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音樂教學目標上落實目的性和計劃性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摘要:音樂教學工作計劃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音樂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著重培養學生在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陶冶情操,啟迪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選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二.學情分析: 這學期我很榮幸成為中心小學的一名音樂教師,擔任1-5年級的音樂課.通過學生的交流我發現學生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 1、二、三年級的歌曲都是單聲部歌曲,唱二聲部歌曲比較困難,兩個聲部分別唱效果都不錯,而合在一起難協調統一。因此,要加強練習。 2、在唱歌、視唱和聽音練習方面,大部分同學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每班還有四五個音樂上的後進生五音不全,我們要多給這些同學一些關心和愛心,使他們盡快的喜歡起音樂來,讓他們高興起來,盡快脫掉「樂盲」的帽子。 3、在欣賞方面,大多數學生圖個熱鬧,而對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學生不知道音樂美在哪,就很難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情緒,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學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賞。三教學任務: 1、學會課本上的全部歌曲,通過歌曲的演唱,使學生更加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科學、愛科學、愛大自然、愛生活。 2、學會如下讀譜知識:弱起小節、速度記號、跨小節的切分音。 3、認真完成課後的綜合訓練,通過練習逐漸提高學生的創作旋律、填寫旋律的能力,並逐漸學會辨別三和弦的***是否。 4、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的感染和鼓舞學生。在上好欣賞課的同時,認真介紹民族樂器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還要介紹世界著名音樂家莫扎特和冼星海的生平事跡,學習他們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四:工作措施 1、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認真上課,課堂使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力求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們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大膽的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系學生,經常徵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㈡ 如何提高小學器樂教學
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那麼,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快樂地參加課堂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既享受到音樂盛宴,又學到音樂知識,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從學生游戲中來
我們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強調的是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這個雙基落實在大多數小學的音樂課上,特別是低年級音樂課上要求齊、准、象,教師比較滿足於唱歌教學標准化、模式化,教師教、學生學,要求整齊劃一,音調准,節奏穩,動作齊,老師一遍遍教,學生一次次練,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機械模仿,忽視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形象思維的個性化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擴大。
正因為許多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偏重藝術音樂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師們往往看不到孩子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那麼,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能不能把孩子們從座位上*放出來呢?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游戲,發現他們在游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游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游戲中喜聞樂見的一 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 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 開闊音樂視野
教學內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師平時對音樂素材的大量積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知識。流行音樂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還在課堂上大膽引進流行音樂,拉近了學生和音樂課之間的距離。除了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延伸,課外的網路學習、民間采風等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樂文化多元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與人類生活同在,讓生活的內容注入學生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並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慾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快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是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把更多的想像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性。
