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的學制式官學,私學和書院嗎,這三個不是教育性質嗎
古代的學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封建朝廷直接舉辦和管轄的官學,也有各地專方所辦屬的官學學校,還有一些名人大儒創辦的私學,至於「書院」,只是各種辦學所取的名字,例如嵩陽書院,原建築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為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8年),更名為嵩陽觀,為道教活動場所。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時,改為行宮,名曰「奉天宮」。五代周時(公元951-960年),改為太乙書院。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改名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
所以中國古代的學制只有官學和私學之分,沒有書院這個叫法。
嚴格上講官學和私學只是辦學形式不同,本質上沒有區別,就和現代的國家重點大學和民辦大學的性質是一樣的。
B. 古代書院的懲罰方式
最常見的是戒尺吧,魯迅在《三味書屋》一文中提到過。
然後也會有勸退啊,罰錢內等懲罰方容式,只不過不說錢,而是叫「膏火」「花錢」等
然後這篇文章很有意思,你可以看看http://bjwb.bjd.com.cn/html/2014-05/01/content_175428.htm
C.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的書院模式
校區實行學院-書院制培養模式,即每個同學都有兩個身份,既隸屬於一個學院,同時又隸屬於一個書院(由相鄰宿舍組成的學習、生活社區)。在學院里接受專業教育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書院里通過不同專業學生的共同生活、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以及助理導師(研究生擔任)、成長導師(輔導員)、學業導師(各學院委派)的咨詢、領航,有利於學生人格的養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學院—書院協調發展機制,實現在校生「均衡教育、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2014年9月,校區設有三個書院,以老一代教育家屈伯川、錢令希名字命名的伯川、令希書院,以中國奧運第一人、中華體育先驅、我校首批功勛教師劉長春教授名字命名的長春書院。 伯川書院,是大連理工大學首批成立的兩個書院之一。是以大連理工大學的創始人、「211工程」首倡者、我國著名教育家屈伯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屈伯川博士辦學生涯中,主張通過多種形式辦學,為國家培養多種層次、多種學制人才的辦學理念。大連理工大學「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學精神是伯川書院所崇尚的精神圭臬。
伯川書院遵循書院制的育人特點,兼收中國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與西方文化中「博雅教育」的精髓,強調大學在注重傳授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應該注重通識教育,提供人文訓練,培養人文素質,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書院的第二課堂與學院的第一課堂緊密結合,即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專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伯川書院強調「尊重」、「平等」,塑造學生優雅的人文素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伯川書院強調學生的人格養成應在學校教育中居於重要地位,每一個學生在獲得精深的專業修養的同時,還應成為富於愛心而心靈愉悅的人;成為勇於挑戰而行為自覺的人;成為樂於擔當而志存高遠的人。
伯川書院內,不同學院和學科專業的學生學習交流、生活娛樂在一起,有利於理、工、醫、農、經、管、文、法、商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在思想、情感、文化、信息等方面相互交融、影響、促進和提高,有利於學生視野的開闊、學業的交流;書院的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多讀書、多實踐、多鍛煉,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學生義工、勞動、體育鍛煉、活動實踐等,促進學生在體驗中成長,提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自立、自主、自覺能力。 伯川書院致力於培養學生博覽群文,通曉天下大理;心胸寬廣、學有所得、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書院現任領導:
院長:李成恩(兼)
常務副院長:楊曉英(兼) 大連理工大學令希書院成立於2013年9月,是大連理工大學首批成立的兩個書院之一,是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堅持高起點、新模式、國際化、合作共建的辦學方針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具體體現,書院以我國著名的力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我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的開拓者錢令希先生的名字命名。
