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校教育資源能否「共享」
翁美鎩安涮
Ⅱ 大學為了騰教學資源,暑假上課合法嗎
你好!
暑假裡可以上課,但是我還不懂騰教學資源是什麼意思?
Ⅲ 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的介紹
中國大學抄資源共享課,以量大面廣的高校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工處理後的反映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不僅有課程全程教學錄像,還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等教與學活動必需的基本資源,並構建了適合在校學生及社會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和交流的網路學習環境。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的推出,將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開放,有效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Ⅳ 民辦本科的大學師資,教學資源跟公辦的一樣嗎
民辦大學的師抄資教學資源襲和公辦差不多,除了比不上211985和一本院校,民辦本科的大學更側重於學生就業方向,師資力量甚至比一些公辦本科強,民辦學費比公辦高多了,民辦學校軟體硬體設施比公辦好,學生基本上家庭條件不差,吃苦耐勞的少,條件優越的多,上大學,要麼上公辦一本,要麼上民辦二本,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大型企業和一些效益好的企業招聘時更看重求職簡歷的第一學歷,全日制本科,按先後順序排名:211985是首選,一本,二本,如果高考成績能上一本就盡量上一本,如果上不了一本就選一個好二本學校好專業
Ⅳ 有哪些比較好的,適合大學生的,有很多教學資源的學習網站
21互聯,比較實用,你最好有自己想學的東西,不然很容易違背最初的意願
Ⅵ 大學生該如何利用網路教育資源
信息時代的現實表明,單純追求知識的量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知識劇增使得人們在數量上進行追逐已不可能;以如今知識產生和傳播的速度而言,即使是「終身教育」,一個人所能掌握的信息也是極其有限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識或信息多了不等於就是好,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處理、利用這些信息。 這就需要研究性學習。 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與其他的研究性學習在本質上也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一類探究學習的樣式。不同之處在於工具手段、環境,當然也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具體行為方式變化。網路引入課堂、進入校園,它無法簡單地取代什麼,更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互動和人在火熱生活中的激情體驗。可以這樣說:不存在通常我們經驗性的「網路學習」的概念,網路極大地拓展了我們建構新型學習環境的各種可能性。利用網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類型目前還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踐基礎上開展研究,我們在這里介紹兩個類型:1. 較為開放的基於網路應用的研究型課程(一類Project Learning)——問題來自學習者、教師根據每位學習者的具體情況開展輔導、網路則作為交流工具、資源來源之一、e檔案袋等等。2. 充分運用支架策略的主題探究——問題由教師根據現實社會生活、學習者的現狀,或者教科書來擬定,學習者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習支架支持下經歷探究過程,得出自己的學習產品。 跨學科的類型有WebQuest等成熟的模式,單一學科領域則有數理互動課程、MiniQuest等成形的模式。Webquest模式在一個教師精心擬定的學習過程框架支持下,能夠降低研究型課程學習的難度,緩解師生配比的矛盾;數理互動課程充分運用java插件作為探究的工具,在數學、物理學科領域內開展學科領域內探究學習;MiniQuest模式則是一類短小的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模式,通過探究活動來回答一些本質性的問題。這類模式既可以運用於跨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更可以運用在單一學科領域內的探究學習。 研究性學習需要集約豐富的共享資源,包括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豐富的導師資源。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情境性問題的產生與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的具體信息。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預先准備,甚至對學習者來說會十分陌生,這就需要學習者通過各種途徑盡快搜尋與問題解決相關的信息。 事實上,不是每個學校都在大型圖書館附近,不是每個學校都擁有大量工具書,不是每個學校都擁有大量的期刊報紙……,現實的物質實體世界由於在時間和空間上對資源分布的局限性,使得資源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不了對研究性學習的需求。這就意味著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僅需要尋求新的信息獲取手段,而且需要尋求更為有效的信息獲取方法。 研究性學習的學習內容因題而異、因人而異,不可預知、綜合開放。研究性學習需要更為個別化的學習指導,需要更大的師生比。單位教師輔導學生數的上升,將增加教師的指導壓力,影響教師指導的質量。教師的力不從心還表現為:一是在輔導領域上受深度和廣度局限,二是單個教師進行輔導,對問題的分析和解釋容易單一,問題的多視角分析受到限制。這意味著除了將師生比限定在一個合適的尺度上,有效的輔導還需要更多教師之間的研討、交流與互助,以形成合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成熟,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網路正逐步進入社會、學校、家庭及各項各業,信息時代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堅定不移走向我們,它將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思維方式。學會認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生存(發展)(Learning to be)是未來社會的發展對人提出的全新要求,對大工業背景下形成的傳統教育也必然產生沖擊。 改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方式、手段、組織形式成為時代的呼喚和教育跟上時代步伐自身的需求,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如雨後春筍。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本身具有其相對穩定性,但不穩定性是絕對的,需要不斷發展、完善。而且由於教師自身素質的不同,個性的差別,風格的迥異,學生的起點不同,受環境熏陶不同,師生運用現代教育工具熟練程度不同,同一教學模式應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再加上對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理解不同,也不可能是同一種形式。網路環境中的研究性學習產生於時代,實踐於教育教學過程,作為其本身可能是一種並不十分成熟的教學模式,不可能是永遠的定勢,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模式。相信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觀念的進一步更新,環境的改善,教師素質的逐步提高,學生個性的凸現,教學模式的內涵會擴展,形式會變化,環節更嚴密。 總之,只要有利於教育,有利於教師,有利於學生,新事物會不斷產生,新模式會不斷形成,新成果會不斷體現。
