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升初中生漢字的書寫水平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文化、發展文化的唯一載體,沒有漢字,就沒有我們中華民族燦爛光輝的文明史,可以說,漢字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根。但放眼當前的語文教育,莫說人們能夠熟悉掌握顏風柳骨了,就是一些本科生、研究生寫出來的硬筆字都是歪歪扭扭的,他們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卻不知基本漢字的筆畫與筆順。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提升初中生的書寫水平開始,為推進漢字的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本文中筆者就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書寫水平展開論述,望有識之士加以指點。
一、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也都把練字當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每天要求學生練一張字,這種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缺乏的是教師的有效指導,缺乏的是學生的參與熱情,以及他們對練字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筆者以為,我們教師首先要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讓他們從心靈深處認識到練字的重要意義與作用,進而激發他們練字的熱情動力,才能夠使練字有效果。另外,我們教師還要教給學生的練字方法與書寫技巧,這樣我們每天給學生布置的練字常規作業才會有所收獲。
在改變學生對待練字的思想認識方面,我們一方面可以展示當代書法家的優秀作品,引發學生對於這些名家名作的由衷欽佩,進而使他們產生有意模仿的意識,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另外,我們也要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對於那些書寫較好的學生加以注意,擴充他們在班級中的影響力,以這些榜樣力量在學生群體中形成良好的正能量,給學生的練字營造良好的氛圍。另外,我們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硬筆字書寫能力,一方面給學生施以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利用自己練字的心得體會來指導學生書寫。最後,我們還可以運用書法史上的種種趣事來激發學生的練字興趣,培養他們對於中國書法藝術的由衷贊嘆與不斷追求。
二、懂得漢字結構及漢字筆畫的寫法
造成當前學生對於漢字書寫掌握不夠好的客觀原因,筆者以為很大程度上在於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功利思想的影響下,沒有能夠把漢字的結構與筆畫、筆順等基本知識教給學生,忽略了我們建設語文大廈的地基工作。所以即使是到了初中階段,我們要想提升學生的寫字水平,還是要從這些基本的漢字結構、漢字筆畫、漢字筆順方面入手,開始對學生的書寫技藝施以影響,給他們帶來正確的指導。譬如,漢字結構的講授就很有意思,比如象形字,很多就是以前對於具體事物描繪的簡化,如山、水等字。還有一些會意字給學生解釋起來也很有意思,比如一個人靠著樹木休息就是「休」字;在以前的時代里,一家有一口豬就能稱得上是一個富裕幸福的家庭,所以就是「家」字等。即使是我們現在盛行的占漢字絕大多數的形聲字也有很多規律,譬如「幸福」二字,不就是有一塊土地,有日常開銷需要的錢,再加上一人一口田就是幸福嗎?這樣一系列的漢字講授下來,就會給我們的學生帶來別開生面的體會,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他們練字的興趣與動力。
當然,即使到了初中階段,我們對於學生的練字也不能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根據學生實際來施以正確的引導,有些學生不具備基本的筆畫書寫能力,我們就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筆畫書寫能力入手,結合筆順規律,從日常作業的布置開始進行要求,相信我們的練字書寫就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開展豐富的活動,激起學生的興趣
初中生的練字需要我們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抑或採取豐富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內在的需求。譬如筆者就經常在教學實踐中舉行書法比賽,有班級內組織的,這方面教師的評價起著主導作用;有小組內組織的,這時候學生的評價起主導作用。我還積極鼓勵學生多參加學校和教育局組織的書法比賽等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合作、鑒賞能力,另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切實提高了其漢字書寫水平。還可以用出板報和辦班刊的方式,來達到提高學生漢字書寫水平的目的。我在教學中,就把班級黑板報左右兩側的空白牆壁利用起來,在上面展示學生的手抄習作和書法作品(包括硬筆和軟筆)。具體的如收集作品、展板命名、裝幀設計、布置張貼等活動全部都由學生完成,我只起指導性的作用。總之,教師可以採取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活動,幫助學生練字。這樣,學生就會有興趣,練起字來也有動力,寫字也就不會枯燥無味了。
四、學校要為學生寫好漢字創設良好環境氛圍
學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要為學生寫好漢字創設良好大環境,比如:開設寫字課、組織課外書法小組,用「寫規範字,用規範字」等標語向學生進行宣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要利用書法展示、作業展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創設濃厚的氛圍,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獎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對書寫的興趣。素質教育應全面地、發展地看待每一個學生,學校也應積極引導,為學生提供必要條件,把寫字教學長期深入地開展下去,把它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此外,學校最好將寫字教學納入教師考核和教學水平的評定中,全體學生的寫字習慣的養成、基本寫字技能如何應成為教師教學水平和學校辦學水平的標准之一。
