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如何指導幼兒的區域活動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區域活動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但這項教育活動在開展的時候內卻存在一容些不足,很多時候更加趨於形式化。
一、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二、教師要重視觀察,掌握孩子的實際需求
三、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與指導,提高其獨立性和創造性
四、展開開放式指導,實現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發展
五、教師要適時適當地進行指導
六、開展有效的評價和交流,展開適當的反思
2. 幼兒園怎麼上區域教學
幼兒園區域教學一般就是因材施教,了解每一個孩子擅長的方面,以後就可以分區域,分階段去教學,發掘每一個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可以更好的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
3. 什麼是幼兒園區域活動
一般在幼兒園設的區域活動大多是娃娃家,自然角,科學角等。主要是合理利用教室或幼兒園的空間,增設一些自由活動角,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可能會去這些設置的區域中游戲,觀察。教師可以主動參與其中,引導組織活動。也可以在旁邊做觀察記錄!教師觀察和組織幼兒在本區域的過程就稱為區域活動!
4. 幼兒園如何組織區域活動
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了幼兒園教師及幼兒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對集體教育的有效補充。區域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與指導是主要環節,也是主體部分,主要包括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教師在這個環節處於主導作用,應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性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那麼,教師該如何組織與指導,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指導作用呢? 一、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制定規則。 區域活動既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同時也是教師所組織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因而,區域活動規則的制定應該是由教師和幼兒來共同完成的。 首先,在活動前明確規定。有些活動規則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要求幼兒在活動前就必須要遵守的。這類規則一般在活動前就必須提出來,如玩沙是幼兒最喜愛的區域之一。如果活動前沒有明確規則,那麼有可能孩子到處揚沙,雖然孩子盡興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傷了。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動前就說明要求:不準對著別人揚沙,更不準把沙子揚到區域外面去。 其次,在活動中逐步形成。有時幼兒遇到有關規則的問題,教師可以不急於告訴幼兒該怎麼做,而是讓幼兒在談論與反思中逐漸建立起相應的規則。討論往往是圍繞在區域活動中所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而展開的。而這種問題幼兒又無法自行解決,談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應的規則,來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在活動中爭搶玩具、爭搶角色這類情況,教師便可以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有一次,在表演區,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裝,結果全班孩子圍者爭搶服裝,令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著我,於是,我把孩子們召集在一起討論如何處理這件事。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不能搶!大家一起玩。輪流玩!這是,我趁熱打鐵地說:大家真懂事,我們輪流玩!沒有輪到的小朋友在旁邊當觀眾,不能上來;輪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讓更多的小朋友來玩。就這樣,我和孩子們把規則定下來了。小朋友們又開開心心地玩起來了。採用這種方法制定活動規則,幼兒容易接受,並能在活動中自覺地遵守。 二、教師的參與指導。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活動中教師是催化劑,其工作是協助幼兒沿著興趣的方向發展,應善於捕捉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新興趣,導向新的游戲。在活動中,教師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動材料、安排幼兒進入區角、主持幼兒的分工與合作、解決孩子間的糾紛,使幼兒處於高控制之下。而是要善於觀察,還要適時、適當的引導、啟發、激勵,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活動,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地表現自己、總結自己,促進幼兒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斷地來回在各個區域間觀察和參與游戲,要留意每個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時給予鼓勵、表揚,爭對出現的問題選擇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與孩子一起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逼迫幼兒接受,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活動,使幼兒很快出現厭倦情緒,大大減少幼兒的積極性。 三、耐心的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任何一個活動的重要環節,不可缺少。在過去我們總是在活動後草草收場沒有評價,它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的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再次活動的願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的活動情況,評價對幼兒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所以,評價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採用何種評價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一)幼兒主動評價。區域活動的評價是為了總結活動中表現,為下次活動出謀獻策,鼓勵幼兒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幼兒協作創新。激發幼兒再學習的慾望,在評價時,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為幼兒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動中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這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間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不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幼兒學會觀察別人總結自己,在幼兒自主評價時,教師少採用鼓勵性語言來引導幼兒,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麼呀?怎麼建的?你得什麼最有趣?為什麼呢?通過幼兒間互相評價、自由交流、幼兒也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學習別人的優點,促進幼兒共同進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識。 (二)教師整體評價。 教師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具體的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加以鼓勵、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提出不足,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自己的意見加以總結,教師的評價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 首先,從幼兒形為習慣評價,今天哪組小朋友主動收拾玩具,哪組小朋友活動時聲音較小,XX小朋友主動把玩具讓給別人等,XX小朋友沒有遵守規則,隨便到別的區搗亂等。
