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走馬燈教案

走馬燈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3 08:36:04

❶ 中班音樂月亮光光教案

紅月亮
小弟弟,畫月亮,畫好月亮拍手唱;
我的月亮紅又紅,好像太陽一個樣!
月兒彎彎掛樹梢
月兒彎彎掛樹梢,好像一把小鐮刀,
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餵羊羔。
月亮
月亮,月亮,干凈,明亮。
誰給月亮洗臉?一朵一朵白雲!
月光光
月亮光光,裝滿筐筐,
抬進屋去,全都漏光。
月亮對我笑
月亮越爬越高,老對著我笑。
問她笑什麼,她說該睡覺,
哎,不急,
還早哩,再看會兒電視多好。
月亮生氣了,拈進雲里,
把天燈關掉。我說:好,
聽你的話,她開了燈又對著我照。
上船玩玩
月亮彎彎,像只小船,寶寶騎竿,
當做火箭,你要幹啥,上船玩玩。
月光堂堂
月光堂堂,照見汪洋。汪洋水漫過方塘,
方塘蓮子香。
月亮走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袋裡裝著兩只蛋,送給月亮當早飯。
太陽地球和月亮
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
月亮彎彎
月亮彎彎彎上天,牛角彎彎彎兩邊,
鐮刀彎彎好割草,犁頭彎彎好耕田。
月亮婆婆
月亮婆婆,殺只雄鵝。雄鵝腳,分我爹。
雄鵝腸,分我娘。雄鵝頭,分我哥。
雄鵝瓜,分我嫂。雄鵝腿,分我妹。
大月亮
大月亮,黑咕呼,樹葉兒不動刮大風。
水泡兒沉,沉底兒上,石頭水上漂。
都來看,都來瞧,老鼠咬個大狸貓。
月亮和我好
每一棵樹梢,掛一顆月亮,
小鳥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灣池塘,漂主顆月亮,
青蛙說:"月亮和我好!"
每一隻臉盆,盛一個月亮,
寶寶說:"月亮和我好!"
月姥娘
月姥娘圓圓,里頭盛著神仙;
神仙來磕頭,里頭盛著松猴;
松猴來作揖,里頭盛著花雞;
花雞出來咯嗒,里頭盛著黃瓜;
黃瓜有刺,扎著淘氣;
淘氣要跑;磚頭絆倒,
爬起來往西,聽見黃鼬拉雞。
看花燈
正月十五月兒明,媽媽領我去看燈。
大宮燈,紅彤彤,走馬燈,轉不停,
金魚燈,搖尾巴,孔雀燈,開彩屏,
金燈銀燈五彩燈,一盞一盞數不清。

