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教案怎麼寫
提供幾篇主題教案,希望能幫到你。
幼兒園消防安全教育教案:防火知多少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讓幼兒了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懂得如何防範。
3、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准備:課件、圖片、玩具、毛巾、電話、幾種防火安全標志。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防火;
難點:自救。
活動過程
1、從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兒不能玩、易引起火災的東西,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說出火災的危害。火不僅能燒毀房子,燒傷人,還會燒毀森林,污染空氣。
3、通過課件,引導幼兒說出預防火災的方法,認識「防火」標志。
①預防火災,小朋友們不能隨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著火的物品。
③不能隨便燃放煙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滅的煙頭,見了沒熄滅的煙頭應及時踩滅。
⑤認識「嚴禁煙火」的標志。
4、簡要說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兒懼怕火的心理壓力。
5、讓幼兒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與技能。萬一著小火了怎麼辦?著大火了呢?困在房間里?公共場所著火怎麼辦?
6、游戲:「安全防火自救」游戲。通過游戲培養幼兒遇火不懼怕、不慌張,提高幼兒防火自救的能力。活動延伸:認識標志,設計標志。讓幼兒為不同的場所設計並張貼相應的「禁止煙火」「當心火災」等標志。
活動反思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寧。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後的火魔,正窺視著我們。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發生頻率最高的,莫過於火災。一個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類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化為灰燼,可以奪走人最寶貴的生命。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對於火,幼兒缺乏相應的防火知識和能力。因此,增強幼兒的防火意識,提高幼兒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強幼兒防火安全教育至關重要。
國慶節主題活動: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
設計意圖:
為了讓幼兒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了解自己的祖國,在國慶節來臨之際,我園開展了「慶祝祖國媽媽生日」的活動,看著冉冉升起的的國旗,小朋友們顯得格外的莊重,他們自豪的唱著國歌,幼小的身體站得筆直,小眼睛全神貫注的注視著,彷彿他們也知道祖國艱辛的歷程,他們感慨的說「祖國媽媽節日好,謝謝祖國媽媽」!
活動名稱:
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
活動目標:
1、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一日),知道國慶節是中華人民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2、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熱愛自己的祖國。
活動准備:
國旗,歌曲磁帶,生日蛋糕等。
活動環境:
掛起中國的五星紅旗,製作彩紙狀。
活動室內拉起彩色的拉花,橫幅《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快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做神秘狀,出示生日蛋糕。
教師:這是什麼,是誰要過生日?
2、聽音樂,看國旗,了解10月1日是祖國的生日。
聽音樂,看國旗
教師:小朋友看國旗,聽音樂,聽完後,你們就會知道是誰要過生日了!
教師:是誰要過生日了?祖國的生日是幾月幾號?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和幼兒再次看國旗,也可隨歌曲輕輕拍手哼唱。
3、引導幼兒觀察節日環境,,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4、點蠟燭,吃蛋糕。
教師點蠟燭,引導幼兒許願:心裡想一句祝福祖國生日快樂的話。
大家面對國旗齊聲唱生日歌,然後集體吃蠟燭。
幼兒按序取蛋糕,並說出想好的祝福。
5、分享快樂
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福。
中秋主題活動:中秋節真快樂
活動目標與准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布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
活動目標與准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布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著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像,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嘗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游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一:嫦娥奔月
羿是神話傳說中遠古時最著名的射手,曾經為人間除了許多凶禽猛獸,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個明月當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從王母娘娘那裡要來的長生不老葯。嫦娥吃下葯以後,身子突然輕飄飄地飛了起來。她身不由己地飛出了窗口,越飛越高,升上了夜空。飛啊飛啊,一直向月亮飛去。到了月宮,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間。她叫玉兔為她搗葯,想吃些能降落人間的靈葯,回到羿的身邊。可是玉兔沒有搗成靈葯,於是嫦娥便成了月宮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這個故事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補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時候人們中秋拜月的對象。
