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托班教案書

托班教案書

發布時間:2020-12-24 14:58:44

① 托班教案傳統童謠鵝追鵝

幼兒園教案:鵝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認識鴨、鵝的外形,了解它們的習性。
2、知道鴨、鵝有什麼用處。
3、能夠從外形上區分出鴨和鵝。
教學時間:2教時第一教時活動准備:
鴨、鵝的圖片多幅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猜一個謎語:頭戴紅帽子,身穿大白袍,愛在河裡游,"戇戇"高聲叫。猜一種家裡養的小動物。
2、出示鵝的圖片,請幼兒觀察。
3、問:(1)鵝的頭上有什麼?
(2)(手指鵝的頸)這是鵝的什麼?它長得怎樣?
(3)鵝的身體怎樣?身體兩邊還有什麼?
(4)鵝的腳長的怎樣?腳趾間為什麼會有蹼?
(5)鵝有些什麼顏色呢?
(6)鵝是怎樣叫的?怎樣走路的呢?
4、出示鴨的圖片,請幼兒與鵝進行比較認識。
5、相同:
(1)都有兩隻眼睛、扁扁的嘴巴、長長的頸,身上都有羽毛,都有翅膀,腳上都有蹼。
(2)它們都會生蛋,它們的寶寶都是從蛋里孵出來的。
(3)它們的肉都能吃,毛還可以做成羽毛扇、羽絨被、羽絨衣呢!
6、不同:
(1)頭上不同,鵝頭上有肉瘤。
(2)鵝的身體一般比鴨大。
(3)身上的羽毛也不太一樣,鴨還有黑色的呢!
(4)鵝愛吃青草、青菜,鴨喜歡吃小魚、小蝦。
(5)鵝蛋比鴨蛋大。
7、今天我們認識了鴨、鵝,它們都是我們家裡養的,我們把它叫做"家禽"。現在我們來學著它們走路的樣子到外面游戲去吧!
第二教時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上的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第9頁。
請幼兒觀察書上面的圖片,並說說圖片上的物品是用什麼做的?
1、教師引導幼兒認讀圖片上的物品。
2、請幼兒說說鵝還有哪些用途?
3、帶領幼兒朗誦詩歌《鵝》。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做游戲"小鵝上山坡"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② 故事《老師媽媽》的托班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對孩子的愛。
2、愛媽媽,會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准備】
PPT、視頻《世上只有媽媽好》。
【活動過程】
一、以兒歌引出主題。
師:我們小朋友都學過一首兒歌叫《我愛媽媽》,你們會念嗎?那我們一起來念一念。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今天老師這里有一位小朋友叫紅紅,她也說非常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她和她媽媽之間的故事。
二、教師講述故事。
1、出示圖片一至四。
師:紅紅生病了,躺在床上難受極了,你們猜,誰來幫助她?
媽媽看到紅紅生病了,是怎麼做的?(媽媽抱著紅紅去醫院,急的滿頭大汗)
紅紅躺在醫院的床上,媽媽是怎麼照顧她的?(媽媽一直不敢睡覺,陪在紅紅身邊,還喂她吃葯)
紅紅的病好了,媽媽變得怎麼樣了?(媽媽變得很高興)
2、小結
師:紅紅的病能夠好的那麼快,全靠媽媽及時的送她去醫院,而且還很細心的照顧紅紅,所以紅紅的病才會好的那麼快,她的媽媽對她那麼好,紅紅可愛她的媽媽了。
三、師幼集體交流。
1、媽媽對你的愛
師:紅紅很愛她的媽媽,她的媽媽也很愛她,那小朋友,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你們的媽媽是怎樣愛你們的?會為你們做什麼事?(洗衣服、洗碗、給孩子洗澡)
2、寶寶對媽媽的愛
師:媽媽愛你們,那你們愛媽媽嗎?那你們是怎樣愛你們的媽媽的,你們可以為媽媽做什麼?
【課後反思】
本次我教壇新秀開課,我收到的開課內容是小班社會《我愛媽媽》。媽媽,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也是最懂我們,最願意為我們付出的那個人。所以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設為兩點:1、感受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對孩子的愛。2、愛媽媽,會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根據活動的預設,我採用《我愛媽媽》這首兒歌來導入主題,用一組簡短的圖片故事:紅紅生病了,她媽媽很擔心,帶她上醫院看病,辛苦照顧她來引出媽媽養育孩子的辛苦,從而體會媽媽對孩子的愛。接下來,我針對兩個方面和孩子展開討論。首先是媽媽對孩子的愛,讓孩子說說自己的媽媽是如何愛他的。有的孩子說媽媽會陪我一起玩、有的孩子說媽媽會做好吃的東西給我吃、有的孩子說媽媽會給我買衣服和玩具。然後我再讓孩子說說自己對媽媽的愛,情孩子說說,自己該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最後以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來結束本次活動。
可能小班小朋友由於年齡特點,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所以他們總是會比較經常性的重復一樣的回答。而且我的本次活動中,對於說教的部分有點偏多,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動一動,像動手畫一畫自己的媽媽等環節也是非常不多的。

