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綠蒲網教案

綠蒲網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5 20:13:41

⑴ 中班語言綠色春裝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大家喜歡綠色的原因。
2、激發幼兒對綠色的喜愛之請,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表達對綠色的喜愛之情。
活動准備
1、掛圖11號。
2、綠色的透明玻璃紙。
3、油畫棒一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油畫棒談話引出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出示油畫棒:這是什麼?油畫棒能塗出各種顏色,這些顏色當中,你最喜歡什麼顏色,為什麼?(引導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誰最喜歡綠色的?為什麼?(引導幼兒討論後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很喜歡綠色,為什麼呢?(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親親綠色》。教師講述故事,請幼兒聽故事《親親綠色》
二、基本部分
欣賞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請幼兒完整的回答故事的名字叫做《親親綠色》。)
2、綠寶寶為什麼不高興?(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景回答問題)
3、小木偶是怎樣安慰它的?哪些小動物喜歡綠色?(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完整的回答)
4、它們為什麼最喜歡綠色呢?(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大膽的回答問題)
5、請你們再聽一遍故事。結合掛圖講述故事。
——提問:山羊公公、兔姐姐、長頸鹿和小朋友為什麼喜歡綠色?
——綠寶寶聽了有什麼感覺?它是怎麼說的?
6、親親綠色
——你喜歡綠色嗎?如果讓你對綠寶寶說話,你會說什麼?
——啟發幼兒對綠色說句話。
7、看看綠色世界
——幼兒人手一張小玻璃紙,帶領幼兒到戶外場地上,透過玻璃紙看看周圍的世界變成了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說說:綠色的大樹,綠色的幼兒園,綠色的小朋友等。
三、結束部分
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⑵ 朱自清散文綠教案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
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
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
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
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
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
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
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
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
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
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
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
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⑶ 幼兒園綠蘿教案

帶著問題復我仔細的制看了一遍教案,回顧當時的教學情景,發現了問題所在。(1)目標不明確,目標要求幼兒有順序的觀察植物,而我則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幼兒的觀察能力,順著成人的思維簡略的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忽視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忽視了引導幼兒從部分到整體進行有序的觀察。結果出現了漏畫、多畫,寫生畫與實物有差異的現象。(2)范畫限制了幼兒,使得幼兒畫的葉子、葉脈、葉莖跟老師的范畫都一樣。當時,我只是引導幼兒觀察了其中的一片葉子,並畫出展開的、葉莖很直的一種形態的葉子。其實綠蘿的葉子、葉莖形態大小各異。我沒有再引導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如:捲曲的葉子、葉子之間的遮擋、新發出的葉子要比老葉子的顏色要淡。老葉子的葉脈粗,而新葉子的葉脈細,以及葉莖的長短、粗細等等。沒有細致的觀察導致幼兒認為所有的葉子都一樣,畫出的葉子形狀、葉脈都一樣。限制了幼兒觀察的范圍和能力。(3)沒有為幼兒提供足夠數量的綠蘿,便於幼兒近距離的觀察,這也是這節課中存在的問題。

