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談骨氣教學設計

談骨氣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4 13:51:00

1. 作文教案:如何確立文章的論點

一、訓練目標: .學習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的方法。4.學寫論點明確的簡單的議論文。 二、指導過程: (一)復習議論文有關知識: 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4.示例: 常言道:勤能補拙。(論點) 居里夫人法國讀書時,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每天晚上,幾乎都在圖書館度過。圖書館在10點鍾就關門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裡,在煤油燈下讀書常常到深夜。(論據) 如果她不是惜時如金,能取得後來的成功嗎?(論證) (二)議論文的觀點的提煉有四個要求:正確 新穎 深刻 集中 ⑴要分析題目中所關聯的事物的特徵和性質。 ⑵要理解題目的隱含意義。 訓練: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這句話為論題提煉一個論點,寫一篇議論文 訓練:牽牛花是必須憑借其他的物體才能往上爬的,以牽牛花為論題提煉一個新穎的論點。 訓練:閱讀下面一則材料,從不同方面提煉較為深刻的論點,寫一篇議論文。 走在大街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有關減肥瘦身的廣告。確實愛美是人的天性,我們有必要清除身體中過多的脂肪。但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說,在這個喧囂的文化迷亂的時代,各種價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觀念和人生追求不斷泛濫,這種「精神脂肪」的堆積也在影響著個體的身心健康,因而,我們更有必要關注這種「精神脂肪」的危害。在這個意義上,有人說得很好:「物質的脂肪臃腫著我們的身體,精神的脂肪誘蝕著我們的靈魂。」 在一篇議論文中,只能提出一個中心論點,全篇文章始終圍繞一個論點展開論述,把道理說深說透,解決問題。 (如《談骨氣》) (四)作文實戰演練: 請以「說勤」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1.論點明確;2.論據典型;3.學習運用例證、引證、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4.字數600以上。

2. 哪篇課文出現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想要全文。

《談骨氣》 吳晗 1961年
初中語文初三第二冊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戰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我國經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民族。
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同。這一點必須認識清楚。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服務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後,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他選取了後者,要把這片忠心紀錄在歷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濕的地牢里,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於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
孟子說的幾句話,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現出來了。他寫的有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古代有骨氣的人的英雄氣概,並且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號召人民繼續起來反抗。
另一個故事是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捨,不吃這碗飯,後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捨,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不食嗟來之食,表現了中國人民的骨氣。
還有個例子。民主戰士聞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槍殺的。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告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鍾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他們的日子不會很長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高度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當然我們無產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的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

原文出自: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 作文教案:如何確立文章的論點

一、訓練目標: 3.學習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的方法。4.學寫論點明確的簡單的議論文。 二、指導過程: (一)復習議論文有關知識: 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4.示例: 常言道:勤能補拙。(論點) 居里夫人法國讀書時,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每天晚上,幾乎都在圖書館度過。圖書館在10點鍾就關門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裡,在煤油燈下讀書常常到深夜。(論據) 如果她不是惜時如金,能取得後來的成功嗎?(論證) (二)議論文的觀點的提煉有四個要求:正確 新穎 深刻 集中 ⑴要分析題目中所關聯的事物的特徵和性質。 ⑵要理解題目的隱含意義。 訓練: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這句話為論題提煉一個論點,寫一篇議論文 訓練:牽牛花是必須憑借其他的物體才能往上爬的,以牽牛花為論題提煉一個新穎的論點。 訓練:閱讀下面一則材料,從不同方面提煉較為深刻的論點,寫一篇議論文。 走在大街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有關減肥瘦身的廣告。確實愛美是人的天性,我們有必要清除身體中過多的脂肪。但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說,在這個喧囂的文化迷亂的時代,各種價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觀念和人生追求不斷泛濫,這種「精神脂肪」的堆積也在影響著個體的身心健康,因而,我們更有必要關注這種「精神脂肪」的危害。在這個意義上,有人說得很好:「物質的脂肪臃腫著我們的身體,精神的脂肪誘蝕著我們的靈魂。」 在一篇議論文中,只能提出一個中心論點,全篇文章始終圍繞一個論點展開論述,把道理說深說透,解決問題。 (如《談骨氣》) (四)作文實戰演練: 請以「說勤」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1.論點明確;2.論據典型;3.學習運用例證、引證、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4.字數600以上。

