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參與心理學研究應該是研究者與參與者相互之間的一種什麼關系
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確定這一內容為本學科研究對象的理由包括:第一,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質;第二,它反映了教育系統的基本結構;第三,它反映了當代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第四,這一研究對象的確定,有利於與其他心裡學分制的研究對象進行明確區分。教育心理學屬於應用科學。教育心理學的基本體系包含三部分:學習者的心理、學習心理及其應用、教學和課堂管理。2.試述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史。(一)西方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史1.開創階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19世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政治經濟的發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繼在世界范圍內展開。在這種背景下,瑞士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提出「教育心理學化運動」、「教育要依靠心理學」。德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進行了心理與教育相結合的嘗試。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它標志了教育心理學的誕生。2.發展階段(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在這一階段,教育心理學汲取了兒童心理學和心理測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擴充了自己的內容。在美國,學習理論成為和一時期的主要研究領域。如桑代克的聯結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和強化理論、格式塔的頓悟理論、托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等。盡管行為主義的範式占統治地位,但是各理論流派之間的分歧很大,各種教育心理學的出版物的內容體系差異極大,這表明教育心理學還沒有成為一門成熟的、獨立的學科。3.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