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樂教學的評價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內容
音樂教學評價,就是針對學校音樂教育目標和音樂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對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進行整體的價值判斷,也為音樂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導。課堂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師評價內容中的一個主要方面,通過課堂音樂教學評價,能檢驗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專業知識水平、音樂能力的高低、職業風范、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的素質。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應該圍繞音樂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能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有效的音樂學習來展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評教學目標,注重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首先,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在教學各環節的實施中,教師不僅能夠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隱性與滲透性目標的達成,也特別注重「過程與方法」顯隱兼顧目標的貫穿,更注重「知識與技能」顯性目標的落實,在把握尺度、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音樂學習興趣、體驗學習音樂快樂,在著眼於學生四個音樂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方面,能夠做到讓三維互伴互隨,相互滲透,體現出教學目標具體化、可行性、可操作、可檢測強的特點。
(二)評教材處理,注重創造性
首先要看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是否能根據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充實,是否加強了方法、應用、探究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學科間的整合和綜合。
(三)評教法運用,注重有效性
從教師對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否能從本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教師對來自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做出了何種評判,形成了何種反饋,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反饋的信息的。
(四)評學法指導,體現學科性
評課除了要觀察教師怎麼教之外,還要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例如,考察教師能否從學科內容與特點著眼,針對學生的年齡差異、心理特徵、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思維特點、學習修養、學習環境和條件等方面對學生學習進行相應的指導。再如,考察課堂能否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
(五)評教學過程,突出合理性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程序完成的。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實踐是否科學。教學程序評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2.看課堂結構安排
(六)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因素。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板書。2.教態。3.語言。4.專業: 5.操作。6.評價。
(七)評學生能力培養
在評課過程中,還要注意考察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狀況。在具體實踐中,要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強化了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是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教會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八)評教學效果,注重實效性
評價教學效果,要看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能力的實現程度、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等。進行評課,著重要看教學是否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從而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結合,使學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是否堅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其原有基礎上的最好發展。同時,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還應該關注教學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否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課堂評價的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音樂課程評價應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自己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質及價值判斷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培養人生規劃意識等提供有益的參照;有利於教師總結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利於學校加強、改進、提高音樂教學工作,促進課程改革朝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
(二)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的確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應以音樂學科的特點和不同教學模塊的內容標准為依據,體現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音樂審美教育的客觀規律。
(三)整體性原則