❷ 北京的春節 教案

北京的春節目錄

文章原文
六年級課文
作者簡介
相關鏈接課文簡說
詞句解析
文章分段
文章中心
教學目標
教學建議
教學案例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北京春節童謠文章原文
六年級課文
作者簡介
相關鏈接 課文簡說
詞句解析
文章分段
文章中心
教學目標
教學建議
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北京春節童謠
展開 編輯本段文章原文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歷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日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准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綵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並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 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春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春節,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鍾寺,西城外的白雲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並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雲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並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乾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製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並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里,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的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
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里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在舊社會里,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後人們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財神,吃元寶湯(餛飩),而且有的人要到財神廟去借紙元寶,搶燒頭股香。正月初八要給老人們順星、祈壽。因此那時候最大的一筆浪費是買香臘紙馬的錢。現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這筆開銷,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現在的兒童只快活地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們只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也許,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可是多麼清醒健康呢。以前,人們過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現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當快樂地過年。
編輯本段六年級課文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zhōu)。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們准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乾果與蜜餞(jiàn)摻(chān)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綵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nián),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店鋪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xiāo),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fàn)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子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lǘ),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廟會上有賽馬的,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xián)熟技能。 多數鋪戶在正月初六開張,不過並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hǔ)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閑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選自《聶紺弩雜文集》,三聯書店,1981年。老舍(1899—1966),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老舍中國著名作家,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1899年2月3日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老舍父親是清末皇城的護軍,在抗擊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中陣亡。 老舍先生七歲念私塾,以後在西直門私立第二小學堂、南草廠第十三小學、北京市第三中學讀書。1918年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學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1924年夏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業余刻苦自學,並開始寫小說。創作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小說。1929年夏離英,途經巴黎等地,在新加坡滯留半年,在華僑中學任教,創作長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回到北京。1930年夏在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任教授,利用寒暑假期寫作,創作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短篇小說集《趕集》、雜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1931年與胡潔青女士結婚。1934年夏至1936年夏在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並繼續寫作。著有短篇小說集《櫻海集》、《蛤藻集》與個人創作經驗集《老牛破車》。1936年辭去教職,專門從事寫作,創作了《駱駝祥子》、《文博士》等。「七七」事變爆發,11月濟南失陷前夕,隻身離濟赴武漢。1938年8月武漢失陷前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遷重慶。自1938年3月至1945年抗戰勝利,一直是該協會的主要領導人。這期間他團結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對愛國抗日做出了貢獻。他自己也以團結抗日為題材,積極進行文學創作,寫出了《殘霧》、《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著)、《張自忠》、《面子問題》等九部話劇;《火葬》、《四世同堂》(第一、二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火車集》、《貧血集》以及鼓詞、京劇等。1946年3月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先生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文學創作。寫完《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1949年10月正在美國養病的老舍先生接到周恩來總理請他回國的信後,立即回國,於當年12月回到北京。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詳見詞條老舍教材解讀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編輯本段相關鏈接
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會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了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詞語解釋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歷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栗、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歷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里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其他地區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初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文章分段
1-6為第一段,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准備。 7為第二段,詳細描繪了除夕夜北京的熱鬧場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8-10為第三段,寫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以前這段時間,人們過年的一些活動。 11、12為第四段,寫北京過春節的三次高潮:元宵節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13為第五段,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人們又投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當中。
文章中心
本文通過描寫北京春節的特點,寫出了北京地區過春節時的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使我們又一次得到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體驗。 1、北京韻味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話從事創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以北京為背景,例如,《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這些作品的語言,都富有濃郁的北京特色,猶如魯迅的作品語言富有紹興特色,沈從文的作品語言富有湘西特色,趙樹理的作品語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樣。任何人讀老舍的作品,都會感到語言富有北京韻味。 老舍作品語言的北京韻味,有賴於老舍的作品取材於北京下層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為老舍運用北京語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老舍一向注重從市民群眾的語言中汲取有益的營養。當然,老舍創作時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語言,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改造,然後再恰如其分地運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老舍在語言運用上有著自己的一貫追求,他多次表述這種觀點:「我不論寫什麼,我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致力於「俗白」,所謂「俗白」就是語言通俗淺易,朴實無華。自然,老舍的「俗白」並不是粗俗淺露,而是精練含蓄、耐人尋味。 比如,《北京的春節》一文,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明白如話,沒有難懂的字,沒有拗口的句子,沒有文雅的辭藻,也沒有歐化句式。讀起來,我們猶如在聽一位長者拉家常、講故事一樣親切有味。曹禺說得好:「他作品中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談的。」 3、幽默詼諧幽默詼諧是老舍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語言藝術區別於其他作家的語言藝術的一個突出標記。老舍說:「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老舍對生活中的幽默極為敏感,並善於以機智與諷刺的形式來表現。作為語言鮮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還要藉助於其他修辭手法和語言要素的綜合運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老舍小說經常運用誇張、比擬、諷喻、反語、諧音、曲解等修辭手法來構成幽默的情境。可以這樣說,老舍是一個幽默的語言藝術家,他的幽默才華閃現在作品的字里行間,把「想得深」的思想內容,用「說得俏」的語言表達出來,含蓄雋永,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
編輯本段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編輯本段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可分5個時間段來把握:①1—6自然段(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開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節);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結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構成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緊接著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在教學過程中,初讀課文後,可先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課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准備。有的民俗習慣只一句話帶過。如,「必須大掃除一次」「店鋪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緊接著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後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綵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本文有較多的場景描述,有較強的畫面感,要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讓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並引領學生理解本課所展示的民俗的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願、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比如,「這些比賽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這一畫面可以反映淳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 關於表達方法的領悟,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並著重指導學生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比如,「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引用俗語說明北京的春節從一年裡最冷的時候開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將敘述和描寫融為一體誇贊臘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農業展覽會」,說明粥的材料豐富,表達對豐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點指導易錯的字。例如,「醋」的左邊不要少一橫,「轎」左下是提不是橫。「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課後第一題除練習快速默讀外,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全面了解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並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或細節談感受。在交流時,可引導學生聯系本地過春節的習俗,對比談感受。本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互動完成。 課後第二題旨在落實本年段的重點目標——「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本題宜在把握全文內容後進行,找出詳細描寫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讀議結合,相互促進,切實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課後第三題的練習意圖是聯系生活經驗,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節日蘊涵著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激發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7.課後「閱讀鏈接」可在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目的一是擴展節日習俗信息;二是訓練瀏覽,提高瀏覽速度,培養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與課文相關部分比較,學習不同的寫法。比如《過年》,「我小時候並不特別喜歡過年」,「天天打掃剩菜」,守歲「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寫出了與課文不同的另一種感受。再如《除夕》,介紹了南方福建的過年習俗,可以讓學生和課

