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飲食與營養小班教案

飲食與營養小班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6 14:16:55

㈠ 小班健康不吃變味的食物的教案設計

大班健康活動設計:健康的牙齒 健康的我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換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知道健康的人應有健康的牙齒。

2、在自主發現和交流的基礎上,了解有關牙齒的知識。

3、學習和掌握簡單的保護牙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體驗做運動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1、情景創設:「今天你刷牙了嗎?」宣傳板;

2、音樂磁帶《洗刷刷》、《健康歌》;

3、《健康歌》節奏譜;

4、五種類型的照片:

(1)嬰兒無牙照片(2)小朋友換牙的照片(缺門牙)(3)小朋友滿口整齊牙的照片(4)小朋友有蛀牙的照片(5)老人缺牙的照片

5、幼兒人手一張節奏譜如:

三、活動過程:

(一)師生聽音樂做律動:《洗刷刷》,導入活動。

師:剛才,我們做了個刷牙律動,為什麼要刷牙呢?(幼兒自由說),把你們的牙齒露出來(幼兒互相觀看)你們的牙齒又干凈又整齊,老師來幫你們拍幾張牙齒的照(幼兒露齒笑,教師模擬拍照)

(二)出示五種類型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了解有關牙齒的知識。

1、「請你們看一看,這些牙齒跟你們有什麼不一樣?」

2、「哪些牙齒是健康的,能說出你的理由嗎?」幼兒找出健康的牙齒,教師打「√」。

3、「小寶寶沒有牙齒,為什麼是健康的人?」(嬰兒出身時不長牙,5–6個月時慢慢長出乳牙)。

4、「小朋友嘴裡有的地方缺牙,為什麼?」(5-6個月時就會換牙,會長出新的牙齒——恆牙,恆牙會伴隨小朋友一生,如果掉了就再也不會長了。)

5、師生共同小結:嬰兒出身時不長牙——5-6個月開始長出乳牙——乳牙長全後5-6歲開始換牙——老了就開始掉牙。牙齒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一個健康的人必須有健康的牙齒,因此每年的9月20日被定為「愛牙日」。

(三)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會蛀牙。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學會掌握簡單的保護牙齒的方法。

1、「在這五張照片中,有哪個的牙齒不健康?」

2、「這個小朋友換過牙了,他應該有一口好牙,可為什麼會有蛀牙?」(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睡前不吃東西……)

3、「怎樣刷牙才是正確的方法?」根據幼兒說的編成歌詞填入「健康歌」節奏譜並唱一唱)

4、律動:扣齒。

(1)「除了正確的刷牙,飯後漱口,睡前不吃東西可以使我們的牙齒健康,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我們的牙齒更健康。(幼兒自由說)