4. 聽話的耳朵教案

教學目標:掌握聽話和說話的基本原則
教學重點: 掌握聽話和說話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掌握聽話和說話的基本原則
教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簡介聽話、說話的要求與方法,學習技巧並進行練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新上任的知縣是山東人,因為要掛帳子,他對師爺說:「你給我去買兩根竹竿來。」
師爺把山東腔的「竹竿」聽成了「豬肝」,連忙答應著,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對店主說:「新來的縣太爺要買兩個豬肝,你是明白人,心裡該有數吧!」
店主是個聰明人,一聽就懂了,馬上割了兩個豬肝,另外奉送 了一副豬耳朵。
離開肉鋪後,師爺心想:「老爺叫我買的是豬肝,這豬耳朵當然是我的了…」於是便將獵耳包好,塞進口袋裡。回到縣衙,向知縣稟道:「回稟太爺,豬肝買來了!」
知縣見師爺買回的是豬肝,生氣道:「你的耳朵哪裡去了!」
師爺一聽,嚇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裡!」
二、結合案例分析,簡介聽話、說話的要求和方法。
(一)聽話的要求
1.聽完整
案例:《從三到萬》——有一個土財主,家裡很有錢,但家裡幾代人都沒有讀過書。一年,他請了一個楚地的讀書人教土財主的兒子讀書。楚地的讀書人開始教他的兒子執筆描紅。他寫了一畫,說:「一字」;寫了兩畫,說:「二字」;寫了三畫,說:「三字」。他的兒子便欣欣然起來,扔下筆回去告訴他的父親:「我學會了,我學會了;可不用麻煩先生,浪費學費了,請辭退他吧。」他的父親很高興,便照樣做了,拿錢辭退了那位楚地的讀書人。過了一些時候,他的父親想叫姓萬的一位朋友喝酒,就叫兒子早上起來寫請貼。過了中午都沒有寫成,父親催促他,兒子抱怨說:「天下那麼多姓氏,為什麼偏偏姓萬呢?今天早上到現在,才寫完五百畫啊!」
歸納:聽完整就是要耐心地聽,要把說話者表達的內容從頭至尾地聽完,這樣才能完整地把握信息。
在聽別人大段敘說時,要有耐心,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般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為了防止聽有疏漏,或者記憶有誤,聽的同時可以記下一些重要的內容。
2.聽明白
案例:靠,老闆也太不象話了,憑什麼小張可以早早下班,我就要陪他去應酬客戶——別以為他是真的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其實他心中竊喜自己能與老闆如此接近呢。
歸納:聽明白就是要仔細地聽,把說話者表達的意思明白無誤地接受下來,一是要抓住關鍵詞語,二是要抓住說話者的說話意圖,三是要抓住說話者所傳遞信息的內容主旨。
3.聽深入
案例: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進行競選活動,他在參觀精神病院時,有事兒想從醫院打個電話出去,但沒有打成。他暴跳如雷,沖著女接線員叫嚷起來:「姑娘,你知道我是誰?」「不知道。」接線員答道,「但我知道,你是從哪兒打來的?」
接線員的言外之意:你是一位精神病人。
歸納:聽深入就是對得到的話語信息既要能聽出言外之意,話外之音,又要做出積極能動的心理反應。
(二)說話的要求
1.說得對
案例1:一個鄉里開會,由於諧音,村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不要漿瓜,鹹菜太貴了。」(同志們,鄉民們,不要講話,現在開會了。)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漿瓜。」(現在請鄉長講話。)鄉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們,鄉民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歸納:說得對,就是指說話時要求發音準確,不能讓人聽誤會了。
案例2:她在病房裡打針。——「她」究竟是「打針」這一動作的實施者,還是這一動作的承受者?容易讓人誤解,因此是歧義句。像「上課」、「照相」、「看病」都屬於這一類動詞。
歸納:說得對,就是指要求說出的話意思要明確,不能產生歧義。
2.說得清
案例:《談骨氣》一文,文章開門見山亮出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然後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個方面進行論證。這種三足鼎立的論證結構和精當的舉例論證有力地支撐了中心論點。
歸納:說得清就是指說話時思路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說話前,要考慮說話的中心,並且圍繞著中心,理清思路,考慮話怎樣開頭,怎樣結尾,中間怎樣展開,做到胸有全局,說話就會順當得多。
說話時,要言之有序,就是說話者要注意說話有條理,有順序,有層次。說話的內容通常由開頭、中間、結尾三個部分組成開頭部分可以引出話題,也可以闡明說話的主旨,或亮出自己的觀點中間部分圍繞自己說話的目的進行闡述和分析這一部分是說話的主體,說話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部分的條理化這部分的條理可以用「打腹稿」的辦法,說話前先理一理「序」,可以運用序碼提示法——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同時,將各層次的主要意思概括成一句話這樣,不僅便於記憶,而且說話時能把層次的內容凸顯出來,既層次分明,又能讓聽者瞭然結尾部分總結自己說話的內容,突出

閱讀全文

與談骨氣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