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高中教學改革

高中教學改革

發布時間:2020-12-13 07:26:12

1. 現在的高中教育體制是怎樣改革的

中國當前的教育制抄度很不適應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水平。
早在建國初期制定的教育模式一直沿襲至今,也可算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大奇跡。不過,中國教育一直在向改革的方向發展。也在力求「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終身的教育服務。使學校成為學生終身教育的起點。但是,在整個社會的大前提下,應該出現更加多元的教育方式。

不僅需要學校,也需要其它更廣泛的教育方式,教育場所。
1、滿足人的發展需求;
2、加強能力的培養;
3、形式更加活潑;
4、是一種美的享受;
5、學科之間相互滲透;
6、以學生為主,參與是最佳的方法,發展多方面能力;
7、重視對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愛心等素養的培養;
8、重視和教師之間的情感溝通;
9、使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成長;
10、創造一個熱愛知識的社會氛圍。

2. 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改革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僅限於教科書以及模擬習版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權的解題能力,但其對於實踐問題的應用能力卻相對低下。加之學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性,所以在選題方面也應該有所區別,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提取教材精髓,通過對教材的二次加工,為學生提供符合數學發展規律的學習資源,使之符合不同認知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鼓勵學生從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資料,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為學生切身體會提供機會,如在「拋物線」這一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從拋物演示到炮彈的運動軌跡等多方面對拋物線進行詮釋,使學生感受到拋物線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學習網站、資源庫等其他尋找學習資源的方式。尤其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將面臨很多以前所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此時,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班級內部的學習資源庫,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 高中教育體制改革包含哪些方面

中央給咱辦實惠,農民種地不交稅,娃娃上學不交費,真是和諧好社會。」——流傳於陝西商洛地區的這一民謠,反映了民眾對於免費義務教育的真切感受。免費義務教育城鄉全覆蓋只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著力點:突破教育體制性障礙

小康大業,人才為本;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承擔著塑造公民素質、培育各類人才的重大任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巨大的勇氣推動教育改革,突破教育體制性障礙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我國教育實行中央、省、市、縣四級管理體制,近年來,中央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了地方政府對本地區教育統籌管理的許可權,促進了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基礎教育實行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職業教育逐步建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高等教育實行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

除管理體制外,教育體制還包括辦學體制、投入體制、評價體制等,主要表現在政府和主管部門如何規劃、引導、管理、評價等方面,如何處理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等諸多復雜關系。目前,學校自主辦學、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機制初步形成。政府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開始向更加重視運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管理轉變。在中小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在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依法保障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調動了廣大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在於更新教育觀念,通過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提出,樹立全面發展、人人成才、多樣化人才、終身學習、系統培養等人才培養的五個觀念;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

全方位:教育體制改革大力推進

2006年,河北省邯鄲市優質中學的班額竟達到100餘名,而薄弱學校只有20多名,義務教育的不均衡困擾著市民和教育部門。從2007年開始,邯鄲市系統改造21所薄弱學校,建立教師流動制度,用3年時間打造了一個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沒有擇校的城市。銅陵、成都、沈陽等地都在創造性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近年來,在中央財政的強力支持下,省級政府統籌規劃實施、以縣級政府管理為主的義務教育新體制逐步形成,免費義務教育從全國農村推廣到城市,成為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幾千年前孔子「有教無類」的民族之夢已經成為現實。

近年來,國家實施了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211工程」,實施了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985工程」。針對部門辦學、條塊分割和低水平重復等問題,通過 「共建、調整、合作、合並」等改革措施,我國大規模地整合教育資源,高等教育體制和布局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新的體制推動了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促進了高校服務於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職業教育正在成為面向全社會、面向人人的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的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推動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國家將民辦教育定位為社會公益性事業,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方針,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政府堅持教育公益性質,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教育基本政策,在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成本分擔機制改革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建立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制度,完善了國家助學貸款和高校學生入學綠色通道制度,確保困難家庭學生共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以教育開放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我國已經與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與3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實行「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還設立了「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進一步構建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體制

黨的十七大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從總體上看,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發展不平衡的。特別是教育發展的水平、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校的知識貢獻,還不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創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嚴重不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農村教育仍然是薄弱環節;素質教育推進仍面臨很大的困難和阻力,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還很嚴重,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普遍存在;公共教育投入不足,各級各類教育不同程度地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在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發展高度上,教育體制亟待改革。

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需要完善教育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還要健全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要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形成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體制,要健全促進教育公平的體制機制,形成鼓勵優秀人才當教師、終身從教的體制機制,要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積極建設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