無論是評價學生、教師,還是學校音樂教育工作,都應從整體著眼,涵蓋課程目標的各個層面和教學的各項內容。對學生、教師、學校的評價,要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眼光,從不同階段的回顧和對比中,肯定其進步與發展,指明其努力方向,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
(四)可操作性原則
評價的指標和方法要簡便、明晰、易於操作和推廣。根據音樂教學的特點,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把評價融進教學的全過程,使自評、互評和他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良好評價氛圍。
㈡ 音樂課教學評價怎麼寫
音樂課的教學評價可以根據上課的體驗進行書寫一般情況就是教學質量優秀教學質量良好教學方式正確教學內容豐富等等
㈢ 音樂課上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小學音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今,小學音樂課堂里往往會出現一幕幕「虛假的繁榮」:散亂的活躍充斥著整個課堂;「你真棒!」、「你真聰明」等廣泛而空洞的贊美詞;在教師的引導下,教室里看似熱烈的掌聲和「棒!棒!你真棒!」的口號顯得那麼「言不由衷」……
學生聽著這一遍遍千篇一律的贊美詞,沒有了一絲興趣再聽到這些評價!我認為,音樂教師應該首先要做到在音樂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從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出發,在教學過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層次的進行評價,才能更好的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讓教學評價成為永久快樂跳動的音符在音樂課堂中展現。
《音樂課程標准解讀》中提出:音樂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追求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評價,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成真實、民主的音樂課堂,能充分跳動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標准基於的評價,我對現有的課堂評價進行了思考,體會如下:
一、
過程性評價。
音樂課堂教學評價要注意多元化,整體性,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更關注每個學生的態度、情感、意志、想像思維和審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弱勢智力和品質,教學就是要揚其長、避其短。過程性評價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在教學活動中能自覺的開展評價,發揮評價的作用。因此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是教學優化的一個保證。
二、實踐活動式評價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音樂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樂活動中才能全面體現。我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某一小學校長赴美一所小學參觀,在課間與學生交流,問一學生:「你在班級里學習成績怎樣?」那位學生笑著說:「不太好!」校長又問:「那你感到自卑嗎?」那位學生很驚訝地說:「當然沒有。」「為什麼?」「因為我的歌唱的比他們好!」學生自豪地說。聽了這則故事,我深有感觸,是啊!每個人都有擅長的一面和不擅長的一面,不可能樣樣都出色。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是:要求課堂評價面向全體、綜合評價關注個人差異,促進學生發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採用實踐活動工作評價學生,就可以發揮學生自己的潛能。因此,我在音樂室的牆上設計了一些欄目,有「明星榜」、「小百靈」、「我是最佳小樂手」、「表演小能手」等。讓學生各盡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唱歌較好的同學爭上「百靈榜」,而那些「五音不全」、節奏感差些的同學也能在「表演榜」上找到位置。再通過課堂教學中的一系列實踐活動進行一系列的評價。由此,新課程中音樂課評價的功能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轉變,評價不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充分發揮激勵作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以個性化的評價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三、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最後評定學生學習情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終結性評價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學期下來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但我們以前的終結性評價十分單一,期末時唱一首歌,跳一個舞或演奏一首樂曲,而且總是以師評為主。所以,很多孩子都對最後的所謂「考試」懼怕三分,特別是一些不擅長唱、跳的同學更是覺得壓力很大。而我們的新課程評價強調參與和互動,強調自評與他評相結合,要實現評價主題的多元化。要改變這個現象,必須改變我們的評價方法。
㈣ 如何評價一節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評價一堂音樂課至少要考慮以下四方面。
1.首先應注意對教學過程的真實記錄。學生與教師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教師做了多少次?教師在不同教學環節花了多長時間?教師和學生應該怎樣做?收集課堂教學的事實,為客觀評價提供依據。
2.注重課堂上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交往狀態、學生思維狀態、和學習達成狀態等方面來評價課堂教學的質量。如學生參與狀態:學生上課情緒如何,能否在音樂課上積極體驗和模仿。學生交往狀態:對教師提問和要求反應是否積極,與同學合作是否友好。學生思維狀態:對音樂現象有沒有獨立見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樂基礎上自由、即興地創造,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達成狀態:能不能自覺、自信地學習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音樂知識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師要求把學到的相關音樂知識、內容與個人情感表達聯系起來,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注重教師將自身專業知識、文化知識、道德品質進行轉換,外化為學生能接受的形式,能運用音樂自身的勉力感染、影響學生。這是很重要的。教師不同於學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學得好,還必須以自身的行為和能力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效仿、習的楷模。
