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羊雕像傳說是什麼
五羊雕像傳說是一個關於古代廣州城的神話傳說故事,是廣州市別名五羊城、羊城、穗城、市內若乾地名與許多本土品牌名稱的來源。唐詩中已經開始使用五羊稱呼廣州城,而傳說故事則可以追溯到晉代的記載,有數個略有差異的版本,明代以後基本定型。現今「五羊」、「羊城」已經成為了廣州市的代稱。一般認為五羊傳說表現了中原先民開拓嶺南的歷史。2007年,五羊傳說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❷ 五羊傳說是什麼
五羊傳說是一個關於古代廣州城的神話傳說故事,是廣州市別名「五羊城」、「羊城」、「穗城」的來源。
傳說的內容:
晉朝時,吳修為廣州刺史,還未到任,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紀念,並且稱廣州為「五仙城」。廣州惠福西路五仙觀據說就是五仙人降臨之地,廣州人為了紀念五仙人,在那兒專門修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廣州人民為了感激五位仙人,在他們當年降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以示紀念。
觀中有五仙雕像,伴以五羊石像,五仙又被稱之為穀神。「五仙騎羊贈稻穗」是一個十分美好的故事,根據這故事而建寺觀的歷史由來已久。
(2)五羊的傳說教案擴展閱讀
五羊傳說最早的「佐證」是廣州的五仙觀。北宋時在十賢坊(今廣仁路省財政廳一帶)已有祀奉五仙的寺院。到南宋嘉定年間遷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稱奉真觀。南宋末年又遷至今廣仁路,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毀於大火,洪武十年(1377年)遷至坡山至今。
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和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曾進行重修。民國12年(1923年)廣州市政廳為籌備軍餉,將其拍賣,遣散觀內道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收歸文物部門管理,80年代修葺後對外開放。明、清兩代分別以「穗石洞天」、「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之一。
1963年3月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晉升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現時的五仙觀內有五仙雕塑,伴以五羊石像,五仙被奉為「山穀神」。觀內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上面有一個一米多長的凹痕,形狀似腳印,被稱為「仙人拇跡」。
❸ 五羊的傳說
公元前9世紀,周朝的楚國在如今的廣州建造了一個城邑,名叫楚庭。有一年,楚庭因連年災害,田地荒蕪,農業失收,百姓飢荒。有一天,南海的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隻仙羊,仙羊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穗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里永無飢荒,然後騰空而去。
從此,廣州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也開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稱。廣州的百姓還在惠福西路修建了「五仙觀」,紀念五位造福的仙人。你若不信,可到五仙觀的東側看看,那裡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石腳印狀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跡」。你還不信,可到越秀山麓,那裡存有一塊「古之楚庭」的石碑,它告訴我們,廣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這個五羊的傳說是一則廣州的「史前拓殖故事」,通過「五羊銜谷,萃於楚庭」,反映出西周末年,由於諸侯崛起,民不聊生,中原百姓紛紛攜帶家畜、農作物向南遷徙的事實,表達了古代的廣州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然而,歷史眞實的廣州是這樣產生的。
廣州這塊土地面臨南海,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氣候溫和,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早在新石器時代,即約五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從速漁獵和原始農業活動。在廣州的龍眼洞、飛鵝嶺等地發現的遠古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鑿、石磨和陶器等生產工具,說明已經有流動的漁獵部落在珠江三角洲的廣州地區定居,並逐步發展成為廣州的原始聚落。
後來,人們的耕作和捕獵技術提高了,學會了各種手工藝技術,生產的糧食和打的魚也多了,便開始用剩餘的糧食和魚,去換取別的部落的剩餘產品,交換有用的工具。在物產富饒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了各行各業的工匠,他們不必從速耕種,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鄉村,而是集中居住。這樣,廣州一帶的各個定居地之間的交往密切起來,變得誰也離不開誰了,慢慢地形成了一個經濟社會,從而奠定了廣州城的基礎。那時候,世界上許多名城,還是獵人彎弓搭箭的森林,或者是漁夫撒網的河澤呢。
廣州為什麼又稱「羊城」、「穗城」呢?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
相傳,有一年,楚庭因連年災害,田地荒蕪.農業失收,百姓飢荒。有一天.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 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隻不同顏色的仙羊,仙羊各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子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里永無飢荒,然後騰空而去。
從此,廣州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也開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稱。後來廣州的百姓還在惠福西路修建「五仙觀」來紀念這五位造福廣州的仙人。你們若不信,可到五仙觀的東側看看,至今那裡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腳印狀的凹穴,那就是「仙人拇跡」。你們還不信,可再到越秀山麓.那裡存立有一座「古之楚庭」的名牌坊,它告訴人們,廣州最古老的名字叫「楚庭」。
喜歡動腦筋、善於思考的人可能會想:在這個神話傳說中,仙人們為什麼騎的是羊而不是別的什麼動物?為什麼五位仙人衣是五色,羊亦五色?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神秘?
