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幼兒深度學習的特點及表現
幼兒園的獨立游戲,孩子們在特定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用歡樂和滿意度為目的,選擇的自由,獨立,自發交流積極活動的過程。
這個過程也是幼兒的興趣需要得到滿足,自然自由表現,熱情,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和人格建設的過程。
獨立游戲並不等於老師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們的獨立游戲不是孩子們的自由活動,孩子們想玩怎麼玩。
對於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認真觀察,適當干預,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游戲的順利進行。
教師在不打斷幼兒自主游戲的前提下,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幫助幼兒克服困難。教師不應該因為孩子自己的游戲而放棄孩子的自我探索活動。教師應該是兒童游戲的領航員、讀者和支持者。
(1)幼兒園大班自主游戲教案擴展閱讀:
兒童自主游戲的特點:
1、游戲計劃的生成
比賽計劃不是由老師提前的想像力,但根據孩子的表現在游戲中,根據孩子的需要和存在的問題,使接下來的比賽計劃。
兒童游戲活動中不斷產生新的計劃,可以使游戲更加滿足孩子們的願望和需求。這樣就避免了游戲指導的盲目性和直接性。
2、游戲環境的多樣性
當孩子們玩游戲時,環境不是靜止的。它應該以兒童的游戲為基礎,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從而豐富和轉化。在不斷生成的游戲中,環境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孩子們有權利玩自己想玩的任何游戲。
3、教師的多重角色
教師以多重身份引導游戲,有利於游戲的有效引導。當兒童需要游戲材料時,教師是游戲材料的提供者。
當孩子需要幫助時,老師是游戲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當孩子們需要老師在一起玩耍時,老師是孩子們游戲的夥伴和參與者。
當孩子不需要教師干預時,教師是游戲的觀察者;當孩子們分享他們的游戲經驗時,老師是傾聽者和發問者。
⑵ 幼兒園大大班適合做什麼戶外體育游戲
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自主的跑,跳,並能參加一些基本的體育活動,傳球這個游戲很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游戲中能夠手腳並用,達到全身的協調運動。在游戲中能獲得很大的樂趣,它既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又強化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動作的協作能力。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的快速反映能力,鍛煉幼兒手的敏捷度。 2、增強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幼兒的集體主義感。 活動准備: 籃球若干 活動過程: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操場,帶領幼兒慢跑一圈,做簡單的熱身動作。 1、導入游戲 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做個傳球游戲,好不好?(幼兒回答,好)看老師怎麼傳,教師和一名幼兒做示範,其他幼兒觀看。 教師首先說明游戲的規則和過程, 第一種玩法 把幼兒分成兩隊站好不動,兩隊的排頭各拿一個球,當老師發出命令後,拿球的幼兒快速的把球傳給下一名幼兒,(可以從頭上傳,褪下傳或者側身傳),以此類推,看哪一個隊最先傳完為勝。 第二種玩法 把幼兒分成兩隊站在起點站立,教師發出口令後有每對的排頭將球傳給下一名幼兒,自己快速的站到隊尾,以此類推,按照一定的路線移動,看哪一個隊最先傳完為勝。
⑶ 幼兒園自主游戲有哪些及活動目標
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的好課堂,孩子可以玩很多東西,並通過游戲學習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園內的戶外場地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游戲地,使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大自然。如:沙池及玩水設備等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設施,利用率極高,因為這類游戲活動可使幼兒自由地操作,無拘無束地參與,更能啟發他們的幻想力。另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廢舊的材料,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如用廢舊報紙做成紙球,將舊輪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馬,提供一些舊輪胎供幼兒滾動、碼疊等。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
⑷ 幼兒園大班有什麼自主性游戲內容
在幼兒園,最能給予幼兒自主性游戲機會的場所是區角游戲。教師不僅應關注游戲區角的設置,更應關注區與區之間幼兒的流動和材料的流通。理想中的區角游戲狀態應該是孩子們個個有事做,時時有事做,通過人員的流動帶動物品的流通,引發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創造熱情。為此,教師應善於結合教育內容,為各個游戲區角增添半成品材料...,讓兒童始終有新鮮感,時時有事做。如為配合大班的主題教育內容「有趣的植物」,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飯店」投放半成品材料,讓幼兒做「韭菜」和「香菜」;新開「中醫院」,讓幼兒用泡沫塊和牛皮紙做中葯包,並形成一條龍式的中葯加工流水線:讓幼兒設計各種「植物」,再把它們種到「休閑廣場」,美化環境等。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每個游戲區為孩子們設置一個百寶箱式的材料箱。裡面放置各種質地的紙、剪刀及廢舊材料等,供幼兒碰到困難時選用,以支持他們展開無限想像的翅膀。
⑸ 幼兒園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益處有哪些
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整體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還明確規定了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及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這就足以看出幼兒進行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在幼兒的一**活動中,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戶外活動能讓幼兒呼吸到新鮮空氣和**光,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還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品質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的總結,我們可以認識到進行戶外活動對幼兒的重大益處。
