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數學安全教案

數學安全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4 08:57:10

⑴ 高中數學教學教案怎樣體現安全教育

現在新課標教育凈是瞎胡鬧,一個數學課搞什麼安全教育!

除非你用溝三股四玄五運算逃生的最佳路徑!開玩笑的,應該因課制宜,有合適的機會就加進去,沒有就算,不要勉強,。

⑵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安全教育的教案

你好,安全教育的教案不屬於數學領域,現提供教案如下。
1.上學路上保安全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珍愛生命。
2.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在調查、訪問過程中學習與人交往,嘗試記錄信息,並在體驗活動中把信息轉化為行動和經驗;能夠針對上學路上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培養民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上學路上的安全隱患,識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識,掌握與自己有關的交通規則;學會基本的防範技能。
二、教學准備
1.課件(《上學歌》、三種到校方式、《我能說「不」》)
2.簡筆畫(紅綠燈、小橋、十字路口、公園、小百貨店等)。
三、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
1.唱《上學歌》。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吧。
2.這首歌你喜歡嗎?對,它寫的都是我們小朋友上學的事。那麼,你每天是怎樣上學的呢?
3.經過概括,得出三種結論:
小朋友上學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車或電動車,還有的是坐公交車或爸爸媽媽自己開車送的。
(二)畫一畫
1.小朋友,你們家住在哪兒?離學校遠嗎? 2.從你家到學校要經過哪些地方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在黑板上貼上簡筆畫(紅綠燈、小百貨店、小橋、十字路口等)
4.誰能上來擺一擺?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吧。
5.師:我們都很熟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能把這些畫下來嗎?(你們可以照圖畫,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畫,如果太難畫,或者不會畫,就用文字來表達吧!)看誰觀察得仔細、畫得清楚。
(三)評一評
1.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畫的路線圖。
2.組內交流,推選畫得最好的同學上台匯報展示。
(四)議一議
1.過渡:一(1)班的小朋友就是棒,一會兒就把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畫好了。那麼你在上學路上見過下面這些情況嗎?
2.課件演示:《我能說「不」》
3.如果你就在邊上,你會怎麼做呢?你是怎麼想的?
4.你做過這樣的事嗎?
5.教師總結:
(1)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會遲到,影響我們一天上課的情緒。
(2)吃零食攤上的食物,會影響健康。
(3)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浪費錢又影響學習。
板書:上學路上不玩耍。(齊讀)
三.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畫上學路線圖,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通過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引導學生回憶上學的路線,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並學會分析路上的安全因素。
2.應盡可能再現學生的生活場景,通過辨析學生身邊的事例,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
3.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創設游戲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接受知識。
2.安全標志要記牢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能明白上學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確立自立、自衛的安全保護意識。
2.初步認識最基本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設施,了解與自己生活有關的交通安全常識。
(二)行為目標:
培養自立、自衛的安全保護意識。遵守交通規則。行人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靠邊走,穿行馬路要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在鐵路道口注意來往車輛,不搶行。
(三)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觀察、動腦、動手及生活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確立自立、自衛的安全保護意識。
2.能認識有關的交通標志、交通設施。
三、教學准備
學生:課前布置學生到大街上認一認交通標志和設施。
教師:1.畫有交通設施的十字路口掛圖及十字路口圖若干。2.交通標志圖。3.交通標志和設施的小圖片若干,分類裝入小塑料盒內。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新課。
1.聽故事錄音。2.請學生就故事內容說說自己的看法。
3. 看課件,聽故事
4.請學生們就故事內容說說自己的看法。
3. 教師小結:如果有陌生人來學校接自己,一般情況下不認識的人,我們不要隨便跟人走,我們要加強自己的防範意識,要學會採取措施做好自我保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輕者受傷,重者死亡。給自己帶來傷害,給家人帶來痛苦,給社會帶來麻煩。
4.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課堂小調查,研討上學路上應注意哪些方面。
1.小調查:上學途中,多少同學自己獨自上學;多少同學和小夥伴結伴上學;多少同學由家人送上學。
2.小演習:教師播放鈴聲,讓學生根據入學來的經驗,做出相應的行動。然後查一查,東西帶齊了沒有,歸程隊排得好不好。
3.四人小組討論:(1)放學時,應該注意什麼?(2)回家路上,應怎樣注意安全。
(三)、合作學習,認識交通標志設施。
1.認識交通設施:
繁華的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特別多,為了保證行人的安全,交通的暢通,馬路上修建了許多交通設施。同學們,你們能從屏幕上找出交通設施並說說它的作用嗎?
(1)同桌互相說說。
(2)指名上講台說給大家聽。
2.認識交通標志:
為了保證交通安全,大街上除了有交通設施外,還有許多交通標志。老師帶來各種交通標志,你們想認識它們,和它們做朋友嗎?
(1)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台抽一張交通標志。
(2)小組內交流討論,抽到的交通標志上畫了什麼?是什麼標志?在哪見過?有什麼作用?
(3)匯報學習情況。(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想,如果認為發言的同學說對了,就鼓掌鼓勵,如果認為他說錯了,就舉手糾正。)
3.讓學生交流收集到的其他交通標志。
(四)模擬活動,鞏固新知。
1.布置一條十字路口的大街,張貼和設立各種交通標志、交通設施等
2.全班分成若干小組,一組當行人,一組當交通標志,一組當司機。教師和學生輪流當警察。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請同學們暢談自己的收獲(學生自由組合交流)。交通安全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同學們為了防止受傷害,珍惜寶貴的生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成為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模範。
3. 衛生安全我做主

