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小蝌蚪找媽媽繪本教案

小蝌蚪找媽媽繪本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3 15:21:28

㈠ 小青蛙找媽媽的故事是什麼

小青蛙找媽媽也就是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原文如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入選了以下教材

1、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2、蘇教版小學一年級

3、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

4、小學語文魯教版第二冊

5、人教版二年級上冊(2017秋季修訂版)

(1)小蝌蚪找媽媽繪本教案擴展閱讀:

故事: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像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像天地萬物都和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

故事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

故事不需要有過多的心理活動描寫、大段的對話和繁復細膩的景物描寫、人物形象的刻畫,作者不應該在故事中對人物或事件大加評論。作者始終要注意推進故事情節的流動,進展。語言富於動性,不需著意刻畫其中的人物就會鮮活起來。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范圍社會的文化形態,也有說法認為,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他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㈡ 大班幼兒自製繪本小蝌蚪找媽媽有哪些

母親出生在文革年代,家境窮困導致母親成了目不識丁的文盲,小小年紀便肩負起家庭的重擔……她對那些苦澀的日子總是難以忘懷,就連做夢也夢著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作為兒子的我,沒法理解那遠去的苦辣辛酸,母親總是知趣地話鋒一轉,教育我應該好好念書,長大成人。

記得不識字的母親艱難地教我學算術、寫名字。小時候我很笨,上學時,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多少個夜晚,是母親手把手教我寫名 字的呀。當我把寫出的名字拿到母親面前看時,她笑了,眼裡分明有些東西在閃動,在燈光的映襯下,熠熠閃光。我笑母親:「媽,這么大還哭,羞羞。」而母親此時笑得更歡,眼眶裡的淚成了斷線的珠子。

生活的磨難造就了母親溫順柔和的性格。她不論遇到什麼事,很少對我們發火,倒是常常責備自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某日,起床,天已大亮,糟糕!一二三,起床、穿衣、漱口、洗臉,滿以為母親叫過自己,而自己懶於起床。誰知到了樓下,母親正在洗衣服,見到我,一臉的窘迫:「哎呀,今天我睡過頭了,對不起呀,現在已很晚了,我,我給你錢到外面吃去吧。」手在圍裙上搓了搓,便摸起口袋來。

下午回來,她老是在說自己睡過頭啦,睡過頭啦。我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啊,累了,就多休息一會唄!想不到她說,我怕你發火呀!

我笑了,也有些驚訝,今日的母親竟會怕我發火?笑後,不免生出種種情愫。是的,上小學,當母親叫遲時,我便會發火。幾次之後,再沒有這樣的現象。其間,母親未作過多少個甜夢呀——為了我的早餐,她總早早地起床。爸爸曾建議我們出去吃,可她不放心,說外面的東西,又少,又臟。直至現在,我才知道,每天的早餐都剝奪了母親的許多個休息的權利。

如今,母親的身體差了,不如往日那般硬朗,起得也不如往日那般早了。於是便給我買了一個鬧鍾,為了不耽誤我的上課時間。

真的衷心祈禱,母親的身體不再差,仁慈的上帝,請把過去的母親還給我吧!

㈢ 【育英小學一年級】語文家庭作業:.繪本作業:《小蝌蚪找媽媽》拓展: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誰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裡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裡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
「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
大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裡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白鵝「吭吭」地叫著,遊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哥來『各各各』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隻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各各各」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來『各各各』的………」
青蛙聽了「各各」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㈣ 幼兒園中班繪本小蝌蚪找媽媽怎麼講

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 活動重、難點: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准備: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提問:為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 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三、整體欣賞故事情節。 四、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㈤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全文

開頭影片銀幕上出現一本素雅的中國畫畫冊,封面打開後,是一幅幽靜的荷塘小景,鏡頭漸漸向畫面推去,古琴和琵琶樂曲悠揚而起,把觀眾帶進一個優美抒情的水墨畫世界,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動起來。

春天到了,小蝌蚪孵化出來了,它們在水裡快樂地游呀游,然後看到岸邊的小雞跟著它們的媽媽很親熱,小蝌蚪們十分羨慕,於是決定去尋找自己的媽媽。它們先遇到了蝦公公,忙向蝦公公打聽媽媽的長相,蝦公公告訴它們,它們的媽媽長有兩只大眼睛。小蝌蚪們看到金魚有兩只大眼睛,便高興喊金魚「媽媽」,但金魚說小蝌蚪的媽媽有個白肚皮。

