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幼兒園小班三字經教案

幼兒園小班三字經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5 20:53:48

① 幼兒園小班三字經惜孟母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本課以中國歷史為素材,分別選擇了《孟母三遷》、《竇燕山教子》兩個歷史故事,講述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朴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其中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

二、目標設定

1、讀准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嘗試根據節奏進行朗讀。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並且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2、初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通過本課,理解詩文內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讀書,就會取得好成績的道理。懂得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從小要打好堅實的知識根底,長大後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的道理。

3、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激發學生閱讀中華經典的興趣,培養學生感悟經典內容的能力。

4、 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美和抑揚頓挫的音律美。

三、策略構建

《三字經》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充分體現了民族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的啟蒙教育。在教學中,首先加強朗讀、思考、感悟的訓練,引導同學們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輕松地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其次,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發學生:每個父母為了兒女能夠成才,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願;作為兒女,應該感謝父母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更加發奮讀書。

四、流程設計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師:孩子們,《三字經》這本書流傳到現在,已經八百多年了。它雖然只有一千多個字,但是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這部奇書,讀讀《三字經》。

1、《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名人,而且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經成為千古佳話。孩子們,你們聽過《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嗎?(教師講《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

2、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到了什麼?

3、剛才老師給你們講得這個故事啊,就出自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字經》第二課,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但願同學們今天能沐浴於我們民族文化的氣息當中,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字《三字經》。(板書:《三字經》)。

(課件)出示填空:

_____,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聽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為大學問家,跟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

_____,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就是那個成語「五子登科」的出處呢。)

4、同學們,通過我們對這幾句《三字經》的理解,你能說一說(這一部分)「三字 經」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教育"。)

(以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本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自主學習,讀通課文

1、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

2、把你認為最難讀的句子畫出來,並努力讀好。

3、匯報交流:難讀的句子,讀通課文。

(這個環節以讀通、讀順課文,讀准字音為重點,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讀,真正將讀落到實處,同時,通過設計讓孩子讀通最難讀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再讀課文,讀出節奏、韻律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韻律。

(1)師:孩子們,我們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律。下面,請大家認真聽錄音。(放《三字經》的朗讀磁帶)

(2)你們聽出了它們的節奏了嗎?下面,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

(3)指名讀,師生共評。(進一步引導學生讀出經文的節奏韻律以及平仄)

①掌握輕重

詞有節奏,句有停頓,現在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試著用節奏線畫一畫停頓的地方,(學生聽並劃出句子內停頓的地方)。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學生試著自讀與對讀,教師檢查學生朗讀的節奏劃分,並讓學生匯報讀,相機引導)。 ②掌握輕重

讀詞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現在聽教師范讀,看看你們能發現老師在輕重處理上有什麼規律。(學生聽)

引導學生懂得:

第一二聲的字讀得輕,聲音有延長。

第三四聲的字讀得重,聲音更短。

在停頓的時候,聲斷而氣相連。

韻腳讀得比其他仄音更重、更長一些。

④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

(四)自讀自悟,讀懂課文意思

1、孩子們,下面我們再次讀一讀課文,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一下這兩句三字經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生邊聽邊體會原文的含義。

3、孩子們,你們還有什麼疑問,是需要老師來幫助你們理解的嗎?(對於學生提出的難點,老師引導理解)

例如:

① 「擇鄰處」(播放動漫或圖片:《孟母三遷》,學生邊看,老師邊講故事:

師:孟母一次又一次帶著孟子搬家,選擇好的鄰居而定居下來,這是為什麼?

(為孟子找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② 「斷機杼」:

課件出示圖片:孩子們,看,圖片上正在織布的人是誰?(孟母)誒,大家再看,這時,發生了什麼事?(織機上的梭子斷了)梭子斷了,就不能再繼續織布了。這塊布就成了一塊廢材料,孟母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討論後得出答案:孟母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恆。)

③師:「竇燕山」是人的名字嗎?(是)

「義方」又是什麼意思呢?(教子中好的方法)

④揚:傳播

(五)感悟課文蘊含的道理

1、孩子們,學了課文,你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師小結:是啊,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他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我們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無論孟母還是竇禹鈞,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選擇了很好、很適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這就是講的哪三個字的含義?(有義方)

(新課標強調學生積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此處句子的教學,採用引導學生自己誦讀、思考、質疑,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最後一起交流的學習過程。既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又使學生互助合作,教師適時的點撥又恰到好處地解答了學生的疑惑。)

