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學比大小
a 是最大的 最後那個數字次之 中間的數字最小 可以利用作差法 就可以得到結果
B. 關於「蝸牛角上比大小」的問題……
樓主,您好,
蝸牛的眼睛長在觸角上。
要是沒有那個角,就沒有了眼睛。。
C. 中班數學教案學會比較三個物體以上的大小與多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小排序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照大小正逆排序三個物體.
2、用語言講述排序結果,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對排序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趣味練習:比較概念
2、小熊玩具三個;禮物三盒;球三個(大小不同);玩具(大小不同)每人一套.
一、導入
情境引入課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幾位小客人到我們幼兒園來玩了,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呀?
(出示三隻熊)是誰呢,誰能告訴大家?這些熊大小一樣嗎?
(不一樣)
二、展開
1.復習區別大小,找出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1)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看一看,哪只熊最大?
(請一幼兒來抱一抱最大熊)
小朋友一起說這只熊怎麼樣?
(這只熊最大)哪只熊最小呢?
(請一幼兒上來親一親最小的熊)
(手指著)這兒還有一隻熊呢!它比小熊怎麼樣?
(大一些)它比大熊呢?(比大熊小一些)
(2)教師:小朋友看,熊還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呢!
(出示禮物盒)引導幼兒觀察:
哪盒禮物最大,哪盒禮物最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三個球)
熊還給小朋友帶來了玩具球,
請一位小朋友來拍一拍最小的球?拍一拍最大的球?
2.學習大小排序
教師:熊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禮物,讓我們一起說「謝謝!」
(1)三隻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排排隊,小朋友最愛幫助別人了,誰願意來幫它們排隊呢?
(請1——2名幼兒)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並講述:它們是怎樣排的?誰排在最前面?
我從有花的這邊開始排.
小熊最小,排在前面;
這只熊比小熊大一些,排在小熊後面;
這只熊最大,排在最後面.
(請個別幼兒講述排序的結果,語句完整)
小結:最小的排在前面,後面的一隻比一隻大,這就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2)教師:除了按照從小到大順序排隊,還可以怎麼排呢?誰願意來排一排?
(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這次它們是怎樣排的?從有花的這邊開始排,誰排在前面?
(最大的熊)誰排在它的後面,誰排在最後面?
小結:最大的排在前面,後面的一隻比一隻小,這就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3)請小朋友給禮物盒、球排隊,進一步學習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排序方法,
重點掌握從大到小的逆排序.
(4)幼兒操作練習
小朋友,這些具大小一樣嗎?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請小朋友把最大的舉起來;
把最小的舉起來.
請小朋友給玩具排排隊,從戴花的手這邊開始排,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教師個別指導)
教師驗證:誰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的?請舉手.
誰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的,請舉手.
3.游戲:大家一起拍拍手
小朋友,請你找一位老師一起隨著幸福拍手歌玩拍手游戲好嗎?
比一比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三、延伸活動
請幼兒觀察比較周圍環境中哪些物體相比,誰大、誰小一點、誰最小,給它們也排排隊.
D. 數學題目——比大小
3的75次方大
2的100次方可以變為16的25次方,3的75次方可以化為27的25次方
比較兩個底數,16小於27
所以3的75次方大
E. 蝸牛比大小課後小結小班
《小蝸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運用誇張幽默的手法來描述故事的發展。用小蝸牛的慢為線索,來解讀四季的特徵。通過小蝸牛不厭其煩的爬行,讓幼兒感受到了小蝸牛的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媽媽對小蝸牛的那份隱形的愛,在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對於小班下學期的孩子來學這些隱性的東西他們很難感受到,用怎樣的形式能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彌漫著平靜、悠閑的氣氛。正是這樣的一個情景使幼兒樂意有興趣傾聽下去。
一、在活動中我運用圖譜結合的形式向幼兒呈現了四季的特徵和循環性,幼兒一目瞭然。如故事中的好詞「碧綠碧綠」「光禿禿」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可能不是很理解,這就需要老師再此簡單的解釋提升,幼兒再次遇到時在腦海中就會搜尋到,對孩子是利大於弊吧!
二、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很好,思維活躍,能感受到幼兒已經被這小故事給吸引,被媽媽的愛給吸引,被小蝸牛的韌勁給吸引,被小蝸牛的慢給吸引。盡管小蝸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歸,但能感受到小蝸牛的快樂,能感受到蝸牛媽媽對小蝸牛的教育是隱性,在隱性中通過小蝸牛自己的發現訴說,在通過媽媽的一句愛的小結自然中就讓小蝸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額特徵和變化。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是否真的給幼兒自由,讓幼兒自我發現,自我感悟呢!而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