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小班教研課教案

小班教研課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6 05:50:15

❶ 小班《天天愛刷牙》的教研活動過程

教學目標:

1. 能通過讀圖,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 運用聽說游戲,運作提示的方法,理解、感知詩歌的內容。

3. 感受詩歌中表現出的團結、協作的思想。

❷ 小班研本教研一日常規教育的教案

小班幼兒初次上幼兒園,難免會把在家裡養成的習慣帶到幼兒園,表現出沒規沒矩,想怎樣就怎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面對小班幼兒出現的種種不適應,為避免幼兒不必要的管理行為,小班老師該怎樣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常規,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呢?
一、首先小班常規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小班的常規管理如此的重要?因為,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其一,幼兒入小班改變了生活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習慣相對容易;其二,小班幼兒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處於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處於他律時期,這一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並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其三,小班常規建立好了,為以後中班、大班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如何進行小班常規管理工作

(一)小班的生活常規管理
1、打好開學工作的第一仗。新學期開學是小班工作最為重要,也是最為辛苦的一個階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師齊心協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會迎刃而解。為什麼這樣說呢?一般情況下,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園時會哭鬧不止,輕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嚴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甚至個別特殊的有一個月左右。孩子在教室裡面哭,有的婆婆、媽媽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長敲門,要求進來給孩子喂飯,總之,家長們送孩子入園時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離去,面對這樣的一群孩子和家長,應該這樣做的。首先,孩子來一個抱一個,不要家長進教室,盡管家長不理解,過後一段時間再給家長解釋;然後,第一周的頭三天,不給孩子編固定的座位,孩子們肯定會到處亂跑,第四天開始,把跑的孩子,不願坐座位的孩子哄他上座位,就連哭的孩子也是這樣,使孩子心中形成一個影象,要坐座位。

2、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習慣,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的簡單的管理。小班幼兒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一方面有些膽怯,另一方面又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我們教師應該拋棄以前那種將幼兒視為成人的客觀附屬物或「小大人」的觀念,應樹立科學兒童觀。即兒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顧和保護,兒童應有主動、自由和充分活動的權力,兒童在體、智、德、美等各方面應該協調發展。教師應該是幼兒健康和安全的保護者,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引導者,既不能把幼兒看成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辦代替,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眾所周之,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四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有的甚至還有保姆,所以,幼兒在生活自理上很差,有的可以說是一點也不會。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就成為小班教師工作的難點,同時也是生活常規建立的關鍵環節。怎樣突破這些難點,可以採取以下的幾種方法:

a、示範、模仿法。在運用這一方法時,改變以往單一說教的形式,以及「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戒律,採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讓幼兒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如在學習折餐巾的常規時,可採用「變魔術」的形式,先教幼兒擦完嘴巴後,再將正方形的毛巾變成長條形。請幼兒模仿教師的做法,一會兒就學會了折餐巾。再如,在進行點名這一常規上和晨間入園時,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做示範,其他幼兒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又培養了幼兒互相幫助的精神。這樣,幼兒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規。

b、兒歌的妙用。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極其短小精悍,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時,經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的要領。在洗手的時候,可邊教幼兒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縫,洗手腕,看誰洗得最干凈。」洗臉時念兒歌:「小毛巾,對著揪,扯平放在手裡頭。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臉,最後洗臭鼻子,看誰洗得最干凈。」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根據兒歌引導的步驟完成了洗手、洗臉的任務。在吃飯前,可利用餐前的時間,給幼兒念兒歌:「白米飯,香噴噴,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助小碗,大口大口吃飯飯,看誰吃得最快。」總而言之,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情況和各環節的情況,隨機編念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掌握常規環節。

c、在游戲中學習、練習。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充分利用教學游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開學初,可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自己的毛巾標記,並反復找出自己的標記,找自己的標記朋友,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自己的標記,學會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還可通過智力游戲「猜猜我是誰」,加深幼兒對班上老師的認識,對小朋友的認識,增進與老師、小朋友的感情。再如:開學初,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後容易亂扔、亂放,如果教師包辦代替,替幼兒收拾玩具,勢必違反了《綱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作為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己學習逐步進行自我的管理。就可採取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戲,當幼兒玩了玩具後,在收拾玩具時,就說:「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動作較慢,或者還想玩時,就以玩具的口吻說:「怎麼我的汽車寶寶還沒有回家呢?」這時幼兒就會很快地將玩具送回來。通過這樣反復的游戲,幼兒知道什麼玩具該送什麼地方,加深了幼兒玩具哪裡拿,哪裡放的常規習慣。

❸ 小班教案長帶子飄起來教研活動記錄小結怎麼寫

活動目標:
1、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
2、能比較出2個長度相似的物體的長短。
3、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活動准備:
2條顏色不一的綵帶人手一份,2隻長頸鹿,不同長短的物體(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動物模仿操
(二)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商店裡有什麼呢?
2、教師出示有長短不一的褲子圖片,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長短是通過比較知道的。
(三)游戲活動——變變變
老師:出示金箍棒的圖片,我們和金箍棒做個游戲吧,跟著老師一起做,先吹一口氣,變長變長變長(兩手距離慢慢拉長),再吹一口氣,變短變短變短(兩手距離慢慢縮短)。游戲可以重復兩次。
(四)在生活中找長和短
教師:小朋友找一下我們生活中有什麼長和短的物體呢,幼兒:大蛇長,小蛇短。大鱷魚長,小鱷魚短。教師:還有呢?(教師模仿火車汽笛和汽車汽笛來引導幼兒。)
(四)給長頸鹿繫上神氣的皮帶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有二條長短不一的皮帶,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怎麼比較綵帶的長短呢,首先兩條綵帶疊起來,應該怎麼疊呢?綵帶一邊對著一邊。這種方法叫做重疊法。還有一種方法是要一邊對一邊,排排好,叫做重置法。
教師:長頸鹿爸爸和長頸鹿寶寶還缺了一條絲帶,請小朋友幫幫忙,比一比,把長的絲帶給爸爸,短的給寶寶。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五)結束部分
比出後分別把絲帶送給長頸鹿爸爸的筐里,短絲帶送到長頸鹿寶寶的筐里。

閱讀全文

與小班教研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