5. 幼兒園區域活動如何指導
幼兒園屬於學齡前兒童,還不能完全的規范自己的行為,所以對於他們的活動范圍要有所限制,得到保護
6.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指導
教師要想在區域活動中做好指導,那麼必須也要把自己當成幼兒的一份子。就和學生一起去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和特點。也可以隨時注意學生的安全。這樣可以說讓幼兒對區域活動更感興趣。
7. 如何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積極的活動者和主動的學習者。直接經驗感知、操作和游戲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區域活動正好符合了幼兒的這一特點。它向幼兒展現了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自由選擇活動的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己學習特點和願望的活動。活動區正是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導向,通過各種開放性材料的投放,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在這類活動區中,幼兒會綜合運用已有知識,來表達意願、展示能力,在充分體現自己天性和潛力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創造性活動。由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已有經驗去探索,去發現,使他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開展區域活動呢? 我認為主要應從區域環境的創設、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中教師應從這幾方面來思考: 1.區域環境的創設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個體,他的個性品質就會各不相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對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各不相同,區域活動的創設就是要滿足各層次孩子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在區域活動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和發展。根據《綱要》要求,我們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在創設各區域時要注意: (1)首先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興趣、季節及教學活動的開展,通過與幼兒探討來設置區角。創設的區角,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幼兒主動思考,與幼兒產生互動的區域活動環境,要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活動區域成為促進幼兒自主性學習的一片沃土。 環境的創設應以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力水平為基本條件,尊重幼兒的經驗創設與他經驗相符合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比如對於小班的環境創設,由於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經驗是就家,接觸最多的是家人,我們就為小班孩子創設了溫馨的,色彩鮮艷的家的環境。 (2)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現有的活動空間,採用固定和靈活設置相結合,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幹擾。盡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教室裡面的位置:如語言區、計算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如表演區、科學區等。並根據游戲情況靈活調整。 (3)要讓環境說話,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起來。小班幼兒正處於獨立游戲、平行游戲的階段,因此各區域的建立應該要相對獨立而不封閉。 2.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活動區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幼兒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而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故操作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影響著幼兒活動的內容和進程。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夠使幼兒增長知識、獲得有益經驗、鍛煉技能、激發情感。 (1)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時間、空間、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質材料。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學性、多樣性,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才能發展和調動幼兒內部驅動力的,只有在這樣的空間,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滿足的,幼兒才可以自主選擇,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操作,去探索。 (2)根據班級的教育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來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層次性、遞進性,適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幼兒的個別化需要,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地操作學習。並且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及時進行更新和調整。特別要注意利用廢舊物品和自然材料。 比如小班孩子,根據其年齡特點,就要選擇顏色鮮艷、形象生動或者是生活化的材料。在小班時,我們用廢舊的大紙箱、大紙盒、牛奶盒、各種瓶子等製作了形象逼真的床、灶台、飲水機、冰箱、衣櫃等傢具及廚房用具,投放了各種絨毛動物玩具及一些小服裝,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逼真的娃娃家。孩子們一進入到這里,很自然的就模仿起爸爸媽媽,來照顧這些小動物們。當它們的爸爸媽媽,給小動物們穿衣服,餵食物,帶它們出去玩,生病了帶著去看病等等。 3.區域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 比如有一次,娃娃家裡新投入了扣紐扣的操作材料,我向孩子們做了說明,介紹了新增材料應該如何操作。有幾個孩子擺弄了一會兒就走了。只剩下桐桐小朋友還在繼續扣,可是也沒有把紐扣扣上。於是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和桐桐一起玩。並手把手的教她扣好了幾顆紐扣。這時桐桐說:「我自己來扣一下好嗎?」漫漫地,桐桐扣上了一顆,兩顆…… 從以上實例中我覺得自己在指導策略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當桐桐扣不上紐扣時,雖然通過我的指導,孩子及時學會了扣紐扣,但是由於我介入過早,沒有尋找她扣不上紐扣的原因。當發現林林亂畫時,沒有去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就盲目指導,針對性不強。而且使用手把手教的方法和示範法太直接,致使孩子失去自己領會摸索正確方法的機會,還會造成幼兒對老師形成依賴。如果在指導幼兒時,先尋找該幼兒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孩子的用意,這樣對孩子的指導就會更有針對性,而且給孩子留下了思考領悟的時間,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幼兒的興趣,我能根據需要在活動區里投入相應的操作材料。在活動時,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當孩子們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或不良操作行為時,及時發現並給予幫助與指導,使孩子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糾正。 但是對幼兒的指導策略是值得我深思的。我認為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以觀察者的身份隨時關注幼兒。