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 觀察動物標本 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製作樹葉標本的前期准備過程:採集、清潔與乾燥,初步了解樹葉標本在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製作樹葉標本的基本方法與主要工具、材料。
3.感受樹葉的多樣與美麗,對植物產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到戶外觀賞落葉,並撿回自己喜歡的各種落葉,要求樹葉完整、平整。
2.製作樹葉標本過程的錄像和做好的樹葉標本若干。
3.製作標本的前期准備工作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抹布、較厚的舊書(幼兒自帶)、皺紋紙。
4.電教設備:投影儀、電腦。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觀賞樹葉標本的興趣。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曲《小樹葉》。[w1]
2.教師:小朋友都喜歡各種各樣的樹葉,還撿回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樹葉。老師也很喜歡各種美麗的小樹葉,你們看這些都是老師喜歡的落葉,它們好看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並欣賞樹葉標本,了解製作標本的意義。
1.引導幼兒觀察樹葉標本與落葉的區別。
教師:這些樹葉和小朋友剛撿回來的樹葉一樣嗎?這些樹葉還有什麼好聽的名字?(樹葉標本)2.幼兒觀賞樹葉標本。
(1)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樹葉標本:你們見過樹葉標本嗎?在哪裡見過?
(2)教師:為什麼有人要採集樹葉做標本?標本有什麼用?
3.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標本就像照片一樣,它能讓大家更清楚地認識許多不同的植物,非常方便。樹葉標本不會枯掉、也不會腐爛,因此可以存放很長時間。
(三)播放錄像,讓幼兒了解製作樹葉標本的簡單方法。
1.讓幼兒猜猜、說說製作樹葉標本的方法。
2.觀看錄像,教師肯定幼兒的已有經驗。
3.重點討論製作樹葉標本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備工作。
(四)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樹葉,為製作樹葉標本做准備。
引導幼兒按照以下程序完成製作樹葉標本的初步工作:選擇完整、平整的樹葉—用抹布清潔樹葉—用皺紋紙乾燥樹葉—用較厚的舊書夾壓樹葉。
活動延伸:
1.日常滲透:帶領幼兒定期為樹葉換皺紋紙,待觀察若干天樹葉完全乾燥後,就可進行標本製作。
2.家園共育: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製作樹葉標本的方法與步驟;家長利用幼兒用書《樹葉標本》,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樹葉標本的製作程序。
3.區域活動:在科學活動區提供各種樹葉標本,供幼兒認識。
⑵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認識小動物教案怎麼寫
網上各個教案文本都有的,可以參考參考
⑶ 小班《認識動物》教學教案
主題目標
1、讓學生認識動物並了解其相關特性。
2、通過調查、閱讀、模仿,培養學生內收集材料、分容析材料和表演的能力。 3、通過對動物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的熱情。 教學准備:
1、相關動物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收集。 2、活動小組的安排和調整。 課時劃分:2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引入。
1、出師一組圖片學生觀賞。 2、你了解這些動物嗎?
二、活動
1、觀察身邊的動物。
(1)觀察身邊的動物,了解動物的特徵和習性,做好觀察紀錄;也可以拍攝它們,將圖片在班級展覽。
觀察地點:花鳥市場
主要動物:烏龜、鸚鵡、松鼠、熱帶魚、寵物狗等
觀察地點: 主要動物:
觀察地點: 主要動物:
⑷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家畜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只能觀察到事物的粗略輪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容易容外界新異刺激的干擾而不能持久。小朋友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有關小動物的話題很感興趣,但對於小動物是只是粗略的了解,在進行《可愛的小動物》主題過程中,發現小動物對於小動物的認識和了解的還不夠透徹,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特徵,為此我把幾個教育活動整合到一起,設計了此次綜合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小動物,了解幾種小動物的特徵和生活習性。 2、增加對小動物的情感,懂得關心,愛護小動物。 活動准備: 小動物掛圖及相關小動物圖片(小兔子、孔雀、小猴子、松鼠等);森林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郊遊,你們想去嗎? 二、認識常見的家禽。 1、認識小雞的一家。 教師:看一看,現在我們到了誰的家?(小雞)小雞的一家都有誰呢?它們長得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的叫聲一樣嗎?請小朋友們來模仿一下它們的叫聲。你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嗎?(引導幼兒交流) 2、認識鴨和鵝,區分它們的異同。(出示湖邊的背景圖) 教師:這是哪裡?