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案效果分析怎麼寫

教案效果分析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0-12-26 14:43:42

1. 愛笑的我教案效果分析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所表達的不同心情。
    2、通過比較老師、同伴和自己的表情變化,知道笑比哭好。
    3、初步養成樂觀的心態,嘗試用微笑面對各種情況。
    活動准備
    1、課件-樂趣卡:面部表情《哭與笑》
    2、大小鏡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樂趣卡演示:哭與笑
    觀察表情變化,說出相應的表情名稱。
    小朋友,看看他們的臉,猜猜是什麼樣的心情?
    (讓幼兒互相說一說)
    二、討論:你喜歡什麼樣的表情?
    1.你們最喜歡老師什麼樣子呢?
    2.你們猜猜老師遇到什麼事情會笑呢?
    3.你們遇到什麼事情會笑呢?
    鼓勵幼兒先相互討論在個別發表見解。
    三、游戲:變臉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老師發出指令幼兒隨指令變化自己的表情。
    2、老師控制速度,由慢到快。
    3、游戲分層次進行,先由老師和幼兒之間進行,
    後由幼兒間相互進行,一人發指令一人做表情。
    四、初步養成樂觀的心態

2. 教案科學《教室里的家》效果分析

活動意圖:
生活中多數幼兒不知道為什麼要分開放垃圾。所以開展此次活動。了解關於垃圾的初步知識:垃圾的產生、垃圾的種類、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垃圾桶的作用與類別。讓幼兒把學到的垃圾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植根於幼兒心中。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垃圾分類意識。
2、了解垃圾分類法,將其運用生活中。
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班級里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有初步垃圾分類知識,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3、感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活動重點:
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生活聯系在一起。
活動難點:
垃圾桶標志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出示垃圾桶標志的圖片(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2、設計垃圾桶標志。
(1)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廚余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志。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志。
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3、做好垃圾桶標志後,玩「垃圾分類」游戲。
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鉛。
4、延伸活動。
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運用到生活中。
活動反思:
活動產生於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有關垃圾知識的了解及垃圾分類標志的設計與運用,解決了遇到的問題,並在實際使用時不斷修正、鞏固與完善。真正體現了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的精神。目標和活動形式的確定上,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內容符合幼兒興趣,同時又具有一定挑戰性,有利於幼兒動手動腦。
不足之處:
垃圾桶標志設計環節有點急,對垃圾桶標志的分析不夠深入。

3. 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教案為什麼效果分析

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三次分類。 2、嘗試獨立探索新游戲的玩法。 3、繼續鞏固良好的游戲常規。 活動准備: 1、三次分類游戲的學具:小動物圖片8張、題板、小筐1份),示範學具一套。 2、循環游戲材料:二次分類,找影子,數立方體,10以內組成作業單,填算式,藏寶,看鍾面填數字。 活動過程: 1、復習游戲。 (1)拍手數數:一個一個數到50、兩個兩個數到50、五個數到100。 (2)打電話(順數倒數):教師:「叮鈴鈴,12345」,幼兒:「叮鈴鈴321」……(可請幼兒出題) (3)碰球游戲(10以內):集體一小組一個別。 2、新授游戲三次分類: (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我們班來了很多小動物,你們知道是(出示範例,小猴子。) (2)介紹游戲情景,幼兒動腦筋初步解決問題。教師:有些小是得很傷心,因為找不著家了,我們來幫幫它們,好嗎?幼兒反復討論如何送小猴子回到自己家。(學會看標記) (3)講解游戲的步驟:每隻小猴子都有自己的家,但它應該各自回家呢?就要仔細看標記,進行三次分類,最後才能送它們回自己的家。 (4)幼兒嘗試一次分類:先看哭臉、笑臉猴子標記,請幼兒上前分類。 (5)二次分類:看長尾巴、短尾巴標記,請幼兒針對哭臉猴子進行分類。 (6)三次分類:看大、小標記,請幼兒只為哭臉長尾巴猴子分,有兩只猴子順利到家) (7)介紹新游戲。教師:還有猴子沒回到家呢,別著急,這就是今天的新游戲《三次分類》。循環游戲時,每個小朋友都要玩,把每隻猴子都送回家。 (8)介紹其他組游戲。教師:另外還有6組游戲,都是我們玩。放在第八組的游戲是從末玩過的,如果你七組游戲都玩好可以去第八組,動腦筋想想怎麼玩,然後試一試。 (鍾面有1數字,把缺少的數字填上。) 3、循環游戲,教師重點指導新游戲。 第一組:二次分類;第二組:找影子;第三組:數立方體; 第四組:數的組成;第五組:填算式;第六組:三次分類; 第七組:藏寶;第八組:看鍾面填數字。 4、小結評價。 (1)針對游戲中幼兒的表現,及時糾正和鼓勵幼兒。 (2)小結第八組情況。舉手錶決有多少人玩過,請個別幼兒{說玩法。(如有對的,表揚幼兒;如沒有,則下次公布正確玩法。) 效果分析: 把這個新授活動設計游戲的形式,請幼兒選擇正確的路送葫子回家,形象生動、情節有趣,深得幼兒的喜愛。示範講解時,並且把所有猴子都送回家,那樣幼兒對後面的活動就沒多大興趣了恰恰相反,只送了兩只猴子回家,但所有的標記都會看了,後面之間活動,幼兒會認為自己的使命未完成,依然興致很高。實踐證明幼兒快速接受了新游戲,玩的正確率很高,達到教學目標。 專家點評: 本活動設計是讓幼兒進行分類活動,但巧妙的是教師把分類的要求呈現為動物的某些特點,每次分類以不同的特點為標記,上把標記和分類活動寓於游戲中,幼兒很感興趣。在幼兒熟悉了以上分類活動的基礎上,可以嘗試讓幼兒自己提出分類的標記並進行分類活動,相信幼兒會有興趣。 反思與討論: 什麼可以作為分類的標記?可由誰來提出分類的標記?