令希書院享有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各方面得天獨厚的資源,擁有一系列現代化的教學和生活服務設施,力求為學生創建和諧、舒適、充滿學術氣息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書院配有專職的成長導師,與陸續聘請的學業導師、班主任、生活導師以及成長顧問一起構成完善的育人隊伍。書院通過營造溫馨家園,實施關愛計劃,注重個人指導,積極搭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時令希書院設有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以實踐課程為主體,以名家講壇和學生論壇為兩翼,在學生的成長中突出實踐教育,在學生思想啟迪中既發揮專家學者的引領,又重視學生之間的學術討論,思想碰撞。
作為令希書院的精神指引者,錢令希先生是大連理工大學歷史發展中的標志性人物,他的思想、睿智和品格已成為大連理工大學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錢令希先生畢生富於創新精神、倡導學術自由,在理論創新和工程技術兩方面都卓有建樹,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成功建設,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成功研製,中國第一個現代化原油輸出港的成功設計建設……都離不開錢令希先生的嘔心瀝血。基於錢令希老先生的科學精神和教育思想,融合通識教育和專才教育相結合的理念,令希書院將「科學創新,學術自由」確立為書院的第一理念,著重培養青年學子對學術敢於挑戰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對科學的無限嚮往和不懈追求。
錢令希先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教育事業。早年外寇入侵,國難當頭,而在比利時學業優異,前途大好的錢令希先生卻毅然決定回國,努力實踐「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的理想,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投入到了祖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1978年,在參加全國科學大會期間,年過六旬的錢令希先生感奮不已,揮毫寫下了「獻身科教效春蠶,豈容華發待流年;翹首中華崛起日,更喜英才滿人間」的詩句。詩中道出了錢令希先生獻身科教,執著追求的品格,也體現出他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鼓勵後來人超越自己的願望。於是,「愛國奉獻,甘為人梯」也成為令希書院精神的重要組成,指引書院培養學子的愛國精神和奉獻品格。
令希書院將秉持「科技創新,學術自由;愛國奉獻,知行合一」的書院精神,注重個性培養和全面發展相結合的教育理念,立志培養崇尚科學,熱愛祖國,樂於奉獻,德才兼備的新時代英才。相信錢令希先生的風范、品格定會激勵著令希書院的師生們發奮工作,努力學習,鑽研科學,為國家發展,民族崛起而自強不息!
書院現任領導:
院長:盧中昌(兼)
常務副院長:郈 兵(兼) 長春書院成立於2014年7月,是繼伯川、令希之後,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成立的第三個書院。長春書院以「中國奧運第一人」——我校功勛教師劉長春教授的名字命名。將「誠朴友善正直,勤學深思敏行」奉為書院精神。書院在劉長春先生的感召下,著重強調強健的體魄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智識教育的基點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基石。旨在幫助學生們吸納體育競技所包含的忠誠、勇氣、友誼、信任、合作等基本價值,以及公平競爭、捍衛榮譽、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並引導學生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專業技能學習上的精進不止,人文素養培育上的睿智博學,與實踐能力鍛煉上的銳意進取。最終實現學生身體、智力與品德的全面發展。我們致力於為學生有目的自由發展搭建平台,願每一位學子都能在長春書院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進,能夠自由而有力地追逐自己的夢想。
長春書院坐落在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的西北角:由B15、B17、B19三棟學生公寓組成,其中B15是研究生公寓,B17是本科女生公寓,B19是本科男生公寓 。書院內的學生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健身中心、朋輩輔導室等,都為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場所選擇。在這里,隨意一處便是活動實踐的平台,任意一地即是學習思辨的領域。長春書院內還設有學生心理咨詢室和學業與發展咨詢中心,它們將為學生四年中不同階段的發展問題提供全方位、個體化的指導服務。不僅陪伴同學們克服在成長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更致力於將他們在大學前期的學習規劃、活動參與與未來的職業發展相對接。由書院學生自己組織的書院團委、學生會、自管中心與自強社,旨在體現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在成長導師的引導與協調下,充分展開導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持續互動,最終完成學生的自我管理、自主鍛煉與自由發展。
