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朱自清的《綠》表達情感
這篇散文熱情地描寫了梅雨潭之綠,抒發了作者對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綠的傾慕和嚮往,表現了作者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㈡ 朱自清的《綠》的全文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
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許多稜角;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
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
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2)朱自清的綠教案擴展閱讀:
朱自清作品《綠》賞析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作家、學者、民主戰士。散文有《春》、《綠》、《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綠》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記散文《溫州的蹤跡》里的一篇,作於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貯滿詩意的美文。文章不僅取題為《綠》,也用「綠」自然地將全文勾連在一起。
文章結構小巧,不同於一般的游記散文,而是通過梅雨潭的綠綠的潭水,抒寫作者之情。所以,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話,「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起筆突兀,卻點了題,使讀者對本文抒寫的中心一目瞭然。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寫瀑布的飛流直瀉,飛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為了映襯梅雨潭的奇異、可愛的潭水;寫梅雨亭,正是為了過渡到寫亭下深深的梅雨潭。這都在為下文著意刻畫梅雨潭的「綠」作好鋪墊。所以,作者沒有詳細地描述游覽的經過,而只是順著游歷的足跡,對瀑布、對梅雨亭作了簡潔而形象的介紹。
在描寫梅雨亭與瀑布的中間,插入了這樣兩句話:「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既交代了出遊的時節,也從那「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中,扣緊「綠」字,時時與文章要描寫的中心相照應。
最後,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一語驟然剎筆,仍然歸結到「綠」字上,與開頭相映照。起筆不凡,收束利索。結尾與開頭的不同處,只加了「不禁」二字,卻是傳神之筆。經過作者的一番描繪,連讀者也「不禁」要為梅雨潭的綠所驚詫。
「綠」字不僅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關連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點。作者調動了比喻、擬人、聯想等多種手法,從各個角度,波瀾起伏地描繪了奇異、可愛、溫潤、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這一片綠色之中。「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和的神光了。」
「招引」與「追捉」這兩個詞把梅雨潭的綠對「我」的強烈的吸引,把我領略那可愛的綠色的急切心理,融為一體,至此,情與景真象水乳那樣難分解了。作者通過比喻不僅描繪了潭水靜態的美,「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使作者禁不住產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動態的美,「她鬆鬆的皺纈著,象少婦托著的裙幅,……」
隨著作者的筆觸,隨著作者感情的波瀾,不僅我們的眼前出現了那微微泛起的綠色漣漪,而且我們的指膚間彷彿還能感觸到那閃著光亮的綠波的跳動,一種柔和、明快、親切的感情也會從心頭漾起。
作者甚至把她想像為「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想拍她、撫她、親她,別致地把她叫做「女兒綠」,感情柔美到了極點。那明艷多姿的畫面,那逸趣橫生的情懷,多麼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了。在這飽含詩情、充滿生趣的綠意中,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愛,升騰著作者向上的激情。
㈢ 朱自清《綠》原文及解釋
原文
綠
梅雨潭[1]
我第二次到仙岩(1)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嘩嘩嘩嘩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2)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許多稜角;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3)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4)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
