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浣溪沙蘇軾教案
http://www.jxjyzy.com/ResourceHtml/657942.html在這里下載或版權http://www.sunwang.cn/Soft/yycz/banian/200812/Soft_20081201153656.html
❷ 中班古詩長干行教案
李白《長干行》
其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其二
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日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江。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作品簡介】
《長干行》由李白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通過一個女主人的口吻,寫她對經商在外的丈夫的懷戀。全篇通過人物的獨白,輔以景物相襯,把敘事、寫景、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詩的情調爽朗明快,真摯動人,且還帶點故事性。全詩形象完整明麗,活潑動人。感情細膩,纏綿婉轉;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調清新雋永,是詩歌藝術上品。「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無邪情誼的佳語。
【註解】:
1.妾:古代婦女自稱。初覆額,指頭發尚短。
2.劇:游戲。
3.騎竹馬:兒童游戲時以竹竿當馬騎。
4.床:指的是井邊的護欄,《靜夜思》中的也是這個意思。弄:逗弄。
5.無嫌猜,指天真爛漫。
6.羞顏句:指結婚後,就一直含著羞意了。詳見下面的低頭兩句。未嘗:《全唐詩》校作「尚不」。
7.始展眉:意謂才懂得些人事,感情也在眉宇間顯現出來。
8.願同句:意謂願意永遠結合在一起。塵與灰,猶至死不渝,死了化作灰塵也要在一起。
9.抱柱信:相傳古代有個叫尾生的人,與一女子約會於橋下,屆時女子不來,潮水卻至,尾生為表示自己的信實,結果抱著橋柱,被水淹死。事見《莊子·盜跖》。《戰國策·燕策》也以此為信行的範例。
10.豈上句:因深信兩人的情愛都是牢固的,所以自己決不會成為望夫台上的人物。望夫台,類似的望夫石、望夫山的傳說有好幾處。故事的大意是,丈夫久出不歸,妻子便在台上眺望,日久變成一塊石頭。王琦注引蘇轍《欒城集》,說是在忠州(今四川省忠縣)南。
11.瞿塘:峽名,長江三峽之一,在重慶市奉節縣東。灧澦堆:瞿塘峽口的一塊大礁石。每年陰歷五月,江水上漲,灧澦堆被水淹沒,船隻不易辨識,易觸礁致禍,故下雲不可觸。古樂府也有「灧澦大如襆,瞿塘不可觸」語。
12.猿聲句:三峽多猿,啼聲哀切。
13.門前句:意謂女主人常望著丈夫出門時的蹤跡而等待著,只見蹤跡上都已生出青苔了。遲(直zhí),等待,一作「舊」。
14.蝴蝶黃:明楊慎說是秋天時黃蝶最多,恐系附會之說。黃:《全唐詩》作「來」。
15.此:指蝴蝶雙飛。
16.坐:因而。
17.早晚:何時。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都在今四川省東部。
18.不道遠:不會嫌遠。
19.長風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慶市東的江邊上。據陸游《入蜀記》說,自金陵(南京)至長風沙有七百里。地極湍險。
20.《長干行·其二》又作張潮詩,黃庭堅亦作李益詩。
【韻譯】:
記得我劉海初蓋前額的時候,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門前嬉戲。
郎君總是跨著竹竿當馬騎來,手持青梅繞著交椅爭奪緊追。
長期來我倆一起住在長干里,咱倆天真無邪相互從不猜疑。
十四歲那年作了你結發妻子,成婚時羞得我不敢把臉抬起。
自己低頭面向昏暗的牆角落,任你千呼萬喚我也不把頭回。
十五歲才高興地笑開了雙眉,誓與你白頭偕老到化為塵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堅守信約,我就怎麼也不會登上望夫台。
十六歲那年你離我出外遠去,要經過瞿塘峽可怕的灧澦堆。
五月水漲灧澦難辨擔心觸礁,猿猴在兩岸山頭嘶鳴更悲凄。
門前那些你緩步離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個個都長滿青苔。
苔蘚長得太厚怎麼也掃不了,秋風早到落葉紛紛把它覆蓋。
八月秋高粉黃蝴蝶多麼輕狂,雙雙飛過西園在草叢中戲愛。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傷心痛絕,終日憂愁太甚紅顏自然早衰。
遲早有一天你若離開了三巴,應該寫封信報告我寄到家來。
為了迎接你我不說路途遙遠,哪怕趕到長風沙要走七百里!