(2)「我們可以咀嚼、牙齒多運動,給牙齒做個保健。」

① 教給幼兒正確的扣齒方法。

② 隨節奏譜扣齒練習。

(四)延伸活動:牙齒保健操

幼兒人手一張節奏譜,自己練習扣齒;和客人老師一起練一練扣齒;帶回家和爸爸媽媽每天早晚各一次做一做牙齒保健操。

中班健康活動設計:營養設計師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營養與人成長的關系,讓幼兒理解合理科學的搭配。
2、嘗試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對食物的搭配感興趣。
活動准備:
各種食物圖片、一次性紙盤、健康笑臉貼紙。
活動過程:
一、 讓幼兒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說說平時喜歡吃的食物。
導入:今天,營養博士要帶我們去參觀快樂食物王國,你們想去嗎?讓我們一起開著汽車出發吧!
1、看谷類食物。
教師: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食物就是食物王國里的谷類食物(出示字卡)。谷類食物可以使我們有很大的力氣,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吃。
2、看水果蔬菜。
教師: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
教師: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吃了會使我們的皮膚又白又嫩,所以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多吃哦!
3、出示肉類
教師: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教師:這些是食物王國里的肉類食物。吃了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健康!但不能多吃哦!
4、出示豆製品。
5、出示牛奶。
教師:豆製品非常有營養,我們要多吃。牛奶可以天天吃。
6教師:食物王國的東西真多呀!你們平時喜歡吃些什麼?
接下來營養博士要帶我們去看三位小朋友,他們長得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哪一位小朋友?
這是小小,因為她只吃蔬菜,所以長得又瘦又小;這是胖胖,為什麼叫胖胖呢?只吃葷菜,所以長成了小胖子;這是麗麗,她什麼都喜歡吃,所以長得不胖也不瘦,健康又美麗!
7、教師:怎樣吃才有營養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二、 到底怎樣吃才有營養呢?我們一起參觀一下食物王國的營養寶塔,聽一聽,營養博士是怎麼說的?
小朋友,我們吃的食物呀,就像這座營養寶塔。
最頂層:是油脂類,就是肥肉和葷油,每天吃得要適量,不可貪吃喲。
接下來的一層是奶類和豆類食物,比如牛奶呀、豆腐之類,多吃點兒更聰明哦。
第三層是雞鴨魚肉和禽蛋等動物性食物,每天少吃一些,營養才會均衡。
第四層住著水果和蔬菜,每天都要和它們做朋友,我們才會長得越來越健康。
最底層是谷類食物,就是我們平時吃的米飯、麵包之類,離開他們小朋友們就會沒力氣。所以要多吃一些。
教師:營養博士的話,你們記住了嗎?
三、 剛才我們向營養博士學了那麼多本領,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回營養設計師,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老師為你們准備了很多食物的圖片,還有紙盤,請你們用這些食物來設計一份營養餐。現在讓我們開始吧!
幼兒操作
選取兩份比較典型的進行講評,給設計合理的貼健康笑臉。
四、讓我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營養餐去送給娃娃家的娃娃吃,好嗎?走。

小班健康活動設計 :有趣的嘴巴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了解自己嘴巴的用處,懂得愛護自己的嘴巴,並學會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可以做。什麼東西不可以做。

活動准備:

1、吹的(氣球、風車、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小喇叭等)。

2、唱的(話筒、錄音機等)。

3、吃的(糖果、食品等)

4、一些物品的圖片、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猜哪裡發出的聲音?

1、請幼兒閉上眼睛,老師輕輕唱歌。

2、問幼兒聽到了什麼?是從哪裡發出的聲音?

二、幼兒談論嘴巴的用處。

1、小朋友,你們的嘴巴有什麼用處呢?

2、幼兒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幼兒遊玩:「小嘴巴樂園」。

1、教師:「今天,天線寶寶的小嘴巴樂園開張了,他們邀請我們小朋友去遊玩,你們開心嗎?」

2、引導幼兒去嘴巴樂園遊玩,嘴巴樂園里有音樂屋、食品屋和玩具屋,幼兒可以自由地去各個屋遊玩,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後,教師提問題讓幼兒回答。

(1)、誰能告訴我你去了哪些地方遊玩?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範邊回答)。

(2)、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干什麼?

4、教師小結:我們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四、請幼兒進行記錄

1、請幼兒根據記錄表中的內容自己進行判斷、記錄。

2、幼兒討論記錄結果:什麼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

3、小結:教育幼兒要愛護自己的嘴巴,嘴巴是我們人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如果把嘴巴傷害了,人就會很痛苦。