朱自清
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5)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6)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7)了。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注釋】
(1)仙岩:山名,位於浙江省溫州與瑞安兩市之間。
(2)踞:蹲。
(3)倏:極快地,忽然。
(4)離合的神光:形容水光一閃一閃的,神奇莫測。
(5)皺纈(xié):潭水泛起波紋,好像有花紋的綢緞(微微)褶皺著。纈,有花紋的絲織品。
(6)挹(yì):舀,把液體盛出來。
(7)明眸(móu)善睞(lài):出自曹植《洛神賦》。意思是指明亮的眼珠善於左顧右盼。眸,本指瞳人,泛指眼睛。睞,看,向旁邊看。
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徵。
【賞析一】
[2] 姜蘇對朱自清《綠》賞析:
《綠》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記散文《溫州的蹤跡》里的一篇,作於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貯滿詩意的美文。文章不僅取題為《綠》,也用「綠」自然地將全文勾連在一起。
文章結構小巧,全篇只有四段文字,大約有一千二百字。這不同於一般的游記散文,而是通過梅雨潭的綠綠的潭水,抒寫作者之情。所以,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話,「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起筆突兀,卻點了題,使讀者對本文抒寫的中心一目瞭然。「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寫瀑布的飛流直瀉,飛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為了映襯梅雨潭的奇異、可愛的潭水;寫梅雨亭,正是為了過渡到寫亭下深深的梅雨潭。這都在為下文著意刻畫梅雨潭的「綠」作好鋪墊。所以,作者沒有詳細地描述游覽的經過,而只是順著游歷的足跡,對瀑布、對梅雨亭作了簡潔而形象的介紹。在描寫梅雨亭與瀑布的中間,插入了這樣兩句話:「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既交代了出遊的時節,也從那「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中,扣緊「綠」字,時時與文章要描寫的中心相照應。最後,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一語驟然剎筆,仍然歸結到「綠」字上,與開頭相映照。起筆不凡,收束利索。結尾與開頭的不同處,只加了「不禁」二字,卻是傳神之筆。經過作者的一番描繪,連讀者也「不禁」要為梅雨潭的綠所驚詫。
「綠」字不僅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關連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點。作者像一個善調丹青的能手,調動了比喻、擬人、聯想等多種手法,從各個角度,波瀾起伏地描繪了奇異、可愛、溫潤、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這一片綠色之中。「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和的神光了。」「招引」與「追捉」這兩個詞默契得多麼好啊!把梅雨潭的綠對「我」的強烈的吸引,把我領略那可愛的綠色的急切心理,融為一體,至此,情與景真象水乳那樣難分解了。作者通過比喻不僅描繪了潭水靜態的美,「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使作者禁不住產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動態的美,「她鬆鬆的皺纈著,象少婦托著的裙幅,……」隨著作者的筆觸,隨著作者感情的波瀾,不僅我們的眼前出現了那微微泛起的綠色漣漪,而且我們的指膚間彷彿還能感觸到那閃著光亮的綠波的跳動,一種柔和、明快、親切的感情也會從心頭漾起。作者甚至把她想像為「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想拍她、撫她、親她,別致地把她叫做「女兒綠」,感情柔美到了極點。那明艷多姿的畫面,那逸趣橫生的情懷,多麼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了。在這飽含詩情、充滿生趣的綠意中,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愛,升騰著作者向上的激情。
《綠》一文之所以膾炙人口,傳誦至今,不僅在於它形象地描繪了梅雨潭「奇異」「醉人」的綠,而且在於它字里行間所洋溢的那一種濃郁的詩味。它不僅具有詩的構思,詩的結構,更有詩的情感,詩的意境,詩的語言,可以說做到了以詩為文,文中有詩。而後三者,即真摯充沛的情感,大膽豐富的想像,生動傳神的語言,是構成《綠》的詩意特徵的主要因素,是《綠》的獨特魅力之所在。