(六)模仿課文,自由創編

1、孩子們,《三字經》是我國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三個字為一句,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每句只有三個字,但簡潔明了,含義深刻,又能讓我們一讀就懂。

我們是新時代的孩子,現在我們也來模仿,學著編幾句流暢的《三字經》。

2、交流,比比誰編得更好,先在小組內交流,選出最佳作品。

3、每組的代表朗讀,評出班級「小作家」。

4、自由選讀同學的優秀作品。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著眼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並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所以,「創編」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積累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七)教師總結

結語:這節課,我們一起走近經典,讀了《三字經》的一小部分內容。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卻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經》真是一個豐富的寶藏,有那麼多的知識,那麼多的名人故事,那麼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的深刻道理。正如專家評價的那樣,《三字經》真是「千古一奇書」,值得我們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我希望同學們常讀千古美文,爭做少年君子。

五、板書呈現

第二課: 《三字經》——昔孟母(教育)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② 小班古詩三字經呼,應勿緩父母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古詩朗讀的興趣。
2、引導幼兒邊表演邊朗讀古詩。
二、活動准備:
一幅山水畫,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入場。
2、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
①小朋友們,春天的時候你們去山上玩過嗎?(玩過)在山上你看到了什麼呢?
②(大樹)大樹上住著誰呢?(小鳥)如果你過去抓它,小鳥會撲棱一下飛走嗎?
③(小溪)水聲好聽嗎?(好聽)
④(小花)春天裡小花都開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們看到的小花是什麼顏色的?到了冬天花怎麼了?還在嗎?
⑤你見到大山了嘛?誰能說說你見過的山是什麼顏色的?
⑥小朋友們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鳥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遊的形式帶領幼兒去看畫。
1、師:今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麼?讓我們背上背包出發了!
2、帶領孩子一邊開汽車一邊欣賞路上的風景(輕音樂起)師: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問聲好:「嗨,你好!」看小鳥在我們頭上飛過了,我們也學小鳥飛吧,飛的高,飛的低;好美的小花呀,親親它吧;前面有條小河,我們變成小魚游過去,游呀游,轉個彎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個小山坡,讓我們蹦蹦跳跳的跳上去;這是一條石子路,我們踏步走吧;後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風了,我們找個地方躲一躲。(帶領幼兒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並初步講解詩句的意思。
1、教師與幼兒圍在畫的周圍,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師:哇,小朋友看這個地方漂亮嗎?(漂亮),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東西?
(幼)找到小花,
(師)好漂亮的小花,春天過去了,可小花還依然開放的很漂亮(春去花還在);
(幼)有一座山,(師)我們走遠一些看看山寶寶今天穿了件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 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顏色(遠看山有色);
(教師手指水)看山寶寶旁邊是誰呀?(水)悄悄的走進水寶寶的身邊聽聽,它發出聲音了嗎?
(有聲音的)豎起小耳朵,再聽聽水寶寶真的發出聲音了嗎?
(沒有)(近聽水無聲);
好漂亮的小鳥,和小鳥打個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鳥怎麼不理我們?我們輕輕的走過去摸一摸,奇怪?小鳥怎麼不動的?(這是畫上的小鳥)哦!原來這是一幅畫!
2、教師小結:
師:難怪小朋友剛才沒有聽到水的聲音,小鳥也沒有被嚇跑,這是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幅畫)在很久很久以前許多讀書人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簡單的好聽的話寫下來,變成詩讓別人朗誦。那麼古時候有位叔叔就因為非常喜歡這幅畫,所以寫了首詩,名字就叫「畫」。
(四)和著音樂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1、教師范讀古詩一遍。師:今天老師把這首「畫」的古詩帶來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幼兒再次靜聽錄音一遍:我們再仔細聽聽錄音機里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麼念的,你聽他說到了什麼?怎麼說的?
3、跟讀古詩兩遍。
A、跟隨錄音朗誦第一遍。師:真是好聽的詩,小朋友們也跟著這位阿姨來念一念吧。
B、朗誦第二遍。師:小朋友念的真棒,讓我們象錄音機里的阿姨一樣用好聽的聲音再念一遍。
4、配樂朗誦古詩。
①配樂朗誦古詩第一遍。
師:和這位阿姨念的一樣好聽。聽,好美的音樂,讓我們用好聽的聲音配上美美的音樂來朗誦一遍。
②配樂朗誦古詩第二遍。
師:配上音樂來朗誦,真是太好聽了。老師還想聽聽這么美的聲音,讓我們再來朗誦一遍。
(五)用肢體語言來表演古詩內容。
1、師: 念的太好了,讓我們輕輕地把畫拿到自己跟前對著畫再來念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畫) 2、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畫》的內容兩遍。
①表演第一遍。畫(手拿畫搖搖頭)遠看山有色(把畫拿遠些並人往後)近聽水無聲(突然把畫貼在耳朵旁邊,並搖頭)春去花還在(把畫慢慢移到一邊,停一下,然後用手點一下畫面)人來鳥不驚(搖搖頭,停住)。
②與畫一起表演第二遍。師:和畫寶寶一起朗誦非常有趣,我們把它放到小腳上來朗誦會更有趣。
(六)延伸活動:讓家長去猜謎
1、師:畫寶寶說你們表演的真不錯。這首古詩的意思記住了嗎?我們回家後就把今天學的詩象謎語一樣說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猜一猜,這個謎語說的是什麼?看看他們誰能猜中!
2、帶領幼兒出場地:現在讓我們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裡去考考他們,好嗎?