看看誰來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它們還有那些不一樣的地方? 引導幼兒分別認識鴨子和鵝,比較不同 三、認識幾種家畜(貓、狗、羊、馬), 教師:小朋友們,這是誰呀?它在做什麼呢?它喜歡吃什麼。分別引導幼兒說一說。鼓勵幼兒說完整話。 四、運用已有經驗,根據動物身體部分的特徵,辨認動物。(出示森林背景圖) 1、師:我們到了哪裡?(大森林),你知道森林裡會有哪些小動物嗎?(幼兒相互交流) 2、師:森林裡靜悄悄的,這里的小動物們藏到了哪去了呢,你們能發現它們嗎? 3、感知小動物的身體特徵。 師:看一看,圖上都有什麼小動物?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根據小動物的身體特徵說出,如小兔的長耳朵、小猴子的長尾巴) 4、鞏固幼兒點數1——5的數量。 師:小朋友仔細看看森林裡有幾種小動物? 五、操作:小動物找媽媽 1、師:我在那邊發現一些小動物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你們願意幫它們找媽媽嗎? 2、引導幼兒取小動物小卡片,粘貼到小動物媽媽圖片旁邊。 3、 交流:你幫哪個小動物找到媽媽了?是怎麼找到的? 六、小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郊遊,認識了那麼多小動物,你們高興嗎?你最喜歡那種動物?你們願意和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交朋友嗎?就讓我們一起關心和愛護小動物們,讓它們永遠成為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吧。
⑸ 幼兒園認識老虎、獅子、獵豹三隻的動物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2、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3、激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准備 ppt:動物之最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活動過程 一、導入談話引起興趣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去動物園參觀,你們願意嗎?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記,動物園里有哪些動物? 他們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1.組織幼兒觀看課件,並加以解釋。 提問:剛才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結:動物園里生長著許多可愛的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和特點。 那麼,它們身上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比如:大象的鼻子最長等。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記憶說說動物身上的之最,說對的教師給予鼓勵、表揚,並頒發獎品。 3.播放課件,將幼兒說出的動物之最進行歸納。 脖子最長的動物是:長頸鹿;鼻子最長的動物是:大象;耳朵最長的動物是:兔子;跑的最快的動物是:獵豹;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嘴巴最大的動物是:河馬;唱歌最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4.請幼兒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動物,它有什麼本領?還有那些動物之最? 5.請幼兒表演動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長鼻子的樣子,並說:"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長。" 三、結束音樂伴奏師生對歌,鞏固知識的掌握。"小朋友,我問你,什麼動物鼻子長? "鼻子長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長"┅┅。 自然結束! 西周幼兒園現正火熱招生中,歡迎上我們的官網了解看看
⑹ 急求一篇《認識一種小動物》的教案,適合3~4歲兒童,
《可愛的小動物》教學案例之一
《可愛的小動物》要求「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培養觀察能力。能用幾句話說出自己喜歡哪種小動物,為什麼喜歡它。並通過問答、評議、補充等,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教學時,教師必須抓住教材和課型特點,從培養觀察能力人手,努力創設富有情趣的交際情境,激發學生表達慾望,使學生樂於交際,善於交際,提高課堂訓練效果。
一、走一走,看一看——豐富感性認識
課前,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時間,在家長的陪同下,到動物園里或親友家、鄰居家問一問,走一走,看一看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哪些動物讓你喜歡。不傷人的小動物可以摸一摸,記住它們的樣子、顏色,它們愛吃什麼,它們的生活習性等。通過走、看、問、聽、摸等一系列活動,豐富感性認識,為課內口語交際作好鋪墊。
二、看一看,說一說——啟發鼓勵創新
1.播放錄像,引發學生興趣
上課時,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播放一段「動物世界」的錄像,看後提問:「動物世界裡的動物有趣嗎?誰能把你課前看到的動物說給大家聽一聽?」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回想一下自己見過什麼動物,在什麼地方看到的,它們長得什麼樣子,怎樣生活的(可以加表演)。引發學生表達的慾望,在他們都興致勃勃地口述所見所聞的小動物後,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介紹了這么多小動物,像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子等,這些動物都很可愛。這節課,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可愛的小動物。」這樣的引導,學生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說起來,思維異常活躍。
