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75式陳氏太極拳教學

75式陳氏太極拳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6 04:50:02

1. 求武當趙堡太極拳75式下載地址

http://..com/question/121408084.html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word=%D5%D4%B1%A4%CC%AB%BC%AB%C8%AD75%CA%BD
都有下載。我很對不起趙堡太極拳小時候沒有好好練(大概很小)後來轉了行。在此對趙堡太極拳說一聲心裡話;
「對不起!」

2. 求給個陳小旺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75式完整分解動作教學視頻下載

這個沒得下載,淘寶買吧,之前淘寶買過,也就100多塊錢……

3. 陳氏83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招式的名稱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在陳式太極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轉腕纏繞等動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陳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擠、按手法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運用為輔,動作力求柔順,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手法之變,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擊作用。

拳譜

第1式 預備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
第2式 金剛搗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懶札衣 第44式 抱頭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閉 第45式 三換掌
第5式 單鞭 第46式 六封四閉
第6式 第二金剛搗碓 第47式 單鞭
第7式 白鶴亮翅 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 第49式 後招
第9式 初收 第50式 野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 第51式 六封四閉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 第52式 單鞭
第12式 再收 第53式 雙震腳
第13式 前螳拗步 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掩手肱拳 第55式 懶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剛搗碓 第56式 六封四閉
第16式 撇身捶 第57式 單鞭
第17式 背折靠 第58式 雲手
第18式 青龍出水 第59式 擺腳跌岔
第19式 雙推手 第60式 金雞獨立
第20式 三換掌 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 第62式 退步壓肘
第22式 倒卷肱 第63式 中盤
第23式 退步壓肘 第64式 白鶴亮翅
第24式 中盤 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鶴亮翅 第66式 閃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 第67式 演手肱拳
第27式 閃通背 第68式 六封四閉
第28式 掩手肱拳 第69式 單鞭
第29式 六封四閉 第70式 雲手
第30式 單鞭 第71式 高探馬
第31式 雲手 第72式 十字擺蓮
第32式 高探馬 第73式 指襠捶
第33式 右擦腳 第74式 白猿獻果
第34式 左擦腳 第75式 六封四閉
第35式 蹬一跟 第76式 單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 第77式 雀地龍
第37式 擊地捶 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腳 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獸頭式 第80式 轉身雙擺蓮
第40式 旋風腳 第81式 當頭炮
第41式 蹬一跟 第82式 金剛搗碓
第83式 收勢

4.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與新架一路有何區別

許多年來,在陳式太極拳門里所謂的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的問題上,不少文人、武人頗費筆墨爭論不休,弄得後輩們一頭霧水,搞不清楚到底該以哪種說法為准。在一些地方,有些人硬是把從陳長興一脈傳承下來的拳反而說成新架(陳照奎在世時很反感這種說法)。我們從中華太極拳傳承網上不難看出,陳長興這一脈,其實是真正的老架套路,如果一定要分新、老拳架,那隻有陳王廷的拳架是老架,其他拳架都是新架啦。
縱觀陳氏太極拳的發展演變史,或從陳氏太極拳傳承譜系中我們不難看出,陳氏太極拳老架大架式(陳長興架)、陳氏太極拳新架大架式(陳有本架)、陳氏太極拳小架式(陳清萍架即趙堡架),都是從陳王廷一脈相傳下來的,只是陳有本和陳清萍在老架(大架)的拳架上進行了局部的調整而已,所以最合理也最科學的講法,應該在陳式太極拳這個大的框架里,只有陳式太極拳(大架式)和陳式太極拳(小架式),而沒有新老之分。
陳家溝的陳式傳統七十五式太極拳,以前很多人都是跟陳照丕學的,陳照丕過世後陳家溝專門派人到北京請陳照奎回家鄉教拳,陳照奎回家鄉教的,就是後來被說成是新架的八十三式。陳照丕是跟堂叔陳發科學的拳,陳照奎是7歲開始跟父親陳發科學的拳,當時陳式太極拳大架一路只有這一套拳,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演練,已經很成熟了。父親傳給兒子的肯定是最好的東西,陳發科老師不會也不可能棄祖傳的套路不顧而另造一套新拳來教自己的兒子。或許陳發科老師在長期教拳的過程中,發覺加幾個動作的名稱可使學生學起來更容易記和掌握,也許增加幾個動作能使這套拳在技擊上更為合理和嚴謹。或許陳照奎跟父親練拳幾十年,他的拳更細膩,節奏的變化更快更多,看上去似乎有所不同,這都是可能的,但不能因此而稱之為新架,這在邏輯上講不通。
我們看陳式七十五式和陳式八十三式太極拳的拳譜,不難看出這二套拳其實就是一套拳。如七十五式的預備勢就是八十三式的起勢;上三步為前趟拗步;摟膝為初手;斜行為斜行拗步;青龍出水為背折靠和青龍出水;肘底看拳為三換掌和肘底錘;白鶴亮翅為退步壓肘、中盤和白鶴亮翅;踢二起為翻身二起腳;護心為護心錘;玉女穿梭為雙震腳和玉女穿梭;猿猴獻果為白猿獻果;下步跨肱為退步跨虎外,其他的都沒有變。所以應該按陳式太極拳的大架和小架來區分,陳式七十五式和八十三式都是陳式太極拳老架大架式,也可以叫陳式傳統七十五式太極拳和陳式傳統八十三式太極拳。這樣更符合邏輯,也使後輩們更容易明白,方便大家了解歷史和陳式太極拳的傳承演變進程。