4. 幼兒園數學教案觀察與效果分析怎樣寫

活動目標:

1、認識手指的名稱。

2、知道小手對人很重要,要愛護小手,要講衛生勤洗手。

活動准備:

1、紅黃藍綠紫指偶各一個。

2、ppt課件(干凈 臟手)。

3、皮球,紙箱。

5. 《水的狀態有幾種》教案效果分析

設計背景
這節科學與數學《水的幾種狀態》,主要是從我們身邊的科學現象活動中得到的啟發。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物質存在著好多種狀態,水到底有那些狀態呢?對於學前班幼兒來說,不僅可以從語言表達、思維想像上獲得重大突破,還可以動手去探究這些東西。我們就以一杯清水做實驗、觀察現象學習新知。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際造作觀察水,培養幼兒的觀察和動手能力。
2、通過觀察去探究未知世界。
3、通過總結,實際操作去了解水世界。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水的幾種狀態。
教學難點:水的幾種狀態的相互轉化。
活動准備
師:一個可移動式的小車載小冰箱,一杯水,一個小鐵盆,一個小錘子 ,酒精燈,火柴、溫度計。
生:紙、筆,一個小燒杯。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小馬過河的故事(根據范畫創編故事)。
(2)小馬夏天過河,發現河水很深,它怕會淹死在河裡不敢過河,低沉著腦袋就回家了,媽媽告訴他河水很淺,它再一次嘗試就過去了;小馬第二次過河,它選擇冬天,可是冰很薄,它差點淹死,回家都就凍感冒了,從這則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什麼?(啟發幼兒觀察想像,能大膽說出內心所想)。
分析:教師用一個美妙的故事,把一幅簡單的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講述出來,生動的故事情節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給幼兒創設了思維、想像和思考的空間,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實際操作,引發學生再學習
先讓同學們用手指試一試水,滑滑的,是液體狀態,然後教師將水倒入鐵盆裡面,將鐵盆放入車載冰箱中經行10分鍾製冷。經過10分鍾的製冷後,我們發現,以前的水不是水了,它變成冰塊了。然後讓學生用手再摸摸,發現冰冰的。
問:水摸上去為什麼滑滑的,溫差不大,而冰摸上去問什麼會感覺很冷呀?
老師叫同學們用溫度計分別測水和冰的溫度。
水的溫度>10度。
冰的溫度>0度。
3、將冰化成水
我們將凍好的冰再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不一會的功夫冰就化了,發現冰還冒氣很快變成了水。
4、總結
水的液態、水的固態。水還有幾種狀態:霧、雪。
教學反思
1、學生通過本節對已知世界的科學現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2、本節課教師使用了最簡單的車載冰箱製冷技術將一杯水先凍成了冰,然後又加熱化成了水。
3、認識已知事物要通過觀察,實際操作去了解它。
4、通過本節課我們更多的對已知世界的科學現象去不斷探索,增強了我們的好奇心。
5、在試驗中我們還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去記錄一些數據和現象。

