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綜合大學王牌專業特色有哪些
名校不名校,都是自己的一句話。你知道的越多,你會顯得越淡定。因為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們在追求名校的路上,還要走很遠。在義大利乃至整個歐洲,教學的均衡化,讓我們有一個相對公平的起點。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另外,不要問我為什麼沒有對博洛尼亞大學,沒有對羅馬一大,二大,三大的介紹。好學校很多,寶寶別著急。
歐洲的教育優勢義大利很好的傳承了下來,並且有獨有的鮮明特色!擁有悠久歷史的義大利教育孕育出了一批高辦學質量的義大利院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義大利留學。那麼義大利名校優勢專業有什麼呢?
1、錫耶納大學
錫耶納大學向來以教學嚴謹著稱,學生就讀於錫耶納大學的文學、生物、商科和經濟學、葯劑學專業都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2、佩魯賈大學
學校英文授課的課程主要有:農業、經濟、醫葯、法律、工程、哲學、醫學、獸醫、教育、數學、物理、自然科學、政治學系學位課程、國際校際學位課程、碩士課程以及生物工程的本科和碩士學位。
3、都靈大學
都靈大學的獸醫學、醫葯學、經濟學、法律都是義大利大學中比較好的。其中都靈大學經濟學院更是作為交流使者與義大利多家文化機構進行諸多頗有聲色的合作。
4、帕多瓦大學
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帕多瓦大學正在經歷著由全面開放到相對保守的轉型期。大學的農業、法律、醫葯、政治學專業都是很有活力的。另外醫學和解剖學專業也位於歐洲同類學科的第一梯隊。
5、佛羅倫薩大學
佛羅倫薩大學的建築專業,時裝設計專業都是學校引以為榮的重點專業,近年來建築專業與時裝設計專業湧入了大量中國學子。另外,她的醫學院以義大利中部最大的Garregi醫院為依託,成為義大利醫葯專業的翹楚。
6、費拉拉大學
費拉拉雖然靠近博洛尼亞,但是費拉拉大學絲毫沒有處在博洛尼亞大學陰影中的跡象。在常年的競爭與歷練中,費拉拉大學的建築、醫葯、商科專業都以成為義大利高等學府中的翹楚。
7、那不勒斯大學
在那不勒斯大學眾多專業課程中,農業、葯理學、自然科學、建築學都是義大利大學中數一數二的。上述四個專業的學生與那不勒斯大學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與頗有一種優等生的感覺。
8、佩魯賈外國人大學
該校的義大利語一級課程適用於沒有任何義大利語基礎的學生。二至五級學生入學前要參加評估考試,根據評估成績來編入相應班級。
9、熱那亞大學
工程技術、經濟學和商業等專業是熱那亞人的驕傲,學校同上百所國際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每年招收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文化的撞擊必將迸發出更耀眼的火花。
10、米蘭大學
米蘭大學的教學質量在世界上享譽盛名,其中醫學、建築、葯劑學都是義大利大學中最好的。米蘭大學在09年特別為外國學生開辦了義大利語課程。
義大利名校、優勢專業遠遠不止上述的這些,學好專業課要訣很簡單,認真聽講,認真學習,認真復習,如此而以。把語言學好,專業課的學習一定順風順水。
⑵ 王者榮耀超玩會夢淚韓信教學,怎樣操作出王者
剛剛結束的KPL職業聯賽總決賽上,夢淚這個神一般的打野又使用他最擅長的韓信為廣大玩家展現了一把偷家韓信的精彩操作,在總決賽AG超玩會對陣超玩會的第二局比賽中,前期AG超玩會一直處於劣勢,在最後一波團戰開始之後,AG超玩會節節敗退,夢淚見勢直接中路帶線,憑借兩只小兵偷掉水晶,幫助AG超玩會逆天翻盤,那麼這一場韓信的出裝是怎麼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總結:總的來說,夢淚的個人實力離不開裝備的輔助,選擇正確的出裝可以事半功倍,幫助我們帶動整個團隊的節奏,大家快去游戲中試一試吧!
