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談話活動房子為什麼這樣
一、處理教材,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 「會動的房子」情節很有趣但語言非常簡短,一張圖一句話,動物的心裡活動基本沒有描述,對話也很少,要求偏低,對孩子來說挑戰性不夠,考慮到中班孩子已進入學年尾聲,已有一定的理解想像能力,所以,我將故事內容稍加補充,主要增加一些動物的心裡活動,如:小松鼠為什麼要在地上造房子?睡在自己造的房子里感覺怎樣?尤其是最後烏龜與小松鼠的對話,給孩子一定的挑戰性和思考想像的空間,也讓故事更完整,理解更透切。從執教情況看,這樣處理較好,雖增加了難度,但經引導孩子們還是能夠想像、理解,有利於拓寬孩子的思維。 二、抓住重點,幫助孩子更好理解故事。 本故事共有7張圖片,在半小時內要讓孩子觀看、講述7張圖片內容,時間較緊張,預估需四、五十分鍾。為此,在執教時,前面幾張內容簡單,也易觀察的圖片,只要孩子們能看會說,我就不詳細討論、展開,以便留有更多時間觀察第六張圖片,引導孩子想像、猜測小松鼠與烏龜的對話內容,並學說對話語。活動下來,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較好,了解了房子會動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體驗到閱讀的快樂,也了解了烏龜的憨厚、小松鼠的誠實。目標基本達成,重點突出,難點也順利突破。 三、教學效果分析。 本活動時間把握較好,約半小時左右,目標基本達成,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引導,孩子在看看、說說中,了解了房子會動的原因,理解了故事情節,體會到烏龜的憨厚、小松鼠的誠實有禮貌。動物角色間的對話語言雖較難,但運用頭飾學說,有效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讓孩子學習了對話語句,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動物間的友情,對動物更感興趣,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孩子觀察更清楚,有利於他們猜測、想像,促進思維發展,激發閱讀興趣。 但在執教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繪本教學應讓孩子充分觀察、表達,但在執教中,自己過於顧慮時間限制,讓孩子想像、表達的空間不夠,在前面幾幅畫的描述中,提問面不夠,沒有滿足大多孩子的表達慾望。在第六幅畫的講述中,烏龜對小松鼠說的話是本故事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引出這段話,我化費了較多時間,雖然重點是突出了,但全面權衡有點得不償失,對於烏龜這段有一定難度的對話如果由老師拋出,幫助孩子理解或許更好,可以在前面給孩子留有更多思考、想像的空間。另外課件的使用不夠熟練,考慮不周。沒有使用放映狀態,圖像還不夠大,後面的孩子、觀摩老師看得還不夠清楚,視覺效果不是最好。綜述本活動,還有許多值得思考和反思的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從孩子出發,多為孩子考慮,發揮孩子的主體性,才能讓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
② 教案 中班大象波波的反思
愉快的假期 (美術)
一句神奇的話(社會)
會動的房子(語言)
鐵馬(科學)
切西瓜(健康)
大象啵啵(語言)
小記者(美術)
《世上只有媽媽好》(音樂)
環保小衛士(科學)
《羅馬尼亞女人的罩衫》(美術)
搬家嘍(科學)
《羅馬尼亞女人的罩衫》(美術)
白雪公主(經典故事)
活動名稱:愉快的假期 (美術)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表述,感受交流分享的樂趣。
2.用繪畫的形式來記錄假期的快樂生活。
活動准備:油畫棒 水彩筆 紙
活動過程:
1. 請幼兒圍在教師的周圍幼兒自由說一說自己假期最有意思的事,讓有充分回憶起自己的經歷。
提問設計:假期里你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2. 幼兒作畫教師輔導:
要求:把你最難忘的這件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畫面中有你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
輔導要點:1、鼓勵不敢下筆的幼兒大膽的表現,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2、幫助畫面較簡單的幼兒,如何豐富畫面。
3、利用同伴學習,展示優秀的作品。
3. 交流作品。請幼兒相互講講自己的畫。
反思與調整:
進這次繪畫活動一部分幼兒對禮花最難忘,每個人都創造出不同的禮花。大部分幼兒畫面比較散亂,可能是很長時間不畫的緣故。所以以後還要加強繪畫方面的練習。
活動名稱:一句神奇的話(社會)
活動目標:1.初步判斷某些行為的對與錯,做錯了事能承認,並願意改正。
2.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活動過程:
1.看書上的圖片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
1、 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麼?