【評析】:
李白的這首《長干行》(其一)在藝術上是非常成功的。它對商婦的各個生活階段,通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側面的描繪,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副副鮮明動在的畫面。它的不少細節描寫是很突出而富於藝術效果的。如「妾發初覆額」以下幾句,寫男女兒童天真無邪的游戲動作,活潑可愛。「青梅竹馬」成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又如「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寫女子初結婚時的羞怯,非常細膩真切。詩人注意到表現女子不同階段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沒有作簡單化的處理。再如「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這里不妨拿李白另一首也是寫思婦之情的《江夏行》來作一比較。《江夏行》也是佳篇,但其中除了「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這樣的句子寫得較動人外,大多是直接的一般的感情抒發,缺乏鮮明的生活場景和生動的細節描繪。如「令人卻愁苦」,「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獨自多悲凄」,「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等等,顯得比較發露,給人的感覺比較率直平淡,感情的深度挖掘得不夠,難以使人反復咀嚼體會。第三段「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也顯得議論氣息過重,比較概念化,不如,「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用比興手法描寫,顯得含蓄而耐人尋味。而且那種「悔作商人婦」的情緒在唐詩中也顯得一般,遠不如《長干行》中那種熾熱而專一的感情來得真切。
《長干行》的風格纏綿婉轉,具有柔和深沉的美。商婦的愛情有熱烈奔放的特點,同時又是那樣地堅貞、持久、專一、深沉。她的丈夫是外出經商,並非奔赴疆場,吉凶難卜;因此,她雖也為丈夫的安危擔心,但並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慟。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蠶吐絲,綿綿不絕。這些內在的因素,決定了作品風格的深沉柔婉。我們拿作者的《北風行》來比較一下就更清楚了。《北風行》具有急風暴雨般的格調,因為它表現的是幽州思婦悼念戰死丈夫的極度的悲戚。《長干行》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卻細致入微,語言含蓄精煉。「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這些詩句包孕著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又具有柔和流麗的音樂美。朗讀時自然能感受到一種聲情搖曳的藝術力量,體會到那種柔婉的藝術風格。
《長干行》還很好地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比如寫新婚的羞怯,便說「千喚不一回」;寫愛情的堅貞,便說「願同塵與灰」;寫離別的長久,便說「苔深不能掃」;寫盼望的殷切,便說「直至長風沙」。這些語句有力地表現了思婦熱烈而深沉的感情,給人深刻的印象。全詩都用女子自述的口吻,這些誇張語句都符合她的感情和性格。例如「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既充分表現了思婦此時此刻的急切心情,也與她商人婦的身份相合;如果這話出於一個從來足不出戶的婦女之口,就會顯得不夠真實了。
《長干行》在藝術上明顯地受到古樂府詩歌的影響。前面按年齡序數寫少婦的生活歷程,使人想起《孔雀東南飛》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一段。但《孔雀東南飛》一句寫一歲的事,只是作為全篇一個比較簡略的引子;《長干行》卻是有具體生活場景,有血有肉,構成了全篇的重要組成部分。後面通過描寫節序變換來刻劃女子懷人的深長愁思,則是學習南朝樂府《西洲曲》。在風格的柔婉、音節的流美方面,《長干行》後半篇與《西洲曲》很相象。我們錄《西洲曲》的一節於下,以資比較: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然而《長干行》並不是機械地模仿。它描繪的生活圖景是嶄新的;商婦的情感寫得較為豐富而有變化,也不同於《西洲曲》的單純。它們各擅勝場,都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藝術珍品。
我國古典詩歌,從《詩經》以來,一向有反映婦女生活的傳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婦女們受著沉重的壓迫。在愛情和婚姻方面,她們往往遭到被玩弄、被欺凌的痛苦。因此,她們特別,強烈地企求著純真專一的愛。漢樂府古辭《白頭吟》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感嘆,《孔雀東南飛》和南朝樂府《華山畿》中青年男女在死後終於結合的浪漫主義描寫,都體現了這種理想和追求。封建社會中男子常因服役、宦遊、經商等緣故離鄉背井,妻子只得獨守空閨,受著離別之苦,這也是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因此在反映婦女生活的詩篇中,表現思婦之情的相當地多。封建社會的詩人們,若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深切的同情給予被欺凌、被卑視的婦女,反映她們的正當的善良的願望,那就該得到應有的肯定。李白詩歌中有關婦女的篇什,大多數都表現了這種進步的傾向。《長干行》塑造了具有美好情操的青年婦女形象,體現了婦女們對於純真愛情的追求和渴望,藝術上又極完美,是比較突出的一篇,它無疑地也應該受到我們的珍視。
另外,因其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個別字句及至後世更是演化成民間常用的成語,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等,已成描摹年幼的男女間天真無邪情誼的代表詞。
【講解】
《長干行·其一》從女子的童年寫起。「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古代小孩不束發,「妾發初覆額」表明年紀還很小。「劇」是玩耍的意思。這幾句是說商婦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時代就有著親密無間的友誼。以下從「十四為君婦」到「十六君遠行」,用年齡序數法寫女子婚後的生活歷程。「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雖然是竹馬之交,但從一起游戲的夥伴而結為夫妻,新婚期內畢竟也還是使她羞答答地難以為情。詩人以真實而細膩的筆法,為我們描畫出一個羞澀、天真的少婦形象。「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即使化為灰燼,也生生死死,永不離分!這里是化用《吳聲歌曲·歡聞變歌》中「沒命成灰土,終不罷相憐」的意思。我們彷彿聽到了少男少女海誓山盟的赤誠心聲。這位女子的熱情、堅貞的性格,開始展現在我們眼前。 「抱柱信」「望夫台」二都是古代的傳說。「抱柱」是說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與他的愛人約定在橋下見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漲,他不肯失信,便緊抱橋柱,結果淹死。關於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的傳說很多,都是說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著丈夫的歸來。兩句意思說:丈夫象尾生那樣忠誠地愛著她,而她又哪裡會登上望夫台,去嘗受離別的痛苦呢?這四句詩讓我們體會到一對少年夫婦沉浸在熱烈、堅貞、專一的愛伍中的幸福。然而好景不常,他們不久就嘗到了離別的痛苦。而詩情也就在這里頓起波瀾,產生了明顯的轉折。「十六君遠行,瞿唐灧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瞿唐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奉節縣東。峽口有巨大的礁石,名灧澦堆。農歷五月夏水漲時,灧澦堆淹沒水中,僅露出頂部一小塊,舟船來往,極易觸礁遇禍。所以舟人諺曰:「灧澦大如襥,瞿唐不可觸。」古代三峽山上多猿,它們的叫聲凄厲,常常牽動旅人的鄉愁。歌謠唱道:「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詩人巧妙地把這兩首謠諺熔鑄為精煉的詩句。我們讀到這里,好像聽到了咆哮的江聲和哀切的猿鳴,也感受到了商婦對丈夫安危的深切關懷。
從「五月不可觸」到「八月蝴蝶黃」一段,描寫節序變換,烘托出女子對丈夫深長的思念。「門前遲行跡,—一生綠苔。」「遲」字一作「舊」,有的本子又作 「送」。「遲」是等待之意。這兩句大約是說,在門前等待(或送別)行人所留下的足跡,也已都生長了青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夏天過去了,初秋來臨了,她還在默默地盼望、等待。「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已經到了仲秋時節,她依然在不斷地盼望、等待。看著雙飛雙舞的胡蝶,心中翻動著孤棲的苦味;想到時光在不停地流駛,又悄悄地為青春逝去而憂傷。我們不難想像她是如何地在相思中忍受著煎熬。「早晚」是「何時」之意。「三巴」即巴郡、巴東、巴西,都在今四川東部。長風沙在今安徽安慶市東長江邊上,離開今天的南京已經有數百里之遙。商婦實際上不可能真到那麼遠去迎接丈夫,但這樣的誇張對於表現她此時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詩人寫出了女子對於會面的渴望,對於丈夫熱烈的愛,寫出了蘊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熱情。全詩到這兒結束了,而這位滿懷熱烈而深沉的愛情的婦女形象,卻久久地留在我們心上。
