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孤獨之旅優質課教案

孤獨之旅優質課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5 17:08:31

『壹』 初中語文孤獨之旅說課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來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孤獨之旅》。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作業設計、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我今天的說課。
一、 說教材
1、說課題
《孤獨之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共四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少年生活的小說。《孤獨之旅》是一篇略讀課文,我用一個課時來講解。
2、說教材內容
《孤獨之旅》選自曹文軒先生的長篇小說《草房子》。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杜小康的少年,因家庭變故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盪放鴨,經過長時間艱苦的歷練,最終成長為男子漢的故事。
這篇文章告訴學生,人需要在艱苦的條件中錘煉,需要在孤寂中磨練 ,這樣才能長大成人。
3、說課標
課標要求七到九年級學生,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任務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和評價,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4、說教學目標
據課標的要求和九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九年級的學生閱讀文章,有了一定的邏輯能力,讀一篇較長的小說應該明白文章講的是什麼,所以第一個目標是熟讀課文,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故事的發展線索,跟隨杜小康一起感受「孤獨之旅」;接著根據三個維度中的「過程和方法」維度,我設計的第二個教學目標是具體分析文章的語言文字,品讀出色的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徵;最後,根據三個維度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出發,我設計的第三個教學目標是體會作者的寫作用意,梳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歷程,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體會其帶給我們的精神價值,鼓勵學生要有面對孤獨、面對困難,敢於承擔、努力奮斗的勇氣!
5、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A說重點
根據本單元及本課的要求,我設定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杜小康的孤獨之旅,體會在杜小康放鴨的過程中,從作者對杜小康所處的環境和語言中的變化中,襯托出的杜小康自身的變化。隨著杜小康前進的步伐,讓我們和他一起感受孤獨,見證成長。
B說難點
全文文章較長,九年級學生的前後照應,對比學習的能力不強,所以教學的難點就在於,隨著故事的發展,學生對杜小康感情變化的發現,從最初的害怕「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到最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讓同學們體會出,人只有經歷過磨難的洗禮,才會真正的長大。

二、 說教法、學法
1、 說教法
面對九年級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在這里我主要運用以下四種教學方法。
A朗讀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更能從句子中體會其所要表達的感情。例如:倒數第二自然段中,「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後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讀的時候,應該讀出杜小康經過漫長的磨練之後,看到第一顆鴨蛋時的興奮、激動、驚喜、欣慰等感情。
B提問法。這是一篇較長的小說,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找出答案。這樣比較有針對性,加深印象。假設的問題如「文章的第一段有什麼用意,從中你讀到了什麼?」再例如「找出文中描寫鴨子的部分,有什麼變化;鴨子的變化與杜小康的變化有什麼聯系嗎?」
C多媒體展示法。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一些蘆盪的畫面,讓學生感受一下真實的景象。展示聲音資源,聽聽別人的朗讀。
D、自主探究法。讓學生提出疑問,由同學思考、討論,先由學生解答,再由老師總結。預設問題有:「文中有很多自然環境的描寫,很精彩,可以說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請問這些描寫有什麼用?」找3、4個學生回答,擬定老師的回答是,「文章中有很多地方描寫到環境,不同地方的描寫具有不一樣的作用。比如說,在高潮部分描寫的暴風雨的景色,是為了突出環境的惡劣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鴨子跑了,這才有以後故事的發生,也展現了杜小康勇敢承擔責任,逐漸長大的一面。」等。
2、說學法
學生學習本單元時,要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只有一個課時的時間,所以需要學生提前預習。我提出來了兩個要求:A利用工具書弄通不懂的生字詞;B熟悉課文,會用二三百字復述。

