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運用地圖進行地理教學
地理教學必須重來視學生地理觀察自能力的培養,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原理的理解、記憶.教師引導 讀圖,使學生學會利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多用板圖進行教學,創設情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利用地圖,採用多種練習方法記憶地理事物.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載有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學獨有的信息綜合載體和教學工具,可以說地圖就是地理教學的生命載體.縱觀歷年的中考題,基本上是逢 題必圖,考查學生的地圖能力是地理學科亘古不變的主題.特別是在新課標下,地理課本由原來的「陳述式」變成現在的「活動式」,由過去在書本上就能勾畫出重 難點,變成知識是由學生去發現歸納完成,而大部分知識都是要讀圖完成.所以,有人說「學地理就是學地圖」是非常有道理的,沒有地圖的地理課堂絕對是沒有生 命的課堂,因此我們應該在地理教學中靈活運用地圖,構建出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生命課堂.
❷ 如何運用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圖比數字更直觀更形象,運用圖的這些特點就好。
❸ 認識中國地圖社會教案大班
活動目標:
1、通過單車取寶的方式,引起幼兒對地圖上不同標示的了解和興趣。
2、學習看地圖的一些簡單方法。
3、體驗合作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挑戰、自信與快樂。
活動提供:多種標記地圖 場地布置 人手一輛單車
活動過程:
一、合作組隊——解讀不同標示的地圖並學習看地圖的一些簡單方法。
(1)交代任務
師:今天我們大二班小朋友要去完成一件既開心而又有挑戰的游戲。
那就是兩人一組去完成「單車取寶」。(出示單車取寶四個字並請幼兒念一念)
什麼是單車取寶?(強調今天我們是騎車取寶)
(假設:幼:寶貝在哪呢?或幼兒無聲教師引出)
過度:師:那我們去哪裡取寶呀?
(2)認知地圖
A、出示一張幼兒園操場的平面地圖。
師:看一看這是在哪裡?(如幼兒回答幼兒園教師繼續引導幼兒園的哪裡,引出是幼兒園的操場,對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操場上騎單車取寶。)
師:幼兒園那麼大的操場怎麼變小了?
幼:那是地圖。
師:哦,原來一個很大的地方把它變小畫在紙上就成了地圖了。你們在那裡也看見過地圖呢?
幼:上海地圖、中國地圖、公園地圖等
師:那地圖有什麼作用啊?
幼:可以告訴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或者當你不知道走哪條路的時候,它可以幫忙。
小結:地圖可以告訴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還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的尋找這些地方。
師: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已經有三年了,很熟悉幼兒園了,那你們可以告訴我從地圖上看,我們幼兒園的操場上有些什麼呀?
請個別幼兒用手指著地圖上的標記一一告訴大家這些標記是什麼地方。
過度:看來我們小朋友真的太熟悉幼兒園了,咱們再來看看這張地圖和前面一張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B、分析不同標記的地圖
1、 先引出有標示行駛方向的地圖。
師:你能告訴我什麼地方不一樣,這些箭頭表示什麼?(強調我們的游戲規則就是必須按照箭頭的行駛路線去尋找寶貝,如果違反規則寶貝會找不到的。)
2、分析不同標記的地圖。
師:現在你們兩人一組來領取地圖,拿到地圖後仔細地看,你們地圖上有什麼標記?怎麼行駛的?有沒有問題?
● 先解決地圖上的個性問題
師:你們地圖上的標記一樣嗎?(不一樣)都是寫什麼標記呀?
文字標記(這些文字標記告訴我們什麼?需要經過7道難關才可以取到寶貝。它是怎麼行經的,怎樣才可以既方便又順利地取到寶貝呢?)
數字標記(這些數字標記又告訴我們什麼?我們要按照標記的數字提示依次完成7道難關才可以拿到寶貝。)
師:看看每張地圖上的行駛路線一樣嗎?是往哪裡走的?
● 再解決地圖上的共性問題
師:我們都知道了自己地圖的形式路線,再看看你們每張地圖上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
對了都有一顆★那表示什麼?找一找你們的藏寶點一樣嗎?能告訴我們在那裡嗎?還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都要完成7道難關)
小花瓣表示什麼呀?(表示你過了一道難關就可以取一朵小花瓣貼在自己的身上,當你完成了7道難關之後,就形成了一朵美麗的7色花,這時你就可以取得寶貝了。記住只有7色花加寶貝才呢能夠說明今天的游戲是成功了。)
師:另外你們是好朋友一起完成游戲任務的,就必須在路途中相互幫助一起去,一起回來。還有一個配合大獎等你拿啊!
二、單車取寶——兩人一組按行駛地圖完成任務
三、分享成功經驗與挑戰困難實例
1、 在行駛中你們都有什麼好方法。
2、 途中你是如何突破困難前進的。
3、 這對好朋友完成的最快,聽聽他們有什麼好方法。。在途中有沒有遇到困難,如何去克服的。
總結:今天我們通過單車取寶,學習了看地圖的一些好方法,也了解了地圖上不同標記行經的方法。更知道好朋友在一起時要相互幫助才能克服困難。有沒有信心再接受新的挑戰!