四、因材施教、化難為易
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決識譜問題後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奏練習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後學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 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准,比唱准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 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六、借用器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器樂教學可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布置一些常見的練習曲,如《閃爍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國》《小白菜》等,這些小麴生活氣息濃厚,同學們吹起來有聲有色,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此外,可介紹其他樂器進行教學,使他們在實際示範中懂得更多的器樂知識。如在講中國戲曲時,我向大家介紹了京胡、板胡、二胡、嗩吶等樂器後欣賞樂曲,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樂知識。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㈢ 如何訓練切分音的節奏感呢
變換小節中強弱拍位置的一種節奏。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1)弱拍音延續到強拍位置;(2)休止強拍位置;(3)弱拍音改為強拍。就是中間音的長,兩邊音的短,中間音是重音~!按照節奏彈就一定是對的~!從弱拍或者強拍的弱部分開始,並將後一拍的強拍持續在內的音~~~叫切分音~~~弱拍開始延續到下一個強拍就是,土點說,比如三個音符,第一個音符彈半拍,中間的彈一拍,第三個也彈半拍,這樣彈出來的效果就是切分節奏。本該是弱拍的位置出現了重音,這個音就是切分音。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於音樂的需要,音符的強拍和弱拍之間發生的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到後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律,使原來的強弱關系顛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節奏」。
切分音經常是從弱拍或強拍的弱部分開始,並把下一強拍或弱拍的強部分包括在內,同樣,在強拍和次強拍休止時也有同樣的效果。這樣組成的節奏就是切分音。切分音開始往往帶有重音,那麼切分音重音與節拍重音是互有矛盾的,她實際上就是重音轉移,從弱拍或強拍的弱部分開始。切分音在一小節內往往寫成一個音,如果是跨小節切分音,則用連線把相同音高的音連接起來。正因為切分音是從弱拍開始,因此在練習切分音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節拍的准確與穩定,特別是連續切分音。在跨節拍時,一定要把節奏吹穩。在力度上,切分音比其他音要強些,而關於切分音的時值,要根據具體音樂作品或樂句來分別對待,有些要求每個音連起來,有些則要求每個音稍有分離。雖然說重音一般都會伴隨切分音出現,但有很多作品中,作曲家對切分音的力度要求卻是變化力度,在演奏時千萬要注意音符上的力度記號
㈣ 小學五年級音樂教材
五年級上冊音樂課教學計劃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
一、 學生情況分析:
同學們對歌唱發聲、節奏、律動、樂器演奏、音高聽辨、節奏與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對音樂的樂理知識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樂理知識的積極性不高。
二、教材分析
(一)、歌唱
學會教材中的23首歌曲,並能背唱其中的7-8首。
(二)、 讀譜知識:
1、認識降記號。學習一個降記號的調,知道F自然大調各音在高音譜表及鍵盤上的位置(不講調式、音階的概念)。
2.認識D.C.、Fine.反復記號。
3.認識波音記號、倚音、滑音記號,學習其唱(奏)法。
4.學習弱起節奏和不完全小節。
5.學習跨小節的切分音。
(三) 視唱:
1.視唱在C、F、G調號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中國傳統五聲調式音階。復習所學過的音程練習。
2.獨立或半獨立視唱C、G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
3.在教師的幫助下視唱在F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
4.練習視唱二聲部歌曲片斷及有臨時降記號的單聲部歌曲。
(四)、 練耳:
1.使用C調號聽記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 — 8小節單旋律。
2.聽記2 — 4小節節奏(包含切分音節奏)
3.聽辨歌(樂)曲的力度和速度並作標記。
(五)、 欣賞:
1.要求學生對各種音樂表現手段(包括和聲、調式、調性)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作用有進一步的體會或認識。
2. 能感覺和聲、調式、調性在音樂中表現情緒、氣氛和感情的效果。
3.能對作品的旋律、節奏等特點作簡單的分析。
4.了解民族音樂和民族樂器的有關知識,對中外著名音樂家和他們的作品有粗淺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措施:
1、依照各課教學目的,既抓住重點,又要有所兼顧,充分發揮每一條練習中所包含的訓練作用。
2、通過多種形式的技能訓練和知識運用培養學生的樂感。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1—3 歌曲:甜甜的秘密、長成一座山等 欣賞:媽媽的紅頭巾等
4—5 歌曲:快樂的嚓嚓嚓、校園的早晨等 欣賞:微笑波爾卡等
6—8 歌曲:彩色的中國、我的媽媽叫中華等 欣賞:我的祖國等
9—10 歌曲:楊柳青、對花等 欣賞:情系江淮等
11—12 歌曲:彩雲追月、五指山歌等 欣賞:步步高等
13—14 歌曲:我們祖家是歌鄉等 欣賞:軍民團結一家親等
15—16 歌曲:七子之歌——澳門等 欣賞:東方之珠等
期末復習,考核