三、 說教學過程
1、 導語
親愛的同學們,喜歡旅行嗎?和親人、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可是你曾經一個人出去旅行過嗎?沒有家人、好友的陪伴,想想看,你會感到害怕、孤單嗎?今天,然我們跟著一位少年,去感受一下他的「孤獨之旅」。
2、課文分析
本單元是小說單元,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今天的講課就按照這三個要素來整體感知。
第一步,我們先看人物。通過學生課前預習,不難發現,本課活靈活現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的小主人公杜小康,另一個是他的父親杜雍和。
先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句子,例如「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麻油地。」為什麼他不想了,現在他心中又在想什麼呢?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徵,討論杜小康的想法在旅途開始之時與之後的,有沒有差別?有什麼樣的差別。
找出文中描寫父親杜雍和心理的句子,例如,他對杜小康帶著哭腔的請求,為什麼置之不理?分析他對小康的態度,前後有變化嗎?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第二步,我們來看課文。根據時間的發展順序,文章的情節自然而然的展開了。
(開始) 文章的第一段,講的是旅途開始的原因。「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忽然一落千丈」,「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了,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由此,杜小康的孤獨之旅在這個毫無預兆的情況下開始了。
(經過) 事情接著發生發展。在他的旅途中,首先就是不堪接受的孤獨之苦。他面對的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恐懼和無助,「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些問題時刻壓迫著他幼小的心靈。到了真正的蘆盪,「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只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杜小康不得不面對這份孤單,這份害怕,他選擇了接受,而不是逃避。他承受了這份孤獨的艱辛。第33段「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的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盪盪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高潮)在蘆盪的日子,並不是風平浪靜的。會有暴風雨。他和父親奮力追趕驚散的鴨群。當杜小康像大人一樣地戰勝了風暴,攏住走散的鴨群時,「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其實他的哭是一種宣洩,是戰勝孤獨之後,享受孤獨帶來的感動。完成了從小男孩到男子漢的蛻變。
(結束)當他驚喜地發現鴨蛋時,他激動、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發現「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自己長這么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這是雨過天晴之後的喜悅,這是戰勝孤獨,戰勝困難的收獲。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啊!
第三步,我們講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
A鴨群。文中有多處描寫鴨群的句子。例如第4、10、15、50等自然段中有,讓學生找出來。欣賞作者的描寫,分析鴨群的變化。
B蘆盪。第21自然段有詳細描寫。「這才是真正的蘆葦盪。」給杜小康的感覺是「蘆盪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到回來,當杜小康接受了這份孤獨時,「再面對這浩浩盪盪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第33自然段)。蘆盪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C風雨。文章的高潮是杜小康接受大自然惡劣的自然環境的洗禮。第36自然段有關於暴風雨的描寫。感受暴風雨的可怕。「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體味「歇斯底里」用在這里所表現出來的感情。暴風雨給了杜小康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經過暴風雨的一夜,杜小康長大了。
3、分析文中的語言
這篇小說的語言平白、朴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關於孤獨的描寫、環境的描寫、暴風雨的描寫,都描寫的真真實實。
4、分析話語中所表現出的心理變化
採用朗讀教學法,讀出文中杜小康說的話,一共有4句,分別在第二自然段「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第31自然段「我要回家」,第還是「分頭去找吧。」第51段「蛋!爸!鴨蛋!鴨下蛋了!」我們可以想像,在蘆盪的日子,杜小康還會有別的話,但我們聯繫上下文,從這四句中,能發現杜小康的心理變化,從不堪忍受孤獨,接受孤獨,享受孤獨和雨過天晴之後的喜悅,展示著旅途中杜小康的成長變化。
5、總結全文,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
它通過對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學而不得不跟父親到野外放鴨經過的記敘,表現了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斗爭中成熟堅強起來。「孤獨之旅「中的「孤獨」不僅僅指客觀環境的一個人,也指心理的寂寞和孤單。這份孤獨是少年成長的促成劑。
6、學習「杜小康」,塑造堅強自我
課文學完了,啟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只有接受了挑戰,才能完成自己的成長!希望學生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後,以後自己再面對困難,能夠選 擇一種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突破自我。
四、作業設計
1、閱讀長篇小說《草房子》,看看杜小康還經歷了什麼,他是怎麼面對的,結局如何。這和他在蘆盪的經歷有什麼聯系?
2、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過孤獨,試以「我的孤獨」為題,寫一段話,字數不限。
五、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孤獨之旅
開始——————————————————前行
杜小康 害怕 接受 消解 承受 享受 收獲