❸ 北京的春節主要內容 簡單一些

這篇課文,作者用充滿北京為的朴實無話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❹ 《北京的春節》全文以及教案誰有

《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創新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選材對表達文章主題的作用。 3、學習本文精妙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目標2、3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說春節,談北京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裡過春節的情景,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 2、說說對北京的認識。是呀,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們國 家的首都,那裡的人們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二、作者介紹 老舍,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1899年生於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其父親在抗擊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陣亡。1918年老舍從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並開始寫小說,創作了《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小說。1936年專門從事寫作,創作了《駱駝祥子》。1950年寫下了話劇《茶館》《龍須溝》等。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受「四人幫」迫害,8月24日投河自盡。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找出課文的生字詞語。 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感知內容,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熱鬧) (2)本文作者是以什麼為記敘線索 (3)全文共17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寫迎新年。 分三個層次: (1—2)寫臘八的風俗; (3—6)寫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7—8)寫除夕前迎新年的風俗。 第二部分(9—16)寫慶新年和鬧元宵。 第三部分(17)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快速讀一讀課文,老北京的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板書:臘月的初旬—正月十九 臘八——臘月二十三小年——新年——元宵 (二)研習「迎新年」這部分。 1、默讀課文,,劃出表現熱鬧的句子,談談為什麼說這些句子能表現出熱鬧。 2、這部分作者從幾個層面寫小年的景象的? 提示:三個層面:一是商販的忙碌,二是兒童們的「忙亂」,三是大人們的「緊張」。 3、第6段寫「祭灶王」的習俗時,用的是什麼寫法?用意何在? 提示:用對比反映時代發生了變化,人們的認識也發生了改變,反映出兩個時代不同的社會現實。用意在於謳歌新時代。 4、7、8兩段按什麼順序來敘述的?兩段的側重點有何不同?如何體現寫作上的詳略得當? 提示: ①以時間先後分別寫了「貼對聯」「掃房」「備菜」「吃團圓飯」「守歲」等。 ②第7段側重寫「忙」,第8段側重寫「熱鬧」。 ③詳略結合,「貼對聯」「掃房」「穿新衣」 「吃團圓飯」等一筆帶過,「備菜」則寫的較為詳細。 (三)研讀第二部分。 1、默讀這部分,說說這部分可分為幾層? 分三層: (9—11)寫拜年與遊玩;(12—15)寫鬧元宵;(16)寫新年結束,大家又要忙著幹活。 2、默讀第二層,說說作者是如何表現過元宵節的熱鬧的? 學生討論後明確: 先將元宵節與元旦進行對比(如何對比的?),說明元宵節的獨特魅力:時美,可出來踏月;景美,可出來賞燈;氛圍更美,「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里得到自由」。然後寫燈,寫了燈的數量多,分布廣;寫燈的用材、形色、種類,突出其「各形各色」。最後又寫了孩子們在元宵節的快樂。 總之,是濃墨重彩,狀寫元宵節的盛大與熱鬧。 3、讀「鬧元 (四)研習最後一部分。 1、齊讀這一節。 2、北京過去和今天的春節有和不同? 提示:過去,過年跟迷信分不開,現在大家都不迷信了;過去的花費用在神靈身上,現在則不必了;過去兒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懼,現在則只快活地過年;過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現在則是憑一年的勞動成果快活地過年。 3、作者的用意何在? 作者通過新舊社會不同春節的對比,極其巧妙地贊美了新社會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從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流露作者對新生活的贊美與無比的熱愛之情。 4、感受咱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有什麼不同。(聯系自己過春節的情況談一談。) 五、歸納寫作特色 1、時間為序,條理清晰。文章整體結構以時間為序,從臘八寫起,過小年、除夕前,再寫慶新年和鬧元宵;具體的節日也是按時間順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層,寫「貼對聯」「掃房」「備菜」「吃團圓飯」「守歲」等。 2、口語風格,樸素直白。 3、運用對比,凸現變化。對比大致有兩類:一是春節前後的對比,二是社會新舊風俗的對比。 板書設計: 老北京的春節(老舍) 第一部分(1—8)寫迎新年。分三個層次: (1—2)寫臘八的風俗; (3—6)寫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7—8)寫除夕前迎新年的風俗。 第二部分(9—16)寫慶新年和鬧元宵。分三層: (9—11)寫拜年與遊玩;(12—15)寫鬧元宵;(16)寫新年結束,大家又要忙著幹活。 第三部分(17)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寫作特色:時間為序,條理清晰。 口語風格,樸素直白。 運用對比,凸現變化。