㈤ 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一 夯牢基礎 錘煉扎實的語音基本功 准確的發音是練習口語的基礎。英語中的個別音素起著區別詞義的作用,因此發音一定要准確,不能含糊或似是而非,音發錯了會使對方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雲,甚至還會造成誤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只有將國際音標的各個音發准,才可以正確讀出詞彙,再根據讀音規則准確讀出完整的句子,這樣就可以進行語言交流了。 二 聽說結合構建語言學習的基本形式 聽說是密不可分的兩項語言基本功。眾所周知,聲音是有形象的。在口語訓練過程中,可採用聲音記憶法來記憶單詞, 即將我們掌握的詞彙以聲音的形式存儲在大腦中,在聽別人使用該詞時立即反應出它的詞義,這一過程就是聽的過程。在使用時,再以聲音的形式將它們從大腦中調出來,這一過程就是說的過程。這一說一聽恰巧構成了口語對話的基本形式。 美國心理語言學家Wilga M. Rivers認為,聽的過程不僅是一個接收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建立的過程。聽的理解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被稱為感覺階段。在此階段,學習者得到的僅僅是一個膚淺的印象,能粗略地識別, 並對所聽材料進行初步地切分音段,這基本上是一個被動接收的階段。第二階段被稱為識別階段,它是一個通過切分音段和組織音段來識別的階段,即將接收的信號逐一加以識別,並將已識別的與正在識別的聯系起來。這個識別過程是積極的、細致的。第三階段被稱為領悟和建立階段,即通過認知系統重復所聽材料,而且不時地把已理解的東西與聽到的加以對照和修正。學習者通過重新理解,使所聽材料成為一種較容易保留的形式存入記憶里。這樣,理解了的材料得到了綜合加工,形成的是語義信息。有了語義信息,人們再尋求表達形式。從聽的理解過程,我們可得出結論:學習者學說英語必須從聽開始,先聽別人說,反復多聽幾次,知道怎樣說,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時,便會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這樣,開口說話,表達思想,進行語言交際便成了大量聽的必然結果。學習者由於聽的深度與廣度不同,口頭交際能力差異很大。那些聽得多、理解得多、范圍又廣的學習者,口頭交際能力就強,而那些聽得少,理解不透徹的學習者,在表達時,就會感到無話可說,或者不知如何說,口頭交際能力就相對較弱。 三 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英語思維能力訓練 口語教學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口頭交際的習慣,做到語言清晰、流暢、達意。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 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以習得為主要形式的英語思維能力訓練是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是指在排除本族語的干擾的情況下,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未經英語思維能力訓練的人,大都是將聽的東西譯成自己的母語後再儲存在記憶里。在表達前,再把語義信息,即他想說的,在腦子里下意識地尋求母語的表達式,然後再把它譯成英語。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母語的干擾。這樣藉助於母語表達出來的東西是不可能地道的, 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語) 。比如, 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 一些英語學習者根據漢語表達習慣常說成: You go first,或Gofirst, p lease。而地道的英語表達是:After you。再比如,中國人與朋友道別時,常說「走好」、「慢走」、「慢點兒騎(自行車) 」之類的客套語。一些喜歡用母語思維的英語學習者會習慣地說: Go slowly, 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而英美人常微微一笑並作個表示再見的手勢即可。實踐證明,運用上述方式與人交際常會出現障礙甚至導致交際失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聽地道的英語,培養他們邊聽邊直接用英語去理解的習慣,克服母語干擾,直接用英語表達的習慣。學生只有在一系列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想, 才能真正獲得英語口頭交際能力。第一,聽廣播或磁帶,記憶地道的英語表達法和習慣搭配形式,模仿英美人地道的語音、語調。這樣,在交際場合中,我們即可選用貼切的語言(語音、語調)來表達思想。第二,從大量的閱讀中獲取確切的英語表達形式。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隨時隨地從英語書籍、報刊雜志及媒體等各種閱讀材料中獲取信息,並留意其中地道的英語表達法,才能在交流中避免出現中國式英語的情況。 四 分級教學 英語口語教學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此原則體現在口語教學實踐中就是採用分級教學模式。 第一級為初級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習語言的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與運用對象語。教學內容要具體,採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故事與對話的內容,使學生有親臨其境之感,同時又能熟悉外國人日常生活方式及應答方式。這些內容可包括飲食起居、節假日、舞會、晚會、信件、影視、求醫、求學、購物、旅遊等。另外,掌握一些英語最基本的句型和習語、慣用語,背誦一些公式化的套語,並能做到脫口而出,對彌補第二語言規則的不足以及擺脫交際困境都是必要的。 第二級為中級階段。此階段的訓練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教學內容可包括愛情友誼、生兒育女、公共道德、人際關系、個性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生活經歷、體育運動、勤工儉學、學習方法、健康減肥、犯罪案例等。教學方式可採取復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圖畫、回答問題、觀點討論、角色扮演等。 第三級為高級階段,亦可稱為創造性階段。通過初級、中級階段的學習,學生已有了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強烈慾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語口頭交際的技巧,又具備了連貫說話的能力,這就為學生自由運用語言以及創造性使用語言打下了基礎。