這首《長干行·其二》恰似上首《長干行·其一》中的少婦風塵僕僕地劃著小船來到長風沙的江邊沙頭上等候久別的丈夫。該詩在描述女子情感脈絡上非常細密柔婉,像是山林中的清泉涓涓流暢而又還回曲折,給讀者留下數不清的情韻,把少婦的閨怨描寫得淋漓酣暢。在這闕詩中,詩人用「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兩句便將女主人公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五月南風興」以下四句交代了詩中丈夫的行蹤。「昨日狂風度,吹折江頭樹」則表現了她對夫婿安危的深切關懷,
最後,「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以少婦感懷身世的方式將滿腔離愁別恨渲染得恰到好處。這首詩將南方女子溫柔細膩的感情刻畫得十分到位。全詩感情細膩,纏綿婉轉,步步深入,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調清新雋永,也屬詩歌藝術的上品。
但是,與《長干行·其一》相比起來《長干行·其二》顯得要稍遜一籌。《長干行·其二》與其他描寫閨怨題材的詩一樣,是從少婦時期入手, 而《長干行·其一》卻別出心裁,偏偏從童年時期的兩小無猜寫起,無疑,李白在此詩中打破了陳規,自出機杼。 它通過描繪出的一副副生活場景 ,精心渲染環境氣氛,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生鮮自然,顯示出完整性和獨創性。一連串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幾乎顯示了女主人公的一部性格發展史。這些是《長干行·其二》所沒有達到的藝術高度。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透過《長干行·其一》典型化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典型的商人小婦形象。這就是典型的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來贊美這首詩是最貼切不過了,相形之下,《長干行·其二》略顯平庸,一則在於它的遣詞用句沒有前者的創新性,二者它的敘述方式沒有擺脫掉其他相同題材詩歌的影子。它更加註重愁怨的描寫,而第一首的最後兩句「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則帶有一絲脫離封建禮教的解放色彩。因此,《長干行·其一》塑造的人物更加鮮明飽滿,更令讀者喜愛。
後人評價
《唐宋詩醇》雲:「兒女子情事,直從胸臆間流出,縈迂迴折,一往情深。嘗爰司空圖所雲『道不自器,與之圓方』,為深得委曲之妙,此篇庶幾近之。『」
紀昀亦曾雲:「興象之妙不可言傳,此太白獨有千古處。」
【點評】
這是一首寫商婦的愛情和離別的詩。詩以商婦的自白,用纏綿婉轉的筆調,抒寫了她對遠出經商丈夫的真摯的愛和深深的思念。
詩的開頭六句是回憶與丈夫孩提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情景,為讀者塑了一對少年兒童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形象。「十四為君婦」四句,是細膩地刻劃初婚的羞澀,重現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寫婚後的熱戀和恩愛,山盟海誓,如膠似漆。「十六君遠行」四句,寫遙思丈夫遠行經商,並為之擔心受怕,纏綿悱惻,深沉無限。「門前遲行跡」八句,寫觸景生情,憂思不斷,顏容憔悴。最後四句,寫寄語親人,望其早歸。把思念之情更推進一步。
全詩形象完整明麗,活潑動人。感情細膩,纏綿婉轉;語言坦白,音節和諧;格調清新雋永,是詩歌藝術上品。「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無邪情誼的佳語。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lǐ bái),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歷代文人對李白的詩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評價。李白生前就有詩名。賀知章一見就稱他「謫仙人」。杜甫對其詩歌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贊其「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說:「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到元白時期,開始揚杜抑李。白居易說:"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對李白有過這樣的評價「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英漢對照】
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
Ezra Pound 轉自古詩詞殿堂::http://www.diantang.cn/艾茲拉·龐德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While my hair was still cut straight across my forehead
I played about the front gate, pulling flowers.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 playing horse,
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playing with blue plums.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And we went on living in the village of Chokan:
Two small people, without dislike or suspicion.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At fourteen I married My Lord you.
I never laughed, being bashful.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Lowering my head, I looked at the wall.
Called to, a thousand times, I never looked back.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At fifteen I stopped scowling,
I desired my 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
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out?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
At sixteen you departed,
You went into far Ku-to-en, by the river swirling eddies,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And you have been gone five months.
The monkeys make sorrowful noise overhead.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You dragged your feet when you went out.
By the gate now, the moss is grown, the different mosses,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Too deep to clear them away!
The leaves fall early this autumn, in wind.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The paired butterflies are already yellow with August
Over the grass in the West garden—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They hurt me. I grow older.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If you are coming down through the narrows of the river Kiang,
Please let me know beforehand,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And I will come out to meet you
As far as Cho-fu-Sa.