長春書院將「誠朴友善正直,勤學深思敏行」奉為 院訓,希望同學們在做人方面誠信、淳樸、友愛、善良、正直,在做事上勤奮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行動快捷。
書院在劉長春先生「熱愛祖國、不甘屈辱、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精神感召下,著重強調強健的體魄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智識教育的基點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基石。旨在幫助學生們吸納體育競技所包含的忠誠、勇氣、友誼、信任、合作等基本價值,以及公平競爭、捍衛榮譽、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並引導學生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專業技能學習上的精進不止,人文素養培育上的睿智博學,與實踐能力鍛煉上的銳意進取。最終實現學生身體、智力與品德的全面發展。我們致力於為學生有目的自由發展搭建平台,願每一位學子都能在長春書院學有所思,學有所獲,學有所進,能夠自由而有力地追逐自己心中的夢想。
書院現任領導:
常務副院長:於 波
D. 古代書院的教育模式是怎樣的又有哪些禮儀文化
古代的教育模式就是一個先生,教一群孩子,然後手拿戒尺,會很嚴厲的那種先生,禮儀文化就是必須要尊師敬長。
E. 書院作為一種教育組織正式形成是在哪個朝代
書院教育,是宋元明時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組織形式。「書院」一詞,最早出現回於唐代。不過,那時的書答院主要還只是編書、藏書以及讀書的場所。作為具有一定規模的教育場所的書院,是到宋代才出現的。當時,剛剛經歷五代十國戰亂,文化教育亟待振興,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傳陣地,以私人講學為核心的書院教育,就順應這種時代需要而出現了。宋代書院教育,以其官私結合的教育體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組織形式,呈現出與古代私學大不相同的面貌。不僅如此,書院教育與宋代官學之間也有較大區別。
F. 中國當代書院式教育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分別是什麼
中國當代書院式教育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分別是什麼,
這個題目太大了。
到書店買本書看吧。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G. 宋代書院實行的教學方式是什麼
宋代書院實行自由討論學術的教學方式,並強調自學為主,師生共同研習學問版,辦學風格較權為開放,氣氛活躍。學生可不拘於一家一派之學,自由擇師,來去自由。故爾學生的思路也比較活躍,眼界也更加開闊。諸如浙東奉化舒磷少從張拭問學,以後又先後追隨陸九淵、朱熹、呂祖謙求學,終成大器,被丞相留正譽為「當今第一教官」。信州五山(今屬江西上饒)人汪應辰少從呂居仁讀書,以後歷拜胡安國、張拭、呂祖謙為師,求得「造道之方」,終成紹興五年(1135)殿試狀元。書院自由拜師求學的風氣,顯然是與理學家的倡導和教育實踐分不開的。宋代書院講學也頗為開放,講學之師不限於本院教師,凡當世名儒、諸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都可應邀開座講學,且不受資歷和年齡的限制。諸如:南宋理學諸派中,朱陸各立門戶,相互辯難,但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也邀請陸九淵前去講學,朱熹竹林精舍作成,也邀請學生黃斡代即講席。這種相對自由開放式的教學制度,使得書院往往成為名師薈萃的學術中心。
H. 石鼓書院是怎樣發展成講學式書院的楷模的
1657年,桂王的永曆政權內部發生矛盾,清世祖命經略大臣洪承疇率所部相機進取,洪承疇將石鼓書院當做軍事指揮所。同年,偏沅巡撫袁廓宇上奏清廷,申請重建石鼓書院。
此時,山上建有合江亭、禹王碑、武侯祠、大觀樓、會講堂、忠節祠、七賢祠等建築。其中,禹王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因字體奇古,似蜷身蝌蚪,難以破譯。傳說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
1668年,知府張奇勛擴建石鼓書院。1689年,知府崔鳴再次擴建。清代書院實行科舉化,石鼓書院成為傳授舉業、培養科舉人才之地。石鼓書院的山長大都頗有名望,如曠敏本和林學易都是衡山縣人,均為進士出身,都是石鼓書院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山長。
曠敏本23歲中秀才。1723年,他被學使黎致遠賞識,選拔為貢生。翌年被舉貢進京入國子監肄業,候選知縣,隨即被考選充任景山內廷教習。在為人做幕客的數年中,他並未忘記功名進取,於1729年考中舉人。3年後,他又考中乾隆丙辰進士,並被選入翰林院為庶吉士。
1754年,湖南巡撫禮聘他出任長沙嶽麓書院山長。3年後,他又遭母喪,於是離職還鄉守喪。此後,他便長期住在南嶽老家,專心從事讀書著作,後出任石鼓書院山長,因學問精湛,出類拔萃,備受時人稱頌,士子爭以出其門下為幸。
林學易於1754年中進士,官至翰林院檢討,丁憂歸家,不復出。1761年,他被聘為石鼓書院山長,連續執掌書院達15年之久。他是書院歷史上較有成就的山長之一。除任職石鼓書院外,林學易還先後在衡陽蓮湖、衡山集賢、湘潭昭潭、永州群玉諸書院任職,其「品行、學問、文章為當時所欽」。
石鼓書院的末代山長為曾熙,字季子,又字嗣元,晚年自號農髯。曾熙出身貧寒,兩歲喪父,靠母親為人縫補漿洗,艱難度日。他的外舅時常接濟,並啟蒙他識字。曾熙自幼聰慧,刻苦勤奮,故里一直都流傳著「囊螢照讀」的故事。
曾熙8歲能吟詩賦對,為人代寫春聯,在鄰里周邊有「神童」之譽。他20歲中秀才,31歲中舉,43歲殿試中進士,官至兵部主事,兼任提學使,弼德院顧問。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曾熙「投筆從戎」,抗擊外敵入侵。在《馬關條約》簽訂前夕,他積極參與康有為發起的「公車上書」,遭到清政府的排斥。