高級階段的教學內容可擴展到對各種問題及現象的討論與辯論,比如教育、人口、住房、流行思潮、婦女地位、老年人問題、種族歧視、廣告優劣、影視暴力、代溝問題、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以及對工作、金錢、時間的看法等等, 教學方式主要採用辯論、演講、小組討論、總結發言等。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 學生就能逐漸地做到運用英語清晰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觀點,也就具備了比較強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五 充實社會文化知識 增強語言得體性意識 提高口頭交際能力 英語學習者在與英語本族人實際交往中,很容易將自己的母語使用習慣帶入跨文化交際, 而言語交流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系列的語法規則,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要熟練掌握英語交際套語。所謂交際套語是指那些約定俗成的固定用法,它們所具有的交際功能有時比它們的字面意義更重要。不同語境、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要使用不同的交際套語。因此,熟練掌握各種語境和各種場合下應用的交際套語, 對於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句符合語法規則的話,用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得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違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所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除了培養他們能用目的語清楚地表達思想以外(達意) ,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和傳授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學會得體地交際,即知曉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對何人講何話(得體)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適度地、有選擇地、比較系統地將目的語的文化知識的傳授融入教學中,使英語口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具體地說, 在口語教學的初、中級階段,應著重交際文化的導入(直接影響信息准確傳遞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 。在口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則著重導入知識文化(不直接影響准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 ,從中西文化差異的深層入手,介紹中西方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認知行為、交際關系以及言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學生通過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學習,就可增強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意識, 從而學會得體地進行交際。
㈥ 如何提高音樂課課堂效率
一、要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所賦予的教學任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和慾望來自於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構思.在一堂課的組織教學中,特別要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1.開頭要新穎
對音樂感興趣是孩子們的共性,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主導思想、作品風格、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導入到課的主體中去,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學生的興趣、慾望才能長盛不衰.例如在教材中有許多作品如《圖蘭朵》等都有故事背景,教師在教唱或欣賞之前,先把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故事有所了解,從而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興趣也隨之倍增.
2.銜接要巧妙
教學環節之間,新舊知識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就會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課堂教學便能保持整體性.
3.結尾要精彩
一出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音樂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華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可以在生動的故事中結尾,可以在聽教師范唱或聽錄音中結尾,也可以請演唱水平高的學生演唱或全班學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師生對唱,學生邊歌邊舞中結尾.把一堂課的結尾搞得生動活躍,熱熱鬧鬧,使學生像聽小說連播,觀看連續劇那樣在撩人心緒的懸念中盼望下周音樂課的到來.
強調了音樂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並不意味著其他環節可以忽略.音樂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它們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每個部件運轉正常,才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組織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應注意各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低段學生應該多用引導、鼓勵、表揚等進行誘導;中段則應多採用啟發、思考、發現等方法進行疏導.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結合自身各方面條件,揚長避短,使自己始終保持一定的權威性、示範性,減少失誤.
