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有效進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不僅作業要分層,重要的是要將分層模式的教學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一、課前預習分層
每學一節新課,我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作不同的課前學習准備。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自學後,試著向課外發展,而後等生僅要求他們能抓好基礎。
二、課堂教學分層
1、教師要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確定三維目標,即知識和能力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化學教材中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編排上一般都是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分解到綜合的。教師在分解教學目標時,就應特別注意「了解」「掌握」「識記」「「運用」等用語的不同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當然在確定三維目標時,也應有一定的彈性,留有餘地,讓學生自主選擇,力爭較高目標。
2、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前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適合什麼樣的教法,找到差別,才能把握知識的難易度,做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3、教學過程應堅持面向中等,兼顧優差生的原則。三維目標中分別有深淺之分,對較難的內容讓優生去解決,較易的問題留給後進生。
三、課外輔導分層
1、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主要面對中等生,以鞏固學習目標為目的,針對課堂上大多數同學感到困難的重難點問題,仔細加以解決。個別輔導主要是兼顧優等生和後進生。
2、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個別點撥、個別啟發和個別糾正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課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在課後及時解決。
四、作業設計分層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語文能教力的發展必將受到遏制。
⑵ 分層次教學是什麼意思,與實驗班有什麼區別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專學地分成幾組屬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對於差異教學的定義,我國華國棟教授認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差異教學」實質謅議》中指出「差異教學」是在班集體教學中,利用和照顧學生個體差異,建立在教育測查和診斷基礎上、「保底不封頂」,促進學生最大發展為教學目標,多元化彈性組織管理的教學.
實驗班是學分制改革的實驗田;是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區;是學校優才優育創立品牌的重要途徑。包括各種教改實驗班、課改實驗班、數學實驗班、超常兒童實驗班。例如,實驗班一般會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三年的初中教學任務,用一年的時間對付中考,這樣學生就有機會進入重點高中了。
⑶ 分層次教學法的含義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法既能使所有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數學學習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使所有學生從知識、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快的情緒,極大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
編輯本段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採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案並加以實施。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思想,關鍵就是實現人的全面和諧不可分割;第二,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第三,個性發展與社會需要適應;第四,讓學生有可以支配的時間;第五,尊重兒童、尊重自我教育。
編輯本段分層次教學法的好處
1.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提高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 增強了學習信心。 分層教學模式研討會
[1]2.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於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了充分的准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於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所都有利於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編輯本段分層教學法的四個環節
1.學生編組
學生編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為了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組,A組是按大綱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B組是按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C組是按較高要求(能發揮學生數學特長)進行教學的學生。學生分組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學習情況及時調整。
2.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在透徹理解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學生應掌握的,哪些屬較高要求,是B、C組學生掌握的,然後,設計分層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要特別關注如何解決學習困難學生的困難和特長學生潛能的發展。
3.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層次的劃分把握好授課的起點,處理好知識的銜接過程,減少教學的坡度;教學過程要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宗旨,讓所有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保證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
4.分類指導
分類指導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方法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要因人而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除此之外,還要進行作業批改、成立課外活動學習小組等必要的輔助手段,加強對各層次學生的指導,促進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化,使學生整體優化,進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分層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認識規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但不同的學生自身基礎知識狀況、對知識的認識水平、智力水平、學習方法等都存在差異,他們接受知識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師採取「一刀切」的方法,勢必會產生「優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結果,優生將對老師失去信心,學得在課堂上學不到他們想要的知識,轉而自己去擴充知識,但缺乏合理的指導;中等生不願意與老師交流;而學困生則害怕「吃」,也「吃」不進去,這樣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編輯本段分層次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扎實工作,認真組織,周密實施,穩妥操作,搞好分層次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和環節入手:
(一)教學計劃的制定
要根據國家的指導性教學計劃,制定出科學的、切合實際的各專業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一改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一刀切」、「一個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實現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教學計劃的大目標是使所有的學生都成才,但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決不能強耱劃一。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與分層次教學是相互呼應、相輔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層次教學的首要環節和關鍵是制定和修訂教學計劃。
(二)教學大綱的編寫
要根據國家的指導性教學大綱,結合分層次教學的需要,組織有經驗的老師編寫實施性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組織教學的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因此,原則上是在分層教學中分幾個層次,每門課程就編寫出幾套教學大綱。好的教學大綱是有效初稿分層次教學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教材的選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中等職業學校規劃教材》,是結合中等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能力本位要求,組織全國中職校優秀老師和實際工作者編寫的,現在已經陸續出版發行,還有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大綱。這批教材不僅突出了應用性、技能性、適應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而且深淺適度,層次分明,很適用於目前中專學校的分層次教學。現在教育部門正在組織使用前的培訓式作,各學校應加以重視,各級安排教師參加培訓。
