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大教育原則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分類以及運用的注意注意事項在講解時要突出。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注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講解。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② 學習禮儀的八項基本原則是什麼
1,寬容的原則;2、敬人的原則;3、自律的原則;4、遵守的原則;5、適度的原則;
6、真誠的原則;7、從俗的原則;8、平等的原則。
③ 班級管理的八大原則
班級管理是個復雜的工程,自主管理更是一門科學,它不能缺乏理性,更不能少了人性,以下六項原則必須遵循。
1、制度約束原則。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個好的學校,必須有嚴格的制度,學校要制定一個科學規范切實可行的校規來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班主任也要根據校規制定班規,也就是學生日常生活的准則。制度是管理的保障。
2、公平公正原則。
任何組織或團體的衰敗幾乎都是緣於自身的缺漏,而這缺漏很多是領導人沒有搞好平衡,失衡而致亂。和別人鬥了一輩子,人最終還是敗給了自己,人和團體,道理都是一樣的。班主任一碗水要端平,才能管理好班級,公平是班級管理的基礎。
3、民主集中原則。
班級管理只有有班主任的滿腔熱忱是不夠的,還要有學生的積極響應,這就需要師生的民主參與意識。班主任要想辦法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班級活動才能火熱的開展起來。班級管理既要參與,也要秩序,既要民主,也要集中。
發揚民主是學生自主管理的前提,班級生活需要學生自主、自理、自治與自評,沒有民主,自我管理根本無法實現,只有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與建設,才能取得班級自主管理的成功。教師只有依靠學生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班級辦好、管好。
4、集體責任意識原則。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責任意識十分重要,班主任重視,學生才重視,班主任對班級的責任感直接主導著學生的責任心,規范著學生的日常行為。
同樣,在班級管理中,師生的集體意識十分重要,有了集體意識就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對班級也就有了責任感,有了責任感,也就有了自己的行為准則,一切以班級榮譽為准則。
有了集體意識,有了責任感,班級就成了師生自己的家,哪有不好好建設自己家園的呢?
五、人性化管理原則
班級管理最終是對學生的管理,必須是人性化的管理。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學校的一切活動都為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而設計和組織。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獨立和個性自由,才能創造一種良好的和諧的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教師必須尊重學生成長中的個性特點,把學生看成是平等的交往者,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同學,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樣,才能達到和諧的管理氛圍。
制定「合情」的班級規范、「合理」育人目標來激發學生的群體意識,使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為與整個班級聯系起來,自覺地為創造健康向上的班風而努力奮斗。人性化的管理對形成自主性管理班級起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和諧發展原則
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創建和諧的班級氛圍,人人互相尊重,個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愛班如家,讓班級在不斷的進步中發展,學生在不斷的進步中成長,教學相長,和諧發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有規律可循,有原則可守,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對班級自主管理進行過深入研究,很多經驗值得借鑒。如:教育均等性原則,對每個學生進行等距離教育;教育充分性原則,提高活動頻率,增強師生間,學生間互動空間的密度、時間的密度,使每個學生均衡地得到教師的關懷和輔導,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處於活動的中心地位,潛能得到充分挖掘;教育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的存在為前提,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歸宿;教育激勵性原則,以表揚激勵為主要手段,及時發現學生新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新的進步;顯形評價原則,學生內在的素質必然外現於日常行為,所以,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並適時的做出恰當評價,突出評價對學生的引導和表率作用。
這些先進的思想和理念給了我們班主任工作很多啟示,相信班主任工作會越來越走向科學化。
④ 職業教育教學診改的八大核心原則是什麼
一是處理好源和流的關系,解決診改目標確立的問題,抓住學校診改的「牛鼻子」。
在制定高職診改實施方案和實施診改時,講究目標鏈的構成。目標鏈的源頭在哪裡?應是學校的「十三五」規劃,它確定了學校的辦學定位與發展理念,以及未來五年所要達到的目標及實施的具體路徑,因此一定要有至少十幾個子規劃組成,包括專業建設規劃、課程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科研工作規劃等。總目標的實現,一定有賴於這些子目標的實現,比如要想實現學校的師資規劃目標,一定要將這些目標任務分解到每一年、每一月的每個部門、每個人身上,這就構成了完整的目標鏈,也就形成了源與流的關系。
實施內部診改,一定要保證年度目標及「十三五」規劃的完成,否則內部診改沒有任何實質性價值,而實施OKR(目標與關鍵結果) 三級目標責任體系考核,則抓住了高職院校一切工作的「牛鼻子」。所謂三級目標責任體系,是指依據「十三五」規劃,將「十三五」目標任務分解到每一年,然後將年度目標分解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標,一、二級指標由目標管理職能部門制定,三級指標由部門分派,這些指標層層支撐、環環相扣,形成目標鏈。其中,一級指標為學院層面的工作目標,由院級領導牽頭組織實施;二級指標根據一級指標分解,為部門層面的工作目標,由部門黨政領導組織實施;三級指標主要根據二級指標分解,為崗位層面的工作目標,這也為部門的定崗定責定編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處理好虛和實的關系,解決診改要素落地的問題,找准契合學校診改的「新路子」。
一定的實踐要用一定的理論來指導。所謂虛,指的是相關的理論;實,指的是學校的實際情況。用來指導診改的理論很多,從內生動力來講有PDCA及8字循環理論,從人員的參與來講有全員管理理論,從管理的全要素來講有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從目標的實現來講有OKR目標與關鍵結果理論等。從這么多的理論中,尋找出與各校實際情況相吻合且又能出成效的理論,需要各高職院校自行探索,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筆者所在的學校2004年就開始引入ISO9001管理體系,將管理體系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緊密結合,提出全要素、全過程、全員質量管理模式,並設定自己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通過22個程序文件,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切要素進行全過程式控制制。同時,在維護體系運行過程中通過內部審核與外部審核,採用開具不合格項報告的方式,對不符合程序文件運行的環節和質量點進行整改。目前,學校正進行ISO9001:2015換版工作,將結合診改文件,進一步完善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診改標准,並增加專門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控製程序文件,從而將診改的內容和要求融入學校的質量管理體系中。