總之,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需要我們教師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去努力。
B. 如何進行初中漢字教學
從辨識、書寫和應用三方面入手。辨識是基礎,要讓學生們對漢字感興趣版,可以講一講常見漢字的起權源,字形的演變,自己姓名的來歷等等,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推薦你看一看左民安先生的《細說漢字》,對漢字教學很有幫助。書寫可從筆畫、筆順、結構入手,組織學生臨帖,提高漢字書寫的水平。應用最難要用大語文觀指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一切與文字有關的行為,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漢字,把辨識、書寫學到的技能用到生活中去。
C. 語文教學大綱初中畢業要掌握多少個漢字 – 手機愛問
《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准》中規定中學生應該能夠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回字。答在中考考試中,查考漢字,主要是為了准確區分常見的同音字,能夠辨析簡單的形似字,能夠理解常見多音多義字在不同詞語中的讀音和意義,同時要要求同學們書寫漢字筆畫清楚,字形正確、規范。
從近幾年的中考來看,漢字考查一般放在語音考查的後面,或者與語音題結合在一起,試題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採用選擇的形式,有的採用讓同學們根據拼音書寫漢字的形式。考查的內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現,常用常見又易錯的詞語。此外,同學們還應該了解漢字構造,掌握常見字的筆順、筆畫、辨析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熟練使用漢語工具書,學會部首和音序檢字法。
對於漢字的考查,不局限於選擇題或者填空題,在閱讀題中,也常常考查同學們對於漢字的理解。
D.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經典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經典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為重要的人文學科,重視並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既是學科性質所擔負的責任,更是歷史所賦予的神聖職責。中華傳統文化千姿百態,包羅萬象,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文、詩、詞、曲、賦的內容本身可謂傳統文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時刻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們讀古文,吟古詩,吸取古人思想的精髓,讓他們走進迷人的童話、綺麗的詩歌、精彩的小說之中去體會美麗的生活情趣。學生們在閱讀學習成語故事中積累語言、在學習神話故事中感受神奇、在瀏覽學習寓言故事中明白道理。讓學生們閱讀神奇的科學、綿延的歷史、豐富的人生等故事,使他們感受到歷史的變遷與文明的傳播,不禁由衷的贊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讓學生們在語文課上一邊學習知識,一邊感受傳統文化帶給他們的神奇和美妙。作為教師的我們,教給學生一些相對比較淺顯易懂的傳統文化基本知識,對吸引學生聽課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有莫大的幫助。
一.教學漢字之形,感悟漢字之美
漢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是漢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的,它是漢文化的產物。如何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呢?漢字有形聲、假借、會意等之分,對於出入學的學生,我們當然不可與他們講這些,那麼做學生會覺得無聊,甚至對漢字產生厭煩,所以,我們不妨在學生學習漢字之時,給他們講講關於漢字的小故事。如:「家」字中的「豕」是今天的「豬」,但是涵義不同 ,「豬」在今天代表又臟又笨,但古人在造「家」這個字時,上面的「宀」是房子,下面放的卻是一隻「豬」。為什麼呢?中國人從古代就喜歡豬,也喜歡養豬、吃豬肉,其實在古人心目中的豬,是聰明又勇敢的。
又如:漢語中表示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的漢字都從心旁(或心的變形),如:想、忘、忠、恕、怨、愁、憶、惱、悅、恭……這是古人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一種觀念的反映,先人認為心這個器官是專管思考的,心是思維的器官。再如,低年級的看圖識字教學,圖與字自然有些許相似之處,所以在學習時要先出示圖,再與字進行比較,這樣便於學生識記字形。通過此,學生不但對漢字產生了興趣,還會對古人的智慧由衷地佩服,從而樂於學習。
二.教學古詩之意,體味詩人之情
古詩作為傳統文化流傳下來,其不單是詩人的才華展示,借物抒懷,其中也包含了詩人的偉大抱負與志向。陸游是南宋偉大愛國詩人,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他的多首詩歌被選入教材,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兩首詩均充滿愛國豪情,大氣磅礴,風格悲壯。詩中一方面是他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另一方面則是他壯志難酬、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通過對古詩意思的教學,我們可事先讓學生查閱有關於陸游的得一些資料,對詩人有初步的了解。當然,在沒講古詩之前,學生對它的認識可能僅是手中的資料文字,並不能從內心深處體味,但當我們教學完古詩,再次回頭來重讀關於陸游的資料時,學生便由了更深的體悟。此時,我們不妨再向學生介紹一些風格類似的其它詩歌供學生選擇閱讀。這樣一來,學生對於古詩文的學習除了它讀起來朗朗上口之外,便也會在對內容和詩人情感的體會上下些功夫。