(四)教師的配備
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和「多邊」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亦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分層次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層次都應配備精通業務、富有經驗、勇於探索、甘於奉獻的教師。特別是對於所謂的「慢班」,我們更應配備在教學上強的教師,因為此群體屬於重點提高的部分。教師隊伍的配備是分層次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五)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
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必須全面加強教學管理,大膽地進行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首先是動態管理。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成績的升降情況相應地進行教學層次的調整使之與實際情況相符,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是體制創新。要大膽地進行學分制、彈性學制和多證制等改革嘗試;最後是搞好常規管理。安排好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驗實習,合理調度教室,安排好教學進程等。
(六)成績考核辦法的改革
要改革學生成績考核方法,實現成績考核的經常化、標准化。特別是要探討不同層次學生成績的橫向比較問題,為學生在校期間的評優、證明先和畢業時的推薦就業提供理論依據。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等教學原則的具體運用,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保證人人能成才,個個都提高,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決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
(七)激勵機制的建立
實施分層次教學,既要通過輿論宣傳,提高教師的認識,以形成共識,產生合力;又要合理地進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老師積極性,以產生動力。對擔任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確定合理的課時酬金分配辦法,保證及時,足額兌現。貫「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起校內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⑷ 分層教學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分層教學主要有: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實施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⑸ 分層教學意義
【分層教學的實踐意義 】:
(一)能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
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層」而教,因此能使教學內容較好的適合每個學生的要求。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分層教學可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對於優等生,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對於學習困難生。可以從進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著手,激發學習熱情,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識內容,從而使他們對本學科學習產生興趣,達到逐步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二)可以使學科學習成績評價更加合理化
不分層教學,所有學生一張試卷,成績按由高到低排序,往往給學生造成很大心理壓力。分層教學,各層次學生可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和評價工具,比如對低層次學生可採用過程性評價,使學生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從而激發學習內驅力,以得到成功體驗,使自己產生成就感,為進一步學習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又如,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採用個體相對評價,以評價學生自身近階段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三)可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出色,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由於分層教學可使學習水平相差不大的學生在―個層次中學習,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學習條件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條件准備教案。由於事先對學生的了解,老師可以盡量考慮給同一個層次內的學生准備學習內容,而不用再像分層前那樣要考慮各個層次的學生,以致增加了注意力的分散程度,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由於這種分層教學模式,使得同―個層次的學生學習水平基本相當,因此老師在講課時不必重復講授同一個知識點。不用再像分層前,老師既要照顧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還要照顧學習困難學生。
(四)可給學生一個奮斗的「階梯」
由於分成不同的層次,學生會產生許多不同的想法。對於成績好的學生來說,他們被分在一層,也就是原來班內的優等生都聚在一起,高手雲集,而且這部分學生自尊心、爭勝心特別強,都不甘示弱,因此學習更富有競爭力。俗話說,下棋要找高手,就是這個道理。分到低層次的學生,看到分在前面的同學,意識到自己的差距,會奮起直追,努力趕上成績優異的同學。這樣你追我趕,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分層教學對於學生有一個很好的警示作用。
⑹ 為什麼要分層教學
一、為什麼要「分層教學、分類指導」?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互影響,有機結合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首先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實際,對所授知識分層分類,構成一系列有邏輯結構的材料,然後引導學生按一定程序學習、探究,從而達到理解、掌握和運用等不同層次的要求。為了更好地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勢,克服一律化教學要求所帶來的弊端,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必須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因此,我們萌生了「分層、分類」的思想,並在實驗中逐步形成對「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客觀必然性和科學性的較為系統的認識。
1.特殊的「校情」--新辦學校地處城郊。
我們學校是1986年新建的一所初中,校學生源門類多,素質參差不齊。近幾年來,我校除招收郊區所有小學畢業生外,還招收同類學校擇優後的「線下生」,因而學生進校時的人平總分一般比同類學校低20-30分,並呈現明顯的「層次性」。開辦之初,因教學要求上的一律化,曾導致部分學生流失。而在此前,曾有過兩度舉辦初中都因學生流失而不得不停辦的教訓。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上狠下功夫。為此,我們結合本校實際並借鑒外地經驗,開展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改革實驗。
2.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全面發展。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初中教育的目的由向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的新生和為社會培養優良的勞動後備力量的雙重任務轉變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培養各級各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幢的公民素質教育。由於小學畢業生百分之百升入初中,學校招收的不再是「擇優生」,因而學生學業成績必然存在較大差距;又由於初中教育目的的轉變,要求我們必須保證每個入學的初中生受完3年教育並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所以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勇敢地與科學教育的「淘汰制」徹底決裂,轉而尋求在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展達到合格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提高優秀率的新教育途徑。
3.差生的呼喚——「我們也能學好!」
普及初中教育,學生數量增多,差生面也相應增大。很顯然,從全局上看,「防差、轉差」就成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如何讓差生愛學、學好呢?
我們對本校86級、87級81名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純屬智力水平較差的3人,約佔3.75%;屬於非智力因素的72人,佔89%;其他原因6人,佔7.4%。
屬非智力因素的72名差生中,因未完成小學學業無法適應初中學習的6人,約佔8.3%;因拔高教學要求,盲目趕進度而掉隊的24人,佔33%;因教學不得法,課堂教學效果不落實而逐步成為差生的27人,約佔37.5%;因教育方法不當,形成師生對立情緒使學生失去學習信心的10人,約佔14%;其他原因5人,佔6.9%,與此同時,這兩屆學生中,原來基礎較差經轉化後達到合格的59人,約佔72%;升入高中或中專的35人,約佔48%。數據和事實使我們認識到:為實施九 年義務教育,初中教師必須端正教育思想,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幫助,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從這里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在我校實行「分層數學、分類指導」的必要性,從而堅定了改革的信念。
⑺ 課堂上如何分層教學
課堂上分層教學就是對不同等次定時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做不同的習題。
⑻ 如何進行分層教學
能教學,只要值得分不清層次提高,孩子們學習能力對好,跟差學生不同,層次不同,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