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班科學學習8教學反思
怎樣壘的高 教學反思 1、活動材料生活化 在活動中我准備的材料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可以每天接版觸到的積木,從權每個班的實木積木中挑選出小的長方形積木,簡單、不繁瑣,真正利用了生活化的活動材料,達到了高效率高質量的活動效果。
2. 學習8的加法運算教學反思
學習8的加法抄運算教襲學反思:
8、9的加減法教學反思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view/23f4edaef524ccbff12184f0.html?from=search
3. 感知數字9的說課稿例如8+1
《8和9的組成》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七課時《8、9的組成》。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掌握8、9的組成是進行8、9的加減運算的基礎。在此我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8、9的組成,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看到一組組成,會想到另一組組成。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並運用於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體驗與同學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活動掌握8、9的組成。難點是:將數字8、9按序分合。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我向同學們呈現了學生最喜歡的五角星,讓學生猜猜有多少個,之後,我告知學生五角星的數量是「比9個少,比7個多」,學生猜出後,我故意呈現7個五角星,讓學生數一數有幾個了,7添上1就是8。這樣自然地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探究發現法
教學8,9的組成時,教師發給學生一些小棒和一些三角形,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小棒擺三角形,讓學生發現8和9的組成,掌握8和9的組成。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3,游戲鞏固法
學生在完成了8和9的組成後,我便和學生一起作對口令的小游戲,當學生知道了游戲規則,學生和學生相互對口令。課堂上一派熱鬧景象,人人爭先恐後,個個參與其中。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聰明智慧。因此,在教學時,通過學生動手擺小棒和三角形,親身感知、體驗數的組成,從而得出8,9的分解和組成,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由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復習舊知 激興導入
新課開始,,我向學生展示5個漂亮的畫片,讓學生填寫圖上空白的地方,接著讓學生猜老師手中的五星,有意思的滲透8和9的組成,從而很自然揭示了課題
這樣設計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了孩子愛玩的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學具,合作學習數的組成
教學8和9的組成,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學具,通過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感知8 和9的組成。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記錄邊討論,自己發現知識的構成。
這樣設計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體會到了與同學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師生互動 游戲鞏固
學習8、9的組成以後,如何牢固掌握至關重要。我採用對口令的形式深化學生記憶。教師說7,學生對7和1組成8,7和2組成9。除了師生互對,同桌之間也開展了對口令。
找朋友。教師把8張數字卡片發給8個學生,讓他們面對面站好,要求他們找到朋友以後手中的數字卡片組成8。
這樣設計教學,再次深化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了升華,孩子們對8、9組成的記憶將牢記心中。
( 四)課堂小結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知道這節課學的是什麼,學到了什麼,進一步系統的梳理本節課的知識,使之內化於學生的腦海。
本節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
五 課後反思
由於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估計不太合理,在導入新課前的復習舊知時,過多的佔用了一些時間,導致後來的游戲鞏固活動顯得時間不夠用,也沒有時間完成作業,再就是對8和9的組成沒有反復讓學生去記憶,學生在今後的計算中可能會遇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