⑶ 第一個問題,基督教與猶太教伊斯蘭教的關系 第二個問題,在基督教正式成為宗教的公元一世紀,古代中
猶太人抄 伊斯蘭教 耶穌基督 是出於襲一個人 亞巴郎後叫亞伯拉罕 猶太人是直系子孫 伊斯蘭教人出於亞伯拉罕妻子的侍女 又叫庶出 基督教出於猶太人 耶穌是猶大國王大衛的子孫
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被稱作 景教 是在宋朝 後有馬可波羅也帶入基督教 直到明朝耶穌會教士利瑪竇來華傳天主教 基督教才有了基本成型的模式 也就是說基督教一直努力將其教義帶到中國這塊土地但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直到清末的幾大教案後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 基督教才勉強得以立足至今
而基督教初期成立的年代 在中國應該是 漢朝 前後
⑷ 盧溝橋烽火
盧溝橋(Lugou Bridge) 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獅共501個(盧溝橋文物保護部門提供數據),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一。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沖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謎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復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歷史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全長266.5m,寬7.5m,有11個涵孔,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1]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曉月碑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重修盧溝橋。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葬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須通過盧溝橋。由於橋面窄,只得將橋邊石欄拆除,添搭木橋,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盧溝橋修繕
明代自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御題漢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里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辟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
盧溝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七七事變也稱「盧溝橋事變」(Lugou Bridge Incident/Lukouchiao Bridge Incident/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Roko Bridge Incident)
簡介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獨佔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個士兵失蹤,要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1937年,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具體簡述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
發生時間:民國25年。
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蹤原因:拉肚子。
失蹤時間:20分鍾。
事變元兇:東條英機。
進攻者:清水節郎,伊木清直等。
中國守軍:第29軍「大刀隊」,軍歌「大刀進行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
背景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經過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斗,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反應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蔣介石也於7月17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序幕。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葯;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後續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准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影響
七七事變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全面侵華。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評價
