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歡樂的草原筷子舞教學

歡樂的草原筷子舞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4 14:56:48

『壹』 哪位大神有《春到草原》筷子舞的音樂急急急!

春到 草原

『貳』 春到草原筷子舞蹈歌曲搜不到,急求

筷子舞春到草原音樂找到了,就是有人說話,能不能給我一個沒人說話的那個曲子

『叄』 蒙古族舞蹈筷子舞劇目有哪些

筷子舞有如下幾個劇目:

《歡歌》、《春到草原》、《牧人》 、《筷子舞(巴德瑪)》 、《薩布罕》《筷子舞(群舞)》

筷子舞的由來:

《筷子舞》發源於鄂爾多斯的高原,因舞者手執筷子敲擊歌舞而得名。主要流傳在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烏審旗一帶。它的主要動律一肩的部位和韻律,這門藝術與蒙古草原生活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有著非常密切地聯系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它來源於牧民的生活,牧民們放牧之餘長吆喝著歡聚在一起,說拉彈唱,進行自我娛樂。

表演者兩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細頭;擊打筷子的粗頭,動作由雙手胸前交叉去打筷子,也可擊打雙肩,雙手腹前交叉擊打筷子等等。慢舞時沉穩、深沉;快舞則是飄灑矯健。當舞者的感情到高潮時,就情不自禁地離開座位,舞到較為寬敞的位置,放大了動作的幅度,顯示出矯健的舞姿。

鮮明的節奏和歡快的幽默感,伴隨著悅耳的歌聲和敲擊聲,歡樂的人們情不自禁地搖晃著身體,悠然自得地用筷子敲擊自己身體起舞,通宵達旦。盡歡而散。在表演形式上,也由原來的單人表演發展成為雙人舞、男女群舞、廣場性集體舞,而且,過去只有男子表演,現在也有女子登上了舞台。

筷子舞的表演形式直接客觀反映蒙古族的精神面貌。它的表現形式獨特。以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工具,筷子來加工成為舞蹈的道具。總之,真正的魅力在於他們的胸懷,能包容草原的情懷,有這種胸懷和情懷,難道不能舞出心靈與心靈碰撞的舞蹈來嗎?

『肆』 筷子舞春到草原

我也需要 能給我發一下嗎

『伍』 張恵萍老師筷子舞一草原戀

草原戀

專輯:金色的呼喚

歌手:降央卓瑪

草原那草原我可愛的家鄉

馬背呀馬背吆生命的回搖籃

你用答聖潔的乳汁把我哺育

你用深沉的歌聲為我催眠

那朝霞般的篝火

給了我無限的溫暖

那白雲似的絨毛

為我抵擋多少風寒

無論我走到哪裡

都聽得見馬頭琴在歌唱

無論我離開你多遠

總聞得到奶茶的香甜

牧場那牧場我智慧的源泉

馬鐙呀馬鐙吆人生的起點

你用閃光的格言把我教誨

你用兇猛的風暴將我錘煉

那流沙般的歲月

給了我牧人的勤勞

那荊棘似的征程

哺育我騎手的勇敢

無論我走到哪裡

總看得見你在舉目遙望

無論我離開你多久

也忘不了你美好的心願

啊---嗨---吶---嗨---啊---http://bd.kuwo.cn/yinyue/462224?from=#

『陸』 筷子舞春到草原的音樂

能給我發一下嗎謝謝[email protected]

『柒』 春到草原筷子舞mp3

總想看看你的笑臉 總想聽聽你的聲音 總想住住你的氈房 總想舉舉你的酒隹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向遠去尋找共同的歌 如今踏上這歸鄉的路 走近了陽光 迎來了春

『捌』 蒙古舞的基本手勢 和基本手位 。

平手:四指並攏、伸直,拇指向正旁打開。

勒馬手:手握空拳,拇指放在食指的第一個關節上。

叉腰手:四指握拳,拇指向手的正旁伸直打開。

平的鷹式位:平手,雙臂向旁抬起和肩平,向前呈弧形。

高的鷹式位:在平的鷹式位上提起45°。

叉腰位:四指握拳,拇指打開,叉於腰間。

勒馬位:勒馬手呈下弧形狀,向外伸出。

單手為單勒馬位,雙手在外稱雙勒馬位。

(8)歡樂的草原筷子舞教學擴展閱讀:

蒙古舞風格特色:

一是盅碗舞。

盅碗舞一般為女性獨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風格。舞者頭頂瓷碗,手持雙盅,在音樂伴奏下,按盅子碰擊的節奏,兩臂不斷地舒展屈收,身體或前進或後退,意在表現蒙古族婦女端莊嫻靜、柔中有剛的性格氣質。

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風格特點的「軟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語匯,表現盅碗舞典雅、含蓄的風格。興安盟民間流傳的盅碗舞,舞姿質朴簡單,沒有嚴格的規律動作。