2、 你認為他們怎麼了?
2.排圖講述:
1、請幼兒說出每幅圖的意思,可以幼兒之間相互說說。
2、為書上的幾幅圖進行排序。(可以分組進行)請每組幼兒派一名代表說出自己的意見。
3、選出最好的排序方式,並小結這句神奇的話到底是什麼?
4、它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5、我們在什麼時候能能用上它?
6、你知道的神奇話還有什麼?為什麼說它神奇?
3.情景表演:每組幼兒根據排序的內容分角色進行表演。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會動的房子(語言)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感受文學作品中的幽默、友愛、寬容。
2.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並能積極回答問題。
活動准備: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學習過的顛倒歌,體會文學作品的幽默。
1、 教師說顛倒歌《稀奇稀奇真稀奇》,和幼兒共同說說這種文學體裁是顛倒歌,特點是幽默。
2、 教師和幼兒共同說說以前學習過的顛倒歌。除了有趣的詩歌,還有有趣的故事,激發幼兒聽故事的慾望和興趣。
2.教師和幼兒共同感受有趣、幽默的故事《會動的房子》。
1、教師運用頭飾等道具講述故事《會動的房子》,引導幼兒注意體會故事中幽默、有趣的情節。
2、教師提問相關情節,鼓勵幼兒大膽說說自己認為有趣的地方是什麼?想一想小烏龜為什麼一路上都沒有告訴小松鼠的房子蓋在自己的背上?
3、播放故事,提醒幼兒注意傾聽,體會故事情節中反映出的朋友之間的寬容和友愛。和幼兒一起討論: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怎麼做?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鼓勵幼兒續編故事。
鼓勵幼兒以「會動的房子又來到哪兒」為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續編故事。
附錄: 《稀奇稀奇真稀奇》——(《多元智能-活動開放課程》-教師指導用書語言)
作者:張繼樓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雞,
螞蟻身長三尺六,
八十歲的爺爺躺在搖籃里。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鐵馬(科學)
活動目標:1. 通過觀察圖片,理解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2.理解並會運用「站」、「降落」、「浮」、「沉」等動詞。
活動准備: 《鐵馬》大書
活動過程:
1.猜圖:提問:第1-4頁鐵馬在做什麼?科學家心裡想什麼?猜猜鐵馬還有什麼本領?
第5頁:鐵么怎麼了?科學家是什麼表情?你還注意到什麼事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第6頁:鐵馬現在在哪裡?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樣?
第7頁:鐵馬怎麼了?它會沉下去嗎?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會怎沒辦?
