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搭配食物》教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課
教材簡析: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組成,分別是:《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通過上節課「我們吃什麼」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和作用,由於各類食物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同,要保證營養全面合理,還必須懂得科學搭配食物,掌握搭配食物的基本方法。食物金字塔是指導我們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指南,它形象直觀地顯示了我們每天應該吃的食物種類和數量,便於學生理解。本課主要內容有四個部分:第一,尋找「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飲食問題,引導學生認識營養均衡、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第二,認識食物金字塔,學習科學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第三,根據食物日記,繪制自己的食物金字塔,並評價自己的膳食結構。第四,模擬配餐和設計食譜。全課注重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圍繞食物搭配的話題來設計活動。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2、了解食物金字塔,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3、願意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食物金字塔,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難點:理解和運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和方法。
資料鏈接:小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科學合理的營養是其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誤認為講營養就是追求高檔食品的人越來越多,兒童中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的現象日益嚴重,挑食、偏食、追求食物的適口性等不良習慣也很普遍。因此怎樣選擇食品、科學搭配食物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健康飲食的重要內容。
教學准備:
課件、食物卡片、塑料果盤、餐盤、小組活動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小朋友,請你們當回小醫生,診斷下,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認為他們有哪些飲食方面的習慣?
出示課文「小胖墩」、「豆芽菜」插圖,指名說。
(由尋找「小胖墩」和「豆芽型」的飲食問題,引起學生對食物搭配的關注。)
2、 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二、 播放《食物金字塔》視頻短片
1、談話:怎樣科學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飲食呢?科學家向我們作了一些介紹,他們是怎麼說的呢?一起看下短片。
2、播放視頻。
三、 學習《食物金字塔》
同學們看得很認真,下面我們再具體看下營養學家們向我們推薦的食物金字塔。
1、出示食物金字塔。
2、小組討論,自主探究:
① 食物金字塔分為幾層?
② 每層有哪些食物?各是哪類食物?
③ 一共有幾大類食物?(還有一類很重要,「水」)
④ 食物金字塔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⑤ 食物金字塔告訴我們什麼?
3、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4、教師小結:食物金字塔告訴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要齊全,比例要恰當,這幾類食物每天都要吃,而且要注意攝入的量。
四、 趣味配餐活動
剛才我們學習了食物金字塔,了解了一些食物搭配的知識,下面請你們也來露一手,小組合作,進行一次有趣的配餐活動。
(一) 配餐活動之一:小組合作設計一日食譜。
1、 要求:早餐設計兩到三種食物,早餐、晚餐除主食外,按兩菜一湯來設計。
2、 小組討論設計,組長負責記錄填表。
(通常情況下,學生很少有機會自己做出重要的決定,這項「設計一日食譜」活動充分給學生自主權,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主要鞏固和運用剛學的食物金字塔知識,為下步模擬配餐作鋪墊)
(二) 配餐活動之二:用餐盤模擬配餐。
1、談話:我們根據設計好的食譜,小組合作進行有趣的配餐活動。
出示配餐步驟:
① 組長把裝有葷菜、蔬菜、主食、水果等食物卡片的四個信封發給四位同學,再請一個同學負責餐盤。
② 拿到信封的四個同學把裡面的食物卡片倒在自己桌上正面朝上攤開排放(注意不要和其他同學的卡片混淆)。
③ 組長對照食譜每報一個食物名,組員找出相應的卡片交給負責餐盤的同學放到餐盤上。(如果用到卡片上 沒有的食物,請組長在空白紙片上寫上食物名稱)
友情提醒:配餐完畢後,餐盤上配好的卡片不要動,其餘沒用到的卡片收拾好仍舊裝入信封放到塑料果盤里。
3、 學生配餐,教師巡視。
4、 交流配餐情況。
(小組合作運用食物卡片進行模擬配餐活動,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最後參照金字塔搭配食物原則,評價搭配的合理性,通過交流更明確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
五、 課外延伸:
1、 出示食物搭配誤區圖片,簡單介紹。
2、 了解健康飲食諺語。
六、 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些健康飲食的方法,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要合理搭配,種類要齊全,比例要恰當。希望你們能把學到的飲食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人人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七、 作業:
對家裡的食物搭配情況進行調查統計,並進行分析,向父母提出一些意見或建議。
( 本課板書採用圖片式,將本課的難點突現出來,更利於學生掌握食物金字塔原則。)
板書: 怎樣搭配食物
每天要多喝水!
