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體驗教學研究

體驗教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23 18:09:07

① 什麼是體驗:一個教育學概念的研究

傳統教學以知識為教學的起點和終點,教師多從「物」的角度去研究教學,追求統一的、普遍有效的操作模式,忽視學生內心世界的情感體驗。而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則強調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強調師生、生生間的生活聯系和情感互動,關注學生生命意義的建構。為此,我們的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體驗,激活學生的情感世界。為此,對「體驗」這一教育學概念的研究就成為理論與實踐的基本訴求。一、關於「體驗」的幾種觀點「體驗」是什麼?我國學者對體驗的涵義進行了探討,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情感說。持這種觀點的人受心理學情感理論的影響,將體驗等同於情感,如北京師范大學裴娣娜教授認為:體驗是「一個人對願望、要求的感受」。[1]仔細分析,裴教授對「體驗」的界定與心理學關於「情感」的界定無異,是典型的「情感說」。2.特殊活動說。持此觀點的人借鑒蘇聯學者瓦西留克《體驗心理學》中關於「體驗」的界定[2],將體驗視為一種特殊的活動,如南京師范大學朱小蔓教授所說的主動體驗過程,[3]就是「活動說」的典型代表。3.意義建構說。受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的影響,將體驗規定為意義的建構和價值的生成,如華東師范大學張華教授認為:體驗立足於精神世界,立足於人、自然、社會整體有機統一的「存在界」,是意義的建構、存在的澄明、價值的生成,指向於對世界的理解和超越。4.活動—過程說。該觀點從教育活動的綜合性出發,認為體驗是多方面交織的復雜過程,如有人認為:體驗是主體內在的歷時性的知、情、意、行的親歷、體認與驗證。它是一種活動,更是一個過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會和歷史等方面的復合交織的整體矛盾運動。5.活動—結果說。持該觀點的人認為:「體驗,既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一種活動,即主體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即主體從其親歷中獲得的認知和情感。」6.圖景思維說。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劉驚鐸教授認為,體驗是一種圖景思維活動。其中,「圖景」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有機的整體性存在,它同時包含著個體人過去的生活閱歷、當下生活場景之生命感動和未來人生希翼的藍圖,不僅含有混沌的直覺領悟,也含有理性的反思;它是符號、文字、語言「串列信息」和行為、圖像、情境「並行信息」綜合作用的融通式思維;它源於生存實踐而又超越於生存實踐,穿越和貫穿具體生活經歷的場景,透視生存實踐的意義。體驗的顯著特徵是整體性、現場性和超越性。7、感受—領悟說。有人認為,「體驗」可以描述為一種人由客體的刺激而生成的切身感受,以及從自己的生存狀態、內心需要出發,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客體之中進行領悟的復雜的生命活動,它是認識活動、情緒和情感活動、意志活動的整合,是構成個人生命經驗的基石,是對人的存在意義的追問和思索。需要指出的是,「感受」和「體驗」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都是一種主體的復雜: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感受和體驗的對象,但主體的感受和體驗都極具親歷性和個性化的突出特徵:作為動詞,二者都可以被看作一種過程;作為名詞,又都可以被看作一種結果。它們的不同在於,「感受」的對象有客體、有主體,但側重於客體,「體驗」的對象也有客體、有主體,但側重於主體;「感受」是淺層次的,「體驗」是深層次的,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產生,是前者的升華和深化。在當代,劉驚鐸的「圖景思維說」——「體驗是一種圖景思維活動」被更為廣泛地引用和運用。

② 體驗式教學的研究現狀

國外體驗式教學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教學思想,誇美紐斯的教學思想,盧梭自專然主義教學思想以及杜威屬經驗主義教學思想。然而盡管國外體驗式教學思想源遠流長,但對體驗式教學的研究甚少,研究者們把注意集中在了對體驗式學習的探討上,尤其是體驗式學習模式的研究,這可能與國外教育研究的重心從教學方法轉移到學習者有一定的關系。
國內對體驗式教學的研究相對較多,但也處於剛起步階段。教育學、外語教學對體驗式教學的研究還停留在對體驗式教學的特徵、價值及其實現途徑的探討,只有極個別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建立。