2.揭示大書文字,與幼兒一起討論並理解書中運用的動詞。
3.教師小結。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切西瓜(健康)
活動目標: 1. 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運動的快樂。
2. 能較靈活地進行曲線跑,協調地控制身體的重心。
活動准備:安全、平整的場地、進行曲音樂
活動過程:
1.准備活動:聽音樂引導幼兒精神地隊列走,充分活動下肢,避免受傷。
2.學習玩游戲「切西瓜」
(1) 介紹游戲: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站立,指定一名幼兒為切瓜人,切瓜人走進圓圈內,邊沿圈走,邊用手模仿切瓜動作,幼兒齊說:「切、切、切西瓜,不切一個就切倆,切好西瓜送大家」, 每一拍切一下,當說到:「家」時,被切的兩人,要迅速放開手,各自沿圈向相反方向跑一周,並回到原位。先跑到的幼兒與切瓜人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2) 提醒幼兒必須向反方向跑,並跑回原位;途中要躲閃迎面跑來的人。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大象啵啵(語言)
活動目標:能逐頁進行閱讀,對故事畫面進行細致的觀察和理解,學習排圖講述。
活動准備:一把大扇子 圖片四幅
活動過程:
一、觀察四幅圖片的人物和場景。
1.教師分別出示四幅圖片,順序可以不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師指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包括人物、場景、情節等。
2.同時呈現四幅圖。引導幼兒通過剛才的觀察將圖片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排出正確的順序。教師要注意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推測和想法。
二、討論故事《大象波波》
1.教師和幼兒共同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排圖講述,體會文學作品中的幽默。
2.討論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為什麼波波越扇煙越大?幫忙不成反添亂叫幫倒忙,出現了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三、故事還可以怎麼講?
1.教師鼓勵幼兒調整四幅圖的順序大膽想像「故事還可以怎麼講」。教師要對幼兒的創意進行鼓勵。
建議: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像進行故事講述,續編活動,或者把自己的故事畫出來,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小記者(美術)
活動目標:1.能感受不同女性(媽媽、阿姨、奶奶)的美。
2. 能大膽表述,感受交流、分享的樂趣。
活動准備:各種女性的照片
活動過程:
1.欣賞圖片
1、教師出示女性的照片,提問:這些阿姨漂亮嗎?你們知道她們是做什麼工作的嗎?
2、教師講述照片中女性的衣著、打扮以及職業,感受各種女性的美。
2.請小朋友想一想你身邊的女性,最喜歡誰?為什麼?
1、老師拿出自己媽媽的照片,讓幼兒觀察看看老師的媽媽有什麼特點?說說老師媽媽的優點。
2、幼兒說說自己的媽媽有什麼特點,比如:有沒有帶眼鏡、是不是雙眼皮、是卷發還是
直發。說說老師媽媽的優點。
3、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身邊的女性形象。
3.教師小結。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世上只有媽媽好》(音樂)
活動目標:1.學唱歌曲,嘗試按歌曲的情感富有表現力地歌唱,表達對媽媽的愛。
2.感知歌曲的前奏間奏和結束。
活動准備:歌曲、和媽媽一起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和幼兒一起看和媽媽的照片,談談媽媽是怎麼愛你的。
2.學習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1、介紹歌曲名稱。
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情景表演:我和媽媽。
2、教師一邊表演,一邊進行范唱。
3、按歌曲節奏學念歌詞。
4、幼兒學習歌曲3-4遍。
每一句歌詞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呢?你們來試試。
提醒幼兒注意聽音樂演唱歌曲。
反思與調整:
活動名稱:環保小衛士(科學)
活動目標:1.認識周圍環境中的設施。
2.通過參觀知道扔垃圾會污染環境。
活動准備:幼兒知道安全知識,塑料袋六隻。(人人都有一份,可以從開始就讓幼兒參與到材料的准備上)
活動過程:
1.活動前談話: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我們幼兒園周圍參觀,請小朋友用眼睛看、鼻子聞,把你看到的記在心裡。在參觀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
2.帶領幼兒到社區里
1、教師:社區里干凈嗎?為什麽?
2、師:「想想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人們這樣做對不對?」
3、你想怎麼做?一起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不要
4、欣賞勞動成果,贊揚幼兒表現?
5、我們以後怎麼做?