二、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
教學內容是一堂音樂課的核心,也是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教師上一堂課,首先要將教學任務完成.而教師既要完成教學內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律動教學、創作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內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爭取找到該教學內容的最佳講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例如:學生對掌握不同的節奏型,往往會出現困難和混淆.如果死記硬背,為學生帶來許多困難.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編寫一些節奏歌謠或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或分析對比.如鍾擺搖(的嗒的嗒)、打機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等,這不但對視唱有所幫助,對以後的聽音記譜也有促進作用,同時,增加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採用提問、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別是對節奏特點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讓學生找出,教師還可以故意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弄錯,請學生來糾正老師的錯誤,從而引導學生去思索和鑒別.
三、要積極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法國一位著名演員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遠比不上舞台上正確發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由此看來,音樂教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以唱歌為例,如《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保衛黃河》、《歡樂頌》等齊唱、輪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師一個人范唱、是不能表現齊唱的雄壯有力、輪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豐厚和聲效果的.從人聲分類看,獨唱又分為童聲獨唱、女聲獨唱和男聲獨唱,從基本音區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區的不同.音樂教師是女性的,唱不了男聲;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聲.解決這些矛盾的辦法是什麼?就是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因為只有它才能准確地表現體裁和音色,准確表現音樂形象.
㈦ 幼兒園手指韻律操教案木瓜恰恰
教學目的: 1、學習歌曲《木瓜恰恰恰》。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好歌曲《木瓜恰恰恰》的情感。 教學難點:歌曲第9、10兩個樂句中連續切分音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多種體裁的歌曲,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種新體裁的歌曲——叫賣歌。 二、 新授: 1、叫賣歌:叫賣歌是民間風俗歌曲的一種,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沒有旋律, 只是吆喝以招徠顧客。它是在叫賣調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有《賣湯圓》、 《冰糖葫蘆》等。 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是課本第24頁的《木瓜恰恰恰》。(板書課題) 2、學習歌譜: ①學生聽老師范唱歌譜,要求學生注意老師將歌曲劃分成了幾個樂句?每個樂句都有什麼特 點? ②學生自己彈琴試唱樂譜,找出樂譜中的難點(第9、10樂句),並加以分析。 分析:這兩個樂句之所以難唱,是因為它是由幾個切分音組合而成的。大家還記得象(×× ×)一樣的切分音的唱法嗎?讓我們一起讀讀它的節奏吧! ③讀節奏(一個切分音) ④教唱第9樂句。 ⑤學生唱。 ⑥類推第10樂句 ○7老師彈琴,學生跟唱一遍 ⑧學生自己彈琴試唱全曲樂譜。 ⑨跟老師唱,找錯誤。及時糾正 3、學習歌詞 ①讀歌詞(恰恰恰是襯詞,不讀) ②用第一樂句帶歌詞教方法。 ③學生自己學唱,在自己不會唱的地方做上記號。 ④重點教唱。 ⑤學生跟隨老師唱,及時糾正演唱中的錯誤。 ⑥讓學生自己演唱一遍。 ⑦教襯詞「恰恰恰」怎樣讀。 ⑧合唱。 ⑨鞏固練習。 小結:總結本課的優點,予以表揚,指出不足,供學生改進
㈧ 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凸現美感
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那麼,如何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快樂地參加課堂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既享受到音樂盛宴,又學到音樂知識,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一、從學生游戲中來我們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強調的是基本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礎音樂技能的培養,這個雙基落實在大多數小學的音樂課上,特別是低年級音樂課上要求齊、准、象,教師比較滿足於唱歌教學標准化、模式化,教師教、學生學,要求整齊劃一,音調准,節奏穩,動作齊,老師一遍遍教,學生一次次練,教師死扣教材,學生機械模仿,忽視了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形象思維的個性化特點,阻礙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擴大。 正因為許多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偏重藝術音樂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師們往往看不到孩子進行創造性音樂活動的潛在本能。那麼,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能不能把孩子們從座位上*放出來呢?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游戲,發現他們在游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游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游戲中喜聞樂見的一 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於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 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 開闊音樂視野教學內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師平時對音樂素材的大量積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鞏固了知識。流行音樂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還在課堂上大膽引進流行音樂,拉近了學生和音樂課之間的距離。