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渡漢江教案

渡漢江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4 05:52:58

Ⅰ 中班渡漢江教案

:《渡漢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把握作者情感回。 2、通過比較,探答究本詩的藝術特色和文學價值。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比較探究本詩的藝術特色和文學價值。 教學方法: 比較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宋之問,一名少連。字延清,虢州弘農人。弱冠知名。初征,令與楊炯分直內教。俄授雒州參軍,累轉尚方監丞,預修《三教珠英》。後坐附張易之,左遷瀧州參軍。武

Ⅱ 幼兒園渡漢江古詩教案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嶺外」一般是指____________地區,由此看來宋之問詩的一二句是寫____________,三四句是寫____________ 。 2,本來應該是「近鄉情更切」,可作者為什麼「近鄉情更且」?這種手法叫什麼手法?其作用如何?請作具體說明。 [作者]宋之問(約656—712),唐詩人,曾先後事奉張易之和太平公主,後貶欽州。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靡,對格律詩的形成、完備頗有影響。他在放逐中的詩歌能夠表達真切感受,寫得比較平實自然。 [相關歷史地理知識] 欽州:隋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唐時轄地相當於今廣西欽州、靈山等地。 嶺外:又稱嶺表、嶺南、嶺嶠、嶺海,是指五嶺(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座山嶺的總稱)以南地區,唐代范圍大致相當於現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當時嶺南是蠻荒之地,也是唐、宋時流逐官員的地方。 漢江:即漢水,長1532千米,流域面積17.43萬平方千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蟠冢山,自西向東流入湖北後在武漢注入長江。 [簡解]具有一定的常見(常見)的文化和歷史地理知識,對於理解古文、古詩,是很有作用的。我們知道了「嶺外」的知識,便自然知道「嶺外」指的就是「五嶺以南」地區,而這個地區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確解答第1題了,答案為「五嶺以南地區」。知道了「漢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進,從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貶官嶺南的情況,而3、4句是寫作者臨近家鄉時的心情。再看1、2句和3、4句之間,實際上有因果關系。 因為貶官到遙遠的嶺南,很就沒有得到家鄉、親人的音信(「音書絕」),對於親人的近況一點也不了解;因此臨近家鄉、臨近舊居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安,「不敢問來人」,生怕有什麼意外。這一心理描寫,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長。長期貶謫天涯,一旦赦還家鄉,自然是興高采烈的,作者卻反而膽怯起來了。這無疑是反襯手法,以此來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強烈而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由此看來,我們必須具有常見的歷史地理知識和較強的聯想能力,必須首先把詩歌看懂讀透;然後在按照題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閱讀全文

與渡漢江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