4. 如何應對高中新課程改革

隨著《國務院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正式發布,上海、浙江兩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出台,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逐步清晰,改革重點逐步明確。面對高考改革所帶來的一系列新變化,高中教育究竟該如何應對?高中教育該做好哪些相應的准備?
其一,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高中教育理念的這種轉變應當得到全方位體現,既要滲透到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之中,也要落實到高中教育的整體教學安排之中,還要直接反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為了配合高考改革,目前上海市正在對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准進行調整,重新設計高中各學科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內容及其相應課時,這意味著高中各學科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可能會減少,學習難度可能會適當降低,這也是順應高考改革的一種現實要求。可以說,高中教育理念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使高考改革帶動高中教育朝著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方向發展。
其二,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勢必要求圍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改革同步跟進。此次高考改革之所以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是為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也是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創造條件。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學業水平考試要求每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同時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考試的機會。遵循這樣的改革思路,高中教育勢必需要做好相應准備。
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進一步深化高中課程改革,逐步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尤其要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程比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畢竟有了很好的「選課」基礎,學生的「選考」也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是三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選擇,還是考試時間的選擇,都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學生自身的選擇能力,而學生選擇能力的培養,對高中課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來,高中學生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主要依據考試分數,「高考無意識」問題始終困擾著高中畢業生。對於今天的高中課程改革而言,增加「生涯教育」的內容也就顯得非常必要。高中「生涯教育」應當基於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逐步形成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但「生涯教育」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專業或職業定向,也與當前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內容的寓意並不相同。對於高中學校而言,如何將「生涯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學生發展指導有機融合和滲透,有待深入探索和實踐。
另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推進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不同學生選擇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會有所不同,同一科需要有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班級可供選擇,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勢必成為高中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改革課題。應當看到,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對高中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師資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短期內一些選課人數劇增的高中科目,可能產生教學場地和師資不足的狀況。因此,各高中學校需提前做好教學方式改革的相關准備,其中包括教學場地和師資的准備,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可在鼓勵高中學校做強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探索區域內緊缺學科教師「走校教學」,即不同學校的教師進行置換、交流,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其三,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勢必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至關重要,畢竟除了考試分數之外,價值觀、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對人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強調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有利於改變用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招生錄取的唯一標准。
同時應當看到,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面臨較大困難,其主要難點在於如何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從實際操作看,由於高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用高中學校各自提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存在著可比性不強的問題。特別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極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影響高校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因此,推進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並使之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需要增強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在考查內容上,重點看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重點看學生成長過程中能夠集中反映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具體活動和相關的事實,如: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志願服務,強化事實性材料、寫實性評語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作用。此外,為了保證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可靠,強化監督機制至關重要。如:對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做到陽光透明;通過建立省級統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台,切實加強監督。

5. 高中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教學改革還是課程改革

我馬上送你

錯誤,我
遼寧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校教學管理意見(試行)「,而不是

6. 新高考改革後高中教學如何調整

1、高中教育要主動適應高考改革,按照高考改革方案確定的方向調整課程設置和師資力量版。 2、新一輪考試招生權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7. 新高考改革後,高中教學如何調整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普通高中學校要認真學習貫徹我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試點版和深化課程改革的精神權,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要切實改變應試教育的做法,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放在首位,積極推進選擇性教育。