要更好地指導幼兒區域活動,首先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活動,准確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關注、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了解幼兒喜歡玩的是什麼,然後根據觀察的情況,在幼兒探索問題難以深入時,發生糾紛、缺少材料、有破壞性行為等情況下,教師才能及時給予指導。在以上案例中就有體現,通過觀察我發現桐桐遇到困難時,主動給予幫助、指導,看到林林亂畫的現象給予了糾正。讓孩子及時學會扣紐扣、走迷宮的竅門,使孩子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從而更喜歡這個活動。 (2)教師要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參與幼兒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區里出現新的材料很敏感,也樂意嘗試,但由於不會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會打折,甚至轉移目標,離開游戲。所以在區域活動中不但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和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還需要教師在及時了解和掌握幼兒活動情況的基礎上參與活動,根據活動需要以不同角色帶動幼兒的游戲並巧妙地把教師的意願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幼兒自身的意願。如以上案例中出現的情況,我只注重了參與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操作困難及不良操作行為時,只是單一的示範、教授。而忽略了應該在及時了解和掌握幼兒活動情況的基礎上參與幼兒活動,根據活動需要以不同角色帶動幼兒的活動,給予的指導應是間接指導而不是直接代勞。 (3)教師應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孩子們對區域活動里出現新的新材料很敏感,也樂意嘗試,但由於不會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會打折,甚至轉移目標,離開游戲。以上第一個實例中就有體現,雖然教師介入到幼兒的活動中,但是時機把握的還不夠好。由於沒有及時引導,幾名幼兒就對新事物失去探索和嘗試的慾望。如果當這幾個孩子擺弄紐扣沒有扣上時,教師及時介入,教幼兒學會扣紐扣,感受到自己的成功,這幾個幼兒就不會無趣的離開游戲。所以教師在用
8. 幼兒園區域規則
活動前要進行插牌選區;活動時要保持安靜,操作時不隨便走動,請求幫助要說悄悄話,不回能影響別人;活動中要答愛護操作材料,輕拿輕放;聽到結束信號應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
為了較好地幫助幼兒將這些要求轉化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在每一次活動前,教師都根據上一次活動的情況進一步明確要求,強調需注意的問題。
(8)幼兒園區域教學擴展閱讀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
區域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可滿足幼兒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但是區域活動要有一定的規則,有規則性的進行區域活動才能真正獲得身心發展。
9. 怎樣利用有限空間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一、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組織能力,確保區域活動順利開展
目前,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幼兒園有限的活動空間開展區域活動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其中主要表現在,當前很多幼兒園在發展的過程中活動室空間較小、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大部分教師缺乏區域活動的組織能力。因此,為了有效避免這些阻礙性的因素,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確保區域活動有效開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固定和動態相結合的方式將幼兒園教室的區域有效結合起來;其次是應該充分利用與幼兒相關的資源,如:幼兒自身、幼兒家長等,讓他們一起帶領幼兒參與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區域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一些阻礙因降低學生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的區域活動停留在單一的集體教學活動中。
二、創設獨特的區域活動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從而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幼兒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在有限的活動空間中創設具有獨特性而且又具有較強趣味性的環境。這主要是因為幼兒通常情況下對極具趣味性的東西充滿了好奇感,總是會主動去摸摸、聽聽,這樣有利於讓幼兒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然後老師再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有利於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
例如:目前大部分幼兒園大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非常積極,又很喜歡模仿家長參加社會勞動。但是又由於幼兒學生自身年齡較小、體能較低,根本無法像大人一樣參加勞動。因此,針對這個特點,老師在開展區域活動的時候便可以為幼兒學生安排一個:「勞動活動場。」有模擬幼兒園(有老師、有校長、有學生)、有菜市場(賣菜的老闆、買菜的顧客)、美食製作坊(有糕點師、有調節師)等。幼兒學生通過在勞動活動場能夠親身感受到各種職業的樂趣,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掌握大量的信息,從而建立起最初的思想意識。更重要的是所開展的這些區域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例如:老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區域活動的時候,可以將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材料加以利用,尤其是學生感興趣的日常生活用品進行加工。如:毛巾、不穿的舊衣服等,讓學生將舊衣服根據自己所想的進行裁剪,然後再將其縫成自己想要的東西。其中可以做成置物包,用來放置小型東西;也可以做成筆袋,用來裝自己的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既能夠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又能夠讓學生將日常生活與現實中所需有效結合起來,幫助幼兒更好的成本。
三、合理利用教室空間,構建獨特的活動環境
(一)有效利用教室低區牆面,構建穩定幼兒情緒的區域
目前,由於大部分幼兒入園的年齡較小,這樣與家長分開容易讓她們在心裡上產生不安的情緒。雖然大部分幼兒園在幼兒剛入園的時候便會組織幼兒對老師和學校的環境進行熟悉,但是仍然有很多幼兒剛進入新環境時會哭鬧。針對這種情況,幼兒教師便可以通過利用教室地區牆面,構建一個穩定幼兒學生情趣的區域。例如:在前後黑板的下面創建「我愛我家」的牆面環境。在這個上面掛上每個幼兒的全家福,讓小朋友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看到自己的親人。這樣便能夠讓幼兒感覺隨時都與自己的親人相處在一起,從心裡上得到安慰,進而為做好學校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合理利用隔斷櫃,為學生設置方便的操作區
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訓過程中,老師可以在每個班裡放置幾個堆放雜物的矮櫃,以便用來放置學生平時課余活動操作的東西。這些矮櫃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通常情況下這些矮櫃的櫃門都比較低。因此,幼兒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隔斷櫃,在櫃門上面黏貼上活動需要的數字,設計成豐富多彩的幼兒操作區。在這樣的條件下,幼兒一有空餘時間便可以玩各種游戲,如:數數我有幾個好朋友、哪些小動物的習性相近等。幼兒老師將各種各樣彩色的圖片進行合理的利用,按照規律在矮櫃下面鋪設漂亮的圖案,增加幼兒學生的興趣,以便鞏固幼兒所學到的知識。
合作互動對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於激發幼兒教師教學的熱情,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幼兒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因此,幼兒教師在幼兒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資源,不斷強化區域活動中的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