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社會健康一課有怪味的食物不能吃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檢查食物變質的簡單方法。
2、認識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知道它們是檢驗食品衛生合格的標准之一。
活動准備:
變味的食品,食物包裝袋,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變質的食品。
1、出示掛圖:小朋友猜猜這些圖上都是什麼呢?
2、出示麵包、橘子變質前的圖片進行對照:這些橘子和麵包有什麼不同呢?
3、出示有怪味的變質食品:請你們聞一聞有什麼味道?這些已經發霉、有怪味的食物還能不能吃了呢?
4、教師小結:有怪味或看起來和原先不一樣的、發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二、食物變壞的原因。
1、你見過哪些變壞的食物?為什麼這些食物會變成這樣?
2、小結:因為存放的時間長了,食物中的原料發生了變化。
三、了解食物變壞的幾種方法。
1、怎樣辨別食物是否變壞?引導幼兒從食物的顏色、氣味、軟硬等幾方面來鑒別。
2、出示食品包裝袋,引導幼兒觀察上面的數字,介紹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含義。教育幼兒過了保持期的食物不能吃。(我們能在每個包裝袋上看到一些數字和漢字,它是向人們介紹這個食品是什麼時間生產的,這是生產日期。這有一行數字和文字是表示這個物品能放多長時間,叫保質期。
3、觀看幼兒用書,知道新鮮食物與變質食物的區別,知道在保持期內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