《綠》雖是一篇寫景散文,但「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將他對祖國山水的一片「至情」融於對梅雨潭景物的細致刻畫之中,「溶景入情」,情景交融,使景物既寫得細膩生動,又具有綿密深厚、真摯清幽的情致,抒寫出「作者心靈的歌聲」,從而使全文充滿著詩情畫意。同時,作者這種情感的抒發並不象奔騰的長江大河,一泄千里,直抒胸臆,而是在構思上採用了欲擒故縱,欲抑先揚的筆法。先以「驚詫」一詞道出對梅雨潭的綠的總體感受,也象徵著作者要追捉、探究梅雨潭勝景的內在驅力。然後,通過擬聲繪色、細致入微的描繪,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梅雨潭周圍環境的立體畫卷。
在《綠》一文中,作者還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個鮮明、生動的形象,將讀者帶入如詩似畫般的藝術境界,也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真摯充沛地情感,產生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朱自清先生在語言上頗有造詣。其散文語言多用口語,簡潔樸素,平易自然。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語言的錘煉加工,注重創辭煉字,努力以生動而傳神的語言創造出詩的意境,於樸素之中見風華,達到一個「不易達到的境界」。
《綠》的語言就很有代表性。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美感特徵:繪畫美、動態美、音樂美。
繪畫美,體現在作者描寫山間瀑布,只用了一句話「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以一個「鑲」字描繪瀑布處在山澗中的狀態,既准確恰切,又形象逼真,使瀑布富於立體感。動態美,作者寫梅雨亭的形象是「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一個「踞」字,氣勢盡出,一個「浮」字,神態畢現,一「踞」一「浮」,化靜為動,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寫得神采飛揚,惟妙惟肖。音樂美,《綠》的語言有著鮮明的節奏感和明朗、和諧的旋律,讀起來琅琅上口,娓娓動聽,能使讀者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之中,產生「既能悅耳,又可賞心,兼耳底而有之」的美感特徵。
【賞析二】
[3] 劉忠華「藝術的女人的聚會」──朱自清《綠》的女性美賞析
朱自清先生在其散文名篇《綠》中,將梅雨潭的「綠」當作「藝術的女人」(朱自清散文《女人》中語)來觀照和描繪,以或隱或顯的美女意象群,構成了一道豐富而優美的女性風景線,充分顯現了「綠」詩意盎然的形象魅力,真可謂「藝術的女人的聚會」!
1、「洛神」:珠光熠熠的服飾美: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離合的神光」本來是描繪梅雨潭水波光閃閃、忽明忽暗的神奇景象。但在此處,作者將「綠」比作了絕美的洛神來贊頌和傾慕。曹植在《洛神賦》中極力鋪寫了洛神之美,又寫自己「解玉佩」以通「誠素」,表達了對洛神的無比傾心,然後寫道:「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如同詩詞中「用典」一樣,此處「用典」同樣是為了引起我們的聯想,以豐富文章的表現力。梅雨潭的「綠」有如那「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的洛神,她是那麼華貴亮麗、光彩炫目,展現了一種「錯采鏤金,雕繢滿眼」的美,引人追捉和渴慕。
2、「少婦」:婀娜多姿的體態美:
體態美是人體姿勢、動作的美,是人體的具有造型性因素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它比人的相貌更能表現出人的精神氣質,而且「動作的敏捷與優美,是人體端正和勻稱的發展的標志,他們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令人喜愛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語)。《綠》中描寫潭水的外形時寫道:「她鬆鬆地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在朱自清眼中,梅雨潭「平鋪著、厚積著的綠」,彷彿一塊巨大的綠綢,微風拂過,柔波漾漾。這種「曲曲的波」所呈現的柔和的曲線,被英國畫家威廉·荷加斯稱為一切線條中「最美的線條」,是「美的頂點」,因為「它引導著眼睛以一種愛動的天性去追逐它們」(《美的分析》),這種流暢、輕快的美感,彷彿風韻可人的少婦,穿著緊身的、下擺曳地的綠色長裙,邁著勻稱而輕盈的步伐款款走來,猶如盛開的花朵,浣紗透玉、暗香襲人。其身姿體態優雅的曲線和整體起伏的輪廓,以及背後輕舞的裙幅,體現著年輕女性的婀娜嫵媚和健美豐姿,給人一種飄逸、和諧、生機勃勃的美感,自然會使人感到她卓然超群的女性魅力。
3、「少女」:嬌羞含情的風度美:
風度美是人的風采、氣質,主要是以神態表情、舉止行動、待人接物中顯露出來的美。「她輕輕地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參見《朱自清文集》,語文課本已刪節,下同)。潭水因瀑流的匯入,在水下湍流和渦漩,水面泛起悠悠漣漪。這情景使作者想起初戀的少女。她情竇初開,嬌羞含情,懷著玫瑰色的相思跟情人約會,卻又靦腆、羞怯、難於啟齒,只好輕輕地撫弄著衣角或花帕藉以掩飾。表面上平靜矜持,而內心卻燃燒著愛的激情,像懷揣玉兔,劇烈地跳盪著,躍動的聲息依稀可聞。這種充滿意趣的描寫,表現了「綠」似靜非靜、靜中含動的難以言傳的神韻,賦予了「綠」以初戀少女那種既纏綿悱惻,又含蓄適度的羞澀之美,真是意脈暗傳,「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全在「那一低頭的溫柔」(徐志摩:《沙揚娜拉》)里了!