③ 如何開展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是為了解決我們在教學中所發現的一些問題而展開的一些研究,然後從中得 到一些啟發,再來指引我們的教學工作。所以,開展教學研究事實上可以說是一個發現問題, 此,我想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從每一天的教學工作發現問題。我們雖然每天都是面對學生,每天都在上課, 但是每天講課的內容不一樣,每天學生的狀態也不一樣。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 些是可以及時解決的,有些卻是存在了好久一段時間,需要我們不斷去思考,不斷去想方設 法解決的。那麼,這些問題其實就可以最為我們所要進行教學研究的問題。例如我在數學課 上開展了幾次小組合作學習之後,發現效果不是很好,拜讀了一些相關論文後,還是覺得需 個教學研究去開展 其次,合理的選擇研究方法,切實開展教學研究。在我們找到了所要開展的教學研究問 題後,接下來選擇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可以先查閱相關的書籍去了解,然後根據具體的情況 進行選擇。比如,如果我想了解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他們的表現和他們的想法,那就可以採用 觀察法和訪談法,或者問卷調查法,通過這些方法來收集學生方面的信息,從而得出一些原 因和找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再次,把研究出來的設想或者是成果付諸實踐,查看效果。在我們開展教學研究,得出 一些想法時,這就需要進行實踐的檢驗,在實踐中體驗出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如果很有成 效,那就說明這個研究是比較成功的,有效果的。如果發現問題依然存在,那我們就繼續改 進,繼續研究。 最後,把教學研究的結果進行推廣。個人認為,我們辛辛苦苦完成研究後,可以與同行 們去分享這一成果,也可以與同行們進行進一步的探討。這樣能夠互相促進,也不斷提升教 學的方式方法,最終得益於學生。 總之,我認為教學研究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做好。

④ 什麼是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開展需要通過實踐與反思的結合才能獲得期望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情境化學習,在這里學習過程被置於各種虛擬的或真實的語言情境之中。

學習是指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這一過程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最終有效地完成。語言教學中所指的體驗是指教師以課堂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觸的媒質為道具、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造出值得學生回憶,讓學生有所感受,留下難忘印象的語言活動。

不難看出,以前的語言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是外在的,而體驗式學習卻像生活中 其他任何一種體驗一樣,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體驗式教學工具MTa來自英國,1982年由心理學博士馬丁湯姆森創立,學習活動種類超過100多種,每個活動都是為特定的培訓需求而設計。

(4)體驗教學研究擴展閱讀:

體驗式學習關鍵在於,教師在實施情境化教學理念時應該對其保持一種發展的眼光和態度,意識到情境化學習不能只是讓學生表演一些背得爛熟的情景對話小品。

模仿是語言學習的必經之路,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記模仿是為了更好地創造。如果只是一味地強調模仿,一旦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真實情境,就會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掌握在真實情 境下語言的靈活運用。

所以,虛擬情境應力求逼近真實的情境,在引導學生體驗時要盡量使學習者從外在的環境和內在的心境兩方面都感到自己正處在生活的語言空間中,而不是在一 種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動之中,要讓學習者對即將發和珠事情無法預料。

而又必須馬上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思考,作出反應,加以解決,從而在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對語言的深 刻的體驗。語言的運用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應充分抓住這一點,把語言體驗與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⑤ 如何有效開展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的研究

一、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游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
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
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准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三、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常言道:「情動於中而行於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於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歷過的美好時光。總之,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涌動、激情盪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下,才會煥發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升華。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抄襲的弊端。

⑥ 什麼是教學研究

1、教學研究主要討論有關學生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問題。如果是討論某一具體課程,則希望通過討論,對這一類課乃至更大范圍的課程具有借鑒作用。

2、《教學研究》創刊於1978年,是由河北省教育廳主管、燕山大學主辦的教育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內容涉教育論壇、學習科學、創新方法研究、教師教育、教育教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改革、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等 。

3、據2019年7月《教學研究》官網顯示,《教學研究》編委會有主編1人,副主編1人、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3人、委員44人,編輯部有主任1人、責任編輯3人 。

4、據2019年7月6日中國知網顯示,《教學研究》共出版文獻3588篇、總下載586828次、總被引16088次,(2018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334、(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79 。

據2019年7月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教學研究》共載文3211篇、基金論文量為1094篇、被引量為11564次、下載量為47518次,影響因子為1.02。

5、《教學研究》欄目設置包括教育論壇、學習科學、創新方法研究、教師教育、教育教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改革、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等。該刊主要面向教育教學管理人員、教育教學研究人員以及大中小學教師。

(6)體驗教學研究擴展閱讀:

1、《教學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A刊擴展版來源庫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來源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庫,收錄於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和萬方資料庫。

2、《教學研究》獲中國高教學會高教期刊研究會1998-1999年度優秀期刊二等獎。

3、《教學研究》以「繁榮教育學科、指導教學實踐、促進學術交流」為辦刊宗旨。

4、1978年,《教學研究》創刊。1997年,《教學研究》建立立卷制。1998年,《教學研究》設置為季刊。2004年,《教學研究》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2014年,《教學研究》入選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⑦ 體驗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有什麼區別

體驗式來教學是指根據學自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 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 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並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於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展。