③ 會動的房子與親子教育的相關性分析
詳見 扒樂網 親子教育活動方案,下面是會動的房子的游戲內容。 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能根據場景的變化進行想像,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景色。 2、使幼兒懂得做事不粗心,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過程: 一、出示PPT1 1、這是誰?小松鼠在樹上住膩了,想在地面上重新建造一座房子,它會把新房子造在哪兒呢?為什麼?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教師注意語言回應) 2、在大樹底下,小松鼠發現了什麼?(一塊大石頭由七塊小石頭拼成,很硬,也很光滑。)小松鼠看見了會說些什麼又會怎麼做呢?(嘿!就在這上面造一座房子) 3、房子終於造好了,忙了一天的小松鼠也累了,在新家睡著了。 二、空白PPT2(放風聲) 1、聽!這是什麼聲音?是怎樣的風? 2、怎麼會有這么大的風啊!小松鼠被吵醒了,推開窗看到什麼?(自己是在美麗的上腳下,小風吹奏起了動聽的歌聲)《出示PPT3》 3、小松鼠的房子昨天還在大樹下,今天卻來到了美麗的山腳下。真奇怪,這是為什麼呢?誰來告訴它? 教師小結:不過,小松鼠覺得住在這里挺好的。 4、小松鼠為什麼覺得住在這里好? 5、教師小結:看著雄偉的大山,聽聽山風吹奏的動聽山歌,小松鼠靜靜地睡著了。 三、空白PPT4,放聲音,聽。 1、第二天,小松鼠迷迷糊糊聽到了什麼聲音?這個聲音聽上去怎樣?跟昨天的聲音一樣嗎? 2、小松鼠推開窗戶,它來到哪裡,看到了什麼?(自己又來到了大海邊,浪花唱起了歡樂的歌聲)出示PPT5 3、小松鼠這下被搞糊塗?它會說些什麼呢? 4、小朋友你們覺得小松鼠住在大海邊怎麼樣?為什麼? 小結:聽著浪花美妙的歌聲,看著沙灘上魚蝦兒亂奔亂跳,小松鼠慢慢地睡著了,一覺醒來,是第三天了。
④ 幼兒手冊中班語言下冊會動的房子怎麼講故事
會動的房子(中班)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故事情節以及動物形象特點感受其中幽默 2.通過讓幼兒改編故事培養幼兒愛動腦筋大膽想像和創造意識 3.要求幼兒掌握象聲詞並能正確地模擬聲響 二、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電腦、電視機各一台「會動房子」故事軟體錄音機 知識准備:課前豐富幼兒對自然界聲響了解使幼兒認識烏龜 三、活動過程與方法 1.設置疑問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見過會動房子嗎?一般房子不會動可今天老師講這個故事裡房子會動房子為什麼會動呢?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就知道了 2.操作軟體「會動房子」請幼兒安靜地欣賞、傾聽故事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1)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 (2)小松鼠到過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途中聽到過哪些聲音? (4)房子為什麼會動呢? 4.幼兒仿編故事 幼兒邊操作圖片邊講述故事 將仿編故事講給同伴聽或相互合作講述 推選代表在集體面前講述 5.幼兒改編故事 老師:小朋友故事都講得很好聽不過我還想讓小朋友動動腦圈筋把小烏龜還會帶小松鼠到哪兒去它們還會聽到什麼聲音也編到故事裡去行嗎?(請幼兒自由結伴講述)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繪畫「它們又去哪兒」 健康:玩「烏龜爬」 科學:「接近大自然」 五、生活中滲透 帶幼兒到居民區、馬路旁、車站等地傾聽各種聲音 六、環境中滲透 在語言區投放操作卡「會動房子」供幼兒講述 七、家庭中滲透 1.請家長帶幼兒去海洋館認識烏龜 2.請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接近大自然」活動引導幼兒用語言表現各種聲響.