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為全人類的公敵,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爭霸斗爭轉變為法西斯力量與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的一場較量。隨著德意日法西斯日趨一日地走向結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多年努力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已土崩瓦解,國際社會的秩序已經失去了國際條約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國家行將發動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今天距離七七事變的爆發已經70年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至今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七七事變」70年
今年重聚盧溝橋老兵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電(記者:丁梅 孫祥明)今天,「七七事變」親歷者、原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老兵李鴻斌從南京啟程,前往北京參加「七七事變」親歷者重聚盧溝橋活動。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舉行座談會,為這位老人送行。同時,主辦者宣布:《國威》關愛抗日老兵公益活動拉開帷幕,一系列全國尋訪抗戰老兵的活動正式啟動。
座談會上,李鴻斌老人回憶起當時戰斗的激烈場面以及無數戰友英勇犧牲,不由得滿眼熱淚。他說,這些參加過盧溝橋抗戰的二十九軍老兵們最年輕的八十八歲,而最年長的已經一百零六歲,全國不到四十人,身體情況都不甚樂觀。李鴻斌老人向記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即八十周年)嘍」。
「今天來參加會議,不是只是我一個人來,代表了千千萬萬死難的烈士和戰友來的,帶著一種使命感來參加這次會議,希望社會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抗戰老兵,記住抗戰精神!」八十五歲的抗戰老兵王楚英雖不是二十九軍老兵,但也來參加《國威》關愛老兵公益活動。
據介紹,今年能參加「七七事變」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二十九軍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別是:崔金品(九十一歲),趙金典(九十二歲),張可宗(八十八歲),馬步先(八十八歲)和孫敬生(九十三歲)。七十年前,他們都是二十九軍的將士,在「七七事變」中共同抵抗侵華日軍的進攻。
屆時,六位老人將重登盧溝橋,緬懷當年戰友,共敘歷史細節,最後留下珍貴的合影。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等名將的後人,也將與老兵們一起參加紀念活動。
⑸ 五下思品絲綢之路教案
你先看看這個,可能有點用
杭州的絲綢文化
早在13世紀,馬可波羅就贊譽杭州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它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兼有獨樹一幟的絲綢文化,向稱「絲綢之府」。山水如畫,絲綢如錦,婀娜柔美,相得益彰。
談到絲綢,中國當之無愧是絲綢的故鄉。因為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上海、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和浙江等省市文博單位所收藏的絲綢文物及有關史料,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從河南滎陽青台村、浙江湖州錢山漾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絲織物來看,中國絲綢就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從商、周造出比較精細的染色提花絲織物起,經秦、漢、晉、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逐漸豐富了絲綢文化。舉世聞名的絲綢之咱又把中國絲綢傳遍全世界。所以中國的絲綢文化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杭州絲綢尤為精華所在。
杭州絲綢在唐、宋時代就已馳名中外。南宋時杭州設有織造府和織染局,專門管理絲織、印染,當時「都民士女,羅綺如雲」。元代初年,經過《馬可波羅游記》的介紹,杭州絲綢在歐洲聲譽雀起。明、清時期,官府在南京、蘇州、杭州設有規模巨大的絲織工場,這就是著名的「江南三織造」,因而進一步推動了杭州絲綢業的發展。綺麗輕軟的杭州絲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品種繁多:綢、緞、綾、羅、錦、紡、絨、縐,應有盡有,多達十多大類、幾千個品種。其中柔和的立絨,輕盈的爛花喬其,鮮艷奪目的交織花軟緞,光滑如鏡的素色雙絲軟緞,都是絲綢中的珍品。
在杭州絲綢中,緞類織物是古代絲織工人在利用絲的光澤上最成功的創造。改進的織錦緞,用金黃、淡紅、墨綠、天藍等多種色彩的緯線,在一二十根經線中變換交織成各種山水、化卉的圖案,雍榮華貴,富有民族色彩。有一種叫星光緞的織物,輕手一展,宛如銀河落地,群星閃爍,使滿屋生輝。還有深受中外歡迎的古香緞,所織花卉,艷麗多彩;鳥獸神態各異;人物栩栩如生。難怪國際友人看到杭州絲綢,說是「夢一般的神秘」,譽之為「東方藝術之花」。
杭州的絲綢由於其本身魅力無窮,在發展杭州的工藝事業上也起了很大作用。就拿西湖綢傘的興起來說,除去其造型靈巧、製作精良,它的傘面材料就已經佔了優勢。西湖綢傘的傘面正是用薄如雲翳、色彩瑰麗的絲織品綳成的。傘面的花色多種多樣,單是染色就有十幾種,有的緋紅如晨曦,有的蔚藍如晴空,有的翠綠如碧水。有單色的,有套色的,真是五彩繽紛。西湖綢傘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它不僅在國力有廣闊的市場,而且是我國出口的暢銷產品之一。由此可見,杭州的絲綢文化對杭州文化起了巨大的推進作者,是杭州文化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為此1992年2月26日起在杭州玉皇山前正式對外開放了中國絲綢博物館,向人們展示了中國絲綢的光輝歷程和杭州絲綢文化的重大成就。
杭州的絲綢文化是燦爛的。在此,我由衷地希望這源遠流長的絲綢文化能夠繼續不斷發揚光大。我也衷心的希望杭州韓裔室貿易有限公司能在這一方面成為行業的領頭企業.