❹ 蒙氏大班認識中國地圖教案
一、活動目標抄
1、通過動手操襲作,激發學習圖形的興趣。
2、觀察和比較正五邊形、正八邊形和正十邊形,感知其主要特徵。
3、有觀察、辨別的能力。
二、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掛圖「美麗的窗戶」
2、學具准備::「多邊形」彩色小珠子、彩色筆若干。用彩紙剪成五邊形至十邊形卡片(做成傘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和正十邊形紙樣。
3、《操作冊》P45——46頁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小動物們的房屋裝修好了,只乘下窗戶沒有刷上彩色油漆,我們去幫幫他們吧。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看看小動物們家裡的窗跡肌管可攮玖歸雪害磨戶一樣嗎,分別是什麼形狀的?
3、給每個窗戶塗上不同的顏色,它們分別是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和正十邊形。
4、討論說說在生活動中見過哪些邊形的物體如密蜂的蜂房是正六邊形的,傘面是八邊表的。
5、操作活動。
幼兒拿學具「多邊形」,觸摸多邊形,感知多邊形的基本特徵。與多邊形卡對應擺放,加深地多邊形的認識。
❺ 如何運用地圖教學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
新課程改革來對地理教自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把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學生學習終身有用的地理知識作為首要目標。地圖作為學習地理的一門工具,掌握了有關地圖的閱讀方法,對學習地理有很大的幫助。利用地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❻ 如何利用地圖進行歷史教學
歷史有兩個最基本的要素,即時間和空間。歷史發展的過程,就處在時間的演變之中。空間則是地理環境,是古今中外歷史演出的舞台,這就離不開地圖。
一位前蘇聯教學專家曾經說過:「地圖是給學生直觀地闡明歷史過程中的聯系所必需的有力工具,認識地圖,這意思不僅是知道它的點線符號,象徵意義,城市、邊界、河流等,而且要從這符號中間看到活生生的歷史事實以及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的復雜關系……」(轉引自卡爾曹夫:《中學蘇聯歷史教學法概論》,第94頁)。
可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歷史地圖,能夠更精煉、直觀地再現當時歷史的各個側面,從而使我們更准確地把握歷史發展的軌跡。
一、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地圖的必要性
1.這一必要性是歷史學的特點所決定的
歷史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的過去,它把廣闊的人類活動空間,編縮成人們可視的二維平面;它把豐富多彩的人類生活場景,濃縮成人們某種需要的地圖作品。在教學中僅靠文字敘述和口頭講解,只能形成一種機械的記憶,這種記憶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鞏固。人的思維過程一旦受到某種刺激,它就要聯想,這種聯想要有依託,而地圖就是這種依託,靠著這種依託可以把一些有關的歷史現象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說,地圖在歷史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2.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工具,沒有地圖的歷史課是無法想像的
隨著歷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了歷史地圖。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始終離不開歷史空間與時間概念。當遇到疆域沿革、都邑位置、民族分布、戰爭態勢等等方面內容時,歷史地圖則比抽象的文字敘述更要形象直觀,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記得在學習《中國歷史》第三冊「甲午中日戰爭」,分析《馬關條約》對中國影響時,條約的第一條是「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我們得出其對中國影響是: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戶,南端是旅順軍港,割遼東半島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的安全;台灣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佔領台灣,不僅是掠奪了資源和寶庫,而且又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如果老師簡單地將這一段文字扔給同學,也許學生能記住,但能理解嗎?這時候,歷史地圖便是最好的教學工具。我先讓同學們看書上的戰爭示意圖(黑白),再看自己手上《歷史地圖冊》的示意圖(彩色),標出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位置;然後再用幻燈放大這幅圖,並且配以日軍進攻、清軍反攻方向和路線,再用教鞭指著這幅圖來講解。那麼,甲午中日戰爭及其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也就一目瞭然了。
二、怎樣在教學中運用地圖
1.掌握地圖語言的歷史含義是培養讀圖能力的基礎
歷史地圖是用地圖語言表現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空間狀態的特殊形式。歷史地圖中的地圖符號通常有:表示區域范圍的經緯度、海岸線、國界線或區域線、河流走向線,表示地理環境的各種小圓圈,表示方向或態勢的各種箭頭等。這些地圖符號在歷史地圖中往往都具有特定的歷史性含義。這正是歷史地圖和一般地圖的顯著區別。在歷史地圖的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識記歷史地圖中的各種地圖符號,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它們的特殊的歷史含義。要指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思考:
第一,該圖反映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的空間狀態,包括范圍、重要地名及相對位置、發展變化的方向或態勢。
第二,圖中各種特殊符號(含地名)表達的歷史含義。
第三,綜合圖中的地圖語言,該圖反映的歷史主題。
通過長期的訓練,就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運用地圖語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2.緊密結合地圖進行歷史教學
歷史知識的大部分內容,都能在地圖上明確具體地表現出來。因此,結合地圖講解教材,學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夠牢固記憶。