5. 跪求:陳正雷老架一路75式太極拳視頻!

土豆網找到的,但不抄能直接下載到手機,需要用電腦中轉一下,希望是你要找的。若想要下載的話,則先需要簡單注冊土豆網用戶(免費的),然後下載並安裝土豆網的軟體,之後登陸用戶,然後點擊網頁上的下載提示而下載文件(免費的),下載完成後用土豆網的軟體將文件轉化成為手機用的格式的文件即可。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4604689

6. 一百零三式太極拳

《楊氏太極拳一百零三式》對於普及楊氏太極拳,指導楊氏太極拳健康發展,發展太極拳運動將起到重要作用。楊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師楊祿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少侯、楊澄甫祖孫三代人懷著為人類造福的理想,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苦心鑽研,在不違背武術本能的基礎上,保留了技擊與攻防內容,創造了一套緩慢柔和、式式均勻、姿勢舒展、勁在內涵、形象優美的動作,並具有純朴、獨特、新穎、別致的特色,它在中國武壇上的出現,為人類強身健體、治療疾病、延年益壽、陶冶情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楊氏太極拳二十字口訣
習練楊氏太極拳的手法
太極拳之練習談
太極拳術十要
楊氏太極拳的特點、練法、架式、風格
楊氏太極拳符合科學健身原則
楊氏太極拳教學口訣的說明
楊氏太極拳拳式名稱順序
楊氏太極拳圖解
第1式預備勢
第2式起勢
第3式攬雀尾
第4式單鞭
第5式提手上勢
第6式 白鶴晾翅
第7式左摟膝拗步
第8式手揮琵琶
第9式左摟膝拗步
第10式右摟膝拗步
第11式左摟膝拗步
第12式手揮琵琶
第13式左摟膝拗步
第14式進步搬攔捶
第15式如封似閉
第16式十字手
第17式抱虎歸山
第18式肘底看捶
第19式右倒攆猴
第20式左倒攆猴
第21式右倒攆猴
第22式斜飛勢
第23式提手上勢
第24式 白鶴晾翅
第25式左摟膝拗步
第26式海底針
第27式扇通臂
第28式轉身撇身捶
第29式進步搬攔捶
第30式上步攬雀尾
第31式單鞭
第32式 左右雲手(之一)
第33式 左右雲手(之二)
第34式 左右雲手(之三)
第35式單鞭
第36式高探馬
第37式右分腳
第38式左分腳
第39式轉身左蹬腳
第40式左摟膝拗步
第41式右摟膝拗步
第42式進步栽捶
第43式轉身撇身捶
第44式進步搬攔捶
第45式右蹬腳
第46式左打虎勢
第47式右打虎勢
第48式回身右蹬腳
第49式雙峰貫耳
第50式左蹬腳
第51式轉身右蹬腳
第52式進步搬攔捶
第53式如封似閉
第54式十字手
第55式抱虎歸山
第56式斜單鞭
第57式右野馬分鬃
第58式左野馬分鬃
第59式右野馬分鬃
第60式攬雀尾
第61式單鞭
第62式玉女穿梭
第63式攬雀尾
第64式單鞭
第65式 左右雲手(之一)
第66式 左右雲手(之二)
第67式 左右雲手(之三)
第68式單鞭
第69式下勢
第70式右金雞獨立
第71式左金雞獨立
第72式右倒攆猴
第73式左倒攆猴
第74式右倒攆猴
第75式斜飛勢
第76式提手上勢
第77式 白鶴晾翅
第78式左摟膝拗步
第79式海底針
第80式扇通臂
第81式 白蛇吐信
第82式進步搬攔捶
第83式上步攬雀尾
第84式單鞭
第85式 左右雲手(之一)
第86式 左右雲手(之二)
第87式 左右雲手(之三)
第88式單鞭
第89式 高探馬穿掌
第90式十字腿
第91式進步指襠捶
第92式上步攬雀尾
第93式單鞭
第94式 下勢
第95式上步七星
第96式退步跨虎
第97式轉身擺蓮
第98式彎弓射虎
第99式進步搬攔捶
第100式如封似閉
第101式十字手
第102式收勢
第103式還原

