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1600倍的顯微鏡可以做什麼實驗詳細步驟
這玩意國產的抄也就這個價錢了,雖說價格有點低,但是實在是低的有點離譜(進口的就像奧林巴斯,leica,等,3000-幾萬不等)。
50-1600基本能幹任何事情了。當然這個顯微鏡只適用於玻片觀察,買個拍照目鏡的話用處還多一些。
放大1600倍是可見光的極限了,再高倍數的光學顯微鏡就基本不可能了。
不過沒想清楚,你買這個干什麼啊,顯微鏡一般情況下沒什麼用處,出了做研究什麼的能用得到。
顯微鏡跟照相機什麼的一樣,只是一個工具,照相機有什麼用?拍照、取證、留念等等,顯微鏡也差不多。你可以拿來觀察一些組織切片、蟲卵、浮游微生物等等。但是這個涉及到切片、染色、製片等等技術。[email protected]是我的郵箱,具體的有疑問的可以給我發郵件,知無不言
⑵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的實驗方法及步驟
以生物顯微鏡為例,講述一下原理、構造和實驗方法、步驟。
一、光學顯微鏡的原理
普通光學顯微鏡主要由物鏡和目鏡組成,均為凸透鏡。物鏡的焦距(f1)短,目鏡的焦距(f2)長。物鏡到標本(AB)的距離稍大於物鏡(Lo)的焦距,標本經物鏡放大後,形成放大倒立的實像A』B』,實像A』B是目鏡的物體,它位於目鏡的焦點以內,所以A』B』經目鏡(Le)再次放大後,形成放大的虛像A」B」(如圖1)。
圖3 顯微鏡物鏡鏡頭
物鏡的種類很多,可從不同角度來分類:根據物鏡前透鏡與被檢物體之間的介質不同,可分為:
①干物鏡以空氣為介質,如常用的40×以下的物鏡,數值孔徑均小於1。
②油浸物鏡常以香柏油為介質,此物鏡又叫油鏡頭,其放大率為90×~100×,數值孔值大於1。
數值孔徑(numerical apeature,N.A.),也叫做鏡口率(或開口率)。在物鏡和聚光器上都標有它們的數值孔徑,數值孔徑是物鏡和聚光器的主要參數,也是判斷它們性能的最重要指標。物鏡的性能取決於物鏡的數值孔徑,數值孔徑越大,物鏡的性能越好。數值孔徑和顯微鏡的各種性能有密切的關系,它反映該物鏡分辨力的大小,數值越大,其分辨力越高。
工作距離指物像調節清楚時物鏡下表面與蓋玻片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工作距離越小。
2.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實驗:
實驗用品
材料與標本:字片、紅綠羊毛交叉片、人血塗片。
器材:顯微鏡、擦鏡紙。
試劑:香柏油、二甲苯(或乙醚-酒精混合液,比例為2:3)。
1)10×低倍鏡的使用
①將顯微鏡放在離實驗台邊緣6~7厘米處(至少約一拳的距離)。
②打開顯微鏡的電源開關,然後使低倍鏡對准鏡台,開大光圈,上升聚光器並調節光亮調節旋鈕至視野內光線明亮度適中。
③放置標本片:取一張載有標本的載玻片(以下簡稱玻片標本),先用肉眼觀察,以確定止反面(載有標本的面為正面,一般都貼有標簽)和標本的大致位置。再將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置在載物台並用彈簧夾夾好,用移動器移動片夾將玻片標本的標本移到載物台圓孔,聚光鏡的正上方。
④調節焦距:從顯微鏡側面注視物鏡鏡頭,同時轉動粗調手輪,使得載物台上升到最高(物鏡頭與標本片的距離約5mm處),然後一邊在目鏡上觀察,一邊緩慢轉動粗調手輪,使載物台緩慢下降至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像。
2)40×高倍鏡的使用
①選擇目標:一定先在低倍鏡下把待觀察部位移動到視野中心,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轉換高倍鏡物鏡:為防止鏡頭碰撞玻片,可從顯微鏡側面觀察。慢慢地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頭對准通光孔。
③調節焦距:觀察目鏡同時稍稍調節細調手輪,即可獲得清晰的物像。若視野不夠明亮,可上升聚光器和開大光圈。
3)100×油鏡的使用