於是,曾熙轉為「教育救國」,先後兩次應湖南當局聘請,回湘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並擔任湖南教育學會會長、湖南南路優級師范學堂監督,被譽為「南學津梁」。
石鼓書院成為湖湘地區引人矚目的儒學傳播基地,並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國古代「講學式」書院的楷模,對湖湘文化的演變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880年庚辰會試,石鼓書院的祝松雲、譚鑫振、楊依斗、陳鼎4人同中進士。像這樣的棟梁之才,還有清代的中興名臣彭玉麟、衡陽第一個傳臚彭述等,他們均有所作為。
彭玉麟,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他在就讀於衡州府城石鼓書院時:舊袍敝冠、三餐不繼,然介然自守,未嘗有飢寒之嘆。而此時,他的弟弟彭玉麒則尚未成年就跟別人去遠方學做生意,多年不通音訊。面對窘境,彭玉麟只得放棄學業,在軍營中謀了一份文書的職業,聊以奉養寡母。然而,美玉始終不同於礫石,在這期間,彭玉麟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位伯樂,就是衡州的知府高人鑒。一個偶然的機會,高人鑒在軍營中看到了彭玉麟寫的一份文書,對他的文才與書法大加贊賞,於是招攬為門下弟子。自此以後,彭玉麟的人生路途才算順暢了許多。後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起義,把衡湘一群優秀知識分子推上了歷史的前台。
清末,彭玉麟擔任水師統帥,湘軍首領,人稱雪帥。他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
1853年9月至次年正月,曾國藩在衡州組建湘軍水師,石鼓書院附近的水面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1902年,石鼓書院改為衡陽官立中學堂,1904年再改為湖南南路師范學堂。
後來,石鼓書院相繼改為「衡郡女子職業學校」和「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因石鼓山地形狹小,無法滿足新型學校要求,學校遷移,書院便成為游覽、祈祀的名勝之地。
I. 宋代的書院教育有哪些特點
宋代的書院教育的特點: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盛行講會制度,提倡百家爭鳴。教學上實行門戶開放,師生眼界開闊;書院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才於一域。學習以個人鑽研為主,師「示之於始而正之於終」。師生關系融洽。
宋代為古代書院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書院產生的歷史背景比較復雜,是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產物。歸納出其中幾點重要的原因:
官學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書院的產生是必然,填補了官學的空白;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促進了書院的發展;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佛教禪林的影響;雕版印刷術的普及應用,促進了圖書事業的發展,從而為書院的各種教學活動及研究活動提供了便利。
(9)書院式教學擴展閱讀
北宋初年,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陸續出現睢陽(應天府)、嶽麓、白鹿洞、嵩陽、石鼓、茅山、象山等書院。其中睢陽(應天府)、嶽麓、白鹿洞、嵩陽書院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到仁宗末年,北宋前期較有影響的書院全部消失。
熙寧四年(1071)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以削弱書院和縣學。七年將有教授的州中書院並入州學。南宋初期,張栻、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等學者開始修復書院,並成為學派活動基地及講學的場所。
理宗(1224~1264)即位後,將理學定為正統學說,書院教育成為朱熹等理學大師的遺產被官府繼承。景定元年(1260)起,正式通過科舉考試或從太學畢業的官員才能成為每個州的書院山長,朝廷藉此控制書院。
J. 什麼是住宿式書院
學生可以在書院中住宿、自習、研討、就餐、休閑和社交。每個學生擁有獨立專的居住空間,並共享客屬廳和衛生間。位於一樓的多功能建築設計(圖書室、學習室、討論室/交流吧、活動室/休閑吧、健身房等)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親密的、支持性的學習生活環境。
(10)書院式教學擴展閱讀:
住宿式書院制度在英國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而美國的一流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以及香港的中文大學亦奉行住宿式書院制度,甚至台灣的東海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內地的上海復旦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現也正嘗試引入住宿式書院。
一向以提供一流教育為目標的澳門大學也在試行書院制度,讓學生提早體驗書院模式的好處。經過近半年的試行,學生漸漸由初期的不習慣到樂在其中,這也令澳大更有信心在新校區全面引入住宿式書院,實踐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