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鑼鼓打法教學入門

鑼鼓打法教學入門

發布時間:2020-12-27 05:03:55

① 民間大鼓鼓點打法鼓譜

民間大鼓鼓點打法鼓譜如下:

註:O是大鼓敲的,X不用敲

大鼓由權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組成。

大鼓屬於雙面膜鳴樂器,無固定音高,但可控制發音的強弱 變化。用鼓棰敲擊發音,隨用力的變化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其音色低沉響亮,雄壯有力,用於模仿雷聲和炮聲時恰如其分。

拓展資料:

大鼓,管弦樂隊中最大的鼓,直徑近1米。由蒙上皮的木製框架構成。演奏時通常豎著放置,雖然可能有一面或兩面鼓膜,但實際上只使用一面。大鼓由一個單鼓槌敲擊,被稱作大鼓槌,兩面的頭都可使用,頭上包著羊毛或氈子。

通常敲擊時,是擊鼓膜的中心與鼓邊之間,擊鼓的中心只是用於短促而快速的擊奏(斷奏)和特殊效果。盡管現代大鼓在交響樂隊已廣泛使用,但最初它只是和其他土耳其軍樂隊的打擊樂器一起在18世紀晚期進入歐洲,19世紀中葉以前一般只用於模仿軍樂隊的音響效果。

② 誰知道民間鑼鼓打法

看這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L2F90_c5EY/

③ 有誰知道民間鑼鼓九龍翻身的鼓普和打法

作為一種歷史悠來久的源傳統民間藝術,濱州市的「九龍翻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4世紀時(明洪武年間)從河北遷移此地時就繼承了這種優良的民俗傳統。每到元宵鬧春,新郎娶新娘之時村裡人們就套上大車,車上搭起松門,披上彩紅,架上大鼓興高采烈地敲起來。所到之處男女老少,紛至沓來,簇擁在大車周圍聆聽著這歡快悅耳的鑼鼓聲,欣賞著演奏者們那嫻熟的技藝。不過那時的擊打法單純,變化性小容易掌握。隨著時間的推移,世世代代的傳承者對其進行了不斷的修改,吐故納新,到20世紀初的清末民初時「九龍翻身」整個樂章已經非常完整。到21世紀初,發展成為一首完美無缺的藝術精品

④ 怎麼打秧歌大鼓鼓點

秧歌鼓固定雙面桶形,比腰鼓稍小。鼓身罩以真絲綉花鼓套,其上有鼓帶,下端綴以一排黃色絲穗。鼓身長33厘米,面徑12厘米。

1.大鼓單棒快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咚,是最簡單的節奏。

2.大鼓單棒慢點打法:咚 咚 咚 咚

3.大鼓雙棒快點打法:咚七咚七咚七咚|咚七咚七咚七咚 注意,七 時鼓棒要輕點鼓面。

(4)鑼鼓打法教學入門擴展閱讀:

東北大秧歌鼓的口訣

一鼓二鼓三四鼓,干凈利落全神注。上鼓下鼓和破鼓,跑大場中隨手出。單場清場和渾場,五鼓結尾走套路。

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不同地區有不同稱謂和風格樣式。

鼓子秧歌最初發源於濟南商河縣,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記載漢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河堤都尉許商開鑿商河,祝河竣工民眾自發鼓傘齊舞以示慶賀。鼓子秧歌是當地民間為慶豐收,而載歌載舞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每年的元宵節,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動的高潮日。秧歌隊伍龐大,人數眾多,角色各異,鑼鼓齊鳴,熱鬧非常。

「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漁婆、裝態貨郎、雜沓燈術,以博觀者之笑。」

⑤ 鑼鼓怎麼個打法

根據節奏規律性來打

⑥ 鑼的正確敲打方法

小型鑼在演奏時用左手提鑼身, 右手拿槌擊鑼;大型鑼則須懸掛於鑼架上演奏。回

樂器特色:屬於金屬體鳴答樂器,無固定音高。其音響低沉、洪亮而強烈,餘音悠長持久。通常,鑼聲用於 表現一種緊張的氣氛和不祥的預兆,具有十分 獨特的藝術效果。

鑼是一種屬於金屬類的打擊樂器。鑼是用銅冶煉而成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鑼身呈一個圓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鑼身的邊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擊鑼身正面的中央部分,產生振動而發音。

(6)鑼鼓打法教學入門擴展閱讀

敲鑼的技巧:

擊鼓時,要幅度大動作大。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鼓棰要超過頭頂,十六分音符,鼓棰應與胸部相平,這樣不僅曲牌聽起來威風,動作看起來,更為威風。

擊打時手腕放鬆,握槌力度適中。將大臂力量揮動傳送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終敲擊到鼓面。練習時一定要放鬆,感受力度的協調變化與反饋,多感受,多練習。

鼓棰的技巧:敲威風鑼鼓時,常常會遇到前八分休止符或換氣符號,在這短暫的停留中,鼓棰中挽一些花,以增強威風鑼鼓的美感。

⑦ 鑼鼓經打法

鑼鼓經打法有「來左右開弓自」、「馬步沖擊」、「穿插對打」、「開合鬥打」;鑼手有「反扣前沖」、「回扣後弓」;鐃鈸手有「大鑔高翻」、「胸前空翻」,還有「單翻」、「雙翻」、「斜叉」、「正叉」等;

鼓鑼鑔在這里也變成刀槍劍,演奏員已成為將尉卒,威武雄壯,一股殺氣,「舞」成了「武」。演奏中又巧妙自如地運用了「鼓花」、「鑼花」、「鐃花」,加之棰腕上的綵帶裝飾,整個場面又顯得五彩繽紛,給予人以悅目舒暢之感,「武」又成了「舞」。

(7)鑼鼓打法教學入門擴展閱讀:

鑼鼓經實際上是以口頭背誦的鑼鼓譜。將各種打擊樂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並通過各種不同的節奏形態演奏出來,就形成一套套的鑼鼓點。將各種鑼鼓點按其實際音響與節奏口頭背誦,則稱為鑼鼓經。簡稱鑼經。

鑼鼓經在戲曲的訓練與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戲曲藝人必須熟悉掌握的手段。樂隊的樂師需要熟悉鑼經。能熟練地背誦各種鑼經,乃是學習各種打擊樂器演奏技術的階梯。

⑧ 舞獅鼓怎樣敲

(1)擂鼓:開始拜神或行禮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回),(咚咚切)(每三答次)

(2)起獅鼓:拜完神或行完禮開始起舞

打法:打鼓邊(得得得)後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3)行獅鼓:(三星鼓)其動作是左望右望,尋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撐切)循環二至三次。

(4)拋獅鼓:法備動作去食青,或試探動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試探動作看其動作可否進食。

打法:(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咚洞洞咚撐撐撐撐切)。

拓展資料: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舞獅歷史久遠,《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便是舞獅的前身;唐宋詩文中多有對舞獅的生動描寫。現存舞獅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

閱讀全文

與鑼鼓打法教學入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