像大多集中在尖子生身上,甚至有和教師認為;學習不好考不上重點中學,更考不上大學,評價好壞沒用;這樣的評價是封閉的、靜態的、缺乏靈活性的,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新課程要求教師評價要多元化。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發展需要,關注個性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如:一位同學家庭作業寫的很亂,一次稍有好轉,我在作業本上寫到有進步,下次會更好後來他的作業寫得非常工整。積極正確的評價能推動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總之,新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與實踐。在教學中積極發揮育人的功能、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幫助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❹ 怎麼評析老師的教育行為
教師作為人生的啟蒙者,人的行為的誘導者和知識的傳播者,自身行為、內品格的優劣與否,容對下一代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有識之士都及為重視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古人曾把師德作為正本清源、純正社會風氣的重大措施,提出「唯師道立而善人多」。
孔子在告誡他的弟子時說:「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就說明教師的職業道德在教育中是有極其重要的示範力量的。
為此,作為教師,應該十分重視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加強自教育和自修養,是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
❺ 教師教學行為是什麼
1.那些直接顯示結果的行為,如教學語言,教學組織,板演,示範操作,表情姿勢等.這種具有較強的可感性,很直觀的顯性行為,既有習慣因素,也有教學機智在行為上的體現.這種行為有很大的無意性和不由自主性.不管是知識傳授還是技能訓練都不可條塊分割的逐個進行,他們交替互動的統一於教學目的上來 整體推進.通過這種顯性行為傳達知識,信息,實現以掌握教學內容為主體的認知活動,是純粹的教書活動,為的是使學生能積極愉快的接受對其身心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有利的一切知識.
2.是情感,意志,道德,價值觀,潛在能力和個性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態勢,在行為上表現出較強的意識性,穩定性和自主性.這種教學內在行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顯得扎實而專一.對教學行為的深刻性,持久性起制約的作用.教師通過這些深層次的行為來影響學生,反復感染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從而內化在自己身上,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和情操,是他們成為具有內涵的,具有修養的社會所需人才.
❻ 這種教學行為體現的是什麼教學理念
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我聽課的時候看到了這樣的一種情況,某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某一環節教學活動時,要求全班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某一環節活動任務,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了活動,但是,學生並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要求的某一環節的任務,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也發現學生並沒有完成任務,這時教師看看了表,已經到了規定的時間,這時教師就大聲對學生們講,同學們,時間到,現在請大家進行下一個環節,學生們雖然沒有進行完剛才的任務,但是,還是習慣地聽從教師的要求,開始進行了下一個環節的活動。教師的教學就這樣依次按照教師的安排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課後我在和教師交流時,我問:「這節課按照你的教學計劃你完成任務了嗎?」教師回答說:「完成了,我計劃的四個環節的活動都進行完了。」聽教師這樣回答,我並沒有馬上直接說什麼,而是對這位教師講,我們現在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我提出四個問題,你來回答。我以非常快的速度一個接著一個連續問了她四個問題:1、一對天竺鼠每兩個月生一對小天竺鼠,那麽一隻天竺鼠每四個月可以生幾只天竺鼠?2、工人在前院挖了一個大洞,長四公尺、寬三公尺、深三公尺,那麼裡面有多少立方公尺的土?3、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那麼一年中幾個月有28天?4、桌上有3個蘋果,你拿起2個,你還有幾個?當我把問題說完後,這位教師非常著急地說:「你說的太快了,第一個問題我還沒記住,你就提出了第二、三、四個問題,這我能回答出來嗎?」這時我說:「現在我們共同回顧一下你剛才進行的教學,你的教學不就是這樣嗎,當學生沒有完成你布置的第一個任務時,你就要求學生進行第二個活動,第二個活動沒有完成時,你就進行了第三個活動……。」這時這位教師沒有馬上說話,思考了一會說:「如果我等學生們真的完成了第一環節的活動任務,再去進行第二環節的活動,那後面的幾個環節的活動就進行不完了,時間不夠,這樣我就完不成我的教學計劃了。」在教學中教師的任何教學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支配下進行的,沒有不受一定教學理念支配的教學行為,只不過有正確和不正確的教學理念之分,自覺或者不自覺在一定教學理念支配下行動之分。那麼,教師的這一教學行為是受什麼教學理念支配的呢?從上述的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很明顯教師的行為是在「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支配下的行為。在教和學的關系中,我們知道有兩種不同的教學理念,一種是「以教為主」,另一種是「以學為主」。「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決定學生的「學」,學生必須按照教師的指令進行學習,學生必須完全服從教師的要求,跟著教師的統一進度和時間進行學習。這種「以教為主」教學理念的具體表現在教學中就是,教師根據國家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標准制定教學計劃,而不考慮具體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這樣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只要教師把所謂的領導安排教學任務「教」出去了,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就算對上級領導負責了,至於教學對象學生能否接受和理解,那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了,反正教師教完了,哪些走運學生能夠學會老師教的知識就是「適者生存」,哪些沒有學會老師教的知識的學生就成了「差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不得不恭恭敬敬、服服帖帖、老老實實地跟在教師的後面學習,如果跟不上就自己想辦法到處補習來適應「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種「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有人說這也是「以人為本」,因為教師也是人,以教師為本就是以人為本,教師是人這我們知道,但是,學生難道就不是人了嗎?同樣是人為什麼在教學中會這樣不平等,為什麼學生就一定要去適應教師,而不能讓教師去適應學生。「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認為,在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可以不按照教師的統一進度和時間進行自主和合作學習。