①選擇目標:在高倍鏡下確定玻片標本上待觀察部位並移至視野正中央。
②轉換油鏡: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頭離開通光孔,在載物台圓孔上方的玻片標本處滴一滴香柏油。然後從側面注視著鏡頭與玻片,慢慢轉換油鏡使鏡頭浸入油中。
③調節光亮:將聚光器升到最高位置,光圈開到最大。
④調焦:觀察目鏡同時調節細調手輪,使得物像清晰
若目標不理想或不出現物像需重找,在加油區之外重找應按:低倍→高倍油鏡程序。在加油區內重找應按:低倍→油鏡程序,以免油沾污高倍鏡頭。
⑤擦拭油鏡頭:觀察完畢,先用乾的擦鏡紙吸掉粘在油鏡頭上的油,再用擦鏡紙條沾少許二甲苯(或乙醚-酒精混合液,比例為2:3)擦試鏡頭及周圍,最後用乾的擦鏡紙擦乾多餘的二甲苯。
⑥玻片標本上的油處理方法同上,只是因為玻片上的油較多,要重復2-3次才能擦乾凈。
4)實驗記錄結果與記錄
①低倍鏡的練習
比較肉眼直接觀察字片與低倍鏡下觀察物像的有什麼區別?左右前後移動玻片與低倍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有什麼區別?
②高倍鏡的練習
取紅綠羊毛交叉片,先在低倍鏡下找到羊毛,並將紅綠羊毛的交叉點移到視野的中心,再換高倍鏡觀察,能否在交叉點同時看到兩根羊毛(利用細螺旋進行判斷)。
③油鏡的練習
取人血塗片,先用低倍鏡、高倍鏡觀察,再換油鏡觀察。比較三種放大倍數的物鏡的分辨力並練習擦拭油鏡頭和標本片。
三、注意事項
移動顯微鏡時一定要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顯微鏡不能傾斜,以免目 鏡從鏡筒上端滑出。要輕拿輕放。
顯微鏡的光學部分,只能用特殊試鏡紙紙擦拭,不得隨意使用其它物品擦拭,更不可用手指觸摸透鏡,以免汗液玷污透鏡。
需要更換標本片時,將物鏡頭轉離載物台,方可取下或放置標本片。
保持顯微鏡的清潔,避免灰塵、水及化學試劑的玷污。
轉換物鏡鏡頭時,不要搬動物鏡鏡頭,應轉動轉換器。
切勿隨意轉動粗准焦螺旋。使用細准焦螺旋時,用力要輕,轉動要慢,轉不動時不要硬轉。
不得任意拆卸顯微鏡上的零件,嚴禁隨意拆卸物鏡鏡頭,以免損傷轉換器螺口,或螺口松動後使低高倍物鏡轉換時不齊焦、破壞光軸重合。
在使用高倍物鏡時,不要用粗准焦螺旋調節焦距,以免移動間隔過大,損傷物鏡和玻片。
保持顯微鏡的乾燥。
顯微鏡使用完畢,必須復原,其具體步驟是:先轉動轉換器使物鏡頭離開通光孔,再取下標本片,下降載物台,下降聚光器、關閉光圈,玻片移動器回位,將顯微鏡電光源的亮度調到最暗,再關閉電源,蓋上綢布和外罩,最後將顯微鏡放在桌子的中央。
⑶ 實驗一 偏光顯微鏡
一、預習內容
1.顯微鏡的基本部件及功能;
2.顯微鏡的調試與校正。
二、實驗要求
1.熟悉偏光顯微鏡的結構;
2.掌握偏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三、實驗內容和步驟
偏光顯微鏡是學習岩石學和礦物學必不可少的儀器設備,如圖1-1所示。
(一)裝卸目鏡和物鏡
將目鏡(10倍或5倍)對准目鏡孔,輕輕插入鏡筒上端,調整目鏡間的距離使之與自己雙眼間的距離相當。此時通過目鏡看向視域,輕輕旋轉以調整目鏡中的十字絲方向,使之呈東西、南北方向。
物鏡分為兩種類型———彈性夾型和轉盤型,本實驗室所使用的偏光顯微鏡之物鏡為轉盤型。安裝時從鏡頭盒取出物鏡放置在轉換器上旋緊。將物鏡裝好後,打開鎖光圈,目視鏡筒內,轉動反光鏡使之對准光源,直至視域最明亮為止。
裝卸物鏡需將物台下降(或將鏡筒提升)到一定高度,以免碰壞鏡頭。在整個裝卸過程中,目鏡或物鏡都應輕拿輕放,切忌用手觸摸鏡頭。
(二)調節照明(對光)
檢查電源連接情況,將電壓調節至最低,打開電源開關,並去掉上偏光鏡,調節電壓旋鈕使電壓升高,直至亮度合適為止。
圖1-1 XP-213型透射偏光顯微鏡
光線強度太大或太小都易使眼睛疲勞,故應根據薄片(如透明度)和偏光系統等適當調節照明亮度。調節裝置主要有兩個:光源開關和鎖光圈,前者控制光強,後者控制進光量。
(三)調節焦距(准焦)
調節焦距是為了使薄片中的物像清晰可見。「調節焦距」或「准焦」是一種習慣性的說法,實際上是調節物距,即調節物鏡與薄片中礦物之間的距離,使物鏡成的礦物實像位於目鏡一倍焦距之內的合適位置上,以便通過目鏡可以看到清晰的、放大的礦物虛像。准焦的步驟如下:
1.放置薄片
完成裝卸鏡頭及調節照明之後,將欲測礦片置於物台中心,並用物台上的一對彈簧夾把礦片固定好,使薄片的蓋玻璃朝上,否則不能准焦,特別是使用高倍物鏡時應尤其注意。
2.低倍物鏡的准焦
將低倍物鏡旋至工作范圍,從鏡頭側面觀察(視線基本與物鏡同一高度),轉動粗動調焦螺旋,使鏡筒下端的物鏡與物台上的薄片比較靠近為止。從目鏡中觀察,轉動粗動調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或使物台上升至視域內物像基本清楚,再轉動微動調焦螺旋,直至視域內物像完全清晰為止。
准焦以後,物鏡前端與薄片平面之間的距離稱工作距離。工作距離的長短與物鏡的放大倍率有關。一般說來,物鏡的放大倍率愈小,工作距離愈長,物鏡的放大倍率愈大,工作距離愈短。在顯微鏡的說明書中可以查到不同放大倍率物鏡的工作距離。
3.中倍物鏡的准焦
從低倍物鏡的准焦位旋上中倍物鏡,一般應在准焦位附近,調節物台或鏡筒升降螺旋(一般只要調節微動螺旋),直到物像完全清晰為止。
4.高倍物鏡的准焦
在中倍物鏡的准焦位上旋上高倍物鏡(旋上前要檢查蓋玻片是否朝上),一般應在准焦位附近。調節微動螺旋,直到物像完全清晰為止。
使用高倍物鏡調節焦距時,絕不能眼睛看著鏡筒內而下降鏡筒或上升物台。因為這樣很容易使物鏡與薄片相碰,不僅壓碎薄片而且易損壞物鏡。因為高倍物鏡的工作距離很短,准焦後物鏡幾乎與薄片平面接觸。如果薄片上的蓋玻璃向下放時,根本不能准焦,而且最容易壓碎薄片及損壞物鏡。初學者最好先使用低倍或中倍物鏡准焦後,再換用高倍物鏡准焦。
(四)校正中心
在偏光顯微鏡的光學系統中,物台的旋轉軸、物鏡中軸及目鏡中軸應當嚴格在一條直線上。此時,轉動物台,視域中心(即目鏡十字絲交點)的物像不動(圖1-2A),其餘物像繞視域中心做圓周運動。如果它們不在一條直線上,當轉動物台時,視域中心的物像將離開原來的位置,連同其他部分的物像繞另一中心旋轉(圖1-2B,1-3B)。這個中心點(o)代表物台的旋轉軸出露點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可能把視域內的某些物像轉出視域之外(圖1-2C,1-3C)妨礙觀察,而且影響某些光學數據的測定精度。特別是使用高倍物鏡時,根本無法觀察。因此,必須進行校正,使目鏡中軸、物鏡中軸與物台旋轉軸一致。
當焦距對好之後,常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a.目鏡中軸、物台旋轉軸和物鏡中軸在一條直線上(圖1-2A);
b.三者不在一條直線上,但在視域范圍內可看到旋轉中心(圖1-2B);
c.三者不在一條直線上,且在視域范圍內看不到旋轉中心(圖1-2C)。
當出現b,c兩種情形時,需要進行中心校正。在偏光顯微鏡的光學系統中,目鏡中軸是固定的,部分顯微鏡的物台也是固定的,只能校正物鏡中軸,有些顯微鏡的物台也能校正。校正物鏡中軸是藉助於安裝在物鏡上或物鏡旋轉盤上的兩個定心校正螺絲來進行的。
圖1-2 旋轉物台時質點繞視域之內的某點做圓周運動示意圖
在校正中心之前,必須首先檢查物鏡是否安裝在正確的位置上。如果物鏡沒有安裝在正確位置上,不僅不能校正好中心,而且容易損壞定心校正螺絲。如果發現定心校正螺絲扭動困難或扭不動時,切勿強行扭動,應立即檢查原因,並與實驗室管理人員或指導老師聯系。
物鏡出露點在視域之內的校正,如圖1-3所示。具體步驟為:①檢查物鏡是否裝好;②選一質點a,並移至視域中心(圖1-3A);③使該質點做圓周運動,找出質點做圓周運動的圓心點o(圖1-3B);④旋轉物台180°,使a點由十字絲交點移至a'處(圖1-3C);⑤在物鏡上部插入校正螺絲,將十字中心移至圓心o處(圖1-3D);⑥移動薄片,使質點a從o點移到十字絲中心(圖1-3E,F)。
對於那些質點旋轉中心不在視域內的校正,則其步驟為:①當質點旋轉中心距視域中心偏離很遠時,轉動物台,質點將由十字絲交點移至視域之外(圖1-4);②根據質點移動情況,估計偏心圓圓心o點在視域外的位置及偏心圓半徑長短,將質點轉回十字絲交點;③扭動物鏡上的定心校正螺絲,使質點由十字絲交點,向偏心圓圓心o點相反方向移動大約相當於偏心圓半徑的距離(圖1-4);④再移動薄片,使質點回移至十字絲交點處,轉動物台,該質點可能在視域內呈小圓圈移動,此時可按上述中心偏離較小的方法進行校正;⑤如果中心仍偏離較大,質點仍移出視域之外,再按偏心大的方法校正;⑥經過3~4次校正之後,中心仍然偏離較大,則應檢查原因或報告指導老師。