(1)、壞蘋果、發霉的食品、臟的東西都不能吃,吃了就會生病,使人難受。

(2)、尖、利的東西不能放進嘴巴里,這樣就會把嘴巴戳破的。

(3)、不能把手指放進嘴巴里,這樣不衛生。

㈡ 《早餐中餐晚餐》健康,小班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不同的營養結構對身體健康的不同影響,了解營養與健康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對飲食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養成不挑食、不偏食,注重營養搭配的良好飲食習慣。 教學重點:營養和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只有合理營養才能促進健康。 教學難點:合理營養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好多的美味佳餚,快來看看這些豐富食物哪些是你們最喜歡吃的?哪些是你們不喜歡吃呢?為什麼不喜歡?你平時在家有些什麼食物你們不喜歡或不吃的? 小結:這么多不喜歡的食物,可它們是你們身體里不可缺少營養,任何一種營養的缺乏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食物的營養成分》這一課(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一)認識明理 1、提問:營養的缺乏會影響你的健康,你們知道我們身體需要那些營養素嗎? 人體需要七大營養素(出示課件):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水。 小結:生命過程的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營養物質。營養就是指食物中所含的具有維持人體生長發育作用的營養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2、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食物為我們的身體提供哪些營養?(看教材表) 3、營養素在我們身體里起了那些作用?(出示課件) (二)深化理解(小組討論) 1、看圖(出示胖子和瘦子課件)這倆個同學長得怎麼樣?他們健康嗎?越胖越好嗎?他為什麼這么瘦?開健康處方:怎樣才能使他們健健康康的呢? 2、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再來看看營養學家的建議: 糧谷類食物――不可缺少 豆類和豆製品――健康的保證 肉、魚、蛋類――蛋白質及鐵等元素的主要來源 奶類和奶製品――天天吃終身受益 蔬菜、水果――餐桌上不可缺少 硬果類――健腦益智食品 看了平衡膳食金字塔,你知道了什麼? 小結:看來,我們要合理用餐,注意營養搭配才行呀! (三)實踐導行 在家裡,爸爸媽媽都挑你喜歡吃的買給你吃。通過這課的學習,同學們懂得了很多關於營養方面的知識。那麼,你建議爸爸媽媽怎麼安排你的早餐、中餐、晚餐呢? 請同學們寫上早餐、午餐、晚餐喜歡吃的食品。大家試試看吧! 小結:大家的菜單開得真好,回家時別忘了一定要帶給爸爸媽媽。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相信,同學們以後一定會合理用餐注意營養搭配讓身體棒棒的!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4頁 我來答 我能行 板書設計: 1、 食物的營養成分 糧谷類食物――不可缺少 2、豆類和豆製品――健康的保證 肉、魚、蛋類――蛋白質及鐵等元素的主要來源 4、奶類和奶製品――天天吃終身受益 蔬菜、水果――餐桌上不可缺少 6、硬果類――健腦益智食品 第二課 預防營養不良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了解什麼是營養不良,它產生的原因及危害及如何判定和預防,讓學生學會判斷,掌握簡單的營食規律。 教學重點:怎樣預防營養不良。 教學難點:預防營養不良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什麼是營養素?知道了哪七大營養素?誰能回憶一下告訴我們?那為什麼我們吃得這么好,還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預防營養不良》的知識。 