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留侯論 教案
約3300字。
《留侯論》教案
zhujianhu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謀」觀點及其獨到新穎之處;
2、分析文章以「忍」字貫串全篇,層層議論,逐步深化的說理思路;
3、體會蘇軾史論汪洋恣肆、雄辯有力的特色。
文學常識:
1、蘇軾簡介: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時著名文學家。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中進士,歷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翰林侍讀等職。因捲入政治斗爭旋渦,屢遭貶逐,長期在外地州郡供職,死謚文忠。他才氣橫溢,文學成就很大,是歷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詩人、詞人、書法家,繼歐陽修為北宋文壇領袖。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蘇並稱;詩蘇黃(庭堅)並稱;詞蘇辛(棄疾)並稱;書法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並稱,北宋則是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繪畫音樂也擅長。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藝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釋、道學說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隨其遭際不同,運用和發揮得相當和諧。
2、《留侯論》和《賈誼論》
蘇東坡先生有兩篇文章,《留侯論》和《賈誼論》,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蘇東坡先生有多麼光明磊落。
「留侯,漢相張良是也,輔劉邦,平英布,制韓信,功成身退,封為留侯。」 蘇東坡先生在文中認為,張良的曠世奇才能夠有所用,能夠安世濟民,在於他忍得。」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留侯論》之後是《賈誼論》。賈誼,西漢時文學家,政治家,因其得罪權貴,政治主張不為文帝所用,鬱郁而終,是年僅23歲。賈誼的才能埋沒於黃土,只因為「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賈誼的失敗,在於他不能忍。
蘇東坡先生別出心裁地評價了兩個歷史人物,旨在勸人學會忍,可他自己卻偏偏忍不了。王安石施行新政,蘇子對於某些不利於民生之策,忍不住出頭諷諫,落得個被貶黃州的下場。歐陽修廢止新政,蘇子為新政中那些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法令遭到廢止而惋惜,又忍不住為新政鼓與呼,再次被貶嶺南,終老蠻夷之地。
難道蘇東坡先生不知道忍耐嗎?《賈誼論》中,他認為賈誼不該去得罪權貴,以致政治主張無法實現,如能先忍個三五載,取得皇帝的信任,再得罪不遲。可他自己卻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