不錯,在這個神話傳說背後,還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思想內涵。也就是說,仙人騎著羊而來,仙人五數、衣五色、羊亦五色都不是偶然的。先說為什麼是羊,這里我告訴大家一個基本事實,畜牧學家已經證明,廣東的羊來自北方,這就說明五羊神話是一則史前拓殖神話,中原人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就開始南遷,並給嶺南人帶來了北方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證明了廣州很早就是一個移民城市。也許有人還會問,移居羊城的先民,也可以把狗。豬什麼的帶來呀,為什麼單單是把羊帶來呢?這可能是由於路途遙遠。豬的行動緩慢、成批驅趕不便,再加上在古代傳說中,豬的形象不好。而狗,在古代是許多民族的圖騰和始祖神,很少作為一種具有經濟價值的家畜來飼養。相對於狗和豬來說,羊的繁殖力強,適應力強,還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至今廣東仍有「種姜養羊,本少利長」和「羊不離胎』」之說。加上它行動快速,便於驅趕。可見,五羊神話中的仙人騎羊,除象徵其從北方而來之外,還有心理、道德和經濟上的考慮。羊成為當日南遷的先民攜帶的理想家畜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在今天.五羊巳成為廣州的城徽標志。細心的遊客會發現,「羊城「這一別稱,已滲透到廣州生活的各方面:書有《羊城古鈔》,刊有《羊城古今》,報有《羊城晚報》,是有「羊城八景」;乃至許多樓字商標、公司社團、名勝古跡均以「羊城」命名;「五仙觀」如今尚存,「仙人拇跡」依然可見;仙湖街、仙鄰巷、五仙門等都還粘有一點「仙」氣——「五羊仙」的神話,可謂影響深遠
❹ 五羊傳說的五羊仙舞
宋代抄出現五仙觀祀五羊,同時也有舞樂配之。現代學者在朝鮮古代典籍《進饌儀軌》等書中發現了宋朝政和四年(1114年)傳入朝鮮的「五羊仙」舞。舞樂形式為宋代官方常見的宮廷樂舞。《高麗史》和《進饌儀軌》中記載五羊仙舞的表演情形:舞伎五人扮演五羊仙,領頭者為王母,另有念白的「竹竿子」二人和持旌、節、龍扇、鳳扇等站立兩側的助舞隊儀十餘人。開始時王母居中,四羊仙分立兩旁。樂隊奏《五雲開瑞朝》曲,竹竿子上前,樂止後念頌詞,再奏《五雲開瑞朝》曲後,王母上前致語後退回中央,奏《萬葉熾瑤圖》曲,然後五人行五羊仙舞;奏完接《步虛子曲》,五人且歌且舞,且奏且快,助舞隊儀開始合唱,最後再奏《五雲開瑞朝》曲,竹竿子、王母先後致語,然後舞曲結束。
❺ 關於五羊的傳說
大約在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版一天,南海的天空權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口銜稻穗的仙羊,降臨廣州。仙人把優良的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這一地區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廣州山坡。從此,承仙之願,稻穗飄香,年年豐收,廣州便成為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穗城」、「羊城」名稱的由來。關於五仙降臨的年代,有各種各類的說法。有人說發生於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87年),有人說五仙降臨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候,是為戰國時期。還有一說是,晉朝吳修為廣州刺史,有五仙騎五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為祥瑞和紀念。
❻ 廣州五羊傳說
大約在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一專天,南海的天屬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口銜稻穗的仙羊,降臨廣州。仙人把優良的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這一地區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廣州山坡。從此,承仙之願,稻穗飄香,年年豐收,廣州便成為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穗城」、「羊城」名稱的由來。