4、「妻子」:溫柔細膩的性格美:
「她滑滑地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綠」的色澤和質地,一是明亮,二是柔嫩。在朱自清的感覺經驗中,「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自然是自己的妻子和當時只有4歲的女兒采芷的皮膚,「雪膚凝脂」、「皓質呈露」,是那麼柔軟滑潤、白皙細膩,正如杜甫所寫的那樣:「肌理細膩骨均勻」(《麗人行》),充滿了勻稱和諧之美。同時, 又不禁使人想起《紅樓夢》中賈寶玉所說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見了使人「清爽」。特別是他的夫人武鍾謙,溫柔敦厚,性格如「水」──當然不是那江海中狂奔亂跳之水,而是涓涓山泉潺潺溪流,滿蓄著水鄉女兒的似水柔情,恬靜、委婉、和順、細膩、賢良,「從來沒發過脾氣」,「連一絲怨言也沒有」(朱自清:《給亡婦》),使家庭生活彌漫著濃濃的蜜意。
5、「玉人」:晶瑩純凈的品質美: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碧玉」本指清綠色的玉石,後常用來比喻女人(所謂「小家碧玉」),「如花似玉」就是比喻美女。玉之所以為美,是因為它能用來比做君子所崇尚的高貴品德,《詩經·秦風·小戎》中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話,便以玉石的溫潤來比喻溫和、寬厚;在《世說新語》品藻中也把素質美好的人稱作玉人。梅雨潭的「綠」明凈、純潔、通體麗質,有如清麗非俗、品格高潔的「玉人」一般,百媚橫生、魅力無窮,想看卻看不透她──如出水芙蓉,近在咫尺,美而可悅而又不可褻玩,可愛更可敬!從這里,我們也仰望到了朱自清偉大人格的美的閃光。
6、「西施」:「充內形外」的精神美:
既然難以看透這美麗誘人的「綠」,又舍不下「她」,作者只好繼續尋找自己的感覺,藉助聯想引起對比來表現「綠」的奇異:梅雨潭的「綠」,綠得濃淡相宜、明暗和諧,使人想起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從而將眼前的「綠」和國色天香的越國美女西施聯系了起來。溫州古為越地,西施是越人,地理人物之靈是相應的。梅雨潭的「綠」的美,實為西施之美的再現。西施不僅具有傾國之貌,更具有一種忍辱報國的自我犧牲精神,「蛾眉何惜千般死,為報君羞故國恩」(蕭軍:《吳越春秋史話》)。正是有這種深蘊的內在性格和精神「形之於外」,西施的美才能永放光芒。這里,作者從「西施」的「奇絕」想像並描述著「綠」的「奇異」,表現了「綠」的令人「驚詫」的美,實在是獨具匠心!
7、「女神」:神奇善良的心靈美:
當作者捕捉到「綠」的奇異之後,又追捉到她的「神奇」:「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此時此刻,作者神與物游,藉助聯想的羽翼,誇張著「綠」的魔法與偉力:可以使舞女飄飄欲仙,可以使盲妹明眸傳情,這是怎樣一片神奇無比的「綠」啊!作者在捕捉「綠」的迷狂中,儼然感覺到「她」就是一位道法無邊、偉力無窮而又樂善好施的「女神」。這種善良的心靈和美好的願望正是朱自清「為人生而藝術」的審美理想的折射。
8、「女兒」:活潑可愛的生命美:
「綠」是醉人的。作者在神醉心迷之中,把「綠」當作了活潑可愛的「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又進一步把「她」當作自己漸漸長大的「女兒」,拍著她、撫摩她、親她,並別致地稱她為「女兒綠」。情真意切,委婉曲折而又灑脫酣暢,將父親之於女兒的愛噴發而出,語句和生命迸合為一,使「女兒綠」這一詩意形象充滿了無限的意趣和生機,透露出作者對健康活潑的生命之美的禮贊,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升騰著作者蓬勃向上的激情。「綠」,象徵著生命,象徵著盎然的生意,象徵著躍動的生長的力量,更象徵著作者勇於進取的精神!