⑶ 小班數學活動《什麼山洞最安全》

活動目標:

1、 能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並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 感知和發現周圍物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

3、 通過情景游戲,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准備:

小兔頭飾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山洞若干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今天的天氣真好,媽媽帶你們一起去草地上學本領吧。(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輕輕跳一跳;吃吃嫩青草。)喲,這里的草地上有好多的圖形,來瞧瞧,都是些什麼圖形?

二、 中間部分:

幼兒觀察。

哦,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我們先到這個圖形邊上看看(來到正方形前面)這個是什麼圖形啊,幼兒回答(正方形),數數,它有幾條邊?(4條)有幾個角(4個),我們在正方形的邊上踩一踩,做做運動吧。

附:小腳小腳走走,我的小腳走起來;

小腳小腳走走,我的小腳抬起來;

小腳小腳走走,我的小腳點起來;

小腳小腳走走,我的小腳跑起來;

小腳小腳走走,我的小腳跳起來。

寶寶們告訴我,你見過什麼東西是正方形的呢?(幼兒自由發揮)

現在來瞧瞧,這個是什麼圖形(三角形),看看它有幾條邊(3條)有幾個角(3個),說說你見過什麼東西是三角形的呢?(餅干、蛋糕、屋頂、尖尖的帽子)寶寶們真聰明。

這個又是什麼圖形(圓形)。每個人找個圓形站進去吧。

你見過什麼圓圓的東西呢?(車輪、太陽、西瓜、方向盤------)

媽媽告訴你們,這些圖形其實是一個個山洞,遇到危險的時候,躲在山洞裡面就安全了。

我們玩累了,肚子餓了,,現在到媽媽身邊來吃點草吧,可是草地上隨時都可能有大灰狼出現,但媽媽耳朵尖,聽到大灰狼的聲音啊,我會告訴你們,你們要清楚,媽媽說的是什麼山洞,你們就要躲進去,要不然就會有危險的,會被大灰狼吃掉的。

幼兒游戲。

三:結束部分

寶寶們都吃飽了,我們該回家了,明天再出來玩吧!

⑷ 小班數學《一起來收拾》教案及總結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要保護活動室及其周圍環境的整潔。
2、學習收拾整理玩具和用具,使用後能歸放原處。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激發和培養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說明
幼兒對環境衛生的情感與態度,將影響其參與環境整潔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持久性。因此,應將激發和培養幼兒「愛整潔」的好感與態度視為教育的重點。
2、難點: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收拾整理玩具,用具的方法和要點。
說明
由於幼兒園內所供幼兒使用的玩具、用品是豐富多樣的,而且各種物品都有指定的存放空間和不同的整理方法,所以說,讓幼兒逐步學會整理各類物品乃是本活動的難點。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提供與該教育內容相關的圖書、故事錄音帶。
2、在活動室內張貼《我把玩具收拾好》的圖片一張。(可參考《生活》教材第63頁一圖)。
3.製作玩具、用具標記圖卡所需的材料,如:紙,彩色筆,剪刀,膠紙等等。
4.用舊玩具(木偶、娃娃等)改制、裝飾成一個「愛開玩笑的小丑」供游戲使用。
5.創設一些活動區角(如:巧手區等),為幼兒提供學習整理玩具和用具的環境與機會。
四、設計思路
隨著