故事二: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像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像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像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⑵ 幼兒園教案範文簡單
活動目標: 1、練習擰、拔、摳、蓋等動作,發展寶寶手指的靈活性和雙手協調配合的能力。 2、說出常見玩具的名稱,以豐富名詞。 活動准備: 1、裝有玩具的瓶子、牙膏盒、小禮物盒、膠卷盒、大的食品包裝盒(如:餅干盒、月餅盒等)。 2、常見玩具(如:小汽車、小青蛙、乒乓球、彈球、小飛機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已准備的裝有小盒的大盒,搖一搖,引起幼兒興趣。 1、 教師到小朋友中間搖一搖裝有小盒子的大盒,使之發出聲音,「小朋友,聽一聽,什麼聲音呀?」……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 教師:「這個寶盒搖起來怎麼會發出聲音呢?你們想知道這個寶褐里是什麼東西在響嗎?」 二、看一看,想一想。 1、 教師:「那我們怎麼才能知道這個寶盒裡究竟是什麼東西在響呢?」(幼兒思考,回答) 2、 教師:「怎麼才能打開呢?」教師示範打開大的寶盒,先取出裡面的小鈴鐺,「哦,原來有一隻小鈴鐺在裡面響。」小鈴鐺可以用來敲出很好聽的聲音。「教師敲打小鈴鐺。 3、 教師出示大盒內的小盒,「這里還有一個小寶盒呢!」搖一搖,「也有聲音,我們再想辦法打開這個小寶盒,看看這裡面又有什麼東西呢?」教師打開小寶盒,取出小寶盒的玩具:「這是什麼?」(小狗)「小狗是怎麼叫的?」(汪汪汪)「小狗最愛吃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三、做一做,說一說。 1、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打開這些神秘的寶盒呢?」 2、 教師:「現在你們來動動手、動動腦把這些寶盒裡的東西拿出來。」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打開寶盒。 3、 教師:「從寶盒裡取出東西後,請你說一說,你取出的是什麼,可以用來干什麼。」引導幼兒說一說:「我拿的是x x,可以用來x x。」 活動延伸 幼兒玩一玩自己從寶盒裡找到的玩具。
⑶ 幼兒園教案怎麼寫
作為老師如何在課前寫一篇優秀的教案,是上課成功的關鍵。同樣在幼兒園,幼教老師不能因為面對的是不懂事的兒童,就覺得怎麼教都可以,反正讓孩子們在玩兒中學,如果有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 幼兒教師在教學前也同樣需要一篇優秀的教案來指導自己如何科學,合理的帶孩子們在活躍的課堂上既開心的游戲又讓孩子們學習到課堂的內容。那麼幼兒園教學的教案怎麼寫呢? 一、按照教學大綱做好課堂內容安排 根據教學大綱及相關的教學指導,安排好一月或一周的學習內容,再根據學習內容制定每節課的課堂教案,如果需要多媒體教學,那麼就應該製作PPT課件等。 二、幼兒園教案的編寫 因幼兒園的教學特點決定,教案的編寫盡量簡單,突出,要有特色,根據兒童心理制定教學流程,選取教具,活動過程中應考慮到安全、健康等影響因素。 教案的基本內容 1、教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可以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或一次課(2-3學時)編制一個教案。 2、根據幼兒年齡和接受能力,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到年齡段,來設計內容。 3、教案設計要有自己的風格,幼兒具有極強的探索欲,可以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利用道具、游戲、引導、手工等步步引入課程。 4、教案編制基本格式 教學章節或主題 授課時間:月日第周星期第節授課班級: 教學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說應包含知識教學、能力發展和思想教育三方面內容,教學要求是指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等層次)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為了達到確定的教學目的而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就學生的接受情況而言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即可確定為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啟發、演示、辯論、講練結合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錄像帶、掛圖、幻燈片等) 教時安排:(本章節或主題授課所需的教時數) 教學過程:(體現教學步驟,包括時間分配和教學內容教學進程) 這一部分是授課的重點,因課程和不同的教師教法各異。應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等環節。這一部分的編寫要做到教學步驟、內容綱要和教法設計相結合,不僅便於教師自己課堂教學,也便於別人(甚至外行)亦能通過閱讀教案而了解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和本堂課講授的內容要點。 作業布置:(布置手工或與家長的互動等) 教學後記:教師可以自己做教學過程中的感想及啟發總結,便於個人的存檔及提升。 以上教案的寫作方法僅提供一些參考,並非在教學中的定式,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調整,以利於教學。 (二)、這個是相對簡潔的表述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或者即將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能在短時間內寫出一篇完整的教案是必須具備的能力。下面就用最簡潔的語言教大家寫一篇完整的幼兒園教案。 一、擬定題目 題目要註明活動主題和班級類別(如:小班語言活動小貓的生日)。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幼兒能接受的范圍內,並能激發幼兒參興趣。 二、設計意圖 這步寫你這樣設計活動的意圖,結合幼兒的什麼特點,和能讓幼兒學習到什麼等。字數在100到200字為宜。 三、活動准備 分為經驗准備、教學設備准備、材料准備。經驗准備指在上這堂課之前幼兒已經具備的經驗。教學設備指音像播放設備、投影儀等。材料准備指繪本、塑料瓶、卡片等上課需要的材料。 四、活動目標 幼兒園的活動目標分為三類: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目標的擬定要以幼兒為主體,符合幼兒發展水平,避免抽象和宏大。 五、活動過程 這步應該寫詳細的上課流程,在格式上可以用到 1、(1)進行過程排序。中間可以插入課堂中教師會用到的激發性語言,以及設想幼兒會作為反應並想好應對措施。 第一點先寫導入 導入方式有很多,比如游戲導入,故事情節導入,音頻動畫導入等,方式多種多樣,你可以設想出自己的獨特創意。下面介紹一下幾種常見導入方式。游戲導入,先設計一個聯系活動主題的游戲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游戲引出活動主題。故事導入,幼兒總會對各種各樣的故事著迷,在活動之前為幼兒創編一段小小的故事情節會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充滿探索欲。如果語言活動的主題是講述我們如何過新年,那麼在活動之前先播放一段過年時熱鬧喜慶的音樂一定會是一個不錯的導入方法。 然後再分步寫具體上課過程,各環節之間要層層遞進,跨越不可太大,要考慮到幼兒的理解水品,突出主題,逐步達到活動目標。 六、活動延伸如手工折紙活動,則可以延伸到請小朋友在自己的折紙上劃出自己喜歡的圖案。一般可以用幾句總結性的話代替。幼兒活動多涉及到分享,延伸活動可以請小朋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和小夥伴或者爸爸媽媽一起學習。以上就是一篇幼兒園活動教案的基本模板,希望你能為小朋友們創作出優秀的教案。