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 什麼是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它是指由於食物攝取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代謝,致使消耗自身的身體成分,而出現體重低下,生長發育遲緩,消瘦甚至水腫,嚴重的會影響全身各組織器官的功能,使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甚至影響智力。 營養不良有多種,各種營養素的缺乏都會導致營養不良,蛋白質能量缺乏型營養不良,是常見的營養不良之一。主要表現為低體重。我國學生中出現的營養不良以輕型為主。1995年北京市第二次的大規模營養不良調查表明,中小學生營養不良患病率男生為18.78%,女生為 17.82%。 2、營養不良原因: 造成學生營養不良的原因很多。但令人驚奇的是,現在營養不良主要原因並不取決於家庭中能得到的食物質量,而是由於學生及學生家庭對膳食結構不合理,偏食、挑食及吃零食過多,另外部分女生的心理障礙,過度節食現象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3、營養不良對身體健康的危害: 營養不良對學生造成的危害很大,它悄悄的耗去他們的精力,漸漸的限制他們的生長,逐步地降低他們的抵抗力,從而導致發育受阻,學習效率明顯下降。慢性營養不良可降低兒童少年染病的抵抗力,造成特異性免疫功能障礙。學生時期正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若出現營養不良則嚴重阻礙學生正常生長發育,甚至影響人一生的身體健康。 臨床表現:體重不增是最先出現的症狀,繼之體重下降,病久者身高也低於正常。皮下脂肪逐漸減少或消失,首先為腹部,其次為軀干、臀部、四肢、最後為面頰部。腹部脂肪層厚度測量是判斷營養不良的指標之一。隨病情發展營養不良程度由輕變重:開始,體重比正常小兒減輕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為0.8-0.4cm,身高不受影響,皮膚乾燥,精神狀態正常;繼之,體重比正常小兒減輕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 0.4cm,身高較正常減低,皮膚乾燥、蒼白,煩躁不安,肌張力明顯減低,肌肉鬆弛;體重比正常小兒減輕40%以上時,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呈老人樣,身高明顯低於正常,皮膚蒼白、乾燥,無彈性,肌肉萎縮,肌張力低下,運動機能發育遲緩,精神萎靡,煩躁與抑制交替,對外界反應差,智力發育呆滯。常有低體溫、脈搏緩慢、基礎代謝率降低。食慾低下,常有便秘,並可有飢餓型腹瀉,呈頻繁、少量多次的大便並帶有粘液。嚴重者可因血清蛋白降低而出現水腫。 營養不良的判定: 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調查資料顯示,中小學生中營養不良與肥胖並存。目前全國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為19.45%,上海為23.21 %。 目前我國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身高標准體重法」 評價兒童營養狀況。評價標準是根據大數量人群資料統計確定的。各身高的標准體重為100%,標准體重正常范圍為90~110%,標准體重的80~90%低體重,低於80%為營養不良。 5、營養不良的預防: 對於營養不良而言,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從營養學上來講,各種食物素都不相同,因此膳食應多樣化,食物的品種越多,提供的營養素就越多,如谷類主食的不同品種和粗細的互相搭配,可提供更多的必須氨基酸與維生素,多樣化的蔬菜可從補充無機鹽、維生素與纖維素與各種營養素;適當的魚、肉、禽蛋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蛋白南、脂肪。磷脂,食物的多樣化不僅在各種營養素方面起互補作用,還可促進食慾,增進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利用。也就是在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孩子在飲食上,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搭配,提高飯菜的色香味。