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前 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前、後」的基本含義,體驗方位順序,初步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②訓練學生用「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
2、數學思考目標:
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系和運動的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解決問題目標:
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嘗試探索解決方法.
4、情感與態度目標:
①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
②採用多種評價的激勵機制滲透德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
《前後》是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中的內容,教材藉助「森林運動會」這一有趣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圖畫內容的過程中體驗「前後」,學會用語言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經歷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學好這部分內容對培養學生的方位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校狀況及學生狀況分析:
①學校具備完善的多媒體教學功能.
②本實驗班學生人數為34人,學前基礎良好,能較好的體現課改實驗效果.
課堂實錄:
一、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
現在啊,動物們正在開「森林運動會」可熱鬧啦,咱們一塊兒去看看吧!
(屏幕出現主題畫面配聲音:運動場 鳥飛 動物跑 車輪轉)
師:你們一邊觀察一邊告訴旁邊的同學,畫面上有些什麼?
(點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藉助學生喜愛的動物創設故事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導入自然.)
二、初步建立概念
師:瞧!跑道上的運動員在進行跑步比賽,你們看誰跑在了最前面?
生:小鹿.
師:請大家從前往後觀察,說說誰在誰的後面.
生:小兔在小鹿的後面,蝸牛在烏龜的後面.
師:哪位同學還能說出誰的後面是誰?
生:小兔的後面是烏龜……
師:我們看小蝸牛現在雖然排在最後一個,可它還是怎麼樣?
生:一直在爬.
師:小朋友們要學習小蝸牛這種堅持努力的精神.(學生贊同地點點頭)
(點評:教師能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機的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情感與態度的培養,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師: 現在我們從後往前觀察,跑在小蝸牛前面的有誰?
生:小兔、小松鼠、小鹿.
師:你們想不想演這幾只動物?老師給小朋友發頭飾,請戴了頭飾的同學說說這只動物跑在誰的前面,又在誰的後面?誰在它的前面,誰在它的後面?
生1:(扮小兔)小兔在小松鼠的前面,它的前面是小鹿……
生2:(扮小鹿)小鹿跑在第一,它的後面有小松鼠、小兔、烏龜、蝸牛.
(點評:教師抓住本課的主要內容「前後」進行教學,讓學生從圖中發現問題,學習描述物體的位置與順序.玩中學使學生建立起了扎實的前後位置概念.)
師:同學們,賽跑馬上就要結束啦,猜一猜動物們繼續跑下去,它們前後的順序有沒有可能改變?
生1:小松鼠可能會跑第一.
生2:我猜小兔可能會跑到小松鼠的前面.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最後的結果,趕緊給你喜歡的動物加油!
(屏幕出現:動物奔跑沖刺後,「嘟」一聲跑動停止,動物的前後順序變了.)
師:賽場上發生了什麼變化?你能說說它們現在的前後位置嗎?
生:松鼠落在小兔的後面、蝸牛爬到了烏龜的前面……
師:你喜歡的動物它的前後位置變了嗎?現在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點評:教師鼓勵學生猜測比賽結果,達到了培養空間想像能力、深化認識的目的,同時滲透了猜疑與驗證的數學思想.)
師:剛才我們說了很多前面和後面,這就是今天的學習內容.(出示課題:前 後)
師:下面,誰願意把你座位前面、後面的同學介紹給大家?
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師:再請大家向後轉一下,看看現在坐在你前面、後面的又是誰?發生了變化嗎?
生:我的前面原來有2個人,後面有3個人,現在前面是3個人,後面是2個人.
(點評:這一環節是從學生身邊找數學問題,通過指出座位前後的同學加以體驗,既便於教師組織和學生操作,更能讓學生很好的體會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物體的前後位置具有相對性,這是本課的知識目標之一.)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咱們一塊兒來做做課間操吧.
——拍拍前面同學的肩,握握後面同學的手,大家都是好朋友.
三、進一步體會
師:好,我們回到運動場上.大家看,賽車又開始啦!認真觀察,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完整地說給大家聽?
生:第一名是2號車,5號車在2號車的後面,在3號車的前面.
師:誰會根據畫面提一個問題,試一試?
生:3號車在幾號車的前面,5號車的前面是幾號車?
師:你很會動腦筋.現在請同桌合作,一人提問另一人回答.
(點評:教師能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時空條件,使學生在觀察、講述中進一步體會前後的意義,培養了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直觀提問能力.)
四、綜合訓練
師:「六一」兒童節,洋洋跟媽媽坐車去動物園玩.她們現在到了人民公園,請你幫她算算去動物園還要坐幾站?買票時,她前面還有幾個人?
師:誰能看圖用「前面、後面」說一句話.
生:洋洋的前面有3個人,後面有2個人.
(點評:這是練習環節,第3題和第2題串成了一個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師:說得真好,老師獎勵大家一個游戲吧!游戲的名稱叫做傳球,每組分成兩行合作傳一個球.第一行從前往後傳,接著第二行從後往前傳,比一比哪個小組傳得又好又快.
五、總結
師:今天的數學課感到有趣嗎?你學會了什麼?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講數學故事——龜兔賽跑.
教學反思:
本課是空間方位的概念教學.一年級小朋友在學前都有些模糊認識,為抓住學生的興趣,我藉助「森林運動會」的場景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第一個動物賽跑的教學片斷中,我把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他們去觀察,通過自主的學習建立 「前後」概念,訓練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物體的前後位置;第二個賽車的教學片斷,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對前後的理解與應用,培養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上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體驗,達到了我設計教案的意圖.
評析:
「前後」這堂課的設計,教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物運動會創設出探究情境,符合剛入學兒童的年齡特徵.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讓他們在觀察、思考和交流中建立概念,親身經歷問題提出、解決的過程,即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體現了新課標轉變學習方式的理念.由於一年級學生還沒有較系統的思維方式,教師很好的注意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如有序觀察、完整描述、猜測與驗證等,使學生從小建立起數學思想.整堂課教師把德育時刻滲透於教學之中,使這節課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培養達到一個更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