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幼兒園數學比大小教案

幼兒園數學比大小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3 16:18:38

❶ 中班數學教案學會比較三個物體以上的大小與多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小排序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照大小正逆排序三個物體.
2、用語言講述排序結果,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對排序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趣味練習:比較概念
2、小熊玩具三個;禮物三盒;球三個(大小不同);玩具(大小不同)每人一套.
一、導入
情境引入課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幾位小客人到我們幼兒園來玩了,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呀?
(出示三隻熊)是誰呢,誰能告訴大家?這些熊大小一樣嗎?
(不一樣)
二、展開
1.復習區別大小,找出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1)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看一看,哪只熊最大?
(請一幼兒來抱一抱最大熊)
小朋友一起說這只熊怎麼樣?
(這只熊最大)哪只熊最小呢?
(請一幼兒上來親一親最小的熊)
(手指著)這兒還有一隻熊呢!它比小熊怎麼樣?
(大一些)它比大熊呢?(比大熊小一些)
(2)教師:小朋友看,熊還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呢!
(出示禮物盒)引導幼兒觀察:
哪盒禮物最大,哪盒禮物最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三個球)
熊還給小朋友帶來了玩具球,
請一位小朋友來拍一拍最小的球?拍一拍最大的球?
2.學習大小排序
教師:熊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禮物,讓我們一起說「謝謝!」
(1)三隻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排排隊,小朋友最愛幫助別人了,誰願意來幫它們排隊呢?
(請1——2名幼兒)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並講述:它們是怎樣排的?誰排在最前面?
我從有花的這邊開始排.
小熊最小,排在前面;
這只熊比小熊大一些,排在小熊後面;
這只熊最大,排在最後面.
(請個別幼兒講述排序的結果,語句完整)
小結:最小的排在前面,後面的一隻比一隻大,這就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2)教師:除了按照從小到大順序排隊,還可以怎麼排呢?誰願意來排一排?
(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這次它們是怎樣排的?從有花的這邊開始排,誰排在前面?
(最大的熊)誰排在它的後面,誰排在最後面?
小結:最大的排在前面,後面的一隻比一隻小,這就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3)請小朋友給禮物盒、球排隊,進一步學習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排序方法,
重點掌握從大到小的逆排序.
(4)幼兒操作練習
小朋友,這些具大小一樣嗎?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請小朋友把最大的舉起來;
把最小的舉起來.
請小朋友給玩具排排隊,從戴花的手這邊開始排,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教師個別指導)
教師驗證:誰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的?請舉手.
誰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的,請舉手.
3.游戲:大家一起拍拍手
小朋友,請你找一位老師一起隨著幸福拍手歌玩拍手游戲好嗎?
比一比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三、延伸活動
請幼兒觀察比較周圍環境中哪些物體相比,誰大、誰小一點、誰最小,給它們也排排隊.

❷ 幼兒園大班數學《2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說課稿 一、說教材內容及作用 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是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的新知識,是在比較大小的基礎上加深對數的大小的認識,為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奠定基礎,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歷比較20以內兩位數大小的過程,掌握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培養抽象概括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養成用數學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清楚地表述比較的方法 三、教法與學法 1、情境創設法,以情境激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設計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看猜一猜的學習方式去引入。 2、合作探究法,以合作促深化。 合作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小組中交流想法,互相啟發,使認識得到深化,知識得到鞏固,也能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游戲練習法,以練習促發展。 游戲活動是有目的的練習形式,使學生對知識進一步感知、理解、掌握、運用。 四、說教學過程: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1、復習導入新課。 通過對20以內數的順序的復習,通過談話引入對兩個數的大小的比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達到引入新課的目的。 2、新課教學。 第一階段:通過生活實物蘋果和餅乾的比較,讓學生加深對數的認識,再通過一對一的比較,讓學生明白誰多,誰少,引申出4比6小,6比4大。再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理解更加深刻,比較出4和6的大小。 第二階段:通過出示小明和小梅的對話課件,說出自己的年齡,讓學生們比較誰的年齡大,誰的年齡小,同樣通過一對一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多和少的比較。再請出任意兩位同學,說出自己的年齡,拿出相對應的數字卡片,兩位同學比較一下手中的數字大小,在實踐中理解數字的大小,逐漸訓練學生認識到按數的順序數,排在後面的數要大,排在前面的數要小的規律。 第三階段:通過出示小汽車的圖片,讓學生知道小汽車有4個座位,而現在有7個人想坐車,能坐下嘛?讓學生在比較4和7的大小的過程中明白,人多了,座位少了,坐不下這么多人,因此,7比4大,再普及乘座車輛不要超載的知識。 3、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大和小,並能快速的比較出兩個數的大小。 4、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課後練習。