同時,良好的飲食習慣如;進食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過量吃糖,吃飯細嚼慢咽等等,也有助於達到平衡膳食,才能充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c所以家長的引導和培養,使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預防營養不良和各種營養性疾病是致關重要的。 根據學生中營養不良產生原因,預防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學校與家長對學生要進行合理膳食營養指導,提倡中小學生每天喝一瓶牛奶,吃一個雞蛋,每餐葷素搭配,樣樣都吃。同時要吃一定量的糧食類食物,有的為了增加營養光吃菜不吃飯,這是一個誤區,要糾正。 (2)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女生不要盲目減肥,要樹立正確審美觀。 (3)學校和家長要改善食物加工、烹調方法,增加花色品種,保證色、香、味俱佳,促進學生食慾。 (4)要及時治療與營養不良相關的疾病,如消化道疾病、腸道寄生蟲病、肝炎、結核病及其它一些急慢性傳染病。做到標本兼治,收效會更好。 6、營養不良要治療: 應採用綜合措施,包括及時處理各種緊急情況,調整飲食和補充營養物質,去除病因及促進消化功能改善等。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7頁 我來答 我能行 板書設計: 2、預防營養不良 1、平衡膳食,合理營養。 2、防治疾病 3、合理安排學習生活 第三課 預防缺鐵性貧血 教學目標:使學生知道貧血的症狀、發生原因和預防方法;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貧血的原因。 教學難點:貧血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教學用具:調查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時起床或蹲久再起來會出現頭暈、眼花的情況嗎?能具體的說說嗎?哪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呢? 板書課題:《預防缺鐵性貧血》 (請同學們讀課題) 二、講授新課: 1、介紹什麼是貧血: 師:同學們知道什麼是貧血嗎? (學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門的,且不一定正確,教師不必急於糾正) 師:同學們的回答到底對不對,讓我們一起看課文就知道了。大家小聲自讀課文。 當人體每1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底於120克時就稱為貧血。缺鐵性貧血是由於機體鐵的儲存量不足,膳食中鐵的攝入量不足,或食物中鐵的消化吸收率低,或機體長期對鐵的消化吸收利用能力有限等原因所造成的。 2、缺鐵性貧血的原因:(講小玲的故事,同學們分析。) 師:小玲的身體有哪些不舒服? 生:臉色蒼白、注意力渙散、頭昏眼花。 師:醫生根據什麼診斷出小玲患了貧血,並有腸道寄生蟲? 生:醫生問了病情及飲食情況,看了指甲,翻看了眼皮(泛白色),查了血和大便。 師:指甲和眼瞼內泛白也是貧血的症狀,貧血是怎麼回事? 生: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或紅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就是貧血。貧血的症狀輕時表現為臉色蒼白、注意力渙散、頭昏眼花、指甲和眼瞼內泛白,加重後則會出現耳鳴、心慌、氣急、容易疲勞、反應遲、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師:為什麼會患貧血呢? 生:兒童貧血主要是因為挑食、偏食而引起營養不平衡導致的。還有感染了腸道寄生蟲也會貧血。 師:兒童貧血大多數是缺鐵性貧血,發生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挑食、偏食,食物中缺少鐵、維生素和蛋白質等製造血的原料,所以我們要注意飲食多樣化。 3、缺鐵性貧血的預防: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上面已提到三方面,不僅僅是由於吃的食物中含鐵少,更重要的還與人體對於鐵的吸收利用率低有關。一般存在於動物食品中的鐵人體吸收利用率可達25%,而植物食品(糧食蔬菜)含的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吸收率只有3%。而我國人民的膳食大部分來自植物性食物,雖然每天吃的食物含鐵量計算不少,但實際吸收的鐵很少。因此為預防缺鐵性貧血必須要加強鐵的營養補充。