❺ 第6課老舍 北京的春節 教案

6 北京的春節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了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對詞語的理解。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歷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栗、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歷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里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南方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初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可分5個時間段來把握:①1—6自然段(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開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節);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結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構成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緊接著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在教學過程中,初讀課文後,可先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初讀課文後可填寫以下表格:

時間
風俗習慣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課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准備。有的民俗習慣只一句話帶過。如,「必須大掃除一次」「店鋪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緊接著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後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綵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本文有較多的場景描述,有較強的畫面感,要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讓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並引領學生理解本課所展示的民俗的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願、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比如,「這些比賽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這一畫面可以反映淳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

關於表達方法的領悟,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並著重指導學生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比如,「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引用俗語說明北京的春節從一年裡最冷的時候開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將敘述和描寫融為一體誇贊臘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農業展覽會」,說明粥的材料豐富,表達對豐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點指導易錯的字。例如,「醋」的左邊不要少一橫,「轎」左下是提不是橫。「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課後第一題除練習快速默讀外,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全面了解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並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或細節談感受。在交流時,可引導學生聯系本地過春節的習俗,對比談感受。本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互動完成。

課後第二題旨在落實本年段的重點目標——「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本題宜在把握全文內容後進行,找出詳細描寫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讀議結合,相互促進,切實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課後第三題的練習意圖是聯系生活經驗,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節日蘊涵著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激發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7.課後「閱讀鏈接」可在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目的一是擴展節日習俗信息;二是訓練瀏覽,提高瀏覽速度,培養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與課文相關部分比較,學習不同的寫法。比如《過年》,「我小時候並不特別喜歡過年」,「天天打掃剩菜」,守歲「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寫出了與課文不同的另一種感受。再如《除夕》,介紹了南方福建的過年習俗,可以讓學生和課文中的除夕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之處。

四、教學案例

第 一 課 時

一、了解單元內容,導入新課

1.了解單元導語。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第二組課文的學習了。請同學們讀一讀單元導語,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麼內容?

(1)本組課文主要是講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

(2)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開展調查活動,去了解節日、服飾、飲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風民俗。

2.了解課文安排。我們再看看課文的題目,看看圍繞「民風民俗」,本組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3.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可以讓學生先回憶:我們是怎麼過春節的?藉此引導學生感受春節是喜慶的節日,是團圓的節日!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解答疑問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北京的春節》,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1.整體感知。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

臘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後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

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

空竹:可以看看錄像或圖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

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可以買賣各種東西等。

殘燈末廟:結合注釋,聯系課文內容,可以知道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

三、默讀填表,了解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

1.了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後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默讀課文,合作填表。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填在表格的左邊;再看看在這些時間里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填在表格的右邊。填表的時候可以同桌合作,一會兒再向大家匯報。

時間〖〗風俗習慣

3.匯報交流,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1)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填寫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做上記號,等會兒一起討論討論。(「風俗習慣」一欄不強求填得全面細致,表格內容供參考。)

(2)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四、自由朗讀,練習難讀的句段

1.自由練讀:通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現在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如果有覺得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讀好。

2.展示朗讀:剛才自己著重練讀了哪些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五、結束語與作業布置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練習了難讀的語句。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詞,下課後請同學們認真抄寫,准備在下節課聽寫。

第 二 課 時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雙美、餃子、雜拌兒、榛子、栗子、鞭炮、風箏、截然、寺院、逛廟會、張燈結綵。

二、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

上節課填寫了表格,進行了匯報交流。現在回憶回憶,同桌互相說說:老舍先生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主要寫了什麼?