❸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教案
選自《小畜集》。王禹(954—1001),字元之,北宋巨野(現在山東巨野)人,詩人、散文家。做過右拾遺、翰林學士等官,敢於直諫。黃州,州名,治所在黃岡(現在湖北黃岡)。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干、麗譙,華則華矣!止於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雲:「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椽(chuán)〕房椽。
〔刳(kū)〕剖,削。
〔陶瓦〕用泥土燒成的瓦。
〔比屋〕等於說「挨屋」,意即家家戶戶。比,連、並。
〔子城〕大城所附屬的小城,也稱「月城」或「瓮城」,附築於內城門外,方形或半月形,用來加強城防。
〔圮(pǐ)毀〕坍塌。
〔榛(zhēn)莽荒穢〕榛莽,叢生的草木。荒穢,荒蕪污穢。
〔月波樓〕黃州的西北角城樓。
〔平挹(yì)江瀨〕挹,汲取。瀨,流經沙石上的急水。江瀨,指江波。
〔幽闃(qù)〕幽靜。闃,靜無人聲。
〔具狀〕一一描述出來。具,完全地。狀,描述。
〔詩韻清絕〕韻,韻味。絕,極。
〔丁丁(zhēngzhēng)〕擬聲詞。
〔投壺〕古人的一種游戲,在宴會間舉行,賓主向一個像瓶樣的壺中投矢(箭),投中的為勝。
〔公退〕公事完畢回來。
〔鶴氅(chǎng)〕用鳥羽編織的外套。氅,外套。
〔華陽巾〕曹魏時,韋節隱居華山,自稱華陽子,他所制的頭巾樣式,稱為華陽巾。
〔消遣世慮〕排除世俗的思慮。
〔第〕但,只。
〔茶煙〕指烹茶爐火的煙氣。
〔勝概〕美景。概,景象。
〔齊雲、落星〕都是樓名。齊雲樓,在吳縣治子城上,唐曹恭王所建。落星樓,在建鄴(現在江蘇南京)東北,吳嘉禾(孫權年號)元年(232)建。
〔井干(hán)、麗譙(qiáo)〕都是樓名。井干樓,在長安,漢武帝時所建。麗譙,出自《莊子·徐無鬼》:「君亦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郭象註:「麗譙,高樓也。」魏武帝曾築一樓,名叫「麗譙」。
〔騷人〕即詩人。
〔稔(rěn)〕穀子一熟叫做一稔,引申指一年。
〔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至道乙未,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出,這里是貶謫的意思。滁,即滁州(現在安徽滁州)。至道元年,王禹被召入翰林為學士,詔令有不便者,多所論奏。這一年孝章皇後卒,喪禮不夠隆重,為議論此事,王禹被貶滁州。
〔丙申,移廣陵〕丙申,至道二年(996)。廣陵,現在江蘇揚州。王禹出知滁州,閩人鄭褒徒步來謁,王禹愛其儒雅,為鄭褒買一馬,有人說他買馬虧價,皇帝沒有聽信,但改派他知揚州。
〔丁酉,又入西掖〕丁酉,至道三年(997)。西掖,指中書省,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這一年宋太宗死,真宗(趙恆)即位,因作者上疏言事,恢復知制誥之職。
〔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歲除日,農歷臘月最後一天。齊安,即黃州。作者因參加編寫《太祖實錄》,直書趙匡胤篡奪的事,被貶知黃州。
〔己亥〕咸平二年(999)。
〔嗣而葺(qì)之〕繼續修建它。葺,修建。
宋初文風浮靡,王禹偁卻提倡作詩要學杜甫、白居易,作文要學韓愈、柳宗元。他的作品具有平易樸素的風格,是歐陽修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聲。
本文是作者被貶為黃州刺史時寫的。文中極力渲染豁達自適的謫居之樂,把廉價省工的竹樓寫得情趣盎然,卻隱含了作者宦途失意的情懷
文章從黃岡用竹瓦建屋說起,寫登樓遠眺,寫樓中六宜,寫謫居情懷,著墨不濃,情韻淡遠,朴實感人。閱讀時要細細吟誦,體會文章的情味。
❹ 蘇軾 水龍吟 教案
蘇軾 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妖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注釋
1. 這首詞大約是宋神宗元佑四年(公元1081年)春,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次韻:用原作之韻,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名楶,浦城(今福建蒲城縣)人。當時正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經常和蘇軾詩詞酬唱。他的《水龍吟·詠楊花》原文如下:「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綉床漸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盪,有盈盈淚。」
2. 從教:任憑。
3.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里反用其意。 思:心緒,情思。
4. 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白居易《楊柳枝》:「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5. 困酣:睏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6. 「夢隨」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7. 落紅:落花。綴:連結。
8. 萍碎:相傳楊花入水化為浮萍。蘇軾《再次韻曾仲錫荔支》:「楊花著水萬浮萍」。自注雲:「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
[譯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無人憐惜任憑它衰零墜地,它拋離家鄉倚路旁,細思量彷彿無情,卻是含有深情。受傷的柔腸婉曲,睏倦的嬌眼昏迷,欲開又閉。夢魂隨風飄萬里,追對情郎去自動了又被黃鶯兒叫起。不恨此花飄飛落盡,卻恨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舊枝重綴。清晨淋過陳雨,何處有落花遺蹤?它飄入池中,化成一池細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墜入流水無蹤影。旨看來,那不是楊花呵,點點飄絮是離人淚盈盈!