一方面要經常吃富含鐵比較豐富而且吸收比較好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動物血、瘦肉、木耳、海帶、芝麻、大豆製品,另一方面要想辦法提高鐵的吸收率,如注意葷素搭配,提高植物鐵的吸收率多吃發酵饅頭、發糕、麵包等。與此同時要多吃含維生素C高的食物以促進鐵的吸收,還要多食一些含蛋白質高的食品,這樣葷素搭配又有新鮮蔬菜和水果,人就不易患缺鐵性貧血了。 4、結束語: 師:小玲按照醫生的話去做,身體恢復了健康。我們學了這一課,能吸取什麼教訓呢?據我課前調查的情況,同學們挑食、偏食的現象是存在的(下面可把調查統計的材料報告一下,如有多少人不吃芹菜,多少人不吃菠菜,等等)。如果長時間這樣下去,你也會因營養失衡而導致貧血。希望大家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習慣,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參加學習和各項活動,成為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9頁 我來答 我能行 板書課題: 3、預防缺鐵性貧血 1、介紹什麼是貧血 2、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3、缺鐵性貧血的預防 第四課 預防過度疲勞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學習和休息是交替進行的,交替得好既有益於健康,又能提高學習效果。讓學生知道學習和休息時間調劑的一般標准、方法及其科學道理,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學習和休息。 教學重點:預防過度疲勞。 教學難點:學習和休息兼顧的科學道理以及積極的休息方法。 教學用具:掛圖、課件 教師准備:調查本班在學習和休息的關繫上處理較好和較差的學生的典型事例。 學生准備:列出自己星期六或星期日的作息時間表。 一、導入新課: 師:課前我請同學們都准備了一張星期六或星期日的作息時間表,首先請兩位同學到講台前來,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師:同座的同學交換自己的作息時間表看一看。再請同學們看一看課程表,選其中一天,說一說從早讀開始一直到下午放學結束後,分別有哪些課程?除了上課以外還做了一些什麼? 師:你們在家也好,在學校也好,總離不開學習和休息。那麼,怎樣處理好學習和休息的關系呢?預防過度疲勞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1、出現過度疲勞的原因: 師:我們一般把上課、復習功課、完成作業的時間稱作學習時間,把下課和課外活動的時間稱作休息時間。那麼,請同學們想一想:對你們來說,學習和休息是什麼樣的關系? 師:不論在學校或在家裡,學習和休息都是交替進行的。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有的同學在復習功課和寫作業時,一坐下來就是幾個小時;有的同學在節假日喜歡看電視,一看就是一整天或一個晚上。這樣的安排好不好?為什麼?(學生討論後匯報) 師:那麼學習和休息的時間應該怎樣調劑呢? 生:學習一段時間後,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學習。 師:每天對時間的分配一般標準是什麼呢?當然,由於年齡及身體狀況不同,各人對時間的分配也略有不同。但是都要以既有益於身心健康,又能提高學習效果為原則。那麼,學習和休息時間為什麼要這樣分配呢?有什麼科學道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在自然課上學過的知識――「人的神經系統」。構成人的神經系統的腦、脊、髓、神經中,誰是人體的「司令部」? 師:腦是人體的司令部。 師:對。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如果人腦這個司令部長時間進行一種緊張的工作,如長時間讀書、寫字、思考問題,會出現什麼現象呢?生:會感到頭昏昏沉沉。 師:為什麼會感到頭暈、頭疼,頭腦不那麼靈活了呢?(學生回答) 師:因為腦包括大腦、小腦等,大腦分為不同區域,各個區域分管不同的工作。聽、看、讀、寫、運動、皮膚感覺等分別由各個不同的區域來管。如果其中一個區域長時間進行工作,如長時間讀書,分管讀書的區域會怎麼樣呢?生:會感到很累。 師:大腦長時間工作就會疲勞。如果大腦處於疲勞狀態,就會感到頭昏腦漲。因此,為了保護大腦,使大腦的各部分輪流得到休息,學校每天安排的課程中的各門功課是交替 ;上課40分鍾就要下課休息10~15分鍾,動、靜是交替的。