把「水」比作女人,並非朱自清的獨創。但他卻獨具慧眼,發現了其中「女性美」的底蘊,並展開豐富多彩的想像,加以濃麗纖細的描繪,足見作者深刻的人生體驗、豐富的審美情感和對高尚藝術境界的追求。他從滿眼的「綠」感到「驚詫」,領略到大自然的生命力,進而「作種種幽邈的遐想」(夏丏尊:《白馬湖之冬》),妙悟到「綠」的「女性美」,將長期縈繞在心際的聖潔的「藝術的女人」和眼前碧綠秀美的潭水相互交融:一切描繪都落到「綠」上,盡展「綠」之秀、之艷、之奇、之美,可謂「近而不浮」(司空圖:《詩品》,下同);又從「綠」寫到女性的服飾、容貌、體態、肌膚、舉止等外表美,展現出性格、品質、精神、心靈等內在美,則又是「遠而不盡」。遠近交流,古今合力,神人同一,內外和諧,以有形表無形,以「剎那」展永恆,表現為思維空間的多維拓展,使「綠」的「女性美」成了一種立體的無與倫比的美。這便是《綠》的審美創造和審美功能之所以充分發揮的原因。(原載於《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9年第2期)
請採納~
㈣ 朱自清的《綠》
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梅雨瀑的。
這段描寫文字,你最喜歡的句子有哪些?說出它們的妙處來。
提示:a、三個比喻用得妙,寫出了水花的色澤、形狀、動態。
b、一處擬人用得佳,「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地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極其生動而親切地寫出了水花的活潑可愛。
教師總結:由此可見,作者描寫景物,細致入微,氣韻生動。
三、最後,我們來學習第三段,關於梅雨潭的綠的描寫。
1、第一句「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對表現主題有何作用?作者用了「揪」、「攀」、「探身」、「鞠躬」等動詞,又是要表現什麼?
提示:a.一個「招引」一個「追捉」,寫出了梅雨潭綠色的無窮魅力,寫出了「我」對這綠色的傾心喜愛。
b.這些動詞極為准確、自然地寫出了探奇覽勝之心的急迫,對「閃閃綠色」追求的努力。
2、作者是怎樣在描寫梅雨潭的綠的?他先用了什麼詞概括了對綠的總感受?
提示:a、對綠的總感受:「醉人」、「奇異」。
b、 接著作者連用六個比喻:像極大的荷葉,像少婦的裙幅,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像塗了明油,像雞蛋清的軟,雞蛋清的嫩,像溫潤的碧玉,從不同角度對梅雨潭的漣漪以及綠的亮度、純度等加以表現,寫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綠和醉人的美,也寄寓著作者的愛。
3、作者還用了什麼方法來體現潭水的綠呢?
提示:作者拿北京什剎海的綠楊、杭州虎跑寺的綠壁、西湖的波、秦淮河水來與梅雨潭水進行比較,這是一種以美襯美的寫法,那四處都極負盛名,但都不如梅雨潭水的綠,說明梅雨潭的綠是濃淡相宜,明暗適度,綠得恰到好處。
4、除了融情於景外,文中還有直接的抒情,你以為,全文哪裡最能體現作者那種對綠的嚮往、陶醉、傾倒的熱烈感情?
提示:在第三段的後半部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到段末。
5、朗讀此部分內容
要求:把作者對綠的滿腔愛戀與贊美讀出來。先聽老師范讀一遍:「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學生齊讀之後,可再請一位朗讀能力強的同學朗讀一遍。
6、這一部分作者的寫作在人稱上發生了何種變化,有何作用?