⑤ 如何讓幼兒園教學活動豐富多彩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多媒體網路為主要特徵的信息技術對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產生巨大的影響,教育也不例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為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適應信息化社會,從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獲取必要的信息,兒童必須具備相應的信息素養能力,具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素質和才幹。況且,我們現在已置身於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革中,開放開發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我園是河北省省級示範幼兒園,作為農村幼兒教育的前沿陣地,我園是以多媒體教育貫穿整個園所。這樣的大背景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從幼兒階段起進行多媒體網路教育,無疑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看圖講述是一種重要而又常用的教學形式,它以色彩鮮艷、生動形象的圖片具體直觀地反映現實生活,深受幼兒喜愛。但是,以往的教學法只能讓幼兒動口、動腦,卻難以動手,有很大的局限性,沒有充分發揮幼兒學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創造性。當前現代化教學中,電教媒體投影儀的運用,可提供生動的形象,以更優質的教學形式,發揮幼兒的想像力,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從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的角度看,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有意注意尚不穩定。而多媒體網路教學圖文並茂,形象生動,且操作性強,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況且,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在5歲前這已被美國科學家布魯姆等反復證實過。因此,在幼兒智力發展最佳期,讓幼兒進行多媒體網路的學習,既體現了時代性,又不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一、利用電教媒體,激發幼兒的興趣,發展幼兒語言和思維能力
語言和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幼兒語言的發展需要思維的支持,反過來思維的發展又會促進語言的發展。為了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我常常會將一組順序不固定且可以活動的投影片提供給幼兒,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排列圖片順序,並按圖上內容講故事。這樣,幼兒通過改變圖序,可以編出情節各不相同的故事,這種排圖講述使幼兒語言和思維都得到發展。
二、利用電教媒體,激發幼兒親自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教學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一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動。」由此可見,興趣是孩子參與活動的原動力,只有在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的情況下,幼兒才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大大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許多實踐證明,幼兒的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千方百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語言學習活動中,教師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設置懸念,使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探求書本中的知識。例如,語言活動《小雨點》的教學,我運用視頻讓幼兒感受小雨點的動態變化以及各種場景的真實再現,然後提問:「在視頻中出現的是什麼天氣啊?小雨點都滴在了哪些事物上?小雨點在干什麼呢」對這些問題,幼兒能很直觀地從視頻中尋找答案,這就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起到了激發興趣的作用。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組織中班語言活動《找尾巴》的時候,往往只利用幾張簡單的圖片來講解,顯得枯燥乏味。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沒有多長時間,就會東張西望,說起悄悄話了……現在組織這個活動的時候,教師能巧妙運用電化教學,以多媒體課件導入,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
幼兒在電教活動過程中,對投影有一定的了解認識,並產生了興趣,通過參照和欣賞老師的投影片,萌發了他們躍躍欲試的念頭。我們利用美工活動讓幼兒受到引導和記錄,對自己親手製作投影片充滿信心。起初,老師給他們確定了一個主題,讓他們有意識創作,孩子們充分地、自由地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一幅幅反映孩子們聰明才智的美麗有趣的畫面產生了,象《會動的房子》、《小蝌蚪找媽媽》、《找尾巴》等,雖然他們的內容簡單,但是直觀形象,富有童趣,易被其他孩子接受和效仿。看到自己製作的畫面出現在投影銀幕上,再說上幾句解說,不僅激發了幼兒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像,而且發展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擴大了詞彙,鍛煉了思維,較好地提高了幼兒個人的表達能力,特別對平時不愛講話的幼兒是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
三、利用電教媒體,突破教學活動的重難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在突破重難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許多的幼兒有時仍然似懂非懂,甚至產生厭煩情緒。電教媒體的鮮艷色彩、生動形象、逼真畫面,大大吸引了幼兒的眼球。這些功能的恰當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從而有效地突破重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電教媒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電教媒體,幫助幼兒創設出更豐富的語言學習情境,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學習《我的新年禮物》這一課,主要是要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合適的禮物能帶給別人快樂。通過大家相互贈送禮物,懂得關心和體諒別人。另外還要訓練幼兒的說話能力,讓幼兒嘗試用「郵遞員叔叔給誰送來了什麼禮物」和「我想送給誰什麼禮物」這兩個句型來說話,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利用PPT逐圖展開故事圖片,採用分段理解的形式進行。幼兒在圖片的引導下,在視覺的刺激下更快更直接地學習講述句型。
實踐證明,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組織活動,一種極有效的教育方法,隨著社會進步,教學形式的科學化、多樣化,如何更佳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需我們幼教工作者不斷鑽研、探索和創新!