根據這個道理,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一天中全部安排上語文課、數學課或外語課等,好不好?下課時間不休息好不好?為什麼? 生:不好。大腦長時間做同一種工作,分管這部分工作的區域就會疲勞。這樣不僅學習效率不高,而且影響身體健康。 師:功課的交替,動、靜的交替,可以使分管大腦的各個部分輪流得到休息,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上課學習到下課休息,從室內到室外,由靜到動,換了一種活動,姿勢改變了,原來處於緊張狀態的肌肉得到松馳,原來靜止的肌肉得到活動,因此對健康有益。現在請你們想一想:為什麼不要長時間做作業或復習功課?為什麼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節目? 2、預防過度疲勞: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總之,學習和休息必須兼顧,疲勞了就得休息。休息的方法很多,比如坐下來歇一會兒,躺下來睡一覺。還有一種積極的休息方法,就是用另一種活動來代替原來的活動。經如,星期六或星期日,你們在家學習時間久了,可以到室外散一散步,或做一做健美操,打一會兒球等,然後再繼續學習。這種學習和休息交替進行的方法,有利於達到既有益於健康又能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為了合理地安排學習和休息,你們認為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學生回答) 師:你們講得很有道理,課文中提出了幾條很好的建議。 1)學會休息 2)科學安排學習時間 3、消除學習疲勞的方法: 1)單側體操法 2)疲勞防治操 3)身心放鬆術 4)音樂療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學習和休息的問題有哪些認識?你過去在學習和休息的安排上,有沒有不夠合理的現象?今後你准備怎樣改進?請同學們以前後桌子四人為一個小組,議論一下。(學生交流議論情況) 師:希望同學們按照今天學習的方法去做。祝大家身體好!學習好!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3頁 我來答 我能行 板書設計: 4、預防過度疲勞 過度疲勞:是長期過重的學習負擔所引起的慢性疲勞。 1、出現過度疲勞的原因 2、預防過度疲勞 3、消除學習疲勞的方法 第五課 預防燙燒傷 教學目標:讓學生認識到和開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燙傷或燒傷。讓學生了解導致燒傷或燙傷的幾個主要原因。常見的燒傷類型及急救措施,學會預防。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導致燒傷或燙傷的幾個主要原因。 教學難點:常見的燒傷類型及急救措施,學會預防。 教學用具:放大的課文插圖,有關燒傷和燙傷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在自然課里學過,開水的溫度是多少?生:100℃。 師:那麼誰知道用來燒水的火的溫度是多少?(學生回答) 師:火的溫度要比開水溫度高好幾倍,和它們接觸肯定有危險。那我們能不能不和它們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話,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預防燙燒傷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聽故事認識燙燒傷: 師:我們來聽一段故事。(介紹有關被燒傷或燙傷的事例)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想法? 師:我們雖然沒有像故事中介紹的那樣被嚴重地燒傷或燙傷,但如果不注意,也有可能發生類似的事情。請大家談談,你有沒有被燒傷或燙傷的經歷?發生這種事情後,給你帶來了什麼樣的痛苦和不便呢?(學生回答) 師:高熱刺激皮膚,超過了皮膚自身的限度時,就會對皮膚造成損傷,這種損傷就叫燙燒傷。 2、燙燒傷的分級: 一度燙燒傷:只燙壞表皮,發紅,不起泡,但痛,要灼熱感。 二度燙燒傷:燙燒壞了真皮層,疼痛和起水泡。 三度燙燒傷:燙燒壞全層皮膚包括下面的脂肪、骨肉都受到燙燒傷,皮膚變灰白或燒成焦黑,不疼痛,神經受到損害。 3、常見的燒傷類型及急救措施: 口腔咽喉燙燒傷 觸電和電灼傷 日曬傷 化學物入眼或燙燒傷 燙傷(濕性燒傷) 衣服著火 4、注意事項: 師:燒傷也好,燙傷也好,不論傷情嚴重還是不