提示:由第三人稱「她」變成了第二人稱「你」。一開始作者感情比較收斂,可隨著情感的迸發和投入,作者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冷靜,而把自己完全融進了「綠」之中,強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覺地改變了人稱。
7、作者除連用了九個你外,還用了一些富於親切感、抒情性極強的動詞,請找出來,並說說作有用?
提示:「拍」「撫摩」「掬」「吻」,極為充分地表達出作者對那「醉人的綠」的熾熱而奔放的愛戀之情。
8、小結:從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小結一下朱自清先生借描寫綠以突出文章的主旨有什麼特點?
提示:以滿腔的深情,多變的筆法,描繪充滿濃郁詩美的梅雨潭「醉人的綠」。
㈤ 朱自清《綠》原文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嘩嘩嘩嘩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我們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
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5)朱自清的綠教案擴展閱讀:
《綠》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記散文《溫州的蹤跡》里的一篇,作於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貯滿詩意的美文.文章不僅取題為《綠》,也用「綠」自然地將全文勾連在一起.
文章結構小巧,全篇只有四段文字,大約有一千二百字。這不同於一般的游記散文,而是通過梅雨潭的綠綠的潭水,抒寫作者之情。所以,第一段只用了一句話,「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起筆突兀,卻點了題,使讀者對本文抒寫的中心一目瞭然。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寫瀑布的飛流直瀉,飛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為了映襯梅雨潭的奇異、可愛的潭水;寫梅雨亭,正是為了過渡到寫亭下深深的梅雨潭。
這都在為下文著意刻畫梅雨潭的「綠」作好鋪墊。所以,作者沒有詳細地描述游覽的經過,而只是順著游歷的足跡,對瀑布、對梅雨亭作了簡潔而形象的介紹。
㈥ 朱自清《綠》主要內容
《綠》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物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頌揚了祖國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寫得清新細膩,漂亮縝密,精緻玲瓏,詩意盎然。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境界的贊美和追求。
《綠》是中國現代散文家朱自清於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
作者筆下梅雨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部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一個「踞」字,氣勢盡出;一個「浮」字,化靜為動,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寫得惟妙惟肖、神采飛揚繪畫美,如作者在描寫山間瀑布時,「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
(6)朱自清的綠教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綠》寫於1924年2月8日,選自朱自清《蹤跡·溫州的蹤跡》。1923年,朱自清就聘浙江省立第十中學國文教員。閑暇時,他便結伴去瑞安仙岩的「梅雨潭」遊玩。在蕭索、悲涼的季節里,寫下了這篇散文。
全篇重在通過梅雨潭水的綠,抒作者之情。因此文章起筆點題,使讀者對本文中心一目瞭然。寫瀑布、梅雨亭的美景是為下文著意刻畫梅雨潭的「綠」做好鋪墊。所以,作者只作簡潔而形象的介紹,便扣「綠」字細膩描繪並時時與文章標題照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綠
㈦ 朱自清《綠》原文
《綠》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岩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嘩嘩嘩嘩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於眼前了。
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
彷彿一隻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著;岩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許多稜角;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
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盪。
那醉人的綠呀,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
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
彷彿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裡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
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⑾了。我捨不得你;我怎捨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7)朱自清的綠教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綠》寫於1924年2月8日,選自朱自清《蹤跡·溫州的蹤跡》。1923年,朱自清就聘浙江省立第十中學國文教員。閑暇時,他便結伴去瑞安仙岩的「梅雨潭」遊玩。在蕭索、悲涼的季節里,寫下了這篇散文。