新的信息技術革命,正迅速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為教育的現代化奠定基礎,提供了條件,網路化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受的限制。因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能使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思維力等得到提高與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一定會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⑥ 中班區域活動水中的動物教案
1、初步了解水中小動物的名稱和生活習性,有探究的慾望。
2、知道水聲小動物的防身的本領,對有關水中小動物的奧秘感興趣。
3、能用較完整連貫的語句感知、理解並講述出圖片的主要內容。
4、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體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5、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會用甜美、連貫和活潑跳躍的唱法演唱。
6、學慣用替代的方法創編歌詞,並進行歌表演。
7、學慣用三角、圓形等幾何圖形表現熱帶魚的基本特徵,並能豐富畫面。
8、學習運用撕紙、黏貼的技能表現水中小動物,並學會簡單的配色,
9、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10、認識數的不變性,判斷5以內的等量物體。
11、鼓勵幼兒鑽過70厘米的障礙物,以及兩手兩膝著地向前爬,培養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
教學活動安排
科學:鯽魚和鯿魚
科學:有趣的螃蟹、龍蝦
科學:兩棲動物—烏龜、青蛙
科學:軟體朋友—螺螄、河蚌
科學:水中動物防身術
科學:有趣的睡姿
語言:螃蟹(兒歌)
語言:會動的房子(故事)
語言:螃蟹奇遇記
美術:螃蟹(手掌印畫)
美術:小魚(折紙)
美術:彩色烏龜(繪畫)
美術:各種各樣的魚(黏貼、添畫)
美術:熱帶魚(繪畫)
計算:等量判斷
計算:按數量歸類
體育:小貓釣魚
體育:小烏龜運糧食
體育:小青蛙尋寶
音樂:網小魚(音樂游戲)
音樂:小烏龜(歌曲)
音樂:找媽媽(音樂游戲)
音樂:我愛水中的小動物(歌曲)
社會:小魚生病了
⑦ 幼兒中班故事教學教案 會動的房子
會動的房子(中班)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故事情節以及動物形象特點感受其中幽默 2.通過讓幼兒改編故事培養幼兒愛動腦筋大膽想像和創造意識 3.要求幼兒掌握象聲詞並能正確地模擬聲響 二、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電腦、電視機各一台「會動房子」故事軟體錄音機 知識准備:課前豐富幼兒對自然界聲響了解使幼兒認識烏龜 三、活動過程與方法 1.設置疑問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見過會動房子嗎?一般房子不會動可今天老師講這個故事裡房子會動房子為什麼會動呢?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就知道了 2.操作軟體「會動房子」請幼兒安靜地欣賞、傾聽故事 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1)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 (2)小松鼠到過哪些地方? (3)小松鼠在旅途中聽到過哪些聲音? (4)房子為什麼會動呢? 4.幼兒仿編故事 幼兒邊操作圖片邊講述故事 將仿編故事講給同伴聽或相互合作講述 推選代表在集體面前講述 5.幼兒改編故事 老師:小朋友故事都講得很好聽不過我還想讓小朋友動動腦圈筋把小烏龜還會帶小松鼠到哪兒去它們還會聽到什麼聲音也編到故事裡去行嗎?(請幼兒自由結伴講述)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繪畫「它們又去哪兒」 健康:玩「烏龜爬」 科學:「接近大自然」 五、生活中滲透 帶幼兒到居民區、馬路旁、車站等地傾聽各種聲音 六、環境中滲透 在語言區投放操作卡「會動房子」供幼兒講述 七、家庭中滲透 1.請家長帶幼兒去海洋館認識烏龜 2.請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接近大自然」活動引導幼兒用語言表現各種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