關於五仙降臨的年代,有各種各類的說法。有人說發生於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87年),有人說五仙降臨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候,是為戰國時期。還有一說是,晉朝吳修為廣州刺史,有五仙騎五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為祥瑞和紀念。據說今廣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觀就是五仙降臨之地,廣州人在此為紀念五仙人專門修建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在今五仙觀東側,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石,被稱為「仙人拇跡」(拇跡指腳印)。
❼ 五羊傳說
五羊是廣州的代名詞,五羊石像也是廣州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建於1959年,位於越秀公園西側木殼崗上,由130多塊花崗岩雕刻組砌而成『高11米,體積53立方米。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齣」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餘下四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戲,形態可愛,栩栩如生。
傳說
這座石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在二千多年前周夷王時,廣州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蕪,人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一天,天空仙樂繚繞,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口含六束谷穗的五隻羊飛臨廣州,把谷穗留給廣州人,並祝願這里年年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然後駕雲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從此,廣州成了富饒的地方,這動人的傳說世代相傳,廣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五羊石像也成為廣州城市標志之一。 2007年,第16屆亞運會會徽發布,樣式為一個類似「五羊」雕塑標志的聖火圖案。這充分說明了「五羊」標志深受廣州人民的喜愛,也是對外宣傳廣州的標志!!
1)晉滅虞後被虜,奚其賢作為陪嫁之臣被送往秦國,因秦穆公以媵臣待之,出走至宛,為楚人所執。後秦穆公聞其賢,用五張黑牡羊皮將其贖回,授以國政。稱為五羖大夫。任秦大夫七年後。
2)五羊仙子降臨廣州,給羊城人民帶來了吉祥與幸福,他們贈稻於民,並祝「願此闤闠,永無飢荒」,然後騰空而去,五羊化為巨石。
藝術家將這個美好的傳說重塑出來。五隻石羊神態各異:站在高處的老羊雄勁,口銜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腳下是一對親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對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顧盼正在安靜吸乳的幼羊,深厚母愛溢於言表。
❽ 五羊銜谷的傳說。
傳說,古代的廣州來原是一個滿目自荒涼的山丘,年年鬧飢荒,每年都餓死一些人。可縣官、衙役們卻不顧百姓的死活,仍舊橫征暴斂。
在山坡上住著父子兩人,相依為命,一年四季辛苦勞動,勉強維持生活。脾氣暴躁的縣官令他們三天內交齊100擔稻子。三天快到了,兒子急得嚎啕大哭。玉帝被他們感動了,派五位性格溫和的羊神去搭救。他們分別騎著羊,每一隻羊嘴裡銜著一株稻穗,從天空飄然而至。羊神對兒子說:「你把羊嘴裡的稻穗種下田,再用珠江水澆一遍。」聽了此話,兒子立刻去干。幹了一個晚上累昏在田裡。
第二天上午,山丘上長滿了金黃的稻穀。這些稻穀不僅救出了父親,還救了方圓百里的百姓。縣官和衙役們知道後,去捉羊,可是,無論衙役們怎麼使勁也拉不走。拉著拉著,五隻羊變成了五塊大石頭,把縣官和衙役壓在底下,再也出不來了。