⑷ 幼兒園書寫准備活動教案過程
優秀活動教案範文。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繩的不同跳法,初步學會雙人跳繩的技巧。
2.增強動作的協調性,發展幼兒腿部肌肉的跳躍能力。
3.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每位幼兒一根跳繩,幼兒已有雙腳同時跳繩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列隊入場
教師帶領幼兒排成四列縱隊入場後,聽口令進行熱身運動。
(根據情況可將繩對折,帶領幼兒進行上肢、體轉、腹背、跳躍等動作練習。)
二、引導幼兒探索跳繩的多種玩法。
1.交流討論繩子的多種玩法。
2.自由玩繩: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玩繩,剛開始可以探索一個人玩繩的方法,然後探索兩個人玩繩的方法,最後可以探索許多個人一起玩繩的方法。每當有幼兒想出一種好玩的方法時,教師可以先請這個幼兒示範,然後帶領大家跟這個孩子一起玩。
3.教師一起參與幼兒跳繩,並與幼兒配合「雙人跳」。請幼兒觀察並嘗試結伴跳,教師提示兩個人要動作一致,可通過喊拍子讓幼兒同步跳。
4.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玩法多人跳繩的方法。
(1)引導幼兒嘗試找出多人跳繩的方法。
(2)根據幼兒描述,教師交代玩法和規則後進行示範練習。
(3)幼兒集體參與多人跳繩的練習,感受跳繩的樂趣和與他人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多人跳繩離不開大家的合作,只有大家一起跳齊了才能順利的跳下一個,所以這就需要大家合作的默契。
三、結束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做放鬆活動後,帶幼兒回教室。
⑸ 寫幼兒園教案的步驟有哪些
果說教案的話,一般分為5個部分一、 活動目標:二、 活動准備:三、 設計思路:四、 活動過程:五、 教學反思
⑹ 幼兒教案怎麼寫小班
一、選擇合適的教材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制定明確的活動目標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煉;
目標3: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
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並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設計恰當的活動流程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裡,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准備適當的道具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准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里寫到的准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准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准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准備等等。
⑺ 幼兒園教案設計的步驟,要求有那些
1.教師要寫抄自己認為襲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⑻ 幼兒園寫教案的步驟
如果說教案的話,一般分為5個部分
一、 活動目標:
二、 活動准備:
三、 設計思路:
四、 活動過程:
五、 教學反思:
給你個示範:幼兒園教案網上找的 http://www.yeyja.com
一、活動背景: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經驗的題材是培養幼兒感知,創造能力的重要一環,抓住幼兒身邊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兒進行創作,針對這個特點,我利用連續幾天下雨不斷一事,為幼兒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通過事先的觀察,了解雨的特徵,獲取有關雨的信息之後,引導幼兒學習短垂線、長垂線、斜線的畫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二、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學慣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二)活動准備: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三)活動過程:1、出示「雨具」,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師:這是什麼?(教師出示幼兒帶來的雨衣,雨靴問) 幼A:那件
黃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個是我的。(教師手指雨衣,雨靴再問是什麼?) 幼C:這些是雨衣和雨靴。師:為什麼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幼A:在下雨。幼B:今天在下雨。師小結:對,因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而且這幾天呀,一直在下雨對吧,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幼A:上面落下來的。幼B:從天上落下來的。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幼A:是一滴一滴的。幼B:是一根一根的。幼C:有的時候一滴一滴,有的時候是一根一根的。