Ⅶ 小城市的大學,教學資源一定比大城市差嗎
可能很多人都發現好多大學都在大城市,特別是一些重點大學。大城市有地理條件、經濟條件的優勢。大城市交通環境好,經濟發達,好的公司企業也比較多。因而,大城市有很多好的大學。我們都知道,經濟發達的地區比較重視教育,對教育的投入也是非常大。小城市的大學,會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教育資源就比不上大城市。
一、大城市的大學有經濟條件。
大城市的大學有經濟條件,那麼他們的教學設施就會比較現代化,比較完善。能夠讓學生有更好的環境學習,那麼學生也會學得比較好。經濟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小城市的大學經濟條件不好,各項教學措施都比不上大城市的大學,所以教學肯定就比大城市的差。
總的來說,小城市的大學在各方面的條件都比大城市差,因而教育資源也會比大城市差。大城市的大學經濟條件好,人才比較多,交通條件也好。這些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大城市的教學資源就肯定比小城市的大學好。
Ⅷ 大學生如何充分利用教學環節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大學的教學資源確實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學校里有很多有優秀的老師,想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最簡單的就是上課認真聽講,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問,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
Ⅸ 能告訴我幾個免費的大學教育資源下載網站嗎
http://user.qzone.qq.com/417526276/infocenter ,可以分享下!回答
Ⅹ 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的教學資源
鳳凰傳媒學院傳媒專業人才創新實驗基地於年被蘇州大學評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培育點,由徐國源擔任創新實驗基地負責人,由徐國源、吳洪興、倪健三人組成初始管理團隊。
核心內容
實驗基地依託蘇州大學與香港鳳凰衛視的優勢資源,以培養國際化、應用型、創業型的傳媒專業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為目標,培育、打造產學研結合緊密、產業功能鮮明、極具創新活力和國際視野的多媒體節目製作和人才孵化基地,培養創業型的傳媒專業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創新點利用香港鳳凰衛視輸入先進的傳媒教育理念、豐富的課程資源及欄目資源,導入香港鳳凰衛視及其合作夥伴已有的或擬開辦的欄目資源,創立三個創新型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實驗平台,即數字媒體創意產業板塊、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傳媒專業人才教學實驗室,使全院師生參與創意、製作、市場推廣的全過程,使該基地成為鳳凰傳媒學院的「產業觀摩中心」和「實習實訓基地」,增強鳳凰傳媒學院學生的創造力和職業競爭力。
目標思路利用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資源,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研究創新相結合,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新體系;緊抓「應用型」特色,組織學生參與創業孵化基地的欄目策劃、選題、運作、拍攝、編輯、合成、包裝等節目生產過程。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課外競賽活動,如參加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及各種競賽活動。
管理運行
1.由學院領導和實驗基地領導小組共同研究,選擇素質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以及傳媒實踐經驗豐富、技能強的實驗技術人員擔任課程和實踐訓練的教學任務。2.依託鳳凰衛視集團、蘇州工業園區動漫基地等十餘家專業傳媒、創意產業機構作為實習實訓基地。3.做好學生跟蹤調查和用人單位意見反饋,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進行正確評價並指導教學方案的修訂。4.由產業孵化器管理團隊實施生產經營管理。不斷開拓市場,提升大學生文化產業孵化基地的自我發展能力,為教學創造真實的從業環境。 教材名稱編 者出版時間備注新聞輿論監督研究陳 龍2004年文學空間的裂變與轉變
--大眾傳播與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文學 陳 霖2004年中小城市戶外廣告控放體系研究王偉明2004年中國編輯出版史黃鎮偉2004年深度報道:理念與操作徐國源2004年草根傳播與鄉村記憶徐國源2005年廣播電視新聞評論學楊新敏2005年大眾傳播學導論陳 龍2006年視覺文化傳播導論陳 龍、陳 一 2006年媒介批評論陳 龍2006年廣告語言王軍元2006年現代廣告學王軍元2006年商店名稱語言王軍元2006年第二作者商品說明書語言王軍元2006年第二作者當代新聞傳播原理陳 霖2006年新聞學概論陳 霖2006年當代影視學倪祥保、錢錫生
邵雯艷 2006年品牌視覺形象傳播王偉明、趙丁丁2006年廣告視覺設計王偉明、趙丁丁2006年當代新聞采訪與寫作徐國源2006年當代傳媒生態學徐國源、谷 鵬2006年文獻學大辭典黃鎮偉2006年網頁設計與製作趙丁丁2006年廣告策劃創意張惠辛、馬中紅2006年電視攝像藝術新論王玉明2006年實用影視編輯系統應用王玉明2006年參編民生新聞概論曾一果2006年網路傳播學程 潔、張 健2007年新數字媒介論稿程 潔2007年廣告整體策劃概論馬中紅2007年廣播影視學倪祥保2007年新聞評論學楊新敏2007年當代新聞評論學楊新敏2007年媒介素養通論陳 龍、陳 一2007年大學戲曲鑒賞王 寧、任孝溫2007年電影藝術通論倪祥保2007年參編廣播影視學錢錫生2007年第二作者教育部高等學校廣播影視類十一五規劃教材
(1套23本) 陳 龍2008年總主編大眾傳媒與都市文化曾一果2008年傳播的文化修辭徐國源2008年徘徊在「教堂」與「國家」之間張 健2008年中國古代的文化傳播黃鎮偉2008年中國傳媒責任論杜志紅2008年傳媒文化研究陳 龍2008年動畫劇本寫作基礎陳 龍2008年動畫寫作基礎教程曾一果2008年第二作者廣告學導論王偉明2008年電視學導論倪祥保2008年參編圖書編輯規程論吳培華2008年參編被廣告的女性馬中紅2008年新聞攝影學王玉明2008年參編電影創意產業王玉明2008年參編(以上資料於2013年摘自該學院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