㈢ 小班科學我愛吃什麼教案及說課稿

《我們吃什麼》說課稿

一、說教材
PPT(教材體系)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吃的學問」單元的第1課《我們吃什麼》,《吃的學問》單元是根據《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的「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里的「生命與物質」的相應條文編寫而成。PPT
這一課是在學生對自己平時吃了些什麼東西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對所吃的各種食物究竟能夠為人體的生長發育提供哪些營養等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而這恰好會影響學生飲食態度與習慣的形成和保持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同時也為後面學習合理營養及消化器官的組成與保健方面的知識打下了很好的伏筆。
PPT(教學內容)
學習吃的學問首先從人為什麼吃食物和吃什麼開始,只有知道了人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營養成分和不同的營養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以及不同種類的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不同,學生才可能關心自己的飲食狀況。從研究吃什麼開始,還有利於學生從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學習營養知識和建立相關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把食物與營養成分聯系起來思考,本課以給食物分類為主線貫穿全課。
本課由以下四大塊內容組成:
第一塊是引導學生回憶大家平時常吃的食物和最愛吃的食物有哪些,呈現豐富多彩、品種多樣的食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吃過的食物有選擇地帶一些到課堂上來,使活動更直觀、生動。
第二塊是指導學生用分類的方法認識食物。食物的種類很豐富,給食物分類的標准也很多,這一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標准給食物分類。分類的食物可以是學生自己帶的,也可以由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食物圖片。
第三塊是通過閱讀資料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營養,幫助學生認識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和作用,知道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這塊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呈現出來,這樣會更加直觀、生動、靈活一些。同時還要讓學生從自己所帶的食物中發現它們各含有哪些營養,學習按照營養的成分給自己所吃過的食物分類。這一次分類是對食物所含有營養的分析和鞏固。
第四塊指導學生統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這樣的次序編排與教材內容安排上有一些變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已經了解營養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統計活動,再分析班級里學生的飲食情況是否科學、合理。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計算、合作、操作等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PPT(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自己平時吃了些什麼東西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對所吃的各種食物究竟能夠為人體的生長發育提供哪些營養等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而這恰好會影響學生飲食態度與習慣的形成和保持。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我們設計了活潑、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的過程中,比較輕松、清晰地掌握科學知識要點,為後面學習「怎樣搭配食物」作好准備,為建構自己正確的飲食習慣、健康的生活觀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PPT(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過程與方法
●按照自定標准給食物分類;
●用圖表統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
●懂得營養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心飲食,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增進學生的健康意識。
PPT(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
難點:按食物含有的營養成分給食物分類。
二、說教法PPT(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具體內容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採用的教學方法為探究指導教學法。科學課以動手為主,《美國科學教育標准》指出:「學科學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而不是做給他們看」,學生在動手過程中能夠體會知識的產生,能夠體味科學的奧妙,因此這堂課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實驗探究為主,教師輔助以相應的講解和示範。新《科學課程標准》研製組組長韋鈺在新一輪課程標准修訂中指出,學生課堂上的探究離不開教師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其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讓學生對問題作預測,通過具體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然後得出結論。
PPT(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
統計最愛吃的食物、課前搜集食品的營養標簽、自認為含油脂的小食品。
教師准備:
1、分組材料——①配套的食物分類卡片;
②土豆,蘿卜,饅頭,滴管,碘酒。
示範材料——①碘酒,米飯;
②肉片,不透光的紙;
③一份蛋白,酒精燈,打火機,夾子。
2、課件,統計表,實驗記錄表
本節課要做兩組分組實驗,第一組,食物的分類實驗,需要的器材有, ①配套的食物分類卡片。學生需要把准備的相關食物卡片按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自主地分類,並在組里交流是按什麼標准分類,共分幾類,分別是什麼;然後再學生了解了各種食物所含有的營養成分及其功能後,再次用食物卡片分類。
第二組實驗是檢驗食物中的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所需要准備的器材有②土豆,蘿卜,饅頭,滴管,碘酒。,學生通過把碘酒滴在准備的食物上,觀察碘酒顏色的變化來判斷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對於本課所選擇的各種材料,我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是具有典型結構的材料,這些材料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建立食物的營養成分的科學概念。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合作探究能夠獲得充分的科學體驗,盡可能地最大效率地獲得來自實驗過程中的信息,在對其加工處理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建構起自己認識發展水平之上的科學概念。
三、說學法
新課標中強調在教學活動中提倡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結合學情,本節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實驗法、觀察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PPT(課件:配樂美食欣賞)通過輕松、誘人的美食欣賞,引導學生思考並交流「人為什麼要吃食物」的看法,假如我們不吃東西會怎樣?從而得出「人一定要吃食物」的結論,那麼我們究竟該吃些什麼呢?自然、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揭示課題。這樣導入,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又能引起學生對營養話題的關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時又了解了學生的飲食情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並為統計全班同學愛吃的三種食物做好了准備。
(二)自定標准給食物分類
1、為了方便大家研究,老師特地准備了一些食物的圖片。PPT
2、要求學生先在小組里商量一下打算怎樣分類,想好後,再拿出材料按照小組商量好的標准給這些食物進行分類,要求每一橫排表示一類。然後再讓學生匯報不同的分類方法(如按顏色、形狀、大小、味道……分類)。

這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給食物分類,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渠道和思考的空間,對於學生能講出理由的分類,教師給予合理評價並鼓勵學生大膽想像,這樣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和富有兒童情趣,使全體同學都投入合作交流的活動之中。學生按自己的標准分,教師不加以限制,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可以挖掘出學生更多的潛能,教師及時鼓勵可使學生更加自信。

閱讀全文

與飲食與營養小班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