油鹽糖
種 豆、 奶類 比
類 魚、蝦、肉、蛋類 例
齊 蔬菜類 水果類 恰
全 當
糧 食 類
② 關於五大類食物教案
活動目標1、 使幼兒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可滿足身體各方面不同的需要。
2、 幫助幼兒克服不良的包含習慣,如:挑食、偏食等。
活動准備1、 自製道具:肉蛋魚、蔬菜、水果、豆類、谷類等五大類食品。
2、 活動前了解本班幼兒的飲食狀況,包括挑食、偏食或吃得過多等。
活動過程1、 教師講故事引出主題老師T: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很好聽的故事,那我們背好小手,用自己的小耳朵聽好了。有個孩子叫小剛,從小就不肯好好吃飯,總是喜歡吃零食、糖果、餅乾和飲料,吃飯時只吃幾口,一邊吃,一邊玩,很多蔬菜都不愛吃,總是挑挑揀揀的,結果個子長不高,身上也不長肉,臉色又黃又綠,還經常生病,媽媽帶他到醫院檢查,醫生說他是營養不良。
2、 石室詞彙:營養不良T:小朋友,你們知道不知道什麼是營養不良啊?營養不良啊,主要是指我們的身體需要各種養料,而這些養料呢,就藏在各種食物里,如果沒有食物吃進去,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個子不高,身體不長肉等問題。這啊,就是營養不良。
3、 請幼兒思考並回答問題(1) 為什麼要好好吃飯?
T:那我們大家要不要好好吃飯啊?
S:要T:為什麼要好好吃飯?(幼兒回答,教師提示)S:因為不好好吃飯,會營養不良,個子會長不高,身體會不長肉,還會生病。
(2) 那我們怎樣做才是好好吃飯?
T:我們應該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很多零食,而且啊吃飯時要細嚼慢咽。
4、 教師出示五大類食品的自製教具,請幼兒辨認各是什麼?說說自己吃過哪些,它們的味道怎麼樣?然後教師分類講解各種食物的特點和作用。
(1) 谷類食物指的是用米、面做成的各種食品,如:米飯、面條等。、T:小朋友,你們看碗里裝的是什麼啊?
S:米飯T:對啊,米飯是用米來做成的,它含有很多很多熱量,是我們飲食中的主要食品,叫主食。主食類:面條、麵包它們都是有營養的食物,小朋友可要好好吃飯。
T:那我們現在看這是什麼啊?
S:雞蛋、肉、魚。
T:對啊,它們是還是很好吃啊?它們不僅好吃,而且還有很多蛋白質和脂肪,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生長,它們也是有營養的食物。
(2) 蔬菜包括各種青菜、冬瓜等。
T:如果小朋友只愛吃肉,是不行的,我們啊還要多吃蔬菜,因為蔬菜里含有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使我們的眼睛更亮,而且啊不容易生病,因為蔬菜同樣是有營養的食物。
(3) 水果:蘋果、西瓜,各種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味道,也有不同的需要。
T:我們要不要多吃蔬菜?
S:要T:對了,我們要多吃蔬菜,也要多吃水果,你們看蘋果紅不紅啊?
S:紅T:它們一定很甜,小朋友一定要多吃啊,因為水果和蔬菜一起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T:那你們還吃過其它哪些水果?
S:西瓜、香蕉T:對,水果也是有營養的食品。、(4) 豆類指的是大豆、綠豆、紅豆以及各種豆製品。
T:現在我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我,你喜不喜歡豆子啊?
S:喜歡T:老師想啊她一定喜歡,因為她的皮膚白白的,就像"白雪公主"一樣,因為愛吃豆類的小朋友一定是一個健康的小朋友,因為豆類也給了我們身體里邊許多植物蛋白,讓我們長得健健康康的。它同樣也是有營養的食物。
5、 通過頭飾,復述上述有營養的食物。
T:現在我們再來嘗一嘗這許許多多的有營養的食物。請5位小朋友,帶上頭飾,代表幾類有營養的食物,便於加深幼兒記憶。、T:現在老師要請幾位小朋友來扮演有營養的食物,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我們學了幾類有營養的食物。
S:5類T:對,它們啊是各類肉、蛋、魚、蔬菜、水果、豆類,小朋友們記住了,回去告訴爸爸媽媽什麼東西是有營養的食物,好不好?
