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語十二章人教版語文課時練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
第十課《論語》十二章 研討與練習參考答案
一、背誦全文。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孔子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有哪些主張?試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開放性題目題,學生聯系自己的經驗自由暢談。)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的含義。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答案】
1、說:通「悅」,愉快。
2、省:自我檢查,反省。
3、逾:逾越,越過,超過。
4、好:喜歡,愛好。
5、篤:忠實,堅守
三、下邊這些句子和詞語今天仍然在使用,先抄寫一遍,然後對照注釋,把它們譯成現代漢語。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溫故而知新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答案】
1、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
2、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
3、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4、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
5、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6、軍隊的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一個普通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四、找出課文中有關道德修養的論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開放性題目題,無標准答案)
提示:本題目的是讓學生重點理解關於道德修養方面的論述,並能夠聯系自身實際深入理解。
Ⅱ 論語十二章每章有哪些道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道理】學習是快樂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1] 》
【道理】人要經常反省自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2] 》
【道理】人會慢慢成長,越來越成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3] 》
【道理】要經常溫習舊的知識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道理】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道理】能夠隨遇而安的人是快樂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2] 》
【道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道理】想得到什麼,也要取之有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道理】要虛心向別人學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道理】時間如水過的很快,要知道珍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道理】每個人都要有志向.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道理】這句話是修身的秘訣: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