❸ 幼兒園數學30以內比大小

首先有兩種順序,是從大到小和從小到大 大於號>,用在如5>4 小於號<,用在如2<3 ,還需掌握好10,20,30以內的加減口訣就行.

❹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各數及計數單位「一(個)」「十」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突出了學生的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掌握數概念。
主題圖「百羊圖」為學生數數提供了現實素材,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通過「百羊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它比以前學過的20多得多,並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估計意識。
例1通過讓學生數數量是100的不同物體,使學生學會手口一致地數數,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從整體上感受100的大小。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學生的經驗,在數數的過程中突破數數的難點──「拐彎數」。第一幅圖展示了學生在已有的2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下一個數,數到29時下一個數是30,突出了難點的教學;第二幅圖加深了學生對100的認識,突出了數的本質;第三幅圖深化學生對計數單位「十」的認識,引出新的計數單位「百」,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十」與「百」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再次了解整十數的順序。教材編排中從直觀、無結構的學具(一堆小棒、第納斯木塊等)到直觀「結構化」的學具(10根一捆、10個一列),使學生充分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的認識,並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做一做」第1題意在引導學生在數小棒的操作中突破「拐彎數」(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是多少);第2題讓學生自由地數泡泡,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地數,豐富學生數數的經驗。
例2教學數的組成,教材在編排中分兩個層次:整十數的組成和一般數的組成。教材通過讓學生說出擺放70根、46根小棒是多少的過程,使學生藉助直觀、「結構化」的學具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並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數,既加深了對數的認識,又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計數單位「十」。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重難點突破
1.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並在「數」的過程中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突破建議
(1)課前應准備好方木塊、小棒等素材。塑料小棒較為理想,它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容易使學生從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數數的活動中抽象出計數單位「一(個)」「十」「百」。
(2)為學生獨立地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充分操作學具(小棒、方木塊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在充分數的基礎上,應向學生展示數數的過程(可用實物投影或課件展示),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先一根一根地數,每數十根捆成一捆,數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數,數到100.將10捆結成一大捆。為了突破數數過程中「拐彎數」的難點,每數到「幾十九」時,教師可用「下一個數應該是多少?」突破數數的難點。
(3)引導學生概括。伴隨數數的過程,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即: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個一是十」;將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個十是一百」。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及其它們之間關系的認識,逐步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突破建議
充分利用小棒,把握教學層次。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具來弄清100以內各數是由幾個「十」(幾捆小棒)和幾個「一」(幾根單根小棒)組成的。按照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的層次進行教學。整十數的組成可先把70根小棒雜亂擺放,問學生「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學生說出「十」後再變成7捆。使學生清楚地「看到」70的組成,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十」的作用,還可以繼續說說其他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可以讓學生先擺出46根小棒,然後提問「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46根?」(先擺4捆,每捆10根,再擺6根單根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並交流46的組成。
3.培養學生的數感。
突破建議
(1)結合現實素材認識100以內各數並估計物品的個數。可以利用第33頁的百羊圖、第35頁的泡泡圖、第38頁的夾子圖和糖果圖等,滲透估計的方法(以10個為標准進行估計)讓學生估一估,再實際數一數,使學生直觀感受相應數的多少。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數數活動。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幾個幾個地數。還可以讓學生先抓一把學具估一估有多少,再實際數一數。

❺ 幼兒園小班數學公開課比較大小該怎樣引出課題

可以用游戲引入 找一些小朋友上來圍成一個圈 然後走圓圈 老師就來喊數字 比如一個10 一個5然後各自站在自己圈裡 看誰的圈大 誰的圈小,還可以比喻 讓他們猜想什麼是大的 什麼是小的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數學比大小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