賞析一:
這首詠物詞,以物擬人,寫得纏綿悱惻,構思精妙,筆力卓絕。這是蘇詞婉約風格的代表作。詞中細膩地描繪了楊花飄落的情狀,也借楊花自花自落的寂寞傳遞出感時傷春的幽怨之情。
賞析二:
蘇軾之詞以豪放為風格,然而蘇詞也有不少細膩婉約之作,本詞便是一篇極為情致細膩的惜花詞章。本篇構思巧妙,刻畫細致,詠物與擬人渾成一體。上片惜楊花之飄墜,下片抒發哀悼楊花委塵之悲恨,表現了思婦極其纏綿悱惻的情思,達到物與神的境界,詞中自出新意,風神綿邈,情韻俱佳,為詠物妙作。全詞用擬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過楊花隨風飄轉的情景,刻畫出一位夢繞魂牽、幽怨綿綿的思婦形象。構思新穎,想像豐富。起筆便不同凡響,用語精妙。「『似花還似非花』兩句,詠楊花確切,不得詠他花」。「拋家傍路」三句轉入擬人手法:「無情有思」引出下面幾句的內容。「縈損柔腸」三句寫「思」的狀態,描寫楊花輕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睜又閉,想像奇妙無比,神采飛動。「夢隨風萬里」三句寫「思」的內容,是萬里尋夫。剛停而又被鶯呼起。寫盡楊花輕盈飄動而無定所的神韻。下片則愈出愈奇。先以落紅隱襯楊花,說「不恨」只是由筆傳情,實則「有恨」。「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詞人認為這碎萍便是楊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顯出對楊花的一往情深。接下去再深描一筆,點出楊花的歸宿。那些漫天飛舞的楊花都在哪裡去了呢?這就是有二成變成了塵土,一成變成綠萍。楊花已盡,春色已盡。煞拍再畫龍點睛,「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以情收束全詞,干凈利落而餘味無窮。此詞遺 取神,空靈婉轉、精妙絕倫,壓倒古今,為詠物詞的極品。
賞析三:
這首詞,一般以為作於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其時,作者與章質夫同仕汴京。
題為「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次韻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不但要用原作的韻,而且次序也不能變。這就比和韻更難。弄得不好,往往以辭害意。所以許多大詩人、大詞人都不多作。東坡這一次韻之作,一般以為比原作更好。這就不能不說與作者的才學有關了。
詞一起,便把描寫對象放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是非常高明的。「似花還似非花」,可說是形象地概括了這類詠物詞的藝術規律。似花在形,似非花在神。很好地處理形與神的關系,這就是詠物詞在藝術上的要求。正因其似而不似,所以一般人就不知道珍惜而任其飄墜了。「拋家」句,承「墜」字而來。一拋,似無情;一傍,卻有思。「無情」而「有思」,也就是「似花還是非花」。杜甫《白絲行》句:「落絮游絲亦有情」;韓愈《晚春》句:「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里反用其意,較之章作全襲韓意自為高妙。「縈損」三句,以擬人語組合成句,狀其溫婉嬌美,「無情有思」而又有情思,是由神似而至人化的過渡。「夢隨」三句,取意於唐人金昌緒詩《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這里實際是暗寫一位女子的無限幽怨。寓傷感於飄逸,已不是「無情有思」而是「有情有思」了。
換頭而下,則從這個女子眼中寫來。從「不恨」與「恨」之間見其深情遠思。「此花飛盡」,一花之事也;「落紅難綴」,一春之事也。杜甫《曲江》句:「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整個春天即將過去,而所思之人尚未歸來。其思念之切可想而知。「曉來」三句,進一層寫落紅不但「難綴」,且遺跡也將為朝雨洗凈,只剩下一池破碎的浮萍。「春色」三句,緊承「曉來」三句而來,三分春色,全部付之塵土與流水。「且看欲盡」,「莫厭傷多」(杜甫《曲江》),真不禁心灰意冷了。歇拍用唐人詩:「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曾季 《艇齋詩話》以為「奪胎換骨」。詞人之筆繞回到楊花身上,但它在離人眼中一點點都成了血淚。前面所謂「無人惜」者,似為花,實為人。而現在,則惜此花者,惟此離人;惜此離人者,亦惟此花,淚眼相看,情何能已!思何能已!故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以為歇拍「畫龍點睛」,可謂別具興眼。
綜觀全詞,沈謙《填詞雜說》謂為「幽怨纏綿,直是言情,非復賦物。」這是就其藝術效果說詞已不止於賦物,而充分表達了作者欲言之情。我們不能理解為藝術上可以把言情與賦物分離開來乃至對立起來。問題在於如何處理物之形與神的關系,又如何處理之神與人之情的關系。劉熙載《藝概》以為起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於「不離不即」中求之,斯為探真之道。唐圭璋先生以為此詞「詠楊花,遺貌取神,壓倒古今」(見《唐宋詞簡釋》),則明確主張從貌與神的關系的處理中求之,較之劉氏之說更進了一步。當然,「遺貌取神」必先由貌 入神,也不能把貌與神分離乃至對立起來。唐先生又謂「全篇皆一惜字生發」,也極精當。由「無人惜」而至有人惜,乃是貫串全篇的基本脈絡。
賞析四
詠物詞的創作素以為難。張炎《詞源》雲:「詩難於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清代沈祥龍《論詞隨筆》亦雲:「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於其內,斯寄託遙深,非沾沾焉詠一物矣。」張、沈二人對詠物詞所持觀點是有相當的代表性的。而如果詠物兼有和韻,則難度就更大了。而蘇軾這首《水龍吟》,不僅在詠物方面「壓倒今古」(張炎《詞源》),而且「和韻而似元唱」(王國維《人間詞話》),其詞心詞境不惟迥出時人,直使後人難能為繼,因而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此詞作年一般認為是元佑二年(1087)。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和朱祖謀《強村叢書》編年本《東坡樂府》均系於此年,此後基本為論家所採納。因為此年蘇軾與章質夫同官京城,且曾共在章府聽彈琵琶;蘇並有《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一詞以紀其事,而此《水龍吟》詞遂一並附錄於此年。此說看似有理,實則不耐推敲。何則?蓋蘇軾此詞乃和韻寄贈之作,若作於同官京師之時,則「寄」之一字便無從詮釋了。蘇軾在給章質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故元佑二年之說頗存疑問。信中提到的章質夫「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則與元豐四年(1081)四月章質夫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的經歷及季節特徵相合。故定為元豐四年,或許更為合適。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官黃州,《水龍吟》詞中的傷春身世之感,也可以與蘇軾的這一段被貶謫的經歷更容易掛起鉤來。
❺ 朱自清散文綠教案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
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
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
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
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
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
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
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
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
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
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