⑷ 柳樹變綠了教案小小班美工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棉簽蘸上綠色在柳樹上添畫柳條。
2、遷移觀察的經驗,探索在柳條的兩邊點畫柳葉。
3、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注意畫面的整潔。
活動准備:
1、觀察過柳樹,白色紙一張。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3、綠色顏料以及棉簽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的方式,進一步認識柳樹的特徵。
教師:春風吹過,柳樹都變綠了,柳樹是什麼樣子的呢?柳條是什麼樣子的?柳條上的柳葉又是怎樣的?(柳樹上有長長的柳條,柳條上有許多綠色的柳葉)
2、幼兒探索畫柳條的方法。
教師在白色的紙上畫一條垂柳,請個別幼兒上來用棉簽蘸顏色在柳條上添畫柳葉,讓幼兒觀察柳葉是從柳條上向左邊和右邊長出來的。
3、教師帶領幼兒空手練習畫柳葉,並用語言提示幼兒:「蘸點綠色,左一條,右一條;蘸點綠色,左一條,右一條……」
3、幼兒使用棉簽進行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書上的範例,提醒幼兒先在柳樹的粗枝條上添畫細細的柳條,再在柳條上添畫許多柳葉。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對個別幼兒給予必要的指點和幫助。
5、展示幼兒的作品。
活動反思:
活動中主要讓幼兒學慣用棉簽為柳樹添畫柳葉。為了避免以前美術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我在幫助幼兒學習使用棉簽的過程中使用了富有童趣的引導語,如讓棉簽喝喝水、站站好、彎彎腰等。在引導幼兒添畫柳葉的過程中我也用語言進行指導,如:小棉簽要跳舞了,它是怎樣跳的呢?左邊跳、有邊跳、上邊跳、下邊跳。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孩子們一邊畫一邊說:小棉簽,站好了,喝喝水。小棉簽來跳舞,這里跳、哪裡跳……整個活動中幼兒非常投入,作品的效果也非常好。

⑸ 幼兒園中班紅黃藍綠有哪些教案和反思

【主題活動名稱】: 紅黃藍綠 【版面介紹】: 幼兒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像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艷、美麗的色彩讓孩子們喜愛,更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綠綠的自然角植物、蔚藍色的天空、紅彤彤的太陽、黃橙橙的梨子……在主題開展的初期,我們在教室內創設了「紅黃藍綠四色寶寶」、「秋天的顏色」等牆面,懸掛起了幼兒繪畫、剪貼的「裝滿落葉的靴子」。這些環境的創設,引發了幼兒與它們之間發生互動。孩子開始從家裡、教室內、校園、戶外社區等地方,尋找四種顏色寶寶的朋友以及大自然的各種各樣的顏色。 在尋找「紅黃藍綠」的活動中,孩子們從教室的實物、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尋找出相應的物體,在這些物體的顏色和顏色寶寶相匹配的同時,孩子們對紫色、粉紅色是否屬於紅色系列產生了分歧,這樣也就引出了「顏色對對碰」,即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出其他的新顏色。 於是我們在區域活動中提供許多組玩色的活動有:變色鏡、變色花、顏色配對、滾彈珠等等,幼兒一邊玩色,一邊將活動過程和發現記錄下來,和其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在秋景迷人的季節里,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觀發現秋天是多姿多彩的,他們感知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裡? 如:紅色的楓葉、五顏六色的菊花、小草變黃了、樹葉有的黃有的綠。在戶外尋找秋天的同時,孩子對各種落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開展了「撿落葉」、「樹葉分類」、親子活動「樹葉變變變」

⑹ 職高農業課教案、試卷及復習資料

初一上生物的期末總結資料(基因戰者整理)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一、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能排泄廢物
4、有應激性 5、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6、生長發育 7、能繁殖 8、遺傳變異
二、 觀察法 P2
第二節 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二、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節 生物圈
一、 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二、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
二、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考卷子的題目理解掌握)
三、 探究的過程: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制定計劃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和交流
四、 對照實驗 P15
五、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根據同種或異種的關系,生物因素可分為兩種:1、種內關系:種內互助(螞蟻搬食)、種內斗爭(兩豹爭奪羚羊、爭奪棲息地)
2、種間關系:寄生(蛔蟲)、競爭(獅子和豹爭奪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鳥)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二、 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
2、 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3、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吳病。
三、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第五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類型p29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二、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p30
注意DDT的例子 (平時練習卷子的題目)