三.誦讀經典韻文,完善人格品行
眾所周知,《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一個中國人的遺產。雖篇幅短小,但卻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它易於誦讀,膾炙人口。據說已被翻譯為多國文字廣為流傳。它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三字經》中不止有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它更是涵蓋了天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常識。
學校組織全體學生誦讀《三字經》,起初只是覺得它易於上口,未曾多加關注,可是時間久了,發現學生的知識積累逐漸豐厚了起來。究其原因,就在於《三字經》的誦讀。也因此,誦讀《三字經》便成為了一項很好的素質教育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並不是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組織學生利用晨會、班會等時間來說說在誦讀《三字經》中收獲了什麼。如「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為了孟子的發展而三則其鄰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而「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便又告訴我們環境固然重要,但一個人自身的努力是更重要的。通過《三字經》的誦讀,學生們不僅吸收了諸多知識,還懂得許多為人的道理。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還不只這些方面,我們還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方法來教會學生感知感悟,從而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國燦爛的五千年文化歷史,有著無比深厚的底蘊,有著無比豐富的知識資源讓我們去開采、去發展,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滲透到我們的各項教學中。
E. 如何學好語文
學語文,就是要「背」
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的。通過次數的累積,達到一定的記憶。
那些文章寫得好的人,他們懂得什麼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奏感把控好,同時,道理也能夠講清楚。他們是天生就懂得這些嗎?當然不是。他們也是經過不斷的讀到好的文章,從中領會了如何更好的去組織語言。
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學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這都是對文化底蘊的積累。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怎麼能想得出來呢?
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
創造性是怎麼來的呢?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現在創造出來,你怎麼創造出來?因為看得多,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
所以文學就是這么回事情——
首先,是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里編程;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記憶的積累,突破常規,舉一反三,在積累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東西。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猶太人有句話,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他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復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么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發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里,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F. 南安市2013一2014學年度上學期初中期末教學質量抽查初二語文試題
南安市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初中期末教學質量抽查
初二語文試題
(本卷共20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鍾)
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積累與運用(34分)
1.閱讀文段,按要求作答。(6分)
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迴旋上升。這樣的聲音,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mó仿。
(1)根據拼音寫字、給加點字注音。(2分) mó仿( ) 裊裊( )
(2)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諦聽: (2分)
(3)選出與短語「迴旋上升」結構不相同的一項( )(2分)
A、萬般柔情 B、神秘幽遠 C、江南絲竹 D、泰然處之
2.古詩文默寫.(12分)
(1) ,把酒話桑麻。
(2) 莫笑農家臘酒渾, 。
(3) ,燕然未勒歸無計。
(4) ,背灼炎天光。
(5)落紅不是無情物, 。
(6) , ,風雨不動安如山!