絲綢
商品交流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商品交流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歷朝政府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由於西傳至君士坦丁堡的絲綢和瓷器價格奇高,令相當多的人認為中國乃至東亞是一個物產豐盈的富裕地區。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這種遠早於絲綢的貿易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貿易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文化交流中國古代技術西傳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跡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西域地區沙漠密布,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系的。天山與昆侖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保存於英國。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1466年,第一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傳遍了整個歐洲。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紀)時在中國北方發現的西方傳教士像東漢初期,佛教自於聞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之「絲綢之路」子孔道,全面傳到西域各國。關於佛教傳人西域地區,目前尚有許多說法。但是國內外「學術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晚在公元前1世紀末已傳入西域了」。據此,佛教公元前87年傳入西域於闐以後,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聖地於闐向西或北方向傳播到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干、喀什、阿克蘇、庫車、焉首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北路各地和向東北方向傳播到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南北路諸地是理所當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並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韓國、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拜火教(一名為祆教)是中國人對波斯瑣羅亞斯德教(這可能與西域地區與拜火教敵視的伊斯蘭教有關。)的稱呼,該教於前5—前1世紀沿絲路向東方傳播,被認為是最早傳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國教,在阿拉伯帝國興起後被迫東移。有記載當時西域各國都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在中國受到當時南北朝時代的北方各國皇帝的支持,唐朝時也有許多祆祠以備「胡商祈福」,地方統治者為控制拜火教的發展,設立薩薄一職,試圖將宗教納入國家管理體系中。但該教宋朝以後則基本消失。其宗教風俗則被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風俗。景教則是敘利亞基督教聶斯脫里教派的一個分支,史料記載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長安興建廟寺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間,阿羅本被奉為鎮國大法主,往後教堂亦掛上歷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景教徒伊斯曾協助郭子儀平亂,後被賜紫衣袈裟。從635年開始,景教在中國順利發展了150年,與祆教及摩尼教並稱唐代「三夷教」。在會昌法難之後,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續到明朝天主教進入中國時。從西方到東方絲路在元朝之後的逐漸不受注意後,間接刺激了歐洲海權興起,馬可·波羅的中國游記刊行後,中國及亞洲成為許多歐洲人嚮往的一片繁榮富裕的文明國度。西班牙、葡萄牙國家開始企圖繞過被義大利和土耳其控制的地中海航線與舊有的絲綢之路,要經由海路接通中國,並希望能從中獲得比絲路貿易更大的利潤。一些國家也希望將本國的所信仰的宗教傳至東方。1492年,哥倫布遠航的一個目標就是最終能到達中國,並開創另一條比絲路更好的貿易要道,但他卻在大的失望中帶領歐洲發現了美洲這一塊新大陸。於是哥倫布之後的探險家在美洲開啟了新世界的殖民地時代,17世紀之後,荷蘭與英國也陸續在非洲、美洲、南太平洋擴展他們的勢力。19世紀初期,盡管歐洲強權已在海上遍布,中國依然被西方認為是嚮往之地,是最興旺與古老的文明,學者多認為這是絲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帶來的精神性影響,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間,認為與中國交易能獲得巨大利潤的印象。
⑹ 王者榮耀職業聯賽馬可波羅教學
王者榮耀馬可波羅在上線後就成為ADC的一哥!超強的線上消耗能力,和打團近戰就有爆炸輸出的即戰力讓其他ADC難以企及!今天就來看看職業選手對於馬可波羅的理解,看看他們是如何玩好馬可波羅這位旋轉炮台的,然後學以致用早日成為“菠蘿”大神。
【閃耀對局】
在季後賽Ag超玩會對陣DL比賽的第一局,DL的King使用馬可波羅表現出色,秀翻全場。更是拿到三個第一-目前季後賽最快一血、本周經濟最高和本周輸出最高。本期我們就通過對這場比賽的解析來學學如何玩好馬可波羅。前期馬可波羅配合隊友中路抓人,開局僅25秒就拿到一血。中期配合隊友入侵野區,拉開經濟,收割發育。後期團戰爆發頻繁馬可波羅則選擇合適的時機入場,開啟大招瘋狂收割,DL丶King的馬可波羅憑借高輸出、良好的意識和主動的進攻,單局拿到十個人頭!