2.觀察畫面,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指圖1質疑:(1)這幅圖畫的是誰,他正在干什麼?(2)小兔子正在吃什麼,吃得怎樣?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完整、連貫地說出圖意:一位大哥哥正在拿著胡蘿卜,高興地喂小兔子,小兔子正在吃蘿卜,吃得真香呢!然後,啟發思考:「誰能用不同的話說出圖意?」以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如:一群小白兔正在搶吃大哥哥喂的胡蘿卜,大哥哥看著它們吃得這么甜,心裡多高興啊!看、說第一幅圖之後,可採用同樣的訓練方法,讓學生看、說第二、三幅圖,教師應注意學生口語表達的准確性,啟發鼓勵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3.自願結合,共同討論
教師讓喜愛同一種小動物的學生自願結成小組討論,要求說意思完整、連貫的話。本課教學要著重引導學生圍繞動物的特點把話說通順連貫。可以讓對小動物了解的同學先講自己喜愛什麼小動物,再講它的樣子、顏色、動作、叫聲等。要鼓勵討論中的質疑,特別是對某種小動物不太了解的同學,可以向喜愛這種小動物的同學咨詢,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加強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與人類的關系以及用途等等。
三、畫一畫,演一演——訓練思維能力
這一環節通過「畫—評—說」三個步驟使學生眼、耳、口、腦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參與機會更多,交流更廣,訓練效果更好。
1.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畫下來,塗上漂亮的顏色。
2.誇誇自己的畫,評選「小畫家」。
3.將學生「作品」做成頭飾,請學生上台表演。通過這一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評一評,做一做——鼓勵學生敢說
本次訓練要求通過回答、評議,呈現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這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1.提出問題,開展評議
(1)大家最喜愛什麼小動物?(可從小動物可愛的動作、小動物的叫聲、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小動物與人的關系,小動物的用途等方面交流表達。)
(2)今天誰表現最優秀?(從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聲音響亮、普通話標准、表達完整連貫、發言積極等方面評價,鼓勵學生敢說、願說、說好。)
2.完成家庭作業
回家把你最喜愛的小動物畫好後,塗上顏色,再剪下來,或拍攝下來貼在班級牆報上。也可以把你喜愛的小動物的叫聲用錄音機錄下來。
⑺ 幼兒園中班認識哺乳動物海獺的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稱及其生活習性。 2、知道要保護水的清潔環境。 活動准備: 1、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 2、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問: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它們的名字叫什麼? 2、觀看有關內容的動物世界錄像或圖片,幼兒認識水裡的動物。 (河裡...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個環境(海洋、河、池塘),幼兒繪畫自己喜歡的水生動物,送它們回家。 4、討論:為什麼要這樣放?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5、教師小結。 延伸活動:續繼探索了解有關水生動物的知識。
⑻ 中班《認識動物卡片》的科學教案
一、目標
1.復習漢字「兔、豬、鼠」,新授漢字「虎、鹿」。
2.區別各字發音版的不同之處,能念准字權音。
3.激發幼兒學念繞口令的興趣。
二、准備
1.布置場景(山、路、樹、草、洞)。
2.動物圖片、字卡。
三、過程
(一)引發興趣
1.出示「兔、豬、鼠」。(幼兒自然表示歡迎:兔、豬、鼠歡迎你)
2.猜謎:(1)「頭上長著樹權,身穿梅花衣」(鹿)(鹿、鹿、鹿,歡迎你)
(2)「像貓不是貓,森林裡面稱大王。」(虎)(虎、虎、虎,歡迎你)
(二)新授繞口令
1.提問:「想想這些小動物會躲在哪裡?」
2.出示場景(山、樹、路、草、洞)。
(1)提問:「這些是什麼地方?」
(2)區別「鹿」「路」。
(3)從場景中找出各動物並出示相關的句子,組成繞口令。
(4)如:「虎、虎、虎、在哪裡?」(幼兒在場景中找虎)「虎、虎、虎、在山上。」出示「山上一隻虎」的短句。
(5)完整念繞口令。
(三)游戲鞏固
1.幼兒任選動物字卡,看看扮演誰?然後玩捉迷藏的游戲。
2.幼兒念繞口令,念到誰,誰站出來,舉起字卡(音樂伴奏)。
3。集體游戲。
⑼ 科學認識海洋動物教案
設計教抄學過程,關鍵是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使之與教學內容相統一,這是一篇教案的靈魂.為此,應首先了解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
某一種教學方法適用於某種教材、某些學生特別有效,而對另一些內容或學生可能效果不佳.因而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明確教學方法的職能.Ю·К·巴班斯基對各種教學方法合理運用的時機進行了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