③ 托班教案大全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提綱挈領地敘述有關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

2、授課計劃
授課計劃是集體研究的結果,由所有任課教師,有關人員集體研討確定,主要通過對學生基本情況的簡要分析,本學年或本學期總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改革措施,確定課序、教學目的、教學周次和教學時數、課內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推介和教具的選用,形成的教學進度表。

3、教案
教案是為實現教學大綱的具體細化而精心設計的授課框架,也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做出以課時為單位的具體行動計劃或教學方案。其作用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的導向、規劃和組織,是課堂教學規劃的藍本。此外,還有三個附帶性作用:一是備忘錄作用。由文字載體保存的信息可供隨時提取或查閱;二是資料庫作用。從長遠角度看,教案中保存著教師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珍貴材料,以及自身的經驗與心得,積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資料寶庫;三是教改課題源作用。教案的豐富案例、精心思索過的問題、教學後的得失體會等往往成為教師選擇教改研究課題的源泉。

4、講稿
講稿是豐富和細化教案中的具體要求並實現教學設想的實質內容和書面台詞,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案的具體化。講稿與教案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講稿所承載的是知識信息,教案所承載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信息。二是講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知識邏輯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管理邏輯支配。三是在內容上,講稿涉及的是知識性項目,教案涉及的是組織性項目。四是在表現形式上,講稿篇幅較長,教案則是幾百字或千餘字即可。

二、教案編寫要注意的幾個環節
1,撰寫教案首先要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具體章節的具體要求,了解教材體系和基本內容、結構、重點章節以及各章節的重點、難點。其次要注意廣泛閱讀本專業的專著、學術雜志、學術網站等資料,了解本學科、專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對教材有關內容作必要的補充。第三要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對講授內容的結構進行安排和設計課堂教學方案。

2,編寫教案要在教學大綱、教材和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教學設計思想,處理好教什麼和學什麼?如何教和如何學?教的怎樣和學的怎樣?即目標、策略、評價三方面問題。

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是指為了實現一定階段預期的課程目標,運用系統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安排。簡言之,就是對教學活動的設想與計劃。