③ 幼兒園大班健康《新鮮的食物》備課教案
【活動目標】 知道食品袋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要食用新鮮的食品。 了解幾種常見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冷藏、冷凍、乾燥、罐裝等。 樂意參加調查實踐活動,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完成調查內容。 【活動過程】 1 教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事物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教師組織幼兒觀察大...家事先收集的食品外包裝。 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食品袋上有什麼?包裝上為什麼要註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教師小結: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衛生的食物。 2、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食品保存方法的調查。 教師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④ 小學科學教案:《怎樣搭配食物》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2.了解食物金字塔,並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構。
3.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4.願意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食譜。
2.教學難點是理解和運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和方法。
【教學准備】
1.記一篇你的一天食物日記。
2.想一想自己是否偏食、挑食。
【學案】
《2怎樣搭配食物》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了解食物金字塔,並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構。
2.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自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過程:
一.我看書:我認真閱讀了電子書,熟悉了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我與父母探討了、思考了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記一份你一天的食物日記(參照書44頁的四一班的劉鳴食物日記來寫)
2.重新設計一份一天的食譜: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認識營養均衡的重要性
1.通過學習《我們吃什麼》一課,我們知道到了各種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沒有一種食物含有^***需要的全部營養。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化,不偏食很重要。
2.看圖: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認為他們有哪些飲食方面的問題?
3.他們偏食挑食,不懂得食物要多樣化,更不懂得該怎樣搭配自己的食物。那麼,怎樣搭配食物?揭示課題:怎樣搭配食物
二、了解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
1.閱讀教材,討論:食物金字塔告訴我們怎樣的健康飲食方法?
2.匯報交流:
(1)食物金字塔分為幾層?
(2)每層有哪些食物?
(3)各是哪類食物?
(4)一共有幾大類食物?
一、油、鹽、糖
二、豆、奶類
三、魚、蝦、肉、蛋類
四、蔬菜、水果類
五、糧食類(米飯、面條、麵包等澱粉類)
六、水
(5)食物金字塔的結構有什麼特點?(上小下大,呈現每天飲食的比例:上層的食物相對要吃得少,下層的食物要吃得多。)
(6)我們在搭配食物時應注意什麼?(要合理搭配食物,合理控制食物的攝入量)
3.小結: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要含有這六大類食物,各種營養素種類要齊全,數量要充足,營養素之間的比例要合適,各食物之間的搭配要科學合理,如柿子和螃蟹不能同時食用,菠菜和豆腐也不能同時食用等。
三、繪制並評價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1.根據食物日記,做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先畫好格式金字塔,讓學生將自己吃的食物向塔格內填寫)
2.學生匯報交流:
(1)相互展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
(2)說說各自金字塔的優點、不合理的地方及如何改進?
3.用視頻展台展示自己的食物金字塔,並說說自己金字塔的優點。
4.小結:大家匯報的結果表明,班上多數同學的食物結構不夠合理,少數同學的食物結構很不合理。要做到合理搭配,營養均衡,應該參照食物金字塔搭配食物的原則來配餐。
5.參照食物金字塔搭配食物的原則來修改自己的食物金字塔,以後參照執行。
四、開展趣味性的配餐活動
1、自己設計一份晚餐食譜,參照食物金字塔搭配食物的原則來搭配。
(1)每人設計一份晚餐食譜。
(2)在小組裡面交流、評價,並進行修改。
(3)每小組評選出一份最佳食譜,在全班交流。(以「合理、好吃、省錢」為標准進行全班評價)
2.設計一周的食譜,並交給父母,共同執行。
五、總結
1.現在,你知道怎樣科學合理搭配食物了嗎?怎麼搭配?