8. 如何推進中學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渠道。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體制和要求,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工作作風,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9. 中國的高中教育要改革嗎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高中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和它相對應的是升學教育和就業教育。這兩種劃分並無本質的區別,只不過前者基於教育的內容和課程,後者基於學生畢業後的去向。但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主要為國家輸送專門人才,而後者則主要為國家培養各行各業的合格的勞動者。應該說,其初衷和出發點都是很好的,也的確為各行各業培養了一批批專門人才和合格勞動者,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目前的高中教育體制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一方面,普通教育因為面向學生的升學而沒有面向學生的就業,使得高考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干軍萬馬被迫擠上了高考的「獨木橋」,掉在「橋」下的就成了「冤大頭」,無法升學也無法就業;而擠上獨木橋的也有很多是考慮錄取的因素而往往學非所願,這使得普通教育無法保證被教育者的生存、生活、工作的尊嚴和快樂。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在重人事、學問和輕勞動、技能的中國始終處於附庸和被輕視的地位,無論是生源、師資、經費方面都處於邊緣和弱勢地位,成了人們無法升入普通高中之後無可奈何的選擇,盡管後來有了一些對應的學院和它相銜接,但人們還是很難改變對它的看法。同時,由於目前的職業學校所學的知識過於具體職業化,很難隨著社會的變化做出及時的調整,這樣又使得不少職業學校的學生走上社會後隨著該行業的衰敗而面臨失業的尷尬境地。特別是隨著信息化社會和學習化社會的到來,知識和職業更替的速度加快,人們一生往往要從事多個職業,這同樣使得職業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西方國家的相關探索 高中教育要不要改革早已不是爭論的問題,但高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到底選擇在哪裡卻是見仁見智。有人認為應該進行高中課程改革,設立必修和選修課程;有人認為應該進行高考改革,因為高考決定著高中課程的改革方向;還有人以為高中課程改革說到底是文化的問題,建立與高中課程改革相匹配的文化支撐環境非常重要。筆者以為,從西方國家改革的歷程看,高中教育改革說到底首先是教育體制的改革,實行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一體化或統合化是一個明智而必然的選擇。 西萬國家的高中曾經作為大學預科,要兼顧升學和就業的雙重任務,所以都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但這兩者如何結合,各國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則同中有異,在追求統合化的同時,各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澳大利亞認為,高中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做好就業的准備。但是,多年來,一方面青年人因為在完成義務教育後缺乏就業技能,只得重返學校讀書;另一方面是僱主雇不到理想的勞動力。這種現狀被認為是中學畢業生沒有掌握基本的就業知識和技能而無法獲得就業機會的根本原因。而這種情況在延長在校年限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因為中學辦學方向仍然是面向少數願意上大學的拔尖學生,而沒有面向全體學生。因此,無論是1957年的以HS溫德姆先生為主席撰寫的《溫德姆報告》;還是1977年公布的《塔斯馬尼亞州中等教育報告》,都特別強調教育不單單是為未來生活做准備,也要為眼前的生活做准備,認為這也是杜威特別強調的原則:都認為中學應當實施綜合性教育,面向所有人接受教育的需要,不應該單純實施職業教育或普通教育,而應該在普通教育范圍內,廣泛地為學生將來就業做充分的准備。 在具體的教育改革中,澳大利亞加快推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體化進程,在實施普通教育的同時,向學生提供一般性的職業技術教育。譬如,開設速寫和打字科目,同時開設木工、金工、技術制圖、農業和畜牧業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術課程,培養學生具有各行各業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並且將課程的部分權利下放到學校,從而使課程更加靈活,更能適應個人和社會的不同需要,重新設置課程,學校將開設統一課程和校內課程,並且把若於具有職業技術傾向的課程納入課程計劃之內,加強選課指導、升學指導和就業指導。 經驗證明,實施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統合化,十分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以及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環境能力的形成,有益於使每一個學生從小掌握一些實用性技能,增強生存的能力:同時,從青少年的生理發展特點來看,一般職業技術培訓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很難取得良好效果,最好是在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趨於成熟,形成了個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性格特點,為進入勞動力市場和走向社會做了一定的思想和心理准備。中等教育系統有責任在實施高中教育的同時,向學生提供一般性的職業技術教育。 澳大利亞非常重視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終身生存能力。在《21世紀中小學教育目標》中,明確說明學生應擁有與就業相關的技能,以積極進取的態度了解工作環境、職業選擇以及就業渠道,作為就業與培訓、繼續教育以及終身學習的基礎。為了更好地實現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統合化,還提出了「核心課程」的概念,所謂核心課程,是指要求每個人都能獲得澳大利亞社會就業必需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和基本態度的課程。在1980年聯邦教育部發表的題為《澳大利亞學校的核心課程》中,進一步明確核心課程的內容由要求所有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基本的、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組成,這些知識和技能不只限於識字和計算,而是包括有效參與社會生活的廣泛知識和技能,核心課程不是指課程的基本結構,而是指普通教育中的某種共同知識和技能,其最終目的是形成學生參與生活和就業的必要知識和技能。 瑞典的高中教育更鮮明地具有兩個特點:一是統合化,二是專業化。統合化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全瑞典高中階段教育現在只有一種,己經不存在許多國家現存的職業高中、普通高中或其他級別的高中的區別;其二是指高中的現行專業設置和學業要求都已由國家統一規定,每所高中都必須遵照執行。專業化主要指瑞典高中教育必須根據國家的要求分門別類地按專業進行教學。 為什麼要追求高中教育統合化?一是因為瑞典教育法規定,瑞典高中教育有兩大目標:使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繼續得到個人發展,幫助他們進入成人社會,使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為從事職業、做合格公民做充分的准備。二是因為教育民主化和社會民主化的潮流迫使它消除原來各類高中課程之間的差別,使各種課程具有同等的價值,進而促進國民之間的平等。三是基於經濟發展的預測與判斷,組建統合性高中,在教育中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相結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也使學生對於社會不同的職業能夠持同等價值觀念,向學生提供既能適應繼續升學,又能適應就業的教育。

閱讀全文

與高中教學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