④ 幼兒用書托班下各種各樣的袋子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 2、能大聲地在集體中回答問題。【活動准備】圖片、故事。【活動過程】1、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內容。——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遍。——故事的題www.jy135.com目是什麼?故事中有誰?袋鼠媽媽買了什麼?袋鼠娃娃是怎樣做的?——教師再次講述故事,並出示圖片。——教師按故事情節發展逐步提問。如:袋鼠媽媽有個什麼?袋鼠媽媽買了什麼?2、再次欣賞故事,鼓勵幼兒幫袋鼠娃娃再想些其他幫助媽媽的方法。 3、談話:袋鼠娃娃幫袋鼠媽媽做事,你們會幫自己的媽媽做事嗎?做哪些事呢?【附:大口袋】袋鼠媽媽胸前有個大口袋。她出門買東西,大口袋裡裝著好幾個袋鼠娃娃。袋鼠媽媽買了很多很多東西:水果、火腿腸、玩具……這么多東西,怎麼拿得動呢?袋鼠娃娃一個一個從口袋裡跳出來,笑嘻嘻地對媽媽說:「別急,我們也有大口袋呀!」一個袋鼠娃娃口袋裡裝滿了水果。一個袋鼠娃娃口袋裡裝滿了火腿腸。一個袋鼠娃娃口袋裡裝滿了玩具……袋鼠媽媽走在前面,袋鼠娃娃一個一個跟在後面,像一列火車。嗚嗚嗚!小火車開回了家。

⑤ 紅纓幫我早讀書教案托班上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內.
其次要備學生、容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⑥ 幼兒園托班語言《一棵樹》教案