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
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❻ 桃花源記 教案
桃花源記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准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嚴然(yau)阡陌(qian mo)詣(yi)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於東晉末朝,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於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飢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後稱靖節先生。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於和農民來往和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朴自然,善於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徵,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後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於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願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後齊讀課文)
2.請同學們試翻譯課文。(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於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既:已經。志:做記號。詣:拜見,卧…•怯。如
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如此 古義:像這樣 說如此
今義:這樣
緣 古義:沿 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 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 後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 舍棄 便舍船 尋: 尋找 尋向所志
房子 屋舍儼然 不久 尋病終
志: 做標記 處處志之 向: 以前 尋向所志
標記 尋向所志 對著 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五、作業
l•課後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下列加點詞解釋不全對的一項是()
A便得一山(得到)既出,得其船(找到)
B.便舍船(舍棄、放棄)屋舍嚴然(房屋)
C.緣溪行(行船)復行數十步(步行)
D.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二)選出下列「之」字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漁人甚異之B.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屬
C.具答之D.聞之,欣然規往
(三)下列各旬的加點字,不能用「都」解釋的是()
A.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B.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C.問所從來,具答之
D.此人—一為具言所聞,首嘆惋
(四)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4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二課時
一、導人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容。
二、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裡做客及辭
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後,太守派人先後探訪
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麼發現桃花源的?
討論並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
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4.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並歸納: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討論並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呼陌交
通,雞犬相聞。
6.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並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麼「乃大驚」?
討論並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8.提問: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麼「皆嘆惋」?
討論並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9.提問: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10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麼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並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提問:為什麼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麼評價?
討論並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小結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後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中心思想)
四、板書設計
1發現桃花源: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優美)
2進入桃花源
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嚴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境良好)
怡然自樂(生活安定)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民風淳樸)
3離開桃花源
導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無
問津者
似有而無的理想社會
五、作業
1.課後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後的問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縣各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雲先世進秦時亂,申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邊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1.文中加括弧的地方都省略了主語,請補出。
2.文中加點的「要」讀作____, 加點的「間」讀作___。