7.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的拳譜

陳式太極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在陳式太極拳老架的招式中,增加了轉腕纏繞等動作,由其本人修改,其子陳照奎定型的套路。以掤、捋、擠、按手法運用為主,以采、挒、肘、靠手法運用為輔,動作力求柔順,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手法之變,身法中正自然,具有卓越的技擊、健身、養生作用。
拳 譜
第1式 預備式 第42式 掩手肱拳
第2式 金剛搗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懶札衣第44式 抱頭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閉第45式 三換掌
第5式 單鞭第46式 六封四閉
第6式 第二金剛搗碓第47式 單鞭
第7式 白鶴亮翅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第49式 後招
第9式 初收第50式 野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第51式 六封四閉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第52式 單鞭
第12式 再收第53式 雙震腳
第13式 前螳拗步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掩手肱拳第55式 懶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剛搗碓第56式 六封四閉
第16式 撇身捶第57式 單鞭
第17式 背折靠第58式 運手
第18式 青龍出水第59式 擺腳跌岔
第19式 雙推手第60式 金雞獨立
第20式 三換掌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第62式 退步壓肘
第22式 倒卷肱第63式 中盤
第23式 退步壓肘第64式 白鶴亮翅
第24式 中盤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鶴亮翅第66式 閃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第67式 掩手肱拳
第27式 閃通背第68式 六封四閉
第28式 掩手肱拳第69式 單鞭
第29式 六封四閉第70式 雲手
第30式 單鞭第71式 高探馬
第31式 雲手第72式 十字擺蓮
第32式 高探馬第73式 指襠捶
第33式 右擦腳第74式 白猿獻果
第34式 左擦腳第75式 六封四閉
第35式 蹬一跟第76式 單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第77式 雀地龍
第37式 擊地捶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腳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獸頭式第80式 轉身雙擺蓮
第40式 旋風腳第81式 當頭炮
第41式 蹬一跟第82式 金剛搗碓
第83式 收陳氏家譜
陳氏始祖:陳卜
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儒(獨子思貴)等人。到七世開始分家立業。其中一支為七世陳思貴、八世陳撫民、九世陳王庭和陳王前兄弟……。
陳氏第九世:陳王庭(陳式太極拳始祖):太極長拳
陳氏第十世:陳所樂,陳汝信,太極拳第二代宗師。
陳氏十一世:陳正如,陳光印,陳所樂之孿生子陳恂如、陳申如;陳汝信之子大鯤、大鵬
陳氏十二世:陳敬柏,字長青,乾隆年間人;十二世的陳善(字嘉謨)
陳氏十三世:陳公兆,字德基,生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三世的陳毓錦(字尚)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字雲亭;形成了完整的套路,即太極拳大架(又名炮拳或炮捶)一、二路。教有名弟子揚露襌。十四世陳有本創立以勁走立圓、手走小圈的套路新架(即小架)。十四世陳有恆。
陳氏第十五世:陳耕耘,字霞村(陳長興之子);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楊式太極拳。陳有恆之子,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陳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號石廠。陳清平(1795~1868),贅婿於趙堡鎮(陳家溝東北五里地)在那裡傳拳,世人稱為趙堡架(小架里的「圈」架)。(其弟子武禹襄、和兆元、李景延、李作智,分別創衍出了武氏太極拳、和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忽雷架和騰挪架。)
陳氏十六世:陳鑫(1849一1929),字品三
陳氏十七世:陳發科(1887一1957),字褔生;陳子明
陳氏十八世:陳照丕(1883一1972),字績甫;
陳發科之子陳照旭、陳照奎(陳照奎主要以83勢新架為主),陳女豫霞,拳藝亦很好。陳發科傳人沈家偵、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經梧、肖慶林等。
陳氏十九世:陳小旺(陳照旭之子)、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均為陳照丕所授弟子,合稱為陳家溝的「四大金剛」)

