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2016一到三年級的音樂計劃
三年級第一學期音樂教學計劃
學年度
2015-2016
學期
一
學科
音樂
年級
三
教材
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展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通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冊教材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於學習,樂於學習。
學期
教學
目標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慣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慣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學慣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並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並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復、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游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教學
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循環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安排
主備人
1
歌曲《搖啊搖》 欣賞《捉迷藏》
王倩
2
歌曲《小酒窩》 欣賞《我們多麼幸福》
王倩
3
歌曲《草原上》 欣賞《森吉德瑪》
王倩
4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欣賞《賽馬》
王倩
5
歌曲《原諒我》 欣賞《同伴進行曲》
王倩
6
歌曲《噢!蘇珊娜》 欣賞《我和你》
王倩
7
歌曲《老水牛角彎彎》 欣賞《牧民新歌》
王倩
8
歌曲《放牛山歌》 欣賞《草原放牧》
王倩
9
歌曲《媽媽的心》 欣賞《媽媽》《媽媽寶貝》
王倩
10
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欣賞《母親教我的歌》
王倩
11
歌曲《四季童趣》 欣賞《雪花飛舞》
王倩
12
歌曲《捉迷藏》欣賞《櫻花》
王倩
13
歌曲《美麗的黃昏》 欣賞《靈隱鍾聲》
王倩
14
歌曲《鍾聲叮叮》 欣賞《維也納的音樂鍾》
王倩
15
歌曲《桔梗謠》 欣賞《豐收》
王倩
16
歌曲《如今家鄉山連山》 欣賞《瀏陽河》
王倩
17
歌曲《傘》 欣賞《鴻雁捎書》
王倩
18
歌曲《手風琴》 欣賞《紅領巾列車奔向北京》
王倩
19
歌曲《燕子》 歌曲《大象》
王倩
20
復習
2. 小學音樂課本 五年級上冊歌曲有哪些
雨花石
如今家鄉山連山
蘋果豐收
我怎樣才能長大?
清晨
蘋果豐收
……
3. 兒歌《如今家鄉山連山》歌詞是什麼
媽媽告訴我, 家鄉沒有山 我呀搖搖頭 拉著媽媽看 家家谷垛堆得高, 如今家鄉山連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媽媽笑彎了腰呀, 親我小臉蛋 喲喂 .
4. 五年級上冊音樂書歌曲人教版背後作業紙的答案
第一課 朝 夕來
表演《清晨》源《晚風》
聆聽《晨景》《漁舟唱晚》
第二單元 農家樂
聆聽《豐收鑼鼓》《快樂的農夫》
表演《趕圩歸來啊哩哩》《蘋果豐收》
第三單元 足跡
聆聽 《紅梅贊》 《紅星歌》 《歌唱二小放牛郎》
表演 《雨花石》 《我怎樣長大》
第四課 可愛的家
表演《外婆的澎湖灣》,聽《天黑黑》。
聽《可愛的家》、《回家》。
第五單元 故鄉
表演:《故鄉的小路》 《如今家鄉山連山》
聆聽:《思鄉曲》 《鄉間的小路》 《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六課 歡樂的少年
.歌曲《可喜的一天》
2.管弦樂《羅馬的松樹》
3.歌曲《雛鷹之歌》
4.歌曲《叮鈴鈴》
第七單元 雨花
唱《踩雨》;聽《雨滴》;唱《雨中》。
聽《暴風雨》;
第八單元 冬雪
表演:《堆雪人》 《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聆聽:《乘雪橇》 《踏雪尋梅》 《打虎上山》
5. 五年級上冊音樂歌曲
人教版的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音樂 (五線譜) 五年級上冊》
目錄在回下面了
拓展資料:答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國家音樂課程標准(修訂稿)編寫的一套音樂教材,供各實驗區五年級學生使用。
「十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成果,國家音像最高獎──國家音像製品獎獲獎作品。
依據國家課程標准,以全新的課程理念引領貫穿, 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
人民教育出版社立體化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材同步配套,學科齊全。由課程設計專家、教材編寫專家及教研專家等共同設計、審定,人教社專業音像出版社歷時五年精心拍攝製作。
一位教師與六位學生創設的小班課堂,呈現出完整、真實的教學過程。重點、難點精講巧練,突出學生主體,體現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 集圖、文、聲、像為一體,全面調動動畫、實拍外景、電腦游戲等多樣化的媒體形式和教學資源,教學設計引人入勝,教學環境令人耳目一新。
展示全國數十位優秀教師的風采,匯集千餘堂優質示範課,百名中外學生共同參與。
參考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小學初中音樂教材中的歌曲都有什麼
1、《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樂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曲調明快、流暢,以朴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
2、《勞動最光榮》是電影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第一次少年兒童文學創作評獎活動中榮獲音樂作品獎。歌麴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開始有器樂描繪天漫漫亮起來,引出孩子活潑而有生氣的歌聲。1988年中央電視台六一晚會銀河少年合唱團曾演唱過此歌。
3、《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
4、《春天在哪裡》又名《嘀哩嘀哩》是一首中國兒歌,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由望安作詞,潘振聲作曲。它以天真而又活潑的語氣歌唱美麗的春天,抒發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
5、《七子之歌》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台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
7. 小學音樂課里有哪些好聽的歌曲
1.
外婆的澎湖灣
2.世上只有媽媽好
3.藍精靈
4.愛我你就抱抱我
5.小兔乖乖
6.讓我們盪起雙漿專07.打電話
8.生日快樂屬
9.拔蘿卜
10.兩只老虎
11.數鴨子
12.蝸牛與黃鸝鳥
13.小燕子
14.健康歌
15.小毛驢16.蟲兒飛
17.三隻熊
18.葫蘆兄弟
表19.我上幼兒園
20.采蘑菇的小姑娘
21.白龍馬
22.我愛洗澡
23.爸爸媽媽聽我說
24.爺爺為我打月餅
25.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26.春天在哪裡
27.紅星歌28.字母歌29.小星星英文版
30.我的好媽媽
31.好爸爸壞爸爸
32.小螺號
33.小龍人
34.爸爸媽媽最愛我
35.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