3.文中加點的「要」的意思是____,在這段文字中還有個表達這意思的詞,它是___.
4.「妻子」在現代漢語中指的是男子的配偶,它的詞性是___,而在文中,它指的是____,是個___短語。
5翻譯句子。
不足為外人道也:_____。
6.桃源中人「皆嘆惋」的原因是:______。
7.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表現桃花源中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語句。
❼ 幼兒園中班古詩無題教案
不建議給中班小朋友講無題,可以初步學習古詩,但是具體還是最好小學以上再學習,凌附教案如下:
一、教學目標
1. 欣賞體會本詩的朦朧美。
2. 了解無題詩的基本特徵。
3. 了解李商隱的生平遭際及其對創作的影響。
4. 思考文學的多義性問題。
二、教學要點
1. 含蓄朦朧的詩歌題旨和寄情深婉的藝術風格
2. 無題詩體制的基本特點
3. 詩中的名句
三、文本詳析
這首《無題》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作於唐武宗會昌末年,李商隱居母喪期滿,重任秘書省正字時。李商隱的無題詩是他別具一格的獨創。詩中之意不便明言,所以標以「無題」。另有些詩取首句頭兩字為題,題目和內容基本上沒有什麼聯系,也屬無題詩。這類詩內容較為復雜。他的無題詩寄託深而措辭婉,辭藻清麗,聲調和美,令人讀之,盪氣回腸,不能自已。
這首無題詩寫的是痛苦與歡樂交織的愛情。詩的前四句是在分離時對震撼心靈的愛情的執著回憶。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第一句中的「昨夜」,是指往昔的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這個夜晚,星光燦爛,清風宜人,在畫樓之西,桂堂之東,詩人與所愛之人度過了一個令人銷魂的夜晚。然而這個溫馨旖旎之夜,有如昨夜之星辰,昨夜之清風,一去難以再返,留下的除了記憶中的幸福與歡樂外,只有今時的孤寂與傷痛。這句詩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把往昔與今日,愛情的溫馨與別離的傷痛調和成一杯令人心醉又令人心碎的醇酒。
第二聯寫詩人在他離開時品味這愛情之酒的感受。人為的間阻使詩人與所愛之人不得不分離,往日的愛情的溫馨成為昨夜星辰。詩人多麼渴望與所愛之人團聚,然而「身無彩鳳雙飛翼」,不能高飛,去沖破人為間阻,飛到所愛的人的身邊。「身無彩鳳雙飛翼」,寫出詩人對與所愛之人團聚的渴望和團聚無因相見無期的痛苦。但一想到昔日的愛情時,又因他與所愛之人心靈契合,情意相通,又使他在分離時感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幸福與歡樂。心靈的契合,情意的相通又戰勝了彼此形體的分離,愛情之酒就是這樣有苦有甜,苦的回味是甜。這一聯將對愛情的復雜感受物化為兩個美麗而貼切的比喻。使詩句的內涵復雜而深厚,表現得意深而情遠,情致纏綿。故而這兩句成為歷代傳誦的描繪受壓抑的愛情的名句。
詩的最後四句,由回憶而轉入現實。
「隔座送鉤」兩句,寫在一次宴席上,詩人與所愛之人在分離後意外相見了。這兩句用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氣勢流暢:詩人在與所愛之人和朋友們在一起,於春酒送暖,燭光搖紅的酒筵上,時而隔著座位做猜鉤之戲,時而分組為射覆之戲。這兩句詩中,詩人用繪畫的手法,畫出有詩人和所愛之人參加的酒宴的歡樂場面。由於前面四句詩對「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愛情的描繪,讀者不難在這熱鬧的酒宴場面中看到詩人與所愛之人含情脈脈的目光,捕捉到靈犀相通的深情交流。這兩句詩形象鮮明而生動。詩意卻朦朧,因而取得象外有象,言外有言的藝術效果。
「隔座」一聯極力於虛處寫詩人與所愛之人意外重聚的歡樂,還有一個目的是加重後面兩句的反跌。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詩人不得不在鼓聲的催促下,騎馬去秘書省應卯上班。此時身不由己地和所愛之人再次分離,有如隨風飄轉的蓬草,使今日的重逢,又如昨夜星辰一去不可再返。這里詩人以明確的筆墨寫出了這分離之苦是自己的宦身所造成的。在這里詩人把愛情與社會聯系起來,寫出他的愛情悲劇的原因。他的愛情不幸是功名利祿造成的。這里有詩人對自己的譴責,也有對功名利祿的詛咒。這杯本應是甜蜜的愛情之酒,由於自己的錯誤追求才注進了苦澀,所以他才刻骨銘心地難以忘懷了。
這首詩善於把心靈的波動熔鑄於詩的形象之中,構成深邃的意境,極其婉曲含蓄地傳達出細膩的感情。這是詩人寄情深婉的藝術風格的體現。
四、思考題思路提示
1. 你認為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詩人自己?
供學生獨立思考
2. 與《長恨歌》那種內容十分明確的愛情詩相比,這種含混朦朧的作品的長處與短處各有哪些?
本詩具體內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給讀者進行聯想、想像的空間,更能引發不同讀者多方面的感受。缺點是不太適合痛快淋漓地表達情感以及敘述事件。
3. 能否再舉出幾首具有朦朧美的詩作?
如阮籍《詠懷》、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隱《錦瑟》、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紗」等。
作者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父親李嗣做過縣令。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隱年十七,受到曾在憲宗朝做過宰相的太平軍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讓李在門下,與他兒子令狐綯一起學習。令狐楚長於章奏,李商隱經他親自指點,遂以四六章奏馳名。李商隱也自認為是令狐楚的傳衣弟子。後被署為節度府巡官,專掌章奏。
從大和六年(832)以後,兩次參加進士考試失敗。文宗開成二年(837),令狐楚已死,令狐綯任左補闕。這年「高鍇知貢舉,令狐綯雅善鍇,獎譽甚力,故擢進士第」(《新唐書·李商隱傳》)。
開成三年,李商隱赴涇原節度使(治所在今甘肅省涇川縣之北)王茂元幕,王茂元愛其才,以女妻之。令狐綯父子,屬於「牛黨」,王茂元屬於「李黨」。因此令狐綯認為李商隱娶王茂元之女為妻,是「背恩」,而「牛、李黨人蚩謫商隱,以為詭薄無行,共排笮(音窄,壓也)之」(《新唐書·李商隱傳》)。這年應博學鴻詞科,落選。
開成四年應書判拔萃科,及格。授秘書省校書郎,但不久調補宏農(今河南靈寶市)尉。他在開成三年曾有詩:「沈約憐何遜,延年(顏延之)毀謝庄」(《漫成三首》)。說明有愛惜他的人,也有毀損他的人。他由校書郎調任職位低下的縣尉,可能也與牛李黨爭有關。開成五年(840),李商隱辭去縣尉職。
武宗會昌元年(841),李德裕入相,「李黨」得勢。王茂元調任忠武軍節度使(管轄今河南省許昌一帶)。會昌二年,李商隱又以書判拔萃,再任秘書省正字。宣宗繼位後起用「牛黨」,大中元年(847)李德裕貶潮州(今廣東潮州)司馬,李黨給事中鄭亞出為桂州刺史。李商隱應鄭亞聘為掌書記。大中四年盧弘正出鎮徐州,奏李商隱為判官。這年,王氏夫人死。大中六年,盧弘正死,李商隱自徐州返京。求令狐綯,補太學博士。這時的「牛李」黨爭雖以李德裕的貶死而告結束,但令狐綯始終不能諒解李商隱的所謂「背恩」而在政治上予以援手。不久,柳仲郢為東川節度使,以商隱為節度書記檢校工部郎中。大中十年(856)柳仲郢調回長安,商隱亦返京。十一年在柳仲郢手下任鹽鐵推官,不久還鄭州。大中十二年卒,年四十六。
李商隱的一生就在牛、李黨的磨擦中討生活。雖然他不是自覺的「牛黨」或「李黨」,但「牛、李黨人視他為「背恩」、「無行」,事實上已把他當作曾是「牛黨」和後又屬「李黨」看待而捲入了黨爭漩渦。使他不得不在「牛、李黨」的官僚手下討生活,還不得不向庸俗的官僚如令狐綯輩再三陳情,請求諒解。不但青年時期欲回天地的凌雲壯志盡成虛幻,而且屢遭排斥,過了一輩子寄人籬下的幕僚生活。這種創傷,使得他帶有濃厚的感傷抑鬱情調,從而影響了他的詩篇的風格。就他現存的近六百首詩來看,內容還是較廣泛的。如《有感》,《重有感》的反對宦官專權;《韓碑》、《壽安公主出降》、《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的反對藩鎮割據,《城上》、《漫成五章》(之五)的反對少數民族奴隸主的侵擾;《可嘆》、《碧城》的諷刺統治集團的荒淫無恥;《瑤池》、《華岳下題西王母廟》的諷刺統治者服葯求仙的愚昧:《詠史》、《覽古》諸篇的對統治者游樂荒怠的警戒;《行次西郊一百韻》對社會動亂與人民苦難的反映。當時社會上的重要方面幾乎都涉及了。至於抒發個人遭遇的坎坷、受壓抑的悲憤心情的作品那就更多了。