2.主動改變自己的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使自己長得健康。
六、作業
1.執行一周食譜。
2.不偏食、不挑食,合理搭配食物。
⑤ 幼兒園小班教案餐桌上的食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進餐時間的行為符合禮儀要求。 2.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習慣。 核心要素:進擦前 手洗凈 入座時 動作輕 細細嚼 慢慢咽 不挑食 不剩飯 活動准備:幼兒平時使用的餐具:碗、盤子、勺子各一個。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直接介紹活動名稱,導入活動。 (二)關鍵步驟: 1.第一步,餐前准備練習。 (1)取餐墊放在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墊上。 (2)學慣用雙手將椅子拉開,在入座。 (3)老師講盛好食物的餐具放在餐車上,幼兒用雙手端起飯碗,放在餐墊上。 2.第二步,吃飯練習。 (1)腳規矩的放在椅子前面。 (2)飯、菜要搭配著吃。 (3)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飯。 (4)需要添飯菜,舉手請求老師的幫助,或經老師的允許後,有自己到指定的地點添飯。 3.第三步,收拾桌面的練習。 (1)清潔桌面:去抹布區取干凈抹布,擦拭餐墊和桌面後,將臟的抹布放在臟抹布區。 (2)餐墊使用後,放在指定地點。 4.第四步,漱口和擦嘴的習慣。 練習後,要注意幼兒在進餐時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⑥ 食物到哪裡去了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各種器官的作用。
2. 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
3.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2.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三、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食品、開水、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 活動過程:
(一)、誘導入境:
以旅行為話題,導入新課。
(二)、主動探究:
1.親身體會一次「饅頭」的「旅行」。
2.學生邊吃饅頭,邊感受「饅頭」的「旅行」。
3.教師采訪學生的「旅行感受」:你們能說說饅頭的『旅行
路線』嗎?
4.小組代表交流。
5.教師引領:我們把饅頭旅途中經過的器官叫做消化系統。
6.看課件感受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7.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裡,再經過哪裡,最後經過哪裡?
(第二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8.通過課件局部演示,進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A 旅行地點大回放:
(引導學生在吃食品的過程中,相互觀察感受)
B 引出話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牙齒(感受牙齒的作用)
C 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裡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裡的?(引導學生在喝水的過程中,感覺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來)
D 食物在胃裡,會發生什麼變化?
小結:胃就像一個口袋,胃的蠕動是為了把口袋裡食物磨得更細, 更爛,便於人體消化。
E 引出話題: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裡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回事?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
F 學生交流:生活中胃不舒服的事例。
G 引導學生明確: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
H 繼續通過旅行路線(引導學生了解小腸的作用)
小結:小腸就像一個加工廠,把食物的營養都吸收了。
I 最後引導學生了解大腸的作用
小結:食物廢渣進入大腸,最後排出人體。
(三)、實驗操作
1.引出話題:想一想食物在口腔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吃到嘴裡嚼一嚼就有了味道呢?(建議學生將饅頭放入嘴中,慢慢嚼,然後體驗味道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變甜了?)
2.介紹實驗器材,准備實驗。
3.小組討論交流。
4.教師引領:創造一個類似口腔的環境。
5.學生實驗,發現現象。
6.小組交流:加入唾液的試管不變色,沒加入唾液的試管變藍。
(四)、聯系生活:保護消化系統
先學生交流,然後教師網上提供事例。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拓展:激發學生愛科學,長大探索科學的慾望
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秘密。
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用品,結合以往學習的知識,讓孩子通過這種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仔細傾聽別人的意見,找到實驗方法。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范圍,又培養了學生的良好人格,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進行操作,全班展示幾個小組的實驗成果,並根據其中的問題討論優化的方案,最後老師再展示科學的實驗過程,這樣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有了這樣的體驗,會比直接告訴他們如何操作要好得多。
教學資源:
1、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xMTcwNDIw.html
2、童年網「食在童年」—— 兒童早餐很重要一周早餐食譜
