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4 15:30:35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本小節「等腰三角形」安排在第十二章「軸對稱」的第三節,根據新的教育理念,以軸對稱為切入點,改變了以全等三角形為切入點的做法。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通過觀察猜想,自主探究,證明應用等方式學習、獲取新知。完成了從感性到理性的知識發生發展的認知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說出等腰三角形、總結出等腰三角形性質,並會進行有關的計算;能運用等腰三角形性質證明兩角相等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折疊後剪紙、展開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過程,體驗等腰三角形的對稱性;通過用等腰三角形性質進行證明或計算,體會幾何證題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對圖形的觀察、發現,激發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和難點

探索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和「三線合一」的性質。(這兩個性質對於平面幾何中的計算,以及今後的證明尤為重要,故確定為重點)

等腰三角形中關於底和腰,底角和頂角的計算問題。(由於等腰三角形底和腰,底角和頂角性質特點很容易混淆,而且它們在用法和討論上很有考究 ,只能從練習實踐中獲取經驗,故確定為難點。)

教具學具准備:等腰三角形模型,矩形紙片,剪刀,直尺,三角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實踐觀察,認識等腰三角形

①復習提問:向同學們出示精美的建築物圖片

問題什麼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圖片中有軸對稱圖形嗎?

②引入新課:再次通過精美的建築物圖片,找出裡面的等腰三角形。

相關概念: 定義: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邊: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

角:等腰三角形中,兩腰的夾角叫做頂角, 腰和底邊的夾角叫做底角.

③提出問題:a.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b.等腰三角形具備哪些性質?如何證明?

探究

(1)把一張長方形的紙片對折,並剪下陰影部分(課本圖12.3—1),再把它展開,得到一個什麼圖形?

(2)上述過程中得到的△ABC有什麼特點?

(3)除了剪紙的方法,還可以怎樣作(畫)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學生動手剪紙,觀察。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同時提出問題。

學生討論問題(3),教師在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基礎上給出畫圖方法,並畫出圖形。

(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問題

(1)活動1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摺痕對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線段和角,

(3)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有什麼性質嗎?說說你的猜想。

學生動手摺紙,觀察,找出重合的線段和角,

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

教師在學生的猜想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完善,歸納出性質1和性質2。

(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的證明

問題

(1)性質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什麼?

(2)用數學符號如何表達條件和結論?

(3)如何證明??(分別作頂角的平分線、底邊的中線、高線)

(4)受性質1的證明的啟發,你能證明性質2(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嗎?

學生分析性質1的條件和結論,並轉換成數學符號。

在△ABC中,AB =AC, 點 D在BC上

1、∵AD ⊥ B C

∴∠ = ∠ ,____= 。

2、∵AD是中線,

∴ ⊥ ,∠ =∠ 。

3、∵AD是角平分線,

∴ ⊥ , = 。

教師糾正和補充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根據對稱尋找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學生模仿證明性質2。

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註:

(1)學生語言的規范性;

(2)學生的應用意識,模仿能力;

(3)學生在活動中發表個人見解的勇氣。

(四)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的運用

例一:在等腰△ABC中,AB =AC, ∠A = 50°, 則∠B =_____,C=______

變式練習:1、在等腰中,∠A =50°則∠B =___,∠C=___

2、在等腰中,∠A =100°, 則∠B =___,∠C=___

例二:在等腰△ABC中,AB =5,AC = 6,則

△ABC的周長=_______

變式練習:在等腰△ABC中,AB =5,AC = 12,則

△ABC的周長=______

例三:

在△ABC中,點D在BC上,給出4個條件:①AB=AC ②∠BAD=∠CAD ③AD⊥BC ④BD=CD,

以其中2個條件作題設,另外2個條件作結論,可寫出幾個正確命題?

①② ③④ 運用等腰三角形的「三

①③ ②④ 線合一」性質

①④ ②③

②③ ①④ 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②④ ①③ 和性質(不能運用「三線合

③④ ①② 一」 )

例4、如圖,在△ABC中 ,AB=AC,點D在AC上,且 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

教師參與討論,認真聽取學生的分析,引導學生找出角之間的關系,書寫解答過程。

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註:

(1)學生能否正確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問題;

(2)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五)反饋練習

(1)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36°,它的另外兩個角是________.

(2)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110°,它的另外兩個角是_________.

(3)如圖,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

閱讀全文

與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