這些作品,說明了李商隱的詩篇的現實意義。而且「又聞理與亂,系人不系天」、「幾時拓土成王道?從古窮兵是禍胎」、「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等詩句也反映了他具有憂世憂國的思想。當然,他究竟是個封建士大夫,他的集子中還有些如《效徐陵體贈更衣》、《又效江南曲》等輕艷懷想的作品。
李商隱的古體詩,也有寫得很成功的作品,但尤長於七言律、絕。他的律詩語言精練,對偶工巧。形成深情綿邈,綺麗清新的獨特風格。他的七絕善於造意,精於遣辭,含蘊深厚,形象優美。王安石稱贊他的詩,「以為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惟義山一人而已。每誦其『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與『池光不受月,暮氣欲沉山';『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場'之類,謂雖老杜亡以過也」(見《蔡寬夫詩話》)。但憂時傷亂的篇章之多,關懷生民苦難的情感之深,與乎氣魄的宏偉深健,李商隱是無法與杜甫相比的。至於格律的整嚴,詞語的穠麗流美,以及抒情的細膩深致,那確實不亞於老杜,甚至還有比老杜更動人的句子。他的七絕也不同於李白、王昌齡,如「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有李、王的情韻,而不及李、王的嘹亮高朗。
李商隱的詩給人突出的感覺,是語言精美,尤其善於用典。有時他糅和幾個典故而又貼切地表達他的思想感情。但也有些篇章過於追求語言的華美,堆砌僻典,不免有晦澀之感。甚至有時故意隱曲深藏,使人不得其解。所以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譏誚他:「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尤其北宋「西昆體」的作家,專門學他詞句華麗的一面,形式主義傾向更為嚴重。其實這只是李商隱的部分缺陷,他的詩並不都是晦澀難解的,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天涯》)。不都是明白如話而又情韻深遠嗎?
問題倒在他大多數詩篇的感傷情調。詩人都是具有豐富的感情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深於情,而且也都是憤郁中積發而為詩的。但李、杜、白的多數篇章的情感,都高昂憤激雄健深厚。而李商隱的多數篇章卻陷於纖巧幽深、哀郁傷感。這與他個人遭遇有關,與晚唐衰頹的時代精神也有關。
有《玉溪生詩集》傳世。以馮浩的《玉溪生詩箋注》、朱鶴齡的《李義山詩注》較好。
❽ 初中音樂課本目錄
歌唱祖國教案
音樂教案: 歌唱祖國教案 課題: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2、《海》教學設計
一、備課 (一)教學目標 充分利用農遠資源,通過律動、音樂欣賞、動作創編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3、戲曲擷英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欣賞部分戲曲片段,了解傳統的藝術,能對戲曲音樂產生興趣。 2、學會演唱《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4、大海啊故鄉教學設計
一 課題研究:「感受歌曲情感,培養創新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音版〉16冊三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5、讓世界充滿愛教學設計
教學 目標 1、讓同學們在各種愛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動中體驗、感受:愛------人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6、西南情韻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民音樂出版社16冊第2單元《西南情韻》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綜合課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7、《藍色的多瑙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體會音樂表現要素在塑造音樂形象、表現音樂情緒中的作用。 2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8、白楊和小河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1、白楊和小河的合唱教學 2、和聲的基本練習 3、欣賞保衛黃河 &nbs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9、《銀屏之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送別》。 2.欣賞根據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敢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10、青春舞曲說課稿
第一課時 教學課題:《青春舞曲》 課時:第一課時 教具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11、《茉莉芬芳》教學設計
教 材:人音版 14冊 第三單元 器樂(直笛)合奏《茉莉花》 課 型:器樂(合奏)綜合教學課 &nb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12、《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節日歡歌——音樂欣賞《春節序曲》教學設計 執教:上海浦東新區進才中學北校 龔裕玲 班級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13、《八音和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民族器樂曲的欣賞和了解,讓學生能夠真正喜歡中國民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14、《音樂巨人貝多芬》教案
【教學理念】 一提到外國音樂家,我們就會想到貝多芬,因為貝多芬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作家何為的《音樂巨人貝多芬》一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9-21] 15、《青春舞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桂教版七年級音樂上冊第10頁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4-19] 16、《紅旗頌》音樂欣賞課教案
教學內容:欣賞管弦樂曲《紅旗頌》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 &n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4-19] 17、《紅旗飄飄》教案
要求: 本單元從《國歌》的學唱,引入「紅旗」主題,通過欣賞歌曲和樂曲,體會他們的不同的表現意義,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nb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4-19] 18、國旗頌教案
一、教學計劃建議表 感受與鑒賞 表 現 創 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演 唱 演 奏 &nb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4-19] 19、春節序曲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讓學生感受不同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在樂曲中的不同表現。 2、通過學生的參與欣賞,用多種方式表現音 [初中音樂教案 更新:2009-4-19] 20、渴望春天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