於是,這五隻羊便一直矗立在那裡。這就是「五羊銜古」的傳說。所以到至今人們把廣州還叫羊城。
❾ 五羊傳說的傳說
據廣州舊志記載,周惠王令楚熊子。目統治 嶺南,南海臣服於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廣州 又稱楚庭。關於五羊的由來及其傳統有三個版本。 五仙降臨的情形差不多,但傳 說中的時間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的時候, 即戰國周顯王時期。
而據《廣東通志》記載,五仙觀的觀址歷 代曾多次遷建。宋代時在十賢坊(今北京路省 財廳一帶),南宋後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令教 育路一帶)。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 使趙嗣堅持將原五仙觀改作廣豐庫,於今惠 福路坡山現址再建五仙觀。在今五仙觀的東 側,還有一塊巨大的江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穴, 稱為「仙人拇跡」(即仙人腳印)。
聽起來這也有點太不嚴肅了,仙人們的降 臨之地一忽兒被搬到這,一忽兒被搬到那,搬 來搬去還搬出了個腳印來了,未免有些兒戲。 不過,反正是有個他們落腳的地方,以供大家 伙兒紀念也就是了。有趣的還是那個腳印,有這么天真可喜的一說,大家也就天真可喜地 認可了。屈大鈞的《廣東新語》里說:「穗石 洞有一巨石,廣可四五大,上有拇跡,跡中碧水泓然,雖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異也。」明清兩代,這個「仙人拇跡」還先後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被列入羊城八景呢。廣州人在這一檔子事上的「求其」(隨隨便便兼漫不經心)和天真,令人莞爾。
至於最後落腳到惠福路的五仙觀,在解放前就已經荒廢了,建國後才重加修茸,可是五仙人像和五頭石羊未能在觀內復原。倒是在越秀公園用一百三十多塊花崗岩石雕了一座巨大的五羊雕像,據說,光是主羊頭部的那塊石料就有四千多斤重。
五仙的坐騎為什麼是羊,而不是其他獅子老虎大 象之類,有人做過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會時期,並且說可能是由廣州地區原始民族的圖騰崇拜而來。那時我國南方曾經存在過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為自己氏族的圖騰,用黃、紅、黑、白、紫五種顏色相區別,他們崇拜羊,認為羊是吉祥的象徵,給他們帶來了幸福。其中,又以在廣州地區從事原始農業的「黃羊」一支最 為興盛,傳說他們最拿手的就是種水稻,還是 高產的,由此過上了較好的生活。看來「黃羊」這一部族的人不僅培育良種水稻有一手,還捎帶著出偉大的作家——早在原始社會,他們就已經創作了這么一個萬古流芳的流行小說了。還好那是原始社會,又沒版稅,要不然他們肯定不搞良種水稻,全當專業作家了。 晉朝時,吳修為廣州刺史,還未 到任,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 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 像以示祥瑞紀念,並且稱廣州為「五仙城」。現 在的廣州惠福西路五仙觀據說就是五仙人降 臨之地,廣州人為了紀念五仙人專門修建了 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這 個版本的唯一漏洞,就是吳修還未到任,怎麼 看得到已經來到廣州州治廳堂上的五仙樣貌, 並且在廳堂上繪出來?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廣州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無計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們的虔誠終於感動了五位仙人。仙人們騎著毛色各異、口銜稻穗的五隻仙羊,飄然降臨此地。他們把谷穗贈給人們,祝願這里「永無荒飢」。說完就騰空而去,五隻仙羊則變成石頭留在人間。從此以後,這里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為這個神奇的傳說,廣州被稱作「羊城」、「穗城」。今天,廣州越秀公園內有五羊雕像,是廣州最具象徵意義的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