『貳』 求 初3上冊 孤獨之旅 賞析

題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鴨生活的全過程,「孤獨」滲透於人物放鴨期間的全部生活空間和心靈空間。對杜小康來說,「孤獨」含義是:①、情感世界的孤獨。杜小康離開學校,沒有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遠離人群;與父親沒有共同語言,缺乏心靈的溝通和交流。②、面對自然環境的孤獨。離開村莊,來到一個無比廣闊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幼小的心靈感覺到了巨大的孤獨。③、對未來的恐懼。慢慢 這一切構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獨之旅」。
文章中用放鴨中 路何處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青森森一片,浩浩盪盪,空氣中滿是蘆葉清香,摻雜一縷一縷香草香,蘆葉邊飛著無數螢火蟲是盡頭?用這樣的廣闊無邊和寧靜美好和暴風雨中 雷聲如萬輛戰車滾動,歇斯底里 ,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撅斷千萬支蘆葦,吹卷鴨欄、驚散鴨群的惡劣可怕來烘托、反襯來折射人物心理變化,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
杜小康懷著被迫、寂寞、恐懼的心情開始了他的孤獨之旅,最後終於明白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這樣才會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恩,不知道這樣的答案你還滿意不?

『叄』 孤獨之旅 這篇文章代表性景物描寫 有哪些呀~! 急需 明天上公開課呀

1、、「四周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 這是一個過渡段,這里的環境描寫有一個關鍵性,標志性的提示:杜家父子所處的環境已經空曠,預示著後面尚未知的一切事情都無可依靠,能靠的只有他們自己。 2、「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的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盪盪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一片浮雲」這是天空的寂寞,也是杜家父子心中的沉靜。「浩浩盪盪」以大襯小,襯出杜家父子一天從早到晚都只能面對大海一樣浩盪的蘆葦,「一縷炊煙」描繪的是兩人的簡單得無法再簡單的生活,單單只有一縷啊!這三樣景色,就是一個大人,一個小孩長期以來的生存狀態的表現。「不再忽然地」是兩人在這樣環境中的漸趨的習慣。孤獨於他們而言,已經不再陌生了。 3、「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 黑是一個形容詞,在文學中用它來表現心情,顯得直接,純粹,當一個人覺得生活失去了光彩,那他的心情也可想而知。風是沒有色彩的,可是因為杜小康的意識發生轉變,他所見的一切也變了色了。當然,此處的黑是暗示著環境不同於尋常的陰沉,預示著在接下來的時候里將會有讓人心急的事情發生。壓抑的恐怖的「黑」是鋪墊是渲染。這一筆與文章結尾部分一段景色描寫相似。「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長這么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的明亮」,當杜小康承受了一場暴風雨的洗禮後,他感受到自己堅強了,這也如雨後的天晴,一切事物都從黑暗變為明亮,盡管現在才是真正的夜晚。這兩句景色的呼應和對比為文章增加了不少聯想空間。

『肆』 處3!人教版10課的孤獨之旅!