③ 三字經的完整教案

金苗網有MP3格式的講解,很好

④ 幼兒園三字經教案

首先你要懂得三字經的含義,然後把它講成故事的形式,但不要太長~有些你可以講現在的,總之就是要形象富有想像力一點,因為小孩子的思維都是很活躍的!

⑤ 小班三字經昔孟母教案

教案教案,切莫太教條,特別是對於大學生來講。

建議你根據所講的科目,制專定針對性的教案:
如果是屬文科性質的課,教案只要提綱式的,不能教條,應該發散一點。剩下的部分要臨場發揮,所謂的臨場發揮也是根據你的經驗來,如果你特別能講,特別能白活,就不要特多准備;反之,你可以給自己一些關鍵詞、句式的提示,作為臨場發揮的指引;
如果是理科性質的課,要想講的生動有趣,有吸引力,有點難度,就需要你自己對知識點吃得很透,能夠融會貫通,又能循循善誘,教案就要准備得充分,邏輯性強,知識也要連貫,學生更容易理解。

當然,受眾也很關鍵,所以還有一種方式是問聽課的同學,覺得怎麼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不斷修訂自己的教案。

好的教案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好比電影劇本一樣!

以上純粹個人意見,不是抄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幼兒園小班語言課三字經第十節教案

閱讀《三字經》總體教學目標:
1.知道一些中國的文化知識
版2.提高心理素權質
3.認識漢字
4.提高記憶能力
三字經教案: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⑦ 三字經教案小班

教學設計
閱讀《三字經》總體教學目標:
1.知道一些中國的文化知識
2.提高心理素質
3.認識漢字
4.提高記憶能力

三字經教案: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
,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二、學文曉理
三、擴展活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1、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2)班級內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自然更豐富。
3、揭示揭題: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孩子講謙讓的故事,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學文曉理:
(一)、自讀
生藉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二)、學文釋義
1、講解:(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然後提問:(出示圖片)
⑴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麼做的呢?
⑶他為什麼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麼?
⑸孔融吃梨時講謙讓,爸爸的表情怎樣?(課件展示插圖)爸爸看到孔融這樣做,心裡會怎樣想?他會怎樣誇獎孔融?
⑹誰能學學爸爸的語氣誇誇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裡會怎樣想?
⑻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後也會怎樣做呢?
2、小結: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麵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3、那麼,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什麼呢?
4、老師朗讀三字經,請學生一起讀。
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6、指導學生朗讀經文,背誦經文

⑧ 小班慧童禮儀三字經教案

今天下午,陳老師帶我們到操場上吹泡泡,我們像快活的小兔一樣奔向操場。
我旋開蓋專子,抽出套環,沾一下屬泡泡水,靠近嘴邊,輕輕一吹飛了起來,成群的泡泡誕生了。我們爭先恐後地吹起來,一會兒工夫,我的周圍全是泡泡,像是泡泡的海洋。空中的泡泡千姿百態,大的像氣球,小的像雨點,連成串的像冰糖葫蘆,映入我的眼簾。我們見到這么多的泡泡興奮得手舞足蹈。泡泡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出了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有淡淡的檸檬黃,柔柔的藍天藍,艷艷的瑪瑙紅……炫麗多彩,美麗極了。聽爸爸媽媽說,泡泡五顏六色,是因為太陽公公給它穿了上一件七綵衣裳,我真想成為一個泡泡跟它們一起飛向藍天。
陽光下,我們盡情地玩耍,大家沉浸在泡泡的世界裡。泡泡似乎帶著小朋友們最大的理想飛向藍天……