4.是否具有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的發展性特徵。好課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情操,影響他們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即價值觀和人生觀。素質教育下的課堂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
㈤ 音樂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根據學期目標制定課堂目標。每堂課應有科學而明確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專質內容,而這個方向和屬目標必須以總體目標為依據。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冊第2課中《美麗的朝霞》的教學目標時,根據第2課歌頌清晨的美麗景色,啟示學生對光陰的珍惜這一總體目標,我通過制定強弱處理、感受三拍子的動律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朝景美;並通過歌曲創編與拓展讓學生感受時間的珍貴。
㈥ 淺談如何進行中學音樂教學評價
如何改進初中音樂教學評價
一、在音樂課上,加入創編活動及自主評定
在預備年級學唱《哦,十分鍾》時,我讓學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組創編情景表演。因為下課的十分鍾不是學習的結束,是一種身心的放鬆,它猶如音樂中的休止符,不是音樂的結束,而是預示著音樂的繼續。所以讓同學們通過肢體語言,一邊唱一邊將下課的情景描繪出來。課下同學們經過構思分組排練,將各自的作品帶到音樂課中展示,有的組是創編舞蹈,有的組是集體舞;有的組加入了課間同學們喜歡的小游戲,有的組還加入道具,如羽毛球,足球,踺子等,將輕松,活潑的樣子展示出來。他們樂在其中,表演的同學和欣賞的同學形成了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所以,通過創設的音樂環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肢體的動作使學生獲得自由舒展,使其對音樂的情感獲得充分表達,做到了寓教於樂,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又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每組表演後,同學們自主評定,學生互評,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評出優勝組及優秀組,並給予鼓勵。
在預備年級聽賞表演《多來咪》時,觀賞電影《音樂之聲》中女教師瑪麗亞教七個小孩學唱《多來咪》的片斷請七位同學分別扮演劇中七小孩,音樂教師或一同學扮瑪麗亞,即興配樂表演《多來咪》。並進行師生簡評。
在初二教學中,欣賞《對歌》後,根據原有的曲調,進行歌詞創編,找出這一民歌的特點,一問一答式,我首先創編了一段歌詞,如:我們班級誰最美哎,學習成績錯不了哎,幫助同學做好事哎,做完他(她)還不留名哎。唱給同學們,然後,同學們可以自主創編,再將自己創作的歌詞唱出來,在唱與創編中了解民歌。
二、多媒體教學在音樂課上的應用,使同學們主動參與教學
我將多媒體教學在部分音樂課上的應用後,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聽覺與視覺的結合,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又豐富了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課堂氛圍很好。教師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充分發揮好現代媒體教學的功用,以優質的音樂感染、感動每一個學生。在八年級的音樂欣賞課中,在講到《民歌》時,體會不同省份的《茉莉花》,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特色。另外,讓同學們自己尋找,民歌及民樂的要素在歌曲中的體現,有的同學找到了同一樂曲《彩雲追月》的不同演繹風格的作品,有通俗的,民族器樂的,爵士樂的,然後同學們將做好的作業自我展示,師生共同分享,對比地感受到同一樂曲的不同風格。有的同學,還尋求到了流行音樂中,如《東風破》及《心中的日月》將二胡和琵琶的融入,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韻味。另外,在預備年級的《亞洲采風》這一課的學習中,從聽覺入手,學習印度的民歌時,從《喜瑪拉亞星》中的幾幅圖片中,讓同學們了解印度的風土人情和其中的瑜枷功,以此來了解印度的歌舞風格。在預備年級《銀海樂波》這一課的學習中,請同學們將自己喜愛的,並已准備好做成課件的影視音樂推薦給全班同學共同分享。教師在上課前要把好預審關,教師可在作業布置時,給同學推薦一些經典的,或是現今比較熱門的影視音樂。如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音樂獎的歌曲,或熱播中的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中的幾個主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等。當耳畔響起《大長今》的旋律,這時同學們會異口同聲的把曲名說出來,而感受朝鮮的音樂。
三、通過音樂作品的擴展講解,讓同學們產生共鳴
在高一音樂課《貝多芬》這一課的學習中,從聆聽《命運》入手,感受音樂,並產生一種聽覺與心靈的強有力的震撼,通過他的創作,感受到作曲家為什麼會創作出此部作品。在了解他的經歷後不難體會到他的創作初衷了,他有個酗酒成性的父親,強迫年少的貝多芬長時間的練習鋼琴,直至他五十歲時,兩耳失聰,但仍堅持創作。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運》代表著貝多芬;同樣,貝多芬代表著《命運》。《第五 「命運」交響曲》代表了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類永不向自身妥協的精神!並讓同學們在聆聽了《命運》後在課後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寫出自己的感想,課上與同學們共同分享。
講到音樂作品的音響再現時,我從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入手,還以他寬宏包容的音樂態度、善良廣博的愛心,介紹了這位世界高音之王。同樣讓同們了解其他兩位世界男高音多明戈和卡雷拉斯。最為傑出的音樂大師們於 2001年6月23日,在北京紫禁城午門廣場,為中國喝彩,為奧運放歌。經典歌劇的演唱與中國的古老的建築,構成了中西合璧的藝術氛圍。申奧史的過程中,也有著他們的足跡,北京的光榮也是他們的榮耀。
在《茉莉花》的學習中,我與學生共同探討了在 04年的奧運會的閉幕式上,14名少女她們演繹的《茉莉花》,是民族與現代的結合,讓世界以此了解中國。
四、音樂課中加入了才藝表演
我利用每節課的 3--5分鍾,請一名同學,進行才藝表演,形式自主決定,可以伴隨著伴奏音樂唱一首歌,可以跳一段舞蹈,沒有藝術特長的同
㈦ 音樂課教學評價用語
老師在教授音樂課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都聽得非常認真,而且學生們聽完課之後對於音樂理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所以教授課程非常成功。
㈧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音樂教學評價
傳統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嚴重製約著音樂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堅持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
要求倡導評價的標准、方法與主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