1.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2.主要內容: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三、分清詳略,練習朗讀

1.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1)默讀思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明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個部分。

2.練習朗讀:朗讀詳寫的四個部分,注意讀得正確、流利。

(1)自由練讀。

(2)展示朗讀:你覺得自己哪部分讀得好,就讀哪個部分。在朗讀、評價、集體練習中達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目標。

四、深入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准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的同時,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交流重點如: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閑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談談自己的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

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採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五、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六、學習「閱讀鏈接」

引導學生體會到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里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寫法。在以後的習作中,我們也要善於靈活運用不同的寫法,寫出個性,寫出特色。

五、相關鏈接

1.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29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他創作勤奮,解放後寫了20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2.老舍的語言風格

(1)北京韻味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話從事創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以北京為背景,例如,《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這些作品的語言,都富有濃郁的北京特色,猶如魯迅的作品語言富有紹興特色,沈從文的作品語言富有湘西特色,趙樹理的作品語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樣。任何人讀老舍的作品,都會感到語言富有北京韻味。

老舍作品語言的北京韻味,有賴於老舍的作品取材於北京下層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為老舍運用北京語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老舍一向注重從市民群眾的語言中汲取有益的營養。當然,老舍創作時並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語言,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改造,然後再恰如其分地運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語言運用上有著自己的一貫追求,他多次表述這種觀點:「我不論寫什麼,我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致力於「俗白」,所謂「俗白」就是語言通俗淺易,朴實無華。自然,老舍的「俗白」並不是粗俗淺露,而是精練含蓄、耐人尋味。

比如,《北京的春節》一文,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明白如話,沒有難懂的字,沒有拗口的句子,沒有文雅的辭藻,也沒有歐化句式。讀起來,我們猶如在聽一位長者拉家常、講故事一樣親切有味。曹禺說得好:「他作品中的語言更有特色,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但是感動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談的。」

(3)幽默詼諧

幽默詼諧是老舍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語言藝術區別於其他作家的語言藝術的一個突出標記。老舍說:「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老舍對生活中的幽默極為敏感,並善於以機智與諷刺的形式來表現。作為語言鮮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還要藉助於其他修辭手法和語言要素的綜合運用,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老舍小說經常運用誇張、比擬、諷喻、反語、諧音、曲解等修辭手法來構成幽默的情境。可以這樣說,老舍是一個幽默的語言藝術家,他的幽默才華閃現在作品的字里行間,把「想得深」的思想內容,用「說得俏」的語言表達出來,含蓄雋永,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節童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❻ 2015年s版秋季三年級語文《走馬燈的奧秘》練習課教案

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樣發現走馬燈的奧內秘的,讓學生說說茅以容升小時候是怎樣的孩子。難點是:對走馬燈的構造及走馬燈轉動的原理的認識。生字教學抓住多音字「轉」和「旋」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查字典理解字義並組詞。從課後反饋的信息看主要錯誤有「蠟」字「蟲」字旁寫為「火」字旁。「形」與「型」在組詞時分辨不清楚。在講解課文內容之前我引導同學們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的孩子在干什麼,是怎樣的神態,自由說,再讀課文,找出對應的段落,引導學生按「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進行分析。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比較好,大家都動起來,分散精力的同學少。在朗讀指導時,重點指導多音字「轉」在不同句子中反復出現的不同讀音。

因本篇課文淺顯易懂,接近學生的生活和情趣,所以學生也理解得好,課後問答基本能敘述清楚,真正讓我領會到:「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❼ 北京的春節 教案 快快 很急