師: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麼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幼A:下小雨時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時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如果刮著風的話,雨還會斜著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幼齊答:好)2、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評析:通過回想雨的不同形態,讓幼兒對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再加上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下雨,更使幼兒對雨以及對這個活動增強了興趣。)3、引導幼兒學慣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師:剛才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幼齊答:好)師:先畫什麼樣子的雨呢?(有的幼兒說先畫大雨,有的幼兒說先畫小雨等。)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教師邊示範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刮大風了,雨被風吹得都斜了過來。剛才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4、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幼齊答:好)畫的時候,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後畫刮風時的雨。(2)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5、展示交流。(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為什麼?(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評析:講評時不強調作品的好壞,而讓幼兒自由說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個小細節,都成了同伴贊揚的對象,這種方式既培養了幼兒大膽表述的習慣,也增強了幼兒本身的自心信。)6、活動延伸幫助幼兒穿好雨衣,雨靴,帶領幼兒進行《踩雨》活動,讓幼兒在雨中尋找更多的快樂。三、活動評價這一活動內容是教師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物是尋找而產生的,選材適時及時,符合幼兒情感需要。活動過程中,教師總是以積極的心情與幼兒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參與活動,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互相欣賞,肯定和接納每個幼兒的創造過程,從而激發了幼兒再次創作的興趣和願望。
⑼ 幼兒園上課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情節,豐富詞彙「自豪」、「茉莉花」。 2.通過欣賞歌曲、講述圖片理解故事的內容和詞彙。 3.懂得朋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活動准備 1.茉莉花的實物或圖片。 2.《好一朵茉莉花》歌曲磁帶。 3.配樂故事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好一...朵茉莉花》,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播放歌曲《好一朵茉莉花》,教師和幼兒可以輕輕哼唱。 ★教師:你聽到歌里唱了些什麼?你見過茉莉花嗎? ★教師出示實物或圖片介紹茉莉花,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教師:這種小白花叫茉莉花,有股淡淡的清香。有一位老奶奶就特別喜歡這種花,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熊奶奶的茉莉花》。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熟悉故事內容。 ★教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 ★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是誰最喜歡茉莉花? ★教師:後來為什麼熊奶奶的茉莉花都沒有了呢?熊奶奶為什麼要把茉莉花送給別人?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3.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討論:為什麼熊奶奶開始時不覺得茉莉花香呢? ★教師:熊奶奶為什麼要把茉莉花送給小動物們? ★教師:熊奶奶看到只剩下綠葉的茉莉花時,心裡怎樣想? ★教師:後來她為什麼自豪地笑了?什麼叫「自豪」? 活動建議 ★教學變式:教師在活動的第3環節中,可以讓幼兒試著復述故事。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開展「你快樂,我快樂」的活動,讓幼兒在園、在家開展給別人送快樂的活動,為別人做一件事,從而真正地體會讓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道理。 ★環境創設: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布置茉莉花及其他花卉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欣賞。 ★領域滲透:在科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觀察認識茉莉花以及其他夏天開放的花卉,豐富幼兒關於花卉的知識和經驗。 教學材料 [童話] 熊奶奶的茉莉花 夏天的時候,熊奶奶種的茉莉花開出了香香的小白花。「真香啊!」小動物們說。他們每天都跑到熊奶奶家去聞花香。 「我並不覺得花香啊,」熊奶奶問熊爺爺,「是不是我老了,聞不出花香了?」 「不,只是因為你生活在花香里。」熊爺爺說,熊奶奶笑了。 第二天,當小動物們又來聞茉莉花香時,熊奶奶便採下好些花,讓他們帶回家去。小動物們驚慌地縮回手說:「熊奶奶,我們不要,我們只是來聞花香的。」 「帶回家去吧。」熊奶奶說,「讓更多的朋友聞到花香,那有多好。」沒幾天,熊奶奶家的茉莉花就被採光了。 夜裡,熊奶奶和熊爺爺坐在院子里喝茶,熊奶奶望著只剩下綠葉的茉莉花,有點傷心。熊爺爺拍拍熊奶奶,說:「你聞聞,有什麼味?」 熊奶奶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哦,整個天空中,似乎都有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呢! 「真香啊。」熊奶奶說完,自豪地笑了。因為她知道,這份清香,是她親手傳播的呀。
⑽ 幼兒園教案要怎樣寫需要哪些步驟
1、活動思考(從幼兒的生活中來)2、活動名稱3、年齡班4、活動目標(從情感、能力、知識三方面來說,最主要的不是知識的獲得,而是情感和能力的發展)5、活動准備(材料、教具、老師、孩子的准備)6、活動過程: ①:導入部分:一個小小的游戲或其他的以便導入主題 ②:開始部分 ③:活動 ④:結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