三是處理好動和靜的關系,解決診改方式校本化的問題,用好學校診改的「牛鞭子」。
根據教育部診改文件精神,各院校在進行內部診改時,時間安排可根據自身條件確定,條件好的,復核的時間可適當提前,條件差的,可將復核時間適當後推。而對於各類標准,學校自己制定,自己找到量自己的尺子。因此,所謂動,指的是專門針對診改工作的各類檢查、評審與總結;靜,指的是日常的教學管理。高職院校在進行診改工作時,一定要與日常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與已有的管理制度體系結合起來,根據診改文件的精神要求,將相關的制度體系融入現有的制度體系中,而不是推翻原有的管理制度,避免將診改與日常教學及管理脫節或對立。
筆者所在的學校就通過三個動態環節來檢查把握靜態的教學與管理效果:一是6月份的內部審核,在內部審核中,安排專門人員,針對ISO9001條款,對行政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要求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對教學常規、日常管理、後勤服務等環節的關鍵質量點進行抽查,確保每項工作按質量標准和流程進行;二是在12月份通過第三方公司進行外部審核,檢查的重點是管理體系文件與各類標准、流程的符合程度,以及體系運行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適宜性,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同時對改進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跟蹤和驗證;三是在第二年的1月底,進行管理評審,包括年度管理評審數據分析報告、年度內審報告、年度行政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統計報告、年度教師情況統計分析及改進報告、學年學生成績統計分析及改進報告、年度招生就業錄取數據分析報告等,對學校辦學進行全面體檢。同時,將這種結果與員工的績效考核掛鉤,明確規定部門工作的完成情況佔到員工績效考核的30%,構建考評性績效體系,以對事的考核,來衡量對人的評價,以對人的考核,來促進事的完成。
⑤ 簡述教學的基本原則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師的教,也指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教學原則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著一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5)教學八大原則擴展閱讀:
一、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直觀手段種類繁多,一般分為三大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語言直觀。
二、啟發性原則
教學的啟發性原則是根據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性相統一的規律提出來的。教學活動要靠教師的啟發誘導,使學生處於積極的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善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三、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准確無誤地呈現出來。
四、循序漸進原則
教學要按照學科基礎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知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智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學生的認識活動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向前發展過程。循序漸進原則反映了科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學生智力發展的規律。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就應當按照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進行教學,注意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按照學生認識活動的順序進行教學,由淺入深、由簡到繁。
⑥ 小學教師資格證教學原則有什麼口訣
這里,為大家提供一個口訣:支(直)起(啟)弓(鞏),努力(力)尋(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鱈(科學)魚。
在考綱中,需要掌握的教學原則有八個:直觀性、啟發性、鞏固性、因材施教、系統性(循序漸進)、量力性(可接受性)、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
可以通過一首小詩,將上述八個教學原則串起來,以幫助大家記憶:
八大原則速覽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⑦ 教育的八大原則
教師招聘考試知識點經常讓小夥伴抓狂,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啦!貼心的小編來了,每天給您整理教師招聘考試中涉及到 的小知識點,每天堅持來打卡吧~
一、八大原則速覽
1.直觀性教學原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實物直觀;模像直觀;語言直觀。
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分類以及運用的注意注意事項在講解時要突出。
2.啟發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鞏固性教學原則:指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安排和進行專門的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牢固地掌握和保存。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而提出的。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人類早已注意到鞏固對於學習的價值,孔子就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量力性教學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結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講解。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系統性原則):指教學活動應當持續、連貫、系統地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處理好教學活動的順序、學科課程的體系、科學理論的體系、學生發展規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提出的。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8.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指教學要在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進行。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而提出的。
二、八大原則速記
如何快速記住這八大原則,這里,為大家提供一個口訣:支(直)起(啟)弓(鞏),努力(力)尋(循)找一英(因)里(理)以外的鱈(科學)魚。
小夥伴們,找到這八個原則了吧。最後,祝大家一舉成師!堅持打卡,你中能早日成師!
⑧ 近年來,體育教學原則主要包括哪八個方面
1. 自覺積極性原則、
2. 直觀性原則
3. 循序漸進原則
4. 鞏固提高原則
5. 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原則
6. 從實際出發原則
7. 為終身體育打基礎的原則
8. 全面效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