老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之三
作者:市南區教育中心

教學目標: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通過閱讀,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錄像再現現在人過春節的情景,激發興趣。
1、喜歡過春節嗎?談談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節是怎樣的?
二、整體感知,初識大意。
1、自己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來。
2、檢查生字讀音情況:出示課件
(1)放鞭炮檢查。
(2)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決重點難點。
3、解決遇到的困難或問題。
你在讀文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提出來。
4、小結。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熱鬧)
快速讀一讀課文,看春節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板書:臘月——正月十九
(二)學習過年這一節。
1、默讀課文,找出喜歡的一個段,劃出表現熱鬧的句子,談談為什麼說這些句子能表現出熱鬧。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同一個段落先交流。交流時注意抓住重點的詞句說。
3、指導學生讀出「熱鬧」來。讀完之後,師生評議。
(三)學習元宵節這一節。
1、默讀這一節,過元宵節熱鬧表現在哪些方面?
2、小組合作討論。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燈的數量多、種類多、亮等特點。「數量多」可引導學生抓住「處處、整條街、幾百」「街上有燈,家中有燈」等;「種類多」可引導學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紗燈、冰燈、長龍、走馬燈、宮燈、紙燈」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錄像——看燈,讓學生感受燈的世界燈的美麗。
4、讀出喜歡的心情。指名讀。
5、合作讀。
(四)感受咱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有什麼不同。
1、學生聯系自己過春節的情況談一談。
2、交流自己搜集的與春節有關的不同資料。(圖片、文字資料、錄像、幻燈片等都可以)
教師小結。
四、作業超市(自選一個)
1、寫一寫自己過春節時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過春節的不同習俗,辦一期手抄報。

❽ 大班語言教案音樂《元宵節》

兒歌:
《元宵節》
正月十五是元宵,看著花燈哈哈笑。
大宮燈,紅又紅;走馬燈,轉不停。
鯉魚燈,尾巴搖;兔子燈,拉著跑。
小朋友們拍手笑,大街小巷真熱鬧!

❾ 夏感 梁衡 教案

十七、夏
梁 衡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解決文中疑難,梳通文意。
2、通過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概括文章結構,說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拓展性的比較閱讀,能夠區分不同作者對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為學習對象,寫作《山城之夏》。
教學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1、作者簡介:
梁衡(1946——)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徵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
2、導語設計: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學願意說說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較喜歡哪個季節?(學生說,並簡述理由)然而,無論你喜不喜歡夏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對夏的感情是怎樣的呢?學完這課文,我們就能夠了解到。不過這篇文章比較艱深,在下面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要很專注、很投入。
二、課文研讀:
(一)、梳通文意:
1、師指導語: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劃出不懂的或有疑問的語句,並進行認真閱讀思考,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實在無法解決的再與就近的同學討論交流。等一會兒我們還要全班討論。看看我們的同學解決了哪些問題,還遺留哪些問題。
2、學生活動:
學生按閱讀要求閱讀課文。老師巡視,提供支持和幫助。
3、全班討論:提出疑問,對疑問發表見解。(導語:剛才大家的閱讀很認真,討論也很投入。現在我們全班交流、討論,內容有兩個:
1已經解決的疑問,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把你解決的過程和現在認識與大家交流;
2、還有的疑問不能解決的,提出來,請別人幫助。發言的同學盡可能聲音響亮點、清楚點,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註:對學生的交流和討論進行隨機的點撥和評價
(二)、理清結構:
1、導語:(過渡)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結構。請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文章通過哪些方面來描寫夏天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請同學們再次研讀課文,並經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活動:
(1)學生獨立閱讀(指導:先給大家兩分鍾時間,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獨立地閱讀和思考)
(2)兩分鍾後,小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各小組經過討論,理清文章結構,如果小組願意以結構圖的形式呈現,我們也非常歡迎。)
註:老師巡視、參與、對話。
3、各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參與,理清文章結構。
板書參考:
景:氣勢磅礴、色彩金黃蘊涵著——
贊美情:緊張、熱烈、急促和順如意、吉祥美好
人:勤勞、忙碌等含茹。
(三)、質疑探究:
導語:讀了這篇文章,大家對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要進行深入一步的學習了。不知道大家對文章本身有沒有什麼可質疑的地方?
(1、作者說「夏天的顏色是金黃的。」難道夏天的顏色只是金黃的嗎?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2、作者認為「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說說你的理解。)
(四)、拓展學習:
1、指導: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熱烈,但是不同的人對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現在請同學們想想,我們曾學過那些詩詞,它們所表達的作者對夏天的感受是否一樣呢?(分組合作)
學生活動:讀讀、想想、說說(煩躁/閑適/熱烈)
2、指導: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對夏天的感受也會不同,在你的眼裡,我們三明的夏天又是怎樣一種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以《山城之夏》為題,學習作者寫景的語言,寫一篇作文。(可作課後作業)
三、作業:
1、練習:一、二;
2、《訓練冊》
四、教後反思:

閱讀全文

與走馬燈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