幼兒年齡的增長和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和使用的玩具材料、學習生活用品也不斷地增加和變化「此階段進行「保持活動室整潔,和「物歸原處」的教育,不僅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喜愛環境整潔」的情感,整理物品的能力和物歸原處的好習慣,也能為今後進一步開展「環境衛生」教育打下基礎。

設計這一活動時,可從以下二個方面多做考慮:
第一,由於這一教育內容是滲透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之中的,而且不可能全班幼兒同時整理一樣物品,因此,必須以採取小組活動的方式為主,通過一系列的非正式活動來強化教育的重點,分散教育的難點。
第二,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行為習慣的規律,要有意創設一些不同的學習環境(詳見「活動流程」部分),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學習。如模仿法、探索法等,並運用多種手段,以幫助幼兒鞏固已獲得的新的行為方式和習慣。
五、活動流程
感知討論——>操作實踐——>強化鞏固
1、引導幼兒感知討論有關的內容。
建議教師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區角活動,自由活動,園內參觀活動等,有選擇地開展下列一些活動,並輔之設問,引起幼兒對整理玩具,物歸原處這一內容的關注和重視。

例一,在故事區角內,提供一些具有相關教育內容的故事錄音帶或圖書,如:《小象要回家》、《紅皮球哭了》(《生活》教材第64、65頁)等等,供幼兒自由選聽、選閱。

例二,在活動室內張貼圖片《我把玩具收拾好》,並引導幼兒觀看圖上人物的行為。
例三,教師與幼兒在玩具、用具的櫥櫃上粘貼標記圖卡;將各式積木、娃娃、汽車、蠟筆、彩泥罐等玩具、用具放在紙上,按住後沿著四周的輪廊畫下來,撕或剪成圖卡標簽,用膠紙粘貼在各櫥櫃相應的部位,以示幼兒整理時應歸放到某處。
例四,利用大班幼兒整理玩具、體育用品、繪畫手工材料等時機,帶領幼兒前去參觀。
在上述活動中或活動後,可引導幼兒對以下一些問題開展討論:為什麼要把玩具、用具整理好,還要把它們送回「家」?如果不把玩具、用具整理好,活動室、操場,走廊等將會變用怎樣?大班哥哥姐姐是怎樣整理玩具等物品的?在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需要我們自己整理,用後要放到原來的地方?
2.幼兒分小組操作實踐,教師作因人而異、因物而異的指導。
建議教師在活動區(角)內,設計提供兩種不同的學習環境,供幼兒選擇和操作。
第一種環境:有範例和暗示的環境。
這一環境中的每一類物品,都已整理了一半,已整理好的部分,也就是幼兒模仿的範例,它暗示著一定的方法或操作要點。比如:中、大型積木要整齊地、緊密地排列在盒子里

、箱子里或堆放在某處;圖書要從小到大理好,書脊朝一個方向,或者整齊插放在圖書架(袋)上……。

第二種環境:無範例和暗示的環境。
這一環境中對幼兒來說,無任何範例和暗示,幼兒主要憑借自己的一些直接或間接的經驗,通過反復嘗試,甚至在一次次的「失誤」過程中,方會整理各種玩具材料,比如:一盒積木要反復多次,才能放整齊。教師可根據各組幼兒的能力水平,酌情提供「好辦法畫冊」(裡面畫了一些整理某些玩具用品的方法、要點、主要步驟),供幼兒遇到困難時參考。
在幼兒活動時,教師主要以觀察為主,切不可干涉和替代幼兒操作,只是在其困難時才給予指導。(註:上述活動區的材料可經常更換,每次2-3種為宜)。
3.在日常生活中強化鞏固幼兒整理玩具用具、物歸原處的行為,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建議教師經常開展以下一些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已有的行為和習慣,且繼續培養幼兒「喜愛環境整潔」的情感。
活動一:幼兒在體育活動,計算活動,音樂游戲美工活動以及游戲之後,參與整理玩具材料,並談談活動室及周圍環境在整理前後的變化。