⑹ 幼兒園大班自主游戲的得與失
幼兒園教師應關注兒童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體驗,開展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2014年下半年。內
浙江杭州容市普通教育研究室舉辦了幼兒園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研修展評活動。
西湖區遴選出9個作品,組織全區幼兒園教師開展研修活動。
⑺ 如何有效培養大班自主游戲的合作性
當前,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環境,許多幼兒並不懂得處理人際關系的行為准則,加上家長的寵愛和教育方法不當,往往使幼兒不自覺產生較強的獨立心理。因此,我們常常會發現幼兒在自主性游戲中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並為此爭吵不休。如:在表演游戲中,很多幼兒不喜歡扮演反面角色,或者是好幾名幼兒都想扮演同一角色,為此爭執不休,而耽誤表演時間等等。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品德教育,使他們懂得互相謙讓,還要引導他們協調相互之間的行為,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就是說,教師要注意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讓幼兒在協調合作中,既達到自己游戲的目的,又學會了合作的技巧,知道輪流、等待等方法的具體運用,形成和加深了幼兒間的友誼,獲得完成任務後的愉快。
一、通過交往為幼兒提供合作的基礎。
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交往的機會,讓合作能力在交往中得發展。幼兒只有在交往過程中,才能懂得合作,才能體驗到合作的樂趣,而當前大部分幼兒還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很少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獨生子女及日趨單元化的住宅,減少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往機會,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為幼兒提供交往機會是前提。
二、利用游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合作行為。
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游戲開展的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可以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游戲開始前,要先商量好,確定各自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游戲。爸爸和媽媽、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裡的事情和家裡的人,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之間的關系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合作。
三、在游戲中,教會幼兒友好合作的方法。
在游戲活動中,許多幼兒不懂得正確交往,友好合作的方法,他們通常喜歡用行動表明自己的意願,如在玩玩具時,有的小朋友需要一塊積木,他一不向老師請求,二不向同伴打招呼,而是直接拿其他小朋友的積木。針對這種情況,要教幼兒懂得使用交往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如:請你給我一個×××,並督促孩子在游戲中加以運用。除了教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外,還要在游戲中循序漸進的教一些互相謙讓,共同使用玩具的方法,在玩具少的情況下,單純的謙讓是參加游戲的消極表現,而積極的表現應是如何使用少量的玩具,進而達到共同娛樂的目的。為此,我認為可以教兩人如何玩一個球,一隻圈,二三人如何共同看一本書,幾個人如何共同玩一盒玩具等,使孩子們掌握輪流游戲,合作游戲的方法。
⑻ 幼兒自由活動游戲有哪些
一、《木頭人》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走邊念兒歌"我是一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看誰堅持一分鍾"念到最後一個字時所有幼兒擺出造型不動。老師說時間到才能動,游戲反復進行。
二、《粘泡泡糖》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邊走邊念兒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頭頂上,兒歌說粘到哪就粘在身體的什麼部位,為增加趣味興趣,可讓幼兒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三、《城門城門幾丈高》
游戲規則:幼兒圍成圓圈,手拉手,兩個小朋友做城門,幼兒邊走邊念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大刀,走進城門套一套,問你吃橘子吃香蕉"兒歌結束城門落下,被關在城門里的人選擇吃哪種水果,選擇誰就站在誰身後。(做城門的兩名幼兒提前商量好自己是哪種水果)
四、《綠燈跑跑》
游戲規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兩名幼兒在圈外,一個當作追的人,手裡拿著綠燈的幼兒當被追者,游戲開始後那綠燈的幼兒快要被追上時,為了保護自己可以將手上的綠燈給圈上的一名幼兒,這名幼兒拿著綠燈繼續跑,游戲反復進行,被追上時游戲轉換角色進行。
五、《切西瓜》
游戲規則:大部分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兒做"切西瓜"邊念兒歌邊繞著圓圈走,並做"切西瓜"的動作,念到最後一個字時,將身邊兩位幼兒拉著的手切開,然後站在被切開的位置,被切開的兩名幼兒則必須立即超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達原味位的即為再次游戲的"切瓜人"
⑼ 淺談大班自主游戲與幼兒發展的關系
淺談大班自主游戲與幼兒發展的關系,
學前教育階段開展自主游戲,
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知識,
開發幼兒的各種能力,
還有助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建立和諧的同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