圖1-3 物鏡出露點在視域內時物鏡中心的校正步驟(據李德惠,1997)
圖1-4 質點旋轉中心不在視域內時物鏡中心的校正
(五)視域直徑的測定
1.中、低倍物鏡可用透明直尺直接測量
由於在中低倍物鏡下觀察顆粒的直徑大小約在2~4.7mm,利用透明直尺可以直接觀察顆粒在視域中的直徑(圖1-5)。具體方法是下降物台至最低,將透明直尺放置在物台的中心,上升物台至最高,然後從目鏡觀察並下降物台,直至刻度成像清晰為止。觀察視域直徑的長度值,記錄該數值備以後查用。
2.高倍鏡可用物台微尺測量
在利用高倍物鏡時視域直徑約為0.7mm,利用直尺不能測定,只能利用物台微尺(圖1-6)來測定。微尺長1mm,刻有100個小格,每小格0.01mm。測量時將物台微尺置於物台中心,對准焦點,觀察視域直徑相當於物台微尺的多少小格。若為70格,則視域直徑等於70×0.01=0.7mm。
(六)偏光鏡的校正
在偏光顯微鏡的光學系統中,下、上偏光鏡振動方向應當正交,下偏光鏡振動方向PP應平行於東西方向,上偏光鏡振動方向AA應平行於南北方向,且分別與目鏡十字絲平行。否則,需進行校正,校正方法如下。
1.確定下偏光的振動方向
使用中倍物鏡准焦後,在岩石薄片中找一個具極完全解理縫的黑雲母置於視域中心。轉動物台,使黑雲母的顏色變得最深為止。此時,黑雲母解理縫方向代表下偏光鏡振動方向(因為光波沿黑雲母解理縫方向振動時,吸收最強,顏色最深)。如果黑雲母解理縫方向與目鏡十字絲的橫絲(東西方向)平行,則下偏光鏡位置正確,不需要校正。如果不平行(圖1-7A),轉動物台,使黑雲母解理縫方向與目鏡十字絲的橫絲平行,旋轉下偏光鏡,至黑雲母的顏色變得最深為止。此時下偏光鏡振動方向位於東西方向(圖1-7B)。
圖1-5 中、低倍物鏡可用透明直尺直接測量
圖1-6 高倍鏡測量使用的物台微尺
圖1-7 下偏光鏡振動方向的校正(據李德惠,1997)
2.檢查上、下偏光鏡振動方向是否正交
使用中倍物鏡,調節照明使視域最亮。推入上偏光鏡,如果視域黑暗,證明上、下偏光鏡振動方向正交。若視域不黑暗,說明上、下偏光鏡振動方向不正交。如果下偏光鏡振動方向已經校正至東西方向,則需要校正上偏光鏡振動方向。轉動上偏光鏡至視域黑暗為止(相對黑暗)。如果顯微鏡中的上偏光鏡不能轉動,則需要作專門修理。
經過上述校正之後,目鏡十字絲應當嚴格與上、下偏光鏡振動方向一致。但有些顯微鏡的目鏡沒有定位螺絲,使用過程中或更換目鏡時,可能使目鏡十字絲位置改變,因此,需要校正目鏡十字絲的位置。
3.檢查目鏡十字絲是否嚴格與上、下偏光鏡振動方向一致
圖1-8 目鏡十字絲的檢查示意圖
在偏光顯微鏡的光學系統中,上、下偏光鏡振動方向應當正交,而且是東西、南北方向(圖1-8)分別與目鏡十字絲橫、縱絲平行。如果十字絲不正交,則選擇具有直邊的礦物薄片進行檢查,具體步驟如下:
a.選擇具有直邊的礦物顆粒置於視域中心,轉動物台使礦物的直邊平行於目鏡十字絲的縱絲,記錄物台讀數m;
b.轉動物台,使礦物直邊與目鏡十字絲橫絲平行,記錄物台讀數n;
c.計算m-n的數值,如果結果為90°,則十字絲正交,否則斜交,需作專門修理。
(七)偏光顯微鏡的使用和保養
偏光顯微鏡是精密而貴重的儀器,又是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常用儀器,如有損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和科研工作。因此,應經常對偏光顯微鏡進行保養和維護,使用過程中應自覺的遵守以下的操作規程。
(1)使用前應進行仔細地檢查。
(2)要對座固定位置使用偏光顯微鏡,最好不要隨意搬動顯微鏡設備,如確實需要改動或搬動顯微鏡時,動作一定要輕,嚴防震動,以免損壞光學系統。在移動顯微鏡的過程中,應以右手握鏡臂,左手托住偏光顯微鏡底座。
(3)顯微鏡所有鏡頭一般均經過校驗,不得隨意自行拆開;鏡頭必須隨時保持清潔,如有塵土,需用筆刷或者鏡頭紙輕輕將灰塵清除,切勿用手或者其他物品擦拭,以防止損壞顯微鏡鏡頭。