活動二:與部分幼兒做游戲《愛開玩笑的小丑》:教師或一幼兒手持「愛開玩笑的小丑」,其餘幼兒圍在玩具、用具的櫥櫃旁,仔細看清各種玩具和大件用具擺放的位置,然後閉上眼睛,操縱「小丑」者,趁機拿走一件玩具或用具,幼兒睜開眼睛後,看看講講什麼玩具不見了,原來擺在哪裡,說對了,由他擺放原處;也可由「小丑」把一二件物品弄亂,由幼兒重新整理擺放。

活動三:部分幼兒主動整理玩、用具後,全體幼兒用歌聲致謝,使之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活動四:可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在家裡是怎麼收拾整理玩具,保持環境整潔的。

⑸ 數學游戲教案

不知道,也不會玩

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數數有幾個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排列成封閉狀物體的數數方法,初步積累相關數數的經驗。 2、發展幼兒思維的准確性、靈活性,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連線紙、水彩筆人手一份 2、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圖片若干 3、擺放成封閉式的平面雞蛋、鴨蛋、鵝蛋、鳥蛋...若干張 4、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交代主題,活動導入。 1、游戲《連線找客人》 「今天我們這里來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點子按數字從小到大的連起來,你就可以知道了。」 2、幼兒連線,教師將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 今天來的客人是誰?(一起說一說) 小動物們說:小朋友,你們知道誰是我的媽媽嗎?請你們幫幫忙,把我們的媽媽找出來吧! 出示相應的動物媽媽圖片。 二、配對 媽媽們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本領,(下蛋) 教師出示雞蛋、鴨蛋、鵝蛋、鳥蛋,幼兒配對,將蛋放在動物媽媽的身邊。 三、數雞蛋 1、教師出示鴨蛋圖片,請你數一數有幾個鴨蛋。 2、發現問題,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數錯呢?怎樣數才能數清楚呢?教師總結並示範數數(出示數字)我們只要想辦法記住第一個數的雞蛋,再數到它的時候就不要數了。

⑺ 中班數學跳跳城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開學幾天發現幼兒比較安定,整天只想看電視。可能今年寒假陰雨天過多,家長怕出門麻煩,造成幼兒養成在家看動畫片的習慣。我決定開展快樂跳圈圈的活動,讓幼兒舒活舒活身子骨。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四肢發展和平衡力.
2.培養幼兒互相配合、互相幫助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跳躍的動作
難點:讓幼兒知道如何相互配合,相互幫助
活動准備
1. 呼拉圈數個 .頭飾數個 .口哨1個.細繩子數條
2.把呼拉圈用細繩子逐個固定綁好,剪掉尾線,以防絆倒幼兒,擺成幾組。
活動過程
第一,示範
1.老師示範跳圈圈,講清楚兩腳要跳起一定的高度,不絆中呼拉圈的邊框。
2.選幾個幼兒做示範,跳得好的表揚,沒跳好的及時糾正動作。
3.讓幼兒自由組合練習跳躍,互相糾正。有些幼兒動作能力比較差,老師在旁邊耐心指導,讓幼兒理解跳躍的動作 ,並慢慢體會,熟悉跳躍動作。
第二.活動
1.讓幼兒組合成幾個小組,選出隊長,頭戴不同頭飾,讓小隊員跟在後面排好隊,做好預備,等待老師吹口哨,開始不間斷跳圈圈,看誰會按順序排隊,看哪組跳得又好又快。重復跳躍幾次,讓幼兒熟悉游戲環節。
2 .把呼拉圈並成兩排,讓幼兒兩個兩個手拉手一起跳躍,看哪組配合得最好.
整個活動過程老師一邊指導和鼓勵,一邊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表現得好的給予表揚,激發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和競爭意識。
第三.結束
1.問幼兒玩得開心嗎?讓幼兒想想活動過程,要怎麼做,才能跳得又好又快?(相互配合得好)
2.讓幼兒討論跳圈圈還能怎麼玩,讓下次活動得以延伸。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參與興趣十分高漲,自主性強。第一個比賽環節幼兒相互配合時,可能玩得太興奮了,在找隊長和不間斷跳躍上出現了一些困難,經過糾正得以解決。開展第二個環節時,幼兒有了較多的經驗,開始得心應手了。本來安排了第三個環節是單腳跳躍,但是發現對中班大部分幼兒來說單腳跨越有一定的難度就臨時取消了。我覺得本節課在課前沒有作好充分准備,在示範時用的時間比較多,活動環節考慮出現失誤。在幼兒年齡特徵方面要多下功夫。以上是本人的反思,做得不好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閱讀全文

與數學安全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