還記得在講授「新航路的開辟」一目時,這是學生剛開始接觸世界歷史,我真的有點像狗咬刺蝟――無處下手。後來,我從「新大陸的發現」這一典故入手,講到了印第安人的由來,計到了好望角的發現,講到了麥哲倫海峽的意義,一個個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然而,這些故事都是無形的,現在,我必須將無形化有形,將抽象變直觀。於是,我讓學生對照書中的地圖,幾乎是從七大洲、四大洋講起,先簡單地補上了一堂世界地理課,再結合地圖分析了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了解了早期的東西方貿及奧斯曼土耳其興起後對東西方航路的控制。然後,再引導學生沿著當年四位航海家開辟的航線故地重遊一次,學生們終於對新航路開辟有了形象認識。
3.對相關多幅地圖的綜合分析,培養學科綜合能力
構成歷史的基本元素是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歷史教科書的編撰者苦心編撰了一套與教材配套使用的歷史地圖冊,其目的就是幫助人們以空間變化為中心掌握歷史發展的線索,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這套歷史地圖冊發揮的使用價值卻差強人意。一幅歷史地圖反映了某一歷史現象的相對穩定的空間狀態,相關的多幅歷史地圖則反映了該歷史現象的發展變化趨勢。對相關多幅歷史地圖的綜合分析,可以涉及時間、地點、區域、方向等基本歷史要素,可以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關系等各個領域,因此,對相關多幅歷史地圖的綜合分析,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4.應用地圖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歷史地圖通過多個不同的切入角度,對人類各個時期的活動舞台加以直觀介紹,展現歷史發展的不同層面。在中學歷史教學地圖中,有反映某一時期歷史地理全貌的綜合性歷史地圖,如「三國鼎立形勢圖」;也有反映某一方面歷史內容的專題性歷史地圖,如「西漢手工業分布圖」。從反映歷史要素的類別上看,又可分為疆域圖、形勢圖、分布圖等。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祖國土地上勞動生息的范圍及其所建立政權的疆域和政區,都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政區的一部分。秦漢到清,從王朝的興衰、更迭,少數民族的分布、遷移及與漢族的交流、融合,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大家庭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懂得奠定今日中國疆域規模的,不僅僅是漢族,而是多民族共同締造的。這種直觀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是文字表述無法代替的。
5.應用地圖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由於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藉助歷史教學掛圖、書中地圖、歷史地圖冊和幻燈片、FLASH等電教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好歷史,是為了把握今天,走向明天,而新世紀的中學生,只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才能更好地走向明天。我們不僅在平常的歷史教學中要善用地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時刻將祖國與世界放在眼裡,裝在心中。
隨著歷史教學研究的深入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相信歷史教學地圖的功能會被愈來愈多地發掘出來,並不斷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❼ 看地圖教案
<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內可容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❽ 如何在課堂上利用地圖進行教學
如何在課堂上利用地圖進行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地圖和地理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利用地圖進行教學是地理教學最重要的方法和最突出的特點。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也就無法進行地理教學。在教學中地圖運用得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插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教材中的插圖充分利用起來,備課時精心設計,哪段文字應配合哪幅地圖,是先講文字讓學生先了解結論,再看地圖印證結論的正確性,還是先看地圖,讓學生有個直觀的了解,再歸納出結論,都應事先心中有數。
2.利用好與教材配套的地理教學圖冊
地理教學圖冊中的內容比教材中的更豐富、更醒目、也更詳細。所以,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左圖右書,當用教材中的地圖不能很好地解釋、說明所講的地理事物時,就可以讓學生使用地理教學圖冊。或學生獨立思考探究,或師生共同探討,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學習繪制地理教學板畫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憑自己的記憶和熟練技巧,用簡易的筆法,隨著教學進程,配合口頭講授,迅速地將復雜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描繪成的黑板畫。多用圖解或寫意的方式描繪,所以簡明、醒目,具有突出的表現力。
4.培養學生經常用圖的習慣
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讀圖、用圖活動中。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讀圖方法後,在講到具體的教學內容時,如果學生自己能獨立讀圖完成的,就讓學生獨立完成,獨立完成有一定困難的,教師可以給出必要的提示,或與學生共同完成。最好不要包辦代替,完全由教師自己去做。
5.盡可能的讓學生親自動手畫圖
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繪制,通過自己動手繪制、填充,學生會對所學的內容記憶更深,理解更好。
總之,對於地圖的運用,不管是在教師的教學中,還是在學生的學習中,都要注意圖文結合,把地圖和課本的文字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地理知識固著在地圖上,使圖、文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用圖使文字具體、直觀化;用文字去說明圖上的地理對象,使圖上的各種地理事物相互聯系起來,使死圖變活圖,充分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