【最佳搭檔】
通過Ag超玩會對陣DL的比賽就可以看出馬可波羅的最佳搭檔是關羽了,關羽的技能和速度可以跟上馬可波羅的節奏,自身也是偏向於坦克,可以替馬可波羅吸收一波控制技能和傷害,最重要的是關羽的技能可以很好的控住敵人,便於馬可波羅收割擊殺。馬可波羅拿下一血就是最後的佐證,關羽一馬當先臉探草叢,隨後控制不知火舞,馬可波羅上前收割。所以玩家在與好友開黑時,選擇馬可波羅後不妨配上一個關羽,打出爆炸傷害。
【使用技巧】
馬可波羅的定位是射手,特長是遠程消耗。一技能是馬可波羅使用的最頻繁的技能,馬可波羅出了提升攻速的裝備後傷害會顯著增加。該技能命中敵人後會回復自身能量,增強了馬可波羅的續航能力。二技能是馬可波羅唯一的一個位移,可以用來追擊和逃命,該技能可穿牆。用於追擊時記得釋放完技能後接上其他技能或普攻,使傷害最大化。三技能是一個范圍很大的AOE傷害,釋放時可以提升自身的傷害和移速,在人堆中使用將會造成爆炸傷害,但馬可波羅自身較脆,所以建議在團戰外圍使用。馬可波羅自身血量較少,生存能力堪憂。而且馬可波羅作為一名高輸出的英雄,一般會成為敵方刺客優先擊殺的目標。所以攜帶凈化,可以提高自身的攻擊能力和逃跑幾率。由於馬可波羅只有一段位移而且釋放大招期間可以移動,所以攜帶閃現技能可以提高戰場存活率和技能的准確性。DL丶King就是多次憑借閃現成功強殺或追殺敵人。在進行團戰時,馬可波羅應該找好自己的輸出位,在不被刺客切的地方進行輸出,利用自身位移使自身的技能傷害最大化並靈活的躲避敵方刺客的攻擊。馬可波羅在釋放三技能的過程中也可以釋放二技能,這更方便召喚師調整自己的位置以便使大招的傷害最大化,同時也可以防止被敵方切後排。同樣的,一技能釋放期間也可以使用二技能,但二技能的滾動會與一技能的指向性沖突,兩個技能方向不一致時會導致一技能落空,所以不建議使用。
【馬可波羅相關】:
王者榮耀馬可波羅4級銘文 5級銘文出什麼最好
王者榮耀馬可波羅出裝順序 新版本馬可波羅出裝推薦
本賽季誰最強,看>王者榮耀哪個英雄厲害<
⑺ 盧溝橋事變的資料
盧溝橋烽火·教案
(一)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各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後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搞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教學重點]
目標中的2、3,目標1中的造句。
[教學具准備及輔助活動]
[主要板書計劃]
盧溝橋烽火
敵軍 我軍
7月7日深 全副武裝 喝 問
氣勢洶洶 嚴詞拒絕
首先 還擊
第二天凌晨 人仰馬翻 同仇敵愾
狼狽 舉、冒
當天晚上 抱頭鼠竄 悄悄
可恥下場 英勇頑強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1、抄寫詞語。
2、填寫成語。
3、造句。
4、組詞、多音字組詞。
[課外]
1、抄默詞語
2、把課文復述給父母聽
3、完成練習冊。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導入新課,質疑問難。
2、檢查預習情況
3、初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4、指導學生書寫詞語。
一、導入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2。揭題質疑
看了課題,有什麼疑問?
學生提問,比如「烽火」是什麼?.歷史背景如何?盧溝橋在哪裡?……
解決問題:
事先請同學預習,搜集有關歷史材料,這時可請學生自己匯報預習成果,並及時表揚這些同學,鼓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
相機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熱點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製造了盧溝橋事變。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詞語。
(2)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去掉拼音讀。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並在一起。
(2)指名分段,並說說理由。
第一段(1):寫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2-5):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6-8):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9):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國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解釋加點字
同仇敵愾 萬籟俱寂 眾寡懸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第一、第二段,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搞擊侵略者的英雄行為的崇敬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第二段。
3、能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一、復習
出示詞語,指名讀。
1.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蠶食:像蠶吃桑葉一樣。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國主義凶惡的勢力。
咽喉:形容險要的交通要道。
(3)這一段寫了什麼?(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2、學習第二段。
(1)讀每二段,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2)交流並板書: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當天晚上
3、細讀第二段,畫出描寫敵我雙方的關鍵詞語。
按三個時間,分別交流圈畫的詞語,並說說從中體會出了什麼?