除了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延伸,課外的網路學習、民間采風等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樂文化多元的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與人類生活同在,讓生活的內容注入學生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三、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並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慾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快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是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把更多的想像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性。四、因材施教、化難為易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決識譜問題後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奏練習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後學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後知中來。我在 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畫一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雲彩,然後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後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五、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麼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准,比唱准易。於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後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後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 就合上去了,
㈨ 怎樣培養中學生的藝術素養
一、要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
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是完成音樂教學大綱所賦予的教學任務的關鍵,而學生的興趣和慾望來自於教師嚴謹而周密的教學構思,特別要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節:1.開頭要新穎。對音樂感興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學生往往把每周一節的音樂課視為「一周最美好的時刻」。但如果我們教法呆板,一成不變,索然無味,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目的任務,將難點、重點、主導思想、作品風格、音樂知識等,形象而生動地導入到課的主體中去,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學生的興趣、慾望才能「長盛不衰」。例如在初中教材中有許多作品如《梁祝》等都有故事背景,教師在教唱或欣賞之前,先把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歷史故事有所了解,從而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欣賞興趣也隨之倍增。2.銜接要巧妙.教學環節之間,新舊知識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就會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課堂教學便能保持整體性。3.結尾要精彩。一出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音樂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它是課堂教學的「華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可以在生動的故事中結尾,可以在聽教師范唱或聽錄音中結尾,也可以請演唱水平高的學生演唱或全班學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師生對唱,學生邊歌邊舞中結尾。把一堂課的結尾搞得生動活躍,熱熱鬧鬧,使學生像聽小說連播,觀看連續劇那樣在撩人心緒的懸念中盼望下周音樂課的到來。
二、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
教學內容是一堂音樂課的核心,也是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所以教師上一堂課,首先要將教學任務完成。而教師既要完成教學內容,又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方法。當然,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講解方法,歌唱教學、器樂教學、欣賞教學、律動教學、創作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都有各自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而不同的作品和內容又有不同的最佳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爭取找到該教學內容的最佳講解方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對掌握不同的節奏型,往往會出現困難和混淆。如果死記硬背,為學生帶來許多困難。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不同音響特點編寫一些「節奏歌謠」或歸類比較,讓學生反復練唱或分析對比。如鍾擺搖(的嗒的嗒)、打機槍(噠噠噠噠,噠噠噠噠)等,這不但對視唱有所幫助,對以後的聽音記譜也有促進作用,同時,增加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採用提問、思考、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師的有意提問,能把學生帶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別是對節奏特點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把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休止符讓學生找出,教師還可以故意把這些音符弄錯,讓學生來糾正,從而引導學生去思索和鑒別。
三、要積極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法國一位著名演員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遠比不上舞台上正確發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由此看來,音樂教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以唱歌為例,如《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保衛黃河》、《歡樂頌》等齊唱、輪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師一個人范唱、是不能表現齊唱的雄壯有力、輪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豐厚和聲效果的,這時就要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因為只有它才能准確地表現體裁和音色,准確表現音樂形象。在教學中,以前運用得比較多的是教學磁帶,而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數字設備迅速地進入課堂,我們可以運用相關的CD、VCD和DVD來表現歌曲的聲音和畫面意境,從而達到單純靠老師講和唱達不到的效果。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在教學中的普遍採用,也給音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帶來了一次意義重大的革命。例如,在《黃河大合唱》的欣賞教學中,我自製了多媒體教學軟體輔助教學,教師可以自如地向學生展現中間的一個片斷,並請學生欣賞鑒別樂曲的多種表現方式,再輔之以恰當的圖片和動畫,給學生強烈的視、聽覺效果,產生了強大的震撼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