⑦ 幼兒園主題式整合課程水和食物教案
設計意圖: 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已能簡單的了解和區分各種食物,但如今的食物種類玲琅滿目,花樣繁多,這也容易給孩子們造成許多誤區,所以我在主題活動中設計了《食物四兄弟》和《幫食物找媽媽》以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食物的分類及來源;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主要來自食物,但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挑食、偏食,所以在主題活動《小小營養專家》、《三兄弟治病》、《我喜歡的食物》中,讓幼兒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克服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在區角活動中,投放各種材料讓幼兒通過不同的形式了解和掌握不同食物的特徵及種類。在生活活動中,進一步糾正幼兒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在戶外活動中,在學習拍、拋接球,踢靜止球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球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綜合運動技能。 本周活動目標: 1、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營養,這些營養主要來自食物。了解食物可以分成四類。 2、 分析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並有意識克服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3、 收集和整理資料,並能進行統計。根據掌握的知識,分析食譜,增進進食的自覺性。 4、 學習4的相鄰數,理解數群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使幼兒進一步掌握數序。 5、 在學習拍、拋接球,踢靜止球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球的多種玩法,發展綜合運動技能。 活動內容: 活動一:共同生活《食物四兄弟》 活動目標: 1、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營養,這些營養主要來自食物。 2、 了解食物可以分成四類。 活動准備:各種食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 出示各種食物的圖片,請幼兒說出食物的名稱。 2、 介紹食物的分類:五穀類、肉類、蔬菜水果類、奶類。 3、 幼兒分組,嘗試將食物的圖片送回家:如麥子送到五穀類,荔枝送到蔬菜水果類等。 4、 請幼兒畫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5、 按照四類,幼兒將畫的畫貼到黑板上。並統計那類食物最多。 小結:人體需要各種營養,這些營養主要來自食物。 活動二:體驗表達《我喜歡的食物》 活動目標: 1、 說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 2、 有意識克服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活動准備:小卡片、筆。 活動過程: 1、 以游戲形式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幼兒圍成圓圈,教師指定一個幼兒說:「我喜歡吃——」,然後這個幼兒再指一個幼兒說:「我喜歡吃——」,以此類推。 2、 每個人都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列舉出來,並按食物四大類分類。 3、 分析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屬於四大類中的哪一類,還缺少什麼。自己不愛吃的食物有哪些,說出簡單理由 4、 小結:讓幼兒懂得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要吃各種食物,不挑食,愛吃的食物不應暴食暴飲,從小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三:《小小營養專家》 活動目標: 根據掌握的知識,分析食譜,增進進食的自覺性。 活動准備:將昨天三餐的食譜畫下來。 ()月()日食譜 食物分析 種類 早餐 午餐 晚餐 五穀類 肉類 蔬菜水果類 奶類 活動過程: 1、 幼兒介紹自己畫的食譜。 2、 請幼兒將食譜上的食物按四大類分類。 3、 對照四大類,請幼兒自己分析食譜是否符合營養需要。 1) 分組討論。 2) 向全班介紹。 3) 看看誰的進食最有營養、最合理。 延伸活動: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分析家庭一周的食譜。 活動四:《幫食物找媽媽》 活動目標: 1、 了解蔬菜、水果大多是種植而來的。 2、 了解食用肉類的來源,知道家禽、家畜是飼養捕捉而來的。 活動准備: 水果、蔬菜的圖片,家禽、家畜的圖片;西紅柿。 活動過程: 1、 出示西紅柿,「你們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它的媽媽在哪? 2、 出示其他水果、蔬菜的圖片。「他們的媽媽在哪?」 3、 請幼兒找出水果、蔬菜的共同點,他們都生長在哪? 小結:蔬菜水果都是植物,大都是種植而來的。 4、 我們吃的雞肉、豬肉都是從哪來的?他們的來源和水果蔬菜一樣嗎? 5、 展示各種家禽和家畜的圖片,「他們是怎麼來的?他們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是飼養獲捕捉來的) 6、 問答的形式復習蔬菜水果、肉類的來源。 活動五:繪畫《神奇的食物》 活動目標: 1、 培養大膽想像、大膽創造的能力。 2、 運用學過的繪畫方法,把心中所幻想的美好食物畫出來。 活動准備: 作業紙、彩筆, 活動過程: 1、 談話「神奇的食物」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2、 引導幼兒討論:你想有一種什麼樣的神奇食物,它含有什麼營養?長的什麼樣?吃了會有什麼作用?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提醒幼兒注意畫面布局合理,整潔干凈。 4、 欣賞評價作品,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畫的食物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