這種「以學為主」教學理念的具體表現在教學中就是,教師既要根據國家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標准制定教學計劃,更要考慮具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計劃,按照這樣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不是教師把所謂的領導安排教學任務「教」出去了,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不是為了對上級領導負責,而是為了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培養的是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的學生,培養的是具有批判精神、創新意識的學生,而不是唯命是從的奴才。這才「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這也是我們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我們國家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許多年,但是,在教師的教學中,「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還一直支配著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行為,這是什麼原因?這方面原因很多,其中,我們國家教育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是最首要的原因。我們國家的教育管理體制現在仍然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管理方式,國家用行政手段管理教育教學,什麼都講統一和一致,大多數學校領導的工作都是為了對上級領導負責,而不是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負責,在某些學校領導看來,只要教師按照國家課程計劃要求把所謂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就可以,這樣當上級領導來檢查的時候領導滿意就可以,至於學生學習的怎麼樣與領導關系不大,所以,校長對教師的要求就是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教師為了迎合領導也就認真地去完成所謂的教學任務,教師認為只要校長滿意了就行了。在這種體制下,即使有的教師想進行改革實驗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改革會讓那些官僚領導完不成上級領導安排的所謂教學任務的,這樣校長花錢買來的烏紗帽就會丟掉的。在我們區關於這個問題我和許多校長談過這個問題,和正校長談這個問題時,正校長馬上就說這是業務問題,請找主管業務的副校長好了,因為各學校的正校長都在忙「正事」,那有時間研究這些業務。這種教育管理體制下,校長都是上級行政領導的奴才,只知道服從上級領導。許多教師也都是學校校長的奴才,這樣,教師在教學中也只能是按照「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所以,我認為我們國家的現行教育管理體制現在已經阻礙了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課程改革要能夠繼續進行必須改革教育管理體制。
❼ 有沒有教學雲平台可以自動形成教學行為分析的
我們學 校用的是奧威亞的錄播。他們的教學視頻雲平台可以自動形成教學行為分析,看起來很清晰。
❽ 教學情況分析怎麼寫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
(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三)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
(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
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行為條件),能夠背寫出(行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了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根據《標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C、過程與方法是什麼?對於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
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搜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後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2)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難點。(五)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部分的寫作要求: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部分的寫作要求:兩個操作要求:(1)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准備。(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准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准備和探究的方案。(二)導入新課部分 導入新課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准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存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四)課堂總結部分課堂總結部分的寫作要求:(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2)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五)課後作業部分課後作業部分的寫作要求: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部分教學後記部分的寫作要求:(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
(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反思的主要內容有 ① 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② 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了嗎?通過什麼方式轉化?。
❾ 授課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分析是不是s-t分析
課堂觀察不僅可以發生在真實教學觀摩中,而且可以被用於教學視頻案例的分析。 最近抽空一直在看這部分的東西,想帶著學生做一個對比分析:對比的一方來自於我國的視頻公開課程;對比的玲一方來自於MOOC中的課程教學。問題集中在,如何做出分析的框架? 從課堂觀察在視頻案例中的應用入手,S-T表和FIAS可以利用。 S-T分析方法是一種能夠直觀表現教學性格的分析方法,它可以被用於對教學過程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與評價,判斷課堂教學性格,獲取具有共識的、客觀的信息(傅德榮,章慧敏,2001)。 T:教師行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視覺的、聽覺的信息傳遞行為被定義為T行為,主要表現為:教師的講話行為(聽覺的)、教師的板書、演示行為(視覺的)等。這些行為具體表現為:解說、示範、板書、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展示、提問與點名、評價與反饋等。 S:學生行為。課堂中,除了教師行為之外的所有行為都被定義為學生行為,如:學生發言、進行思考、做計算、筆記、實驗以及完成作業,或者課堂中的沉默與混亂等。 利用S-T表可以進行的分析: (1)以S行為和T行為隨時間變化的S-T圖的方式表示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 (2)以Rt-Ch圖的形式表示教學模式,並突出教師的教學性格或教學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