交流並相機板書: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軍 我軍
全副武裝 喝問
氣勢洶洶 嚴詞拒絕
首先 還擊
通過理解這些詞語,讓學生體會這顯然是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行為」
指導讀第2、3自然段,讀出日寇的蠻橫無理,不可一世。指名讀,評議,齊讀。
小結:可見,事變的發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計劃的。
第二天凌晨
日軍 我軍
人仰馬翻 同仇敵愾
狼狽 舉、冒
通過理解「震耳欲聾」「吼叫」及聯系電視、電影、書報的畫面來體會日寇的殘暴。
通過理解我軍的表現,體會我國守軍不怕強敵的英雄氣概。
通過理解「人仰馬翻」等詞語來體會在我軍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慘敗的下場。
當天晚上
日軍 我軍
抱頭鼠竄 悄悄
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我軍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及敵人的可恥下場。
指導朗讀
(5)換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聽錄音,加深印象
看板書,同桌互相復述
指名復述
(6)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第三、第四段。
2、指導造句。
一、復習
1.指名說說「九一八」事變後的中國局勢及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2.指名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過渡:日寇豈肯就此罷休?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
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聯系前文談談自己的理解)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急之時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及聲援
(3)指導朗讀好這一自然段
2.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讀不懂的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解疑。
(3)你們知道,中國軍民是怎樣英勇的抗擊侵略者的呢?
(4)討論,引導學生體會抗擊侵略者戰斗的激烈。
三、指導造句
1.逐步
(1)指名讀帶有「逐步」的句子
(2)這里的「逐步」是什麼意思?
(3)我們可以說逐步怎麼樣?
(4)用「逐步」說一句完整的話。
2.萬籟俱寂
四、延伸作業
搜集一個戰爭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其他同學聽,從中體會軍隊的善戰和戰士的英勇。
教後感:
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講述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所以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這一重點組織教學。而這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視了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訓練。實踐證明,朗讀確實是學習此類教材的好途徑。
(二)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逐步」、「萬籟俱寂」造句。
2.按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能按時間先後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聽歌曲《松花江上》。
請學生說說聽後的感受。
2.介紹「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3.揭題: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國,又蓄意製造了盧溝橋事變。(板9課題)
4.解題:指名讀「烽」(f6ng),注意讀准後鼻音。
「烽火」指什麼?比喻什麼?「盧溝橋烽火」又是什麼意思?
5.設疑。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是怎樣的?,它有什麼歷史意義;對我有哪些啟示?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自學生字詞,劃分段落。
2.檢查自學情況。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浯:
kouxiaodie
日寇硝煙哭爹喊娘
①「開火車」讀。
②指名讀。
③齊讀。
④去掉拼音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指導分段:
①默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可以合並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並說說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
三、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1.出示詞語,指名讀。
魔爪咽喉挑釁
日寇控制號召
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同仇敵愾猝不及防
萬籟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讀第一段,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蠶食:像蠶吃桑叫·一樣;比喻逐步侵佔。
魔爪:比喻日本帝國主義凶惡的勢力。
咽喉:形容險要的交通要道:
(3)這一段寫了什麼?
①「九一lk"事變後的局勢,
出示地圖,幫助學生理解「東北三省」及「華北」的位置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以及內蒙古自治東部。
華北:我國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帶。
通過看地圖、朗讀,體會日寇急於吞並我國的狼子野心。
指導朗讀。
②盧溝橋的戰略地位:
學生指出人體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麼比作「咽喉」?為什麼這樣比?