(4)顯微鏡鏡頭及其他附件,均需放置於原附件盒中,並將各自在指定位置放好,嚴防墜地,附件盒用完後放回原處。
(5)切勿隨便自行拆卸顯微鏡,或將附件任意調換使用。
(6)薄片置於物台上時,其蓋玻片必須向上,而且用彈簧夾夾緊。
(7)用高倍物鏡調焦時,需用眼睛在旁一邊留意觀察,切忌薄片被壓碎或者損壞鏡頭。
(8)更換物鏡時,一定要用手握住轉盤轉動,切忌用手直接握住物鏡轉動,以免物鏡發生松動。
(9)使用上偏光鏡及勃氏鏡,在推送時切忌用力過猛,以免震壞。
(10)儀器損壞或者調節失靈時,應及時與管理人員聯系,切勿強力扭動或者擅自處理。
(11)偏光顯微鏡操作使用完畢,需將上偏光鏡及勃氏鏡推入,轉動粗動手輪將物鏡提起,鏡筒上留一個目鏡,關閉電源並罩上儀器罩。
(八)岩石薄片的磨製
在偏光顯微鏡下研究岩石和礦物,需要將其磨製成薄片進行觀察。用切面機從岩石標本上切下一小岩塊(定向或不定向)。先把一面磨平,用加拿大樹膠把這一平面粘在載玻璃片上(其大小為25mm×50mm,厚約1mm)。再磨另一面,磨至厚度0.03mm為止。用加拿大樹膠把蓋玻片粘在它的表面(蓋玻片大小為15mm×15mm~20mm×20mm,厚度0.1~0.2mm)。
圖1-9 薄片磨製示意圖
因此,岩石薄片是由薄的礦片、載玻片和蓋玻片組成的(圖1-9)。礦片的頂、底部都塗有薄的加拿大樹膠。為了某種需要,如觀察長石的解理縫、薄片染色等,對某些薄片可以不加蓋薄片。在磨製疏鬆岩石標本薄片時,需先浸在加拿大樹膠中煮過以後再切製成薄片。要求礦片厚度0.03mm,載玻片厚度為1mm,蓋玻片厚度0.1mm。
需要說明的是,在磨製薄片時使用金剛砂,無論金剛砂多細,礦片表面總會因磨劃而留下溝痕(顯微溝痕)。因此,礦片表面並不是絕對光滑的。
晶體光學實驗教程
⑷ 我們實驗室常用的顯微鏡是什麼顯微鏡
實驗來室有很多種顯微鏡自 常見的顯微鏡,如:LJ-TS01 體視顯微鏡,LJ-SZM 實體顯微鏡,三目顯微鏡LJ-ST03,LJ-CL01 拍照測量顯微鏡 ,LJ-CLP03金相顯微鏡 ,LJ-HD01 高清顯微鏡, LJ-HS01 HDMI顯微鏡,LJ-DSX01電視顯微鏡,LJ-SPX01視頻顯微鏡, LJ-DZF電子放大顯微鏡,LJ-DZX01 數碼顯微鏡等,看你是做什麼實驗。
⑸ 生物課試驗中,顯微鏡的具體用法是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上,略偏左(顯微鏡專放在距實驗台邊緣屬7厘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⑹ 實驗體視顯微鏡的使用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一)顯微鏡的主要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1.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於鏡柱,一端連於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接於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鏡台(載物台):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台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台下有推進器調節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後方向的移動。
(7)調節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時使鏡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2.照明部分