⑧ 國內體驗式英語教學研究得怎樣了

在英語教學中開展體驗式學習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體驗學習中自然習得語言;重視指導學生進行網路的英語體驗式學習;時常組織英語實踐活動,學生在體驗性學習中活化語言;重視英語復習學習中的體驗式要求;建立體驗式學習圈;強化初中生的英語聽讀的體驗式學習。

2.寓教於樂。體驗式學習的「樂」,並非教師單方面製造的樂趣,而是學生主動體會到的樂趣。學生學得快樂,這才是寓教於「樂」的真正實現和真實效果。
3.學以致用。體驗式學習為學習者及時提供了一個運用語言的空間,使語言學習者成功地進入活生生的語言表達和思想交流之中。
4.虛實結合。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情境化學習。通過特殊的場景模擬,引導你去運用這些知識、常識,最終使發揮自己的所有潛能為日常工作服務。
5、主動學習。體驗式學習是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任何可用感官作為媒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環境、思想等方面。強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將「要我學」的被動狀態徹底轉變為「我要學和用」的積極狀態。
6、體驗性學習(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真實感悟來掌握所學內容,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操作。這種學習活動,不僅激活了學生認知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學生全面的身心參與。因此,體驗性學習是一種知情合一的學習。

⑨ 在體驗教學法中怎樣注重差異體驗

學生群體由於先天的素質和後天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著差異性和豐富性,這種差異性和豐富性主要表現在智力類型差異、學習風格差異和個性特徵差異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正確理解學生的差異,正視、關注學生的智力類型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靈活地處理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同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學生有差異的發展。
一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的不同差異
教育要做到目中有人。所謂目中有人,首先落實到備課這個環節,就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因為同一年齡段或同一班級的學生雖然屬於某個特定的類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組成這些類、群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特、有差異的。所以作為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點,更要十分關注、研究學生的特殊性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預想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教學設計不僅包括教學方案的設計,同時,還應該包括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教師應加強課件的交互性,在課堂教學中,課件能順應學生學的思路,而不是教師教的思路。用課件輔助學生的學,而不是用課件牽制學生的學。例如,數學第二冊確定位置一課,在設計小動物在第幾排第幾個這一教學環節時,教師充分預想學生在找第幾排第幾個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或從前往後數排數,或從後往前數排數;或橫著數排數,或豎著數排數;或從左往右數個數,或從右往左數個數等。學生數的順序不同,數的結果也就不相同。因此,在課件設計時,加強了課件的交互性,當學生說到哪個小動物時,教師馬上就能圈出那個小動物,說明學生說的是對的。這樣,使教師的教學方案設計和課件設計的方案盡可能順應學生的學,以學導教,以教到學。
二、關注學生差異資源,促進差異教學的發展
在教育過程中,關注學生差異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發展規律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應考慮到學生在認知方式、智力水平、環境背景方面的不同,應把其差異看成豐富的教育。
(1)差異教學應該是以多種形式和方法促進每個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成為獨立的社會人的教學組織結構,它涵蓋了教學的各個方面,是教育教學的整體性變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個性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尊重學生的意願和興趣愛好,尊重個性,並提供與每一個學生相適應的有效學習機會。綜上所述,差異教學也就是適應性教學、分層教學和全納性教學。從教學內容上來說,差異教學要求教學安排適應有個別差異的環境條件,創設相應的情景,建構相應的課程知識以及相應的評價制度等,這就是適應性教學;從教學形式上來說,差異教學強調以異質分組的形式來調整班級內部的個別差異,這又是分化教學;從教學目標來說,差異教學要求教師尊重不同學生的稟賦水平,支持所有學生的成長,為全體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教學過程是促進每一個兒童的個人成長和個體成功的過程,則是全納性教學。
(2)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註定要失敗的。教師要全面觀察分析每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保護和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善於發現和平共處開發學生潛在素質和閃光點,決不能用同一種標准衡量所有學生,應允許學生和發展程度和素質結構上存在差別,因勢利導,創設有利於學生發揮自己特長,張揚自己個性的學習環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分層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使得在同一學習時間內,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都能在各自現有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取桃子,即通過思考解答問題有新收獲,有所提高。為使自己對學生的要求提得當,做到摸清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使得自己能正確把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使自己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 不致於使低層學生因台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致於自己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不致於使低層學生因台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致於使高層學生因學習台階過緩而滋生驕傲情緒甚至喪失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樂於學習,勤於鑽研。
三、選擇學習方式上充分尊重學生差異
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教師要正視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讓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獲得有差異的發展。這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數學。例如, 新課標理念中的演算法多樣化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認識和理解數學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許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決數學問題。有的方法在成人看來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學生卻會有不

閱讀全文

與體驗教學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