8. 陳氏太極拳48式拳譜

第1式 預備式 第42式 演手肱拳
第2式 金剛搗碓 第43式 小擒打
第3式 懶札衣第44式 抱頭推山
第4式 六封四閉第45式 三換掌
第5式 單鞭第46式 六封四閉
第6式 第二金剛搗碓第47式 單鞭
第7式 白鶴亮翅第48式 前招
第8式 斜行拗步第49式 後招
第9式 初收第50式 野馬分鬃
第10式 前螳拗步第51式 六封四閉
第11式 第二斜行拗步第52式 單鞭
第12式 再收第53式 雙震腳
第13式 前螳拗步第54式 玉女穿梭
第14式 演手肱拳第55式 懶札衣
第15式 第三金剛搗碓第56式 六封四閉
第16式 撇身捶第57式 單鞭
第17式 背折靠第58式 運手
第18式 青龍出水第59式 擺腳跌岔
第19式 雙推手第60式 金雞獨立
第20式 三換掌第61式 倒卷肱
第21式 肘底捶第62式 退步壓肘
第22式 倒卷肱第63式 中盤
第23式 退步壓肘第64式 白鶴亮翅
第24式 中盤第65式 斜行拗步
第25式 白鶴亮翅第66式 閃通背
第26式 斜行拗步第67式 演手肱拳
第27式 閃通背第68式 六封四閉
第28式 演手肱拳第69式 單鞭
第29式 六封四閉第70式 運手
第30式 單鞭第71式 高探馬
第31式 運手第72式 十字擺蓮
第32式 高探馬第73式 指襠捶
第33式 右擦腳第74式 白猿獻果
第34式 左擦腳第75式 六封四閉
第35式 蹬一跟第76式 單鞭
第36式 前螳拗步第77式 雀地龍
第37式 擊地捶第78式 上步七星
第38式 翻身二起腳第79式 退步跨虎
第39式 獸頭式第80式 轉身雙擺蓮
第40式 旋風腳第81式 當頭炮
第41式 蹬一跟第82式 金剛搗碓
第83式 收勢

9. 趙堡太極拳75式口令

1起勢
2金剛(棚捋擠按、搬攔捶)
3懶扎衣
4右白鵝亮翅
5單鞭
6斜金剛
7左白鵝亮翅
8斜形
9高探內馬容
10鷂步
11斜形
12高探馬
13鷂步
14金剛
15退步伏虎
16擒拿
17串捶
18肘底藏捶
19倒碾肱
20左白鶴亮翅
21斜形
22閃通背
23右白鶴亮翅
24單鞭
25雲手
26左高探馬
27右插足
28右高探馬
29左插腳
30蜷腳蹬跟
31鷂步
32青龍探海(鷂子翻身)
33二起插腳
34分門樁報膝
35蜷腳蹬跟
36(轉身左右)分馬掌
37掩手錘(左右七寸捶)
38抱頭推山
39右白鶴亮翅
40單鞭
41前後照
42野馬分鬃
43玉女穿梭
44右白鶴亮翅
45單鞭
46雲手
47童子拜佛
48跌岔(雙峰貫耳單震腳二郎擔山)
49掃堂腿
50左金雞獨立
51右金雞獨立
52雙震腳
53倒碾肱
54左白鶴亮翅
55斜形
56閃通背
57右白鶴亮翅
58單鞭
59雲手
60十字單擺腳(左右十字手)
61吊打指襠捶
62金剛
63懶扎衣
64右砸七星
65(搬攔)擒拿
66回頭看畫
67右白鶴亮翅
68單鞭
69左砸七星
70擒拿
71(轉身)跨虎
72雙擺蓮
73彎弓射虎
74金剛
75收勢

10. 陳式太極拳老架74式與75式有什麼區別嗎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有人叫74式、還有叫75式,實際都是一樣的套路,只不過有些人把內一個動作分解叫兩個名稱容,例如:擺蓮跌岔,也有人叫1、雙擺蓮,2、跌岔,多叫一個名稱也就多一式,不管74還是75,動作要領和鏈接順序都是一樣的,只是多叫了個名稱而已。練好陳氏太極拳關鍵是要領准確、動作到位,做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以內催外,上下一致、內外相合,一動無有不動,一靜四肢百骸皆靜。只有這些才是要學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75式陳氏太極拳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