小蝌蚪們繼續尋找,見到有白肚皮的螃蟹,又對螃蟹齊喊「媽媽」,但螃蟹說它們的媽媽只有四條腿兒。小蝌蚪們見烏龜正好是四條腿,又以為烏龜是自己的媽媽,但小烏龜卻說這是它的媽媽,因為它與烏龜媽媽長得一樣。後來,小蝌蚪們遇見鯰魚,覺得它與自己長得很相象,應該就是媽媽,結果差一點被鯰魚吃掉。

這時,青蛙媽媽趕來相救,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過了不久,它們也終於長成了媽媽的樣子。

(5)小蝌蚪找媽媽繪本教案擴展閱讀:

《小蝌蚪找媽媽》根據方慧珍、盛璐德創作的同名童話改編,取材於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0年製作的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由盛特偉、錢家駿、唐澄擔任導演,方慧珍、盛璐德擔任編劇。

該片講述了青蛙媽媽產下蝌蚪卵後離開了,蝌蚪卵們慢慢長出尾巴變成一群小蝌蚪,在蝦公公描述了它們母親的特徵後,它們決定去尋找媽媽。一路它們錯把金魚、螃蟹、烏龜、鯰魚當做了母親。最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1959年,徐景達希望嘗試製作水墨風格的動畫,他找到找到攝影師段孝萱。

談到:「齊白石的畫可以印在臉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動畫」。

兩人還找了時任美影廠總技師錢家駿一起研究。

1960年中國美術電影展覽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毅聽了匯報後說:「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

這個消息傳回美影廠後,他們開始了水墨動畫實驗。

第一個實驗鏡頭是「一隻青蛙從荷葉上跳下來」。

這樣,探索到基本方法後,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實驗。全廠所有原動畫工作人員都開始製作蛙、魚、蝦、馬等片段。

3個月後,《水墨動畫實驗》完成,描繪不同動物的多個幾十秒片段組成了一個短片。

根據實驗的成果和成片的需要,美影廠創作團隊在原有的三四個故事環節的基礎上,又加入六七個環節,豐富劇情,並加入彩色的金魚形象。

1960年7月,時長15分鍾的首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就這樣誕生了。

幕後花絮

1. 《小蝌蚪找媽媽》是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當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為創造出這部作品,用大量精力在技術加以探索,雖然國畫技法的特殊性在實現連貫的動態效果方面存在很大困難,但通過拍攝技術手段解決了這個難題,並且營造出了的單純、質朴、簡潔的童話世界。

2. 影片創作源自徐景達先生提出的「齊白石的畫可以印在臉盆上,看上去很逼真,能不能把它做成動畫」的構想。陳毅副總理在參觀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時候了解這個構想後支持了這個想法。

3. 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的原型出自於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從根本上來說,水墨動畫的誕生有著其必然性,它既是老一輩的動畫工作者在中國這塊傳統水墨藝術的厚重土地上,數十年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積累、沉澱,也帶有著受到中國傳統美學理念的啟迪,而迸發出來的創作激情。

㈥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讀後感100字左右

《小蝌蚪找媽媽》讀後感
我看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叫小蝌蚪找媽媽,裡面的故事是專:池塘屬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長著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每天都在水草中快活的嬉戲著。一天,他們開始找他們的媽媽了。他們第一次見到了鴨媽媽就問:「你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鴨媽媽就說:「你們的媽媽有一雙大眼睛你們去找找吧。」小蝌蚪游著游著。他們看見一條長著大眼睛的鯉魚,連忙喊:「媽媽媽媽。」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腳和一個大大的白肚子,你們應該到有荷葉和荷花的地方去找。」小蝌蚪們又開始往前游,他們看見一隻青蛙長著大眼還有四條腳和一個白肚子它們游上去說:「你是我們的媽媽了,為什麼長得和我們不一樣。」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長大後也就和我一樣了。」
讀了這個童話我感到小蝌蚪找媽媽這堅定的心情。雖然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可是它們還是不停得在找,小蝌蚪真有自信心、真堅強。

閱讀全文

與小蝌蚪找媽媽繪本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