結構劃分
《綠》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點明題旨, 引出全文。雖然僅僅一句話,卻交代了時間(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地點(仙岩)和描寫對象(梅雨潭的綠),緊扣題目,突出表現作者對梅雨潭的綠的驚服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寫梅雨瀑的景色。先交代梅雨瀑最低。然後寫梅雨瀑的遠景:聽見的是「花花花花的聲音」,望到的是「一帶白而發亮的水」。
接著寫梅雨亭及其奇特的位置,最後寫了梅雨瀑的近景和梅雨瀑的水花。這些景物,都為下邊寫梅雨潭的綠起到了烘托作用。同時說明梅雨瀑是梅雨潭形成的原因,也是梅雨潭的環境。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著重寫梅雨潭潭水的綠。其中可分為三層:第一層交代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去欣嘗「梅雨潭閃閃的綠色」。
第二層是直接寫梅雨潭的綠,先是用「醉人的綠」、「奇異的綠」發出總的贊嘆;其次是大膽的異想, 「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最後是用了很多的比喻,極力把梅雨潭的綠加以形象化。
第三層是用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杭州虎跑寺的綠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米做類比,以突出梅雨潭的綠的美。
第四部分(第四自然段):重復第一自然段,再一次贊美梅而潭的綠.前後呼應,具有深化主題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綠
㈧ 朱自清散文綠教案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
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
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
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
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
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
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
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
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
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
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
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
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㈨ 朱自清的綠
朱自清功課繁多,天天忙於編講義,改作業,還要為文藝青年批閱不成熟的作品,沒有時間去遊逛山水。在溫州東南十多公里處,有座仙岩山,相傳是黃帝曾修煉於此,因有仙跡,故有此名,屬瑞安縣管轄。仙岩有三條爆布:龍須瀑、雷瀑、梅雨瀑。朱自清剛到溫州時曾去過梅雨瀑一次。10月的一天,天氣薄陰,馬公愚和另外兩個朋友,陪他一起去玩仙岩,先到仙岩寺,再到梅雨亭,亭在梅雨潭側,原名觀瀑亭,因遊人可以在那裡坐觀飛瀑。老百姓則稱它為「梅雨亭」,因瀑布從上面沖下,一經岩石撞擊,便絲絲點點,紛紛揚揚,猶如江南四、五月間梅雨。這個亭蹲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翼浮在天宇,三面都是山,底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天上有幾片流雲,岩面與草叢都很潤濕,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朱自清坐在亭上觀賞著飛花碎玉的瀑布,過了一會,走出亭子立在崖際,附身察看潭水。馬公愚立即制止,對他說這太危險了,便領他攀著亂石,附著身子穿過一道石穹門,來到汪汪一碧的潭邊。那綠色的潭水像一張極大的荷葉鋪展著,朱自清站在水邊,為那潭水的綠而驚詫了,他的心隨著那綠水面搖盪,詩的靈感突然迸發,無數絢麗而神奇的想像在他的腦際涌動: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朱自清風趣地對馬公愚說:「這潭水太好了!我這幾年看過不少好山水,哪兒也沒有這潭水綠得這么靜,這么有活力。平時見了深潭,總未免有點心悸,偏這個潭越看越愛,掉進去也是痛快的事。」過了一會兒,又說:「這水是雷潭下來的,那樣凶的雷公雷婆,怎麼會生出這樣溫柔文靜的女兒?」他表示回去後一定要寫一篇梅雨潭的文章。
這就是作於翌年,即1924年2月間的《綠》。朱自清寫作力求創新,要寫自己「獨得的秘密」和「新異的滋味」,山水紀游寫瀑布者很多,有關描寫梅雨潭的詩篇,前人也多屬意於此,如永嘉學派的陳博良《梅雨潭》一詩,就有「怒號懸瀑從天下」之句。朱自清不願掉進前人窠臼,乃另闢蹊徑,著力描繪潭水的「綠」,通過和北京什剎海拂地綠楊,杭州虎跑寺旁深密的綠壁,以及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的對比,利用想像來誘導讀者,使他們沿著他所提供的對立形象所規定的線路,去進行聯想,從而恰到好處地捕捉到那令人驚詫的奇異的「綠」。以高明的藝術手腕為現代游記散文,提供了令人神醉的藝術范型。
㈩ 朱自清《綠》的結構圖解
先總寫驚詫於梅雨潭的綠 再具體描寫這種綠的美 最後再次去寫驚詫於梅雨潭的綠 總分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