6. 幼兒園大班每節課的效果分析怎麼寫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7. 幼兒園教師如何寫效果分析

一、反思不是「報流水賬」,重在發現問題

我們時常看到有些教師在教學反思中把幼兒活動過程中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全都詳細地記錄下來,最後再加上一句:「幼兒玩得很開心」或者「今天的活動效果不是很好」等,就算反思結束。這些描述僅僅是再現了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過程,

如果教師能再思考一下:幼兒為什麼會玩得很開心;活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活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主要症結在哪裡,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教學反思就更有價值性。
二、反思不是「錯誤檢討」,重在有效調整

教學反思可以是對教育活動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一些失敗教訓進行反思。但有時候我們會把反思當成了「找缺點」,找到問題後就事論事,既不深刻分析原因,又不尋找解決策略。
三、反思不是「一勞永逸」,重在歸納提升

反思可以對教學中的成功經驗進行反思,比如:教師對於活動中成功突破預設的地方,有效回應調整的地方,激發幼兒產生新問題、新思考的地方等都可以進行反思。例如:在音樂活動中,去參觀過養雞場的幼兒對雞的形象和神態等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因而能隨著音樂形象靈活地模仿、想像和創編動物的舞蹈動作;反之則只能進行模仿練習,難以進行想像和表現表達。所以,必要的生活經驗是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反思則需要我們根據現狀不斷歸納、不斷提升。

8. 教學效果怎麼寫

首先要清楚的是教學反思不僅要反思教師本身的教學行為,還要反思學生行為,更重要的要有改正不良教學行為的.方法措施。

其次,作為教師要對整個教學行為預設過程作詳細的記錄,包括各個環節以及各環節的具體實施步驟。

笫三對各環節達成度進行深入的分析,好的地方記錄下來作為成功的經驗,沒有達成地方記錄下來,作為教訓是日後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四,對於重難點的突破過程要著重反思,重難點的突破是教師反思的重點,同時也是反映課堂效果的重點所在,更是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點所在。

第五,反思的目的在於改進今後的教學行為,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提高課堂效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六,通過反思明確方法措施,明確下一步的方向,同時也是形成個人教學特點的方法,更是課堂效果檢測的方法,重視教學反思有助於個人業務成長。

第七,要反思學生在教學實施各環節中的問題,査找問題突然破點,及時掌握學情,為下一步教學實施奠定基礎。

(8)教案效果分析怎麼寫擴展閱讀:

教學效果就是教學取得的成效。一般用下列標准來衡量:

1、看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教師是否高度關注學生的知識

2、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90%以上的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3、看課堂訓練題設計,檢測效果好。

9. 教案小班,洗洗樂,效果分析

設計背景
以小班的年齡特點為出發點,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通過讓幼兒自主的探究,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的小手臟了是怎樣做的,通過引導幼兒對生活的感知體驗去懂得養成清潔衛生的重要性,通過讓幼兒觀察畫面、討論畫面來探究正確洗手的奧妙,利用手偶的表演來吸引孩子的興趣,通過親身體驗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幼兒在一種輕松、自如的環境中來感知活動的樂趣,在整節活動中,以幫助幼兒學會正確洗手為主線,培養幼兒建立初步的健康行為為目標,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逐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
2、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
3、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
活動准備
洗手的課件、 兩個小熊手偶、幼兒人手一條小毛巾、溫水、盆子、香皂。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手指歌」導入活動
「小手小手前拍拍,小手小手後拍拍,小手小手上拍拍,小手小手下拍拍,小手小手把小眼睛蒙起來。」
(二)集中觀看手偶表演,幫助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戲導入:「醫生嘟嘟來做客」(激發幼兒觀看手偶表演的興趣)
教師引導語:「今天,我們小醫院的醫生嘟嘟要來我們班裡做客了,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吧!」(出示扮演小醫生的手偶,向小醫生問好)
2、觀看手偶表演:(教師邊做手偶表演邊講述故事,讓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問:豆豆為什麼會肚子疼啊?
它應該怎樣做呀?
(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手上有許多的細菌,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交流(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體驗洗手的重要性)
問題:你們的肚子疼過嗎?為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做啊?
4、小醫生嘟嘟小結:洗洗小手講衛生(鼓勵幼兒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三)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學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閱讀全文

與教案效果分析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