(7) 人生自古誰無死? 。
(8)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 , ,悄愴幽邃。
(9)夫戰,勇氣也。 ,再而衰,三而竭。 ,故克之。
3.按提示填空: (2分)
倡議書是倡導開展某項有意義的活動、推廣或發展某一行之有效的作法的文體。正文先寫倡議的 ,之後分條寫出倡議的內容及期望。表揚信是表彰某個單位或個人的先進事跡的書信,正文寫表揚或感謝的內容。敘述的事跡內容要 ,寫作語氣應是贊美、敬慕。
4.綜合探究:漢字聽寫(6分)
材料一 央視《漢字聽寫大會》播出後,觀眾強烈的參與慾望,使大會收視率節節攀升,一度獲得全國第二的收視率。僅播出兩期之後,央視科教頻道就將其提到了黃金檔播出,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更是打破慣例,在每周二晚跟進播出。《漢字聽寫大會》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全社會動手寫漢字的熱潮,提高了大眾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重視的程度。
材料二 福州新聞網訊 12月11日下午,一場緊張激烈的漢字聽寫大賽決賽在閩江學院舉行。比賽以「漢字情•中國夢」為主題,旨在培養大學生以寫好漢字為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目的,進一步加強當代大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這也正是符合實現文化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材料三 漢字,是中國幾千年華夏文明的載體,也是中華文明的精粹,傳承它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天職。現代生活中,鍵盤的運用越來越普遍,人們在寫字時對鍵盤很依賴,越來越習慣於用輸入法來代替書寫的過程,「提筆忘字」的情況成了一個社會通病。
(1)用簡練的語言把探究到的信息概括為兩點(4分)
信息一:
信息二:
(2)假如以「漢字情•中國夢」為主題在你的學校舉辦一場漢字聽寫大賽。請圍繞主題,擬一個大賽的標語,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2分)
5.文學名著:(8分)
(1)下列關於名著的說法正確的是( )(3分)
A、在《西遊記》「孫悟空一調芭蕉扇」中,鐵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認為孫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B、從《水滸傳》「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可以看出,魯提轄雖然急噪莽撞,不拘小節,但也是粗中有細。
C、《水滸傳》中,宋江反對晃蓋的忠郡思想,所以將「忠義堂」改為「聚義廳」,遲遲不願接受朝廷的招安。
D、《美猴王》選自《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宋代人。小說成功地刻畫了美猴王頑劣、好動、逞強、好勝的特徵。
(2)下面是從笛福《魯濱遜漂流記》中摘錄的一則「魯濱遜日記」:
五月四日。出去釣魚,但沒有釣到一條我敢吃的魚,當我感到十分厭倦,正要離開的時候,卻釣到一隻小海豚。我所用的長長的釣絲,是用繩紕搓成的,只是沒有釣鉤。可是我還是經常釣到足夠的魚來吃。我把它們曬幹了吃。
①
在這則日記中,魯濱遜的生存智慧具體表現在哪裡?請寫出兩點。(2分)
②富有生存智慧的魯濱遜在荒島還做了哪些事來解決他的生活難題?(概述三個事例)(3分)
二、閱讀(56分)
(一)古詩欣賞,閱讀下面詩歌,完成6-7題。(5分)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6.古典詩詞講究煉字。一個「 」字,表達出了農家待客盡其所有的盛情。一個「 」字,點出了曲折多變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所致。(2分)
7.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蘊含怎樣的哲理?(3分)
答:
(二)閱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完成8-11題。(17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8.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4分)
○1勞其筋骨( ) ○2人恆過 ( )
○3征於色( ) ○4入則無法家拂士 ( )
9.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亂其所為
B、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潭西南而望
C、舜發於畎畝之中 何陋之有
D、所以動心忍性 以其境過清
10.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11.「無法家拂士」和「無敵國外患」,為什麼會導致「國亡」?文中並沒有展開論述。請用自己的話為此文補充論述,說明這二者為什麼能用來證明「死於安樂」的觀點。(4分)
(三)閱讀《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一文,完成12—15題。(14分)
○1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不論是紅花還是紅葉,它們的細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變成的花青素。當細胞液是酸性時,花青素呈紅色,(A)酸性愈強,顏色愈紅。細胞液是鹼性時,花青素呈藍色,(B)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C)而當細胞液是中性時,則是呈紫色。(D)萬紫千紅,紅藍交輝,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鹼反應中所顯示出來的。
○2 除了紅花以外,還有黃色、橙色的花。橙色與柑橘,南瓜等果實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蘿卜,所以表現這種色彩的色素,就被稱為胡蘿卜素。
○3至於白花,那是因為細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緣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謝之前微呈紅色,表示它這時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變色的一個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開的時候是白色,中午變成淡紅色,下午變成深色紅,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一般的花,大都初開時濃艷,後來漸漸褪色。
12.
在選文○1中選擇正確的一處插入「鹼性較強,就成為藍黑色,」一句?(2分)
答:我選( )處。
13.請分別簡要說明花兒呈現不同顏色的物質基礎及其原因。(6分)
14.請說說「一般的花,大都初開時濃艷,後漸淡褪。」 一句中,「一般」和「大都」二詞,是如何與本段內容相照應的?(3分)
15.「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問句在本文中既作標題,又在文中不斷出現,你是否感覺到作者這樣寫有些累贅?為什麼?(3分) (140.224.38.4)
http://www.ruiwen.com/st/html_doc/83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