⑨ 三字經《曰國風》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地震的有關常識,掌握正確的自救方法。 2、能沉著、冷靜面對危險情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3、激發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課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電筒、餅干、水、跳繩、書、玩具、收音機、手套、口罩、哨子。 活動過程: 一、地震的危害 1.孩子們,老師搜集到一段錄像,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播放視頻) 提問:錄像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你看到了什麼?(幼兒發言) 小結:是啊!剛才錄像中大樓在搖晃,地面發出了劇烈的聲響,這就是地震。 2.地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災難,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危害?讓我們來看一看。小朋友,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教師走下去,聽一聽,問一問)再請個別幼兒起來說一說。 小結:地震發生後,出現房屋倒塌、大橋斷裂、山體滑坡,給我們的生命、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地震實在是太可怕了。 二、地震來了怎麼辦 1.如果地震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怎麼辦? 2.地面出現劇烈的震動,我們躲在哪裡安全些?請個別幼兒說。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判斷誰做的對,教師用泡沫板演示形成的三角區,讓幼兒明白什麼地方安全。 3.如果在這個教室里發生地震,該怎麼辦?請小朋友找個地方躲起來,看看誰找的地方最安全,保持的姿勢最正確。教師一邊指導一邊給做對的小朋友貼上一個小標志。小結幼兒躲的情況。什麼時候往外跑?逃跑時應該注意什麼?(有秩序,沿牆角跑,保護頭部。)可以用什麼來護住我們的頭? 小朋友,聽!是誰的聲音?(放圖片)他沒有跑出去,被困在了裡面,他用什麼辦法讓別人知道被困在裡面?什麼時候喊?(有人時喊)為什麼沒人時不要喊? (保持體力)沒有勁喊了怎麼辦? (哨子、敲擊、尋找食物、想辦法自救) 小結:如果地震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先躲後跑,如果被困住好幾天了,都沒有人來救你,不要灰心,相信肯定會有人來救我們。 三、地震的預防 1.日本是一個多震的國家,他們的家裡准備了一個地震急救箱,以備急用。裡面有許多物品,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應該選什麼物品,用它來干什麼?然後放到你們組的急救箱里。選好了嗎?請地霞來了.;.璧黲蠡一譬壤黲擎r赫.=參。一一黍一~把你們組的急救箱送到老師這,然後回到座位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急救箱都有些什麼?(提問:水和餅干我們需要它嗎?手電筒能派上什麼用場?收音機也能幫助到我們嗎?小小的哨子有什麼用?手套能有什麼用處?) 小結:有了急救箱里的這些東西,我們就可以利用它來幫我們渡過難關了。 2.地震很可怕,如果我們能提前知道地震何時發生該有多好?但現在我們還無法預測地震的發生。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在地震發生的前一兩天或幾個小時內經常會發生一些常的現象,讓我們看一看。(請幼兒看課件) 小結:這些現象都是通過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的,小朋友發現後可以告訴周圍的人 四、地震演習

⑩ 小班三字經第三節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三字經》中「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兩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經內容,讓幼兒從小就懂得講誠信,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活動准備:
故事《狼來了》的圖片。《三字經》文字。
活動過程:
一、教師復習學過的《三字經》內容。
1、師:「小朋友,上次我們學了一個《黃香暖席》的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幼兒說出:黃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經里是怎樣說的?(幼兒一邊拍小手一邊誦讀出「香九嶺,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兩句。)
2、師:我們還學了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幼兒說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愛護弟弟。)三字經里是怎樣說的?(幼兒一邊拍小手一邊誦讀出「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兩句。)
3、師:今天,老師再給小朋友講一個《狼來了》的故事,聽聽故事裡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出示圖片老師講故事。)
二、學習新的內容「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問:故事裡有誰?他做了什麼事情?為什麼狼真的來了人們都不來救他呢?
2、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從小就要講真話,不能騙人,要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3、師:在《三字經》里是這樣說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經》文字)
三、幼兒學習誦讀。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小班三字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