第二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觀察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准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三、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2、 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3、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 切片、塗片、裝片的區別 P42
二、 實驗過程P43-44
三、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支持、保護
2、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
4、 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 液泡:細胞液
7、 線粒體:呼吸的場所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 動物細胞的結構
1、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第二章 細胞的生活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 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 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並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 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 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 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 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 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 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 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 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期中考後內容(重點復習)
第三章 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概念
三、 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四、 幾種組織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聯系,構成一個具有一定形狀,能夠完成多種功能的結構才能夠滿足植物體某一方面生命活動的需要,這樣的結構叫做器官。
五、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六、 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並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七、 動物或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了系統。
八、 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九、 P65題3
十、 八大系統的名稱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一、 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 養器官:根、莖、葉 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二、 植物的組織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一、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
二、草履蟲
結構:纖毛、表膜、收集管、收縮泡、胞肛、口溝、食物泡、細胞質、細胞核(大核、小核)
功能:筆記
三、 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1、 有益方面:筆記
2、 有害方面:筆記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一、 蕨類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莖,而是它的復葉;地下部分是地下莖和根。
二、 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三、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時可形成原葉體。
四、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五、 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牆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六、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七、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十一、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
第四章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一、 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二、 病毒的結構
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三、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看筆記
第二節 種子植物
一、 種子的結構
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
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二、 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筆記)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
一、 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自身條件:子粒飽滿,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過休眠期。
二、 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和抽樣檢測
三、 種子萌發的過程
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一、 根尖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 幼根的生長
1、 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
2、 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三、 芽的結構
1、 芽軸——發育成莖
2、 芽原基——發育長成側芽
3、 生長點——使芽軸不斷伸長,並產生出新的芽原基和葉原基
4、 葉原基——發育成幼葉]
四、 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氮、磷、鉀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
一、 花由花芽發育而來
二、 花的結構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葯、花絲)、雌蕊(子房、花柱、柱頭)
三、 傳粉和受精
看筆記
四、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果實 受精卵——胚 受精極核——胚乳
胚珠——種子 珠被——種皮
五、 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循環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1、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
3、 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
4、 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二、 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結構
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三、 水分的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第三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一、 葉片的結構
上下表皮、葉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葉脈、氣孔
二、 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三、 蒸騰作用的意義:
1、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於被灼傷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4、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第一節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一、 天竺葵的實驗
1、 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
2、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
3、 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
4、 染色:用碘液染色
5、 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二、 光合作用
1、 產生了澱粉等有機物
2、 並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里
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 綠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1、 用來構建之物體
2、 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二、 呼吸作用
1、 在線粒體里進行
2、 有機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儲存的能量也被釋放,供生命活動需要。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 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無機物+水 ———— 有機物+氧氣
葉綠體 (儲存能量)
二、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 栽培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一、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二、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植被覆蓋率低
2、 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⑺ 《綠色蟈蟈》教案