二是筷子舞。

筷子舞以肩的動作見長,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時擊打手、腿、肩、腳等部位,有時還擊打地面(或檯面)。隨著腕部的翻轉變化,有時肩部活潑地聳動,有時腿部靈活地跳躍,有時轉身左前傾,有時轉身右前傾。

其肩部的動作既有律動感,又具有一種特殊的韻味,融歡快、優美與矯健為一體。動作雖簡單,但卻以技巧取悅觀眾,故有一定的表演性質。在興安盟民間流傳的筷子舞,既有男性獨舞,也有男女群舞。

在表演形式上由單手執筷子發展為雙手執筷子,肩部、腰部、腿部的舞蹈語匯也更加豐富。因此舞蹈顯得歡快、明朗、新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蒙古族熱情、開朗、剽悍、豪邁的民族個性。

三是安代舞。

安代舞於明末清初發祥於科爾沁草原南端的庫倫旗。最初是一種用來醫病的薩滿教舞蹈,含有祈求神靈庇護、祛魔消災的意思,後來才慢慢演變成為表達歡樂情緒的民族民間舞蹈。傳統的安代舞,有準備、發起、高潮、收場幾個程序,都由「博」來主持。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興安地區帶有迷信色彩的安代舞已不復存在,而是把它作為一種民間歌舞傳承下來。在科爾沁地區,在逢年過節時、在慶祝豐收的日子裡、在喜喪婚嫁和迎賓的宴會上,人們都要跳安代舞。

姑娘媳婦揮舞頭巾跳,小夥子脫去馬靴光著腳丫跳,孩子們做著鬼臉跳……舞蹈動作有甩巾踏步、繞巾踏步、擺巾踏步、拍手叉腰、向前沖跑、翻轉跳躍、凌空踢腿、騰空蜷身、左右旋轉、甩綢蹲踩、雙臂掄綢等等,這些優美瀟灑的動作,

融穩、准、敏、輕、柔、健、美、韻、情為一體,形成了盛大的狂歡場面,把美和對美的追求推向了極致。

四是查瑪。

查瑪是藏傳佛教為了弘揚佛法、傳播教義、阻止邪惡誘惑、堅定佛門信念而舉辦的一種帶有慶典性質的藝術活動。歷史上,在「殿宇雄壯、比擬佛國」的科爾沁地區乃至內蒙古自治區全境,絕大多數寺院召廟都曾一年一度由喇嘛們表演這種舞蹈。

至今,部分召寺依然傳承表演這種舞蹈。查瑪在蒙古族舞蹈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五是科爾沁「博」舞。

「博」,是薩滿教中的巫師,研究者稱之為「薩滿」。蒙古人則自稱為博。博所進行的宗教祭祀活動稱為行博。博舞即指行博時所跳的舞蹈。博教曾為蒙古族所長期信奉,但自藏傳佛教傳入後即日漸衰落,僅有少量殘存,主要流傳於科爾沁草原。

博舞保留較完整的是興安盟和通遼市。博舞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態,由於其自身的豐富內涵及其所具有的藝術性和娛樂性,不僅仍有一定的生命力,而且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科爾沁地區的行博,主要是用來祭祀求福和驅魔治病。以歌舞事神,治病驅魔,是其具有的主要特徵。

『玖』 關於蒙族舞蹈中筷子的介紹

「筷子舞」流傳於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和烏審召旗,原是婚禮、喜慶節日歡宴回時,在弦樂演奏及人聲答伴唱中,由男藝人表演的單人舞蹈。

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處,擊打的同時肩部環繞聳動,腕部靈活翻繞,敲打聲輕脆,節奏鮮明,情緒熱烈。「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多在喜慶宴會上由男子單人表演。


(9)歡樂的草原筷子舞教學擴展閱讀:

筷子舞的表演形式

伊克昭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兩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細頭,擊打筷子的粗頭。

動作有雙手胸前交叉擊打筷子,也可擊打雙肩;雙手腹前交叉擊打筷子;雙手胸前擊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轉圈打擊地面蹲轉;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順著打腿,再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

腳下舞步有平步行進與後退,亦有點地步行進後退,或各種轉和跳躍動作隨舞者即興而做。慢舞穩 重深沉,快舞則飄灑矯健。

情緒高昂時筷子繞身飛舞,可在各種動作上擊打身體的各部位,場面輕松熱烈。筷子舞凝結著蒙古族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組成部分。

『拾』 蒙古族獨舞《歡歌》筷子舞是什麼歌

《歡歌》特長生、 《春到草原》少兒、 《牧人》中老年 、《筷子舞》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冬妮婭 、《筷子舞》經典懷舊 巴德瑪 、《薩布罕》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附中 張樂
《筷子舞》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群舞

閱讀全文

與歡樂的草原筷子舞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