一、學習目標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理解一棵品格卓越、服務甚至獻身人類的「樹」的形象,激發健康成長、奉獻社會的人生觀; 3、賞析內涵豐富、觸動心靈的詩歌語言。 二、學習重點 1、理解形象,激發情感; 2、賞析觸動心靈的詩歌語言。 三、學習難點激發情感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學習過程 (一)導入 (屏幕上展示一棵樹) 同學們!我來過北環中學很多次了,每次走進校園第一感覺就是:環境優美!不知天天身處這樣環境中的同學們是否和我有同感?(學生回答:是)那你們能具體說說美在哪裡么? (學生思考回答) 參考: 樟樹飄香、水杉矗立、棕櫚蒼勁、綠樹濃蔭…… 美麗的景色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而這一切美景大都因為樹而產生。我想,這也是學校種這么多樹的原因吧。但是學校種樹還有其他原因嗎? (學生思考回答) 我覺得應該還有一種原因。如果大家想知道另一個答案,請與我一起來欣賞一首現代詩《我驕傲,我是一棵樹》,那麼答案就不問而知了。(展示課題) (二)認識一棵樹 1、請同學們齊聲讀標題「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再來一遍。 2、你們如何解釋標題中的「驕傲」一詞。 學生:是「自豪」之意。 3、下面請同學自由朗讀詩歌,讀准字音和基本節奏,思考:我驕傲,因為我是一棵 的樹 (學生朗讀、思考、發表、評價) 參考(總結、板書,追問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請讀出來!): 生長於華夏土地; 經歷豐富,閱盡滄桑; 匯聚自然精華,品格非凡; 在不斷奉獻中生活; 與周圍事物和諧相處; 充滿奇幻的理想,惟願更好的奉獻; 堅信明天更美好幸福; 屬於人民,永遠忠誠於人民。 ——同學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比較准確地把握了對這棵樹的認識,可見「驕傲」的含義非常豐富。 (三)欣賞一棵樹 1、關於詩歌,有人說:「詩歌的創作要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有人說:「詩歌是升華的文字,給人的不僅僅是閱讀的快樂,還有觸動心靈。」而詩人李瑛本人也說:「要寫出激動人心的詩,必須永遠保持著對生活的愛和激qing。」所以,我們讀詩歌,不能僅僅停留在內容的把握上,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觸碰,用心去感受。 同學們,讓我們來齊聲朗讀詩歌,看看哪些詩句能夠觸動你的心靈?為什麼? (學生朗讀、思考、發表、評價) 參考: ·第2節:一個人要成長成熟,就需要廣泛地汲取知識、豐富情感。 ·第3節:詩人說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美的代名詞,屬於人民,看似誇張,其實是發自肺腑的宣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 ·第5節:從「哪裡、便」「柔嫩」「擁抱、拉」等詞語中,可見詩人關注所有孩子和老人,關注各個種族的人民,善良親切,愛得溫柔。 ·第6節:選擇最美好的東西來饋贈最需要它的人,饋贈自己關心熱愛的人。 ·第7節:為了人民的安靜、安全、溫馨,樹遮擋風雪、抗擊風沙、抵禦雷火,盡自己一切力量,顯示甘心情願的犧牲精神,為人折服。 ·第8節:「歡迎」「擁抱」,讓我們彷彿看到熱鬧、絢麗、溫馨、和諧的畫面,營造了一塊美麗的世界。 ·第9、10節:幻想更好地奉獻,解決飢渴,裝點世界,服務全世界的勞動人民。而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 ·第11節:詩人堅信明天更加美好,沒有貧困,顯示了美好的心靈。 ·第12節:詩人與人民息息相關,血肉相連,他的生命、力量都來源於人民,所以一旦離開、忘記人民,人生便沒有價值和意義。可見詩人永遠忠誠於人民,無時無刻不在心懷人民。 ——從剛才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塑造了一個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獻身的崇高形象,抒發自己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深情,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2、那麼,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像這棵樹一樣,或者像詩人一樣的人物嗎? (學生思考、發表、評價) 參考: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國家建設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錢學森,始終眷戀著祖國,沖破重重險阻,獻身國防科技,送「兩彈一星」上天,功勛載千古。 汶川大地震中像譚千秋一樣的教師,臨危不懼,用自己的身軀頂住塌下的泥板,用自己的死換取學生的生; ——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我們看到了奉獻,也看到了犧牲的精神。 (四)成為一棵樹 看來,同學們讀《我驕傲,我是一棵樹》這首詩,不僅讀懂得了一棵樹,更讀懂得了一顆自豪、偉大的心。設想一下我們自己就是這一棵樹,如何通過朗誦來充分表現出我們自己內心的自豪之情? (學生配樂朗誦) 參考:朗誦方案:分角色朗誦 第1節:學生齊讀 第2、3節:學生A 第4節:學生B 第5節:學生C 第6節:學生D 第7節:學生E 第8節:學生F 第9、10節:學生G 第1 1、12節:全班齊讀 准備練習1—2分鍾,要求: 一、把握好感情、語氣、語調和節奏; 二、注意詩歌章節朗誦之間的自然銜接。 三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我便平靜的倒在大地上, 我的年輪里有我的記憶,我的懊悔, 我經受的隆隆的暴風雪的聲音, 我腳下的小溪淙淙流響的歌; 甚至可以發現熄滅的光、熄滅的燈火, 和我引為驕傲的幸福和歡樂…… 那是我對泥土的禮贊, 那是我對大地的感謝; 如果你俯下身去,會聽見, 我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輕輕地說: 讓我盡快地變成煤炭 ——沉積在地下的烏黑的煤炭, 為的是將來獻給人間 純潔的光, 熾烈的熱! ——註:這是詩歌原文的第三部分,在這部分,詩人先用假設的方式對一生進行總結,最後表示要為人類作徹底的奉獻。 (朗誦:學生評學生;教師總評:感情融入到每一個字的發聲中,特別有感染力。) ——結束語: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自己從哪裡來,將要到哪裡去這樣的人生問題。詩人是一棵驕傲的樹,其實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一棵正在沐浴陽光、吸取雨露、茁壯成長的樹,而你們也必將長成一棵棵可做棟梁的參天大樹。今天我期待你們!我相信,明天,將有更多的人來贊美你們! (在結束語同時播放田震《好大一棵樹》) 頭頂一個天/腳踏一方土/ 風雨中你昂起頭/ 冰雪壓不服 好大一棵樹/任你狂風呼/綠葉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樂也有苦 歡樂你不笑/痛苦你不哭/ 撒給大地多少綠蔭/ 那是愛的音符 風是你的歌/雲是你腳步/ 無論白天和黑夜/ 都為人類造福 好大一棵樹/ 綠色的祝福/ 你的胸懷在藍天/ 深情藏沃土 同學們,現在知道學校種樹的另一個原因了吧?好,下課!

⑦ 幼兒園托班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內更為深刻地容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閱讀全文

與托班教案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