在網上的課件里是這樣描述的: 開端;寫杜小康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我找了一下,那篇課文的開頭和原文是一樣的,文章叫 孤獨之旅 ,著重是在寫 旅途 和孤獨,所以沒怎麼介紹他輟學的原因,我認為多半也是經濟原因,因為從文中可以看出,他 父親也是希望兒子能夠讀書的,而且 也不因為 父母感情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也認為是 經濟困難,畢竟 這個原因是 現在孩子輟學的最主要原因! 孤獨之旅 作者:曹文軒 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了,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 一 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後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麼也沒有了。 杜雍和沉著臉,絕不回頭去看一眼。他對杜小康帶了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著船,將鴨子一個勁趕向前方。 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一個扇面形水流。每隻鴨子本身,又有著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律性的花紋。無論是小扇面形水 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恆的水聲。 杜雍和現在只是要求它們向前游去,不停頓地游去,不肯給他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機會。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純粹的。 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梁……都在不停地後退,成為杜小康眼中的遙遠之物。 終於已經不可能再有回頭的念頭了。杜雍和這才將船慢慢停下。 已經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過去一隻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從未見過的面孔了。 鴨們不管。它們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們永遠的故鄉。它們開始覓食。覓食之後,忽然有了興致,就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占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 黃昏,船艙里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里的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後又貼著水面,慢慢飄散。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因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從河的東頭升上空中時,杜雍和父子倆已經開始吃飯。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唯恐自己與這只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插回翅膀里。 父子倆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覺。 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等杜小康終於有了倦意,躺到船艙里的席子上。 以後的幾天,都是這一天的重復。 這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這才是真正的蘆盪,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盪。到達這里時,已是傍晚。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盪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著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他告訴杜小康,蘆葦叢里有蘆雁的窩,明天,可以去撿蘆雁的蛋;有兔子,這里的兔子,毛色與蘆葦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著,你也未必能一眼發現它…… 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靜定下來。 這里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里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一種知名的香草,一縷一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著。 水邊的蘆葉里,飛著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隻幾百隻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隻水鳥正浮在水面上。 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裡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第二天,父子倆登上蘆葦灘,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用鐮刀割倒一大片蘆葦,然後將它們紮成把。忙了整整一天,給鴨們圍了一個鴨欄,也為他們自己搭了一個小窩棚。從此,他們將以這里為家,在這一帶蘆盪放鴨,直到明年春天。 二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與這種孤獨相比,杜小康退學後將自己關在紅門裡面產生的那點孤獨,簡直就算不得什麼了。他們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杜小康只能與父親說說話。奇怪的是,他和父親之間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對話,他們幾乎不知道再說些什麼,而且,原先看來是必要的對話,現在也可以通過眼神或者乾脆連眼神都不必給予,雙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裡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亂發脾氣。他覺得自己將這么小小年紀的一個孩子,就拉進他這樣一個計劃里,未免有點殘酷了。他覺得對不住兒子。但他現在除了用大手去撫慰兒子,也別無他法。他對杜小康說:「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樹還沒有發芽時就回家……」他甚至向兒子保證,「我要讓你讀書,無憂無慮地讀書……」 後來,父子倆心裡都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盪盪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鴨子在這里長得飛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鴨子的樣子。當它們全部浮在水面上時,居然已經是一大片了。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里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鴨欄忽然被風吹開了,等父子倆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它時,一陣旋風,幾乎將鴨欄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因為他看到,鴨群被分成了無數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這股鴨子大概有六七十隻。它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倉皇逃竄著。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他不停地用手撥著眼前的蘆葦。即使這樣,臉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鑽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他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然而這群平時很溫順的小東西,今天卻都瘋了一樣,只顧沒頭沒腦地亂竄。 到暴風雨將歇時,還有十幾只鴨沒被找回來。 杜雍和望著兒子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唇,說:「你進窩棚里歇一會,我去找。」 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空手回到窩棚的杜雍和沒有見到杜小康,他就大聲叫起來。但除了雨後的寂靜之外,沒有任何回應。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尋找過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幾只鴨,但在蘆盪里迷路了。一樣的蘆葦,一樣重重疊疊無邊無際。鴨們東鑽西鑽,不一會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見著天黑了。他停住了,大聲地呼喊著父親。就像父親聽不到他的回應一樣,他也沒有聽到父親的回應。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極了,將一些蘆葦踩倒,躺了下來。 那十幾只受了驚的鴨,居然寸步不離地挨著主人蹲了下來。 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里。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長這么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明亮。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當時杜小康正在蘆葦上靜靜地躺著。不知是因為太困了,還是因為他又餓又累堅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沒有能夠將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軟的兒子,朝窩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隻腳板底,還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親的腳印里,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的那群鴨的羽毛上……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開鴨欄,讓鴨們走到水中時,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顆白色的東西。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後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裡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

閱讀全文

與孤獨之旅優質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