《綠色蟈蟈》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②體味文中美詞佳句,試分析作用;
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課前准備:
教師可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通過課件,製作出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動畫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布置學生課下認真進行觀察,准備向同學介紹一種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裡在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出示課題:綠色蟈蟈 』
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學生交流有關蟈蟈的文章與圖片,學生整體了解感知蟈蟈;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
蟈蟈的外形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出示板書: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色 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為食
研讀探究:
學生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師生在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麼?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麼? (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因為它能給人以形象生動的感受;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學生設疑: 1、 蟈蟈的叫聲非常的優美,但是蟈蟈的發生器官與人的發生器官有何不同? 2、 如何看待動物中的同類相食這種現象? 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鞏固練習: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為內容寫一篇小短文。 課後記:《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在課堂中,學生設疑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今後要繼續保持著一個環節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是法布爾《昆蟲記》整部書的特色。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說:「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確如此,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先讓學生認真地把課文讀一遍,畫出生字詞。然後讀第二遍,畫出自己認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切實地感受課文內容。 作者用什麼方法引出蟈蟈呢?第1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裡,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說明作者對他所熱愛的事業是多麼執著!搞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精神。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多麼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從第3段開始介紹蟈蟈。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蟈蟈。先寫它的歌聲。蟈蟈的聲音是「竊竊自語」,「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作響」,聲音「喑啞」「尖銳」「短促」「清脆」。當四周的蛙聲和其他蟲鳴沉寂時,蟈蟈的聲音則顯得「非常柔和」。這些描述都表現出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特別是「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在我國北方,人們卻讓蟬篡奪了你的名聲!」流露出了多麼濃厚熾熱的感情! 進入第4段,開始寫蟈蟈的食物習性,一直寫到最後一段,這是文章的主體。這部分 內容是觀察金屬網罩里的蟈蟈。作者為了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不僅到野外去觀察,還捉了許多養在家裡,這就是他的實驗室。蟈蟈長得什麼樣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優美的語言刻畫出蟈蟈可愛的樣子。接下來,作者寫蟈蟈的食物。作者把蟈蟈和螽斯比較著寫,它們都不太喜歡吃萵苣葉。這使作者遇到了「麻煩」。「麻煩」一詞表現作者對蟈蟈悉心照料不怕麻煩的態度。作者推測蟈蟈可能吃鮮肉。這樣的介紹,與一般的說明文不同。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親切自然,富有文學筆法,是法布爾《昆蟲記》的特色。這種筆法非常受青少年的歡迎。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最喜歡吃什麼食物的呢?一句話,通過觀察。清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謎——捕蟬為食。那麼蟈蟈為什麼最喜歡吃蟬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作者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實驗和觀察。第7段寫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秘密,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本文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自始至終饒有興趣。文中表現出的作者仔細觀察,細心揣摩的探索創新精神是十分可貴的,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
本文的寫作特點很突出:1.文藝筆調。本文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既有對昆蟲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感情的流露。2.生動傳神的語言。作者對蟈蟈充滿了喜愛之情,因此在語言的使用上盡量生動感人。比如,「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猶豫地都接受」「嗉囊裝滿後,它用喙尖抓抓腳底,用沾著唾液的爪擦擦臉和眼睛,然後閉著雙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這些語言都很傳神。3.擬人手法的運用。像「蟈蟈在竊竊自語」「蟈蟈酷愛甜食」「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處在一起的」等都運用了擬人手法。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4.通過比較來寫蟈蟈。比如在寫蟈蟈的叫聲時,拿蟬的叫聲來作比較;寫它喜歡吃肉食時,拿螽斯來作比較;寫它追捕蟬時,拿鷹來作比較;寫它同類相食時,拿螳螂來作比較。這些比較,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了作者對各種昆蟲的習性了如指掌。
二、問題研究
本文的生字詞比較多,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多讀幾遍,多寫幾遍,弄清意思。這些詞語是:篝火、狩獵、喧囂、弱肉強食、顎、鉗子、、喑啞、靜謐、沉寂、更勝一籌、螽斯、萵苣、懸殊、踢蹬、津津有味、嗉囊、喙、吮取、酷愛、螳螂、貪婪、唾液。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文章,教學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千萬不要上得枯燥乏味。因此,多讀,讓學生自己討論是可取的辦法。
6、7、8、9、10段都很短,一段一層意思,教師可讓學生自己總結。比如教師可以提問:「這五段合並為一段行不行?為什麼?」
練習說明
一 快速閱讀課文,討論並完成下列各題。
1.綠色蟈蟈的外表有哪些特徵?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的習性?
2.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3.課文多處運用擬人手法,找出幾個例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閱讀效果,看看學生能否抓住文章的基本內容。參考答案: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作者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
2.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里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里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為「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3.「竊竊自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是擬人。這樣寫親切自然,形象生動。
二 去戶外靜聽蟲鳴鳥啼,辨別這些聲音,並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
此題旨在鼓勵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實現跨學科交流。
教學建議
一、找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進行課外閱讀,並做讀書筆記。
二、注意學習、積累語言。
三、同學之間互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動物。

⑻ 綠色家庭我先行教案

在自己家庭中保護環境,不要在外面隨手扔圾機,作作業要離桌子2拳,這樣才不會近視,等等,還有許多,請你們多多注意

閱讀全文

與綠蒲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