裝在鏡台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其作用是將光源光線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經通光孔照明標本,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於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於光線較強時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於鏡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3.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為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為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為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別。
(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 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台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為宜,便於坐著操作。
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准鏡台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准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為止。
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台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著鏡台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台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為止。
如果物象不在視野中心,可調節推片器將其調到中心(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視野物象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視野內的亮度不合適,可通過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開閉光圈的大小來調節,如果在調節焦距時,鏡台下降已超過工作距離(>5.40mm)而未見到物象,說明此次操作失敗,則應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鏡台。要詳細的資料請咨詢深圳隆基儀器
⑺ 普通光學顯微鏡能做哪些趣味實驗。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觀察河水中的微生物等
⑻ 學校實驗實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多少
朋友,學校用的都是光學顯微鏡。其放大倍數是指目鏡倍數乘以物鏡倍數,就是物體被放大的倍數。目鏡鏡頭一般有三個:5× 、10× 、12× .物鏡鏡頭三個:10×、40 × 、100× .
⑼ 我們實驗室中一般用幾倍的顯微鏡
現在的教學實驗室中的大多是光學顯微鏡,一般目鏡為10倍和20倍,物鏡有4倍、10倍、40倍、100倍(油鏡),放大倍數=目鏡*物鏡.所以,一般也就是40-2000倍.
⑽ 學校實驗室用的顯微鏡一般價格在什麼水平
高級的電子顯微鏡一般幾千到幾萬,光學顯微鏡會便宜點,我曾經買過,就幾百元,學校里邊的基本上都是光學顯微鏡,但是要比普通的好一些,基本價格上都用在千元以上吧,在2000-3000這個區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