看地圖幫助學生理解盧溝橋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齊讀第一段,小結:
這就是「盧溝橋事變」的起因。
2.學習第二段:
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讀出日寇的蠻橫無理,不可一世。指名讀評議,齊讀。
小結:可見,事變的發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
第二天凌晨
敵軍我軍
人仰馬翻 同仇敵愾
狽舉、冒
理解「震耳欲聾」、「吼叫」、「瘋狂」及聯系電視、電影、書報上面來體會日寇的殘暴。
通過理解「同仇敵愾」、「冒著炮火」來體會我國守軍不畏強敵抗擊侵略者的英雄氣概。
「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說說讀懂了什麼
(2)交流。
①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
聯系前文談談自己的理解·指名讀,體會形勢之危急。
②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指導朗讀:「天津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否調換位置?為什麼連用三個「!」?
③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自由讀,齊讀。
重讀「迅速」、「成群結隊」、「夜以繼日」、「紛紛」、「大批」會我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
4、學習第四段。
(1)自由瀆,瀆刁;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質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劇第一幕前的一場戲,用以介紹劇中
(3)我們可以說逐步怎樣?
(逐步提高,逐步開展工作)
(4)用「逐步」說一句完整的話。
(1)指名說說「萬籟俱寂」的意思。
(2)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萬籟俱寂」?
(3)用「萬籟俱寂」說一句話。
5、小結
盧溝橋事變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歷史和劇情發生的原因。
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軍將士同仇敵愾,奮起還擊,侵略者遭到可恥的殘敗。
參考資料:http://yuwen.19gei.com/jiaoan/xxja/sjb/lnjx/200801/635.html
⑻ 王者榮耀中,打野典韋有哪些思路教學
典韋這個英雄很受玩家的喜愛,他作為一個打野英雄,自身擁有著很不錯的機制設定,他的擁有吸血效果、真實傷害等很多。典韋這個英雄,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他的二技能,因為可以增加自身的攻速,而且還有大量的回血,且會造成地方玩家的減速效果,所以,只要敵方英雄被典韋黏住,除非是打得過他,不然的話會被收走。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講解典韋有哪些打野思路教學吧!
三、優先擊殺沒有位移的英雄典韋去擊殺有位移的英雄會很難,打不到人家甚至可能會被反殺,例如馬可波羅、公孫離這類英雄。典韋要抓人,用為位移技能的英雄是不在優先考慮的范圍內的,為此,那些沒有位移技能的英雄,就成為了典韋的獵物,是優先擊殺的目標了,這些英雄一旦被典韋黏住,幾乎是沒有逃生的可能,只好坐以待斃。
⑼ 盧溝橋烽火預習資料,急!!!!!!!!!!!!!急!!!!!!!!100多分呢!!!!!!!!!!!!
資料如下:
盧溝橋(Lugou Bridge)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個橋孔,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被日本稱作滿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 9月18日,日本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後'---"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當天晚上」---「盧溝橋事變事發第二天"
通過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對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九一八」事變後的局勢和盧溝橋所處的戰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寫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戰,
全國人民對盧溝橋守軍的慰問與聲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寫「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人民全面抗戰的序幕。
送你兩個地址好了,分別是補充習題答案與課課練答案,對你可能有幫助。
http://wenku..com/view/a2320d16866fb84ae45c8d4c.html
http://wenku..com/view/82118ca7f524ccbff121840e.html
⑽ 如何設計簡短一點的化學教案
簡短教案前頭的教學目標重難點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內容想要簡短,可以專從本節課的板書入手屬,板書給學生看的,你只需要找出每個部分的知識點,重點難點就可以了,在教案中體現。一個簡短但是全面的教案就可以完成
補充一點:兩三道難度適當的習題可以為這種簡短教案添彩
這種教案用起來,脫稿容易,但是對教師的基本功和知識儲備要求較高。慎用
初入教師崗的老師為了下一輪的教學,最好還是寫詳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