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空間圖形」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 看一看,描一描。
1.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看!(出示課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麼畫的?誰畫的好?
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麼畫的?
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後又回到起點。
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 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二)找一找,摸一摸。
1.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一個例子說說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周長,也可以下位找。(指導: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地面周長、水池池口周長。)
2. 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❷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案與教學反思
《什麼是周長》教學反思 從課中,我感覺到,惟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什麼是周長」,經歷 一種生活體驗,才能讓學生對原來所認識的「周長」達到真正的「數 學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而這也正是《數學 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程性目標中學生「體驗」的價值所在。 在本節 從課中,我感覺到,惟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什麼是周長」,經歷一種生活體驗,才能讓學生對原來所認識的「周長」達到真正的「數 學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而這也正是《數學 課程標准》所提出的程性目標中學生「體驗」的價值所在。 在本節 課中,我讓學生從學具袋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樣學具,把學具按在 紙上,用鉛筆沿著物體的邊畫一畫,畫出的圖形同桌互相欣賞。這是 學生對物體周長最初的感受和體驗。然後讓同學們看一看「螞蟻小畫 家」是怎樣畫畫的,並且通過螞蟻小畫家知道它畫的就是樹葉的周長, 這是學生通過觀察的方法來感受物體的周長。反過來讓學生說一說你 剛才畫的是什麼圖形的周長,通過小組、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明 確什麼是物體的周長概念。這種概念仍停留在模糊的狀態。於是讓學 生通過描出樹葉的邊線、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和數學書封面的邊線, 再獨立體驗物體的周長。如果這種獨立體驗缺乏監督、合作與交流, 就會讓一部分同學仍處在模糊的狀態,同時給機會他們培養偷懶的意 識,這絕對是我不想看到的現象。於是老師提供了一個互相監督、合 作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樣的一個空間里量一量對方的頭圍、腰 圍、腿圍、胸圍等一系列活動。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和監督,學生 對物體的周長由模糊過渡到清晰的認識和理解。這種生生之間的監督、 合作與交流,比老師的傳授更為有價值和意義。在自主探索量出一片 樹葉的周長時和進一步合作完成量出一片樹葉的周長過程中,把活動 推現了高潮。看到學生為了探索新知而同心協力的樣子,我可高興極 了。因為我就希望看到這樣的場景,並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上常常出現 這樣感人的場面。
❸ 《紙繩力量大》大班科學優質課活動教學反思
紙繩力量大,也就是和一根筷子易斷,十根筷子難折一樣的道理了。紙繩也有很小與很大的,現在最大的紙繩都有20MM粗了,不知道要多少人才能拉斷了。旁邊那家黎明紙繩公司上次還用了10個人都沒有拉斷,學生想去看看紙繩力量的話,可以和黎明紙繩公司商量一下,看可不可以去參加。
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案與教學反思
《什麼是周長》是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是一節概念課的新知教學,本科的教學目標是認識周長,屬於幾何范疇。基於知識特點,我在設計教學時,將認知過程分為概念認知和實踐理解兩部分。下面具體反思一下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
先說優點:
1.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幾何直觀演示,使概念直觀生動,強化認知。
在開課出我以樹葉為例引導學生理解「一周的長度」這以抽象的概念,並用課件給學生了一個直觀明確的認知:周長就是圖形邊線一周的長度。增強了學生對周長概念的認知。
2.實踐理解,梯度深入。
在實踐體驗環節,描一描平面圖形,這里我在活動單上設置了「樹葉、圓形、星形」的三個圖形,讓學生從規則、不規則,曲線、直線不同的層面體驗物體的周長。
算一算,量一量中設置了三個層面的實踐。第一層測量計算規則的圖形周長如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怎麼算的?」來明確圖形的周長概念;第二層設置了不規則的測量不規則的圖形,樹葉的周長。使學生對周長的概念認知進一步的深化。最後是周長概念在生活中的應用,設置了實踐測量腰圍、頭圍的合作實踐,通過匯報交流讓學生明確這里測量的頭圍和腰圍必須是相應位置,水平方向一周的長度,讓所學知識生活化。
3.「以學定導,多元互動、 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度高。
在課堂教學上我以 "獨學、對學、群學"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給學生自學思考交流的平台,鼓勵學生大膽展示,敢於質疑補充。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實踐修正,在「自評、對評、師評」的互動式評價激勵中不斷自我修正提升。
4.運用幾何直觀演示,有效的滲透相關的數學思想、引出數學方法。
在教學中契機對學生進行相關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課堂教學更有深度。例如,在實踐活動二中,同伴互助測量一片樹葉周長時,向學生滲透了數學上的「極限思想」讓孩子明白,越精確越好,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其中一組同學在測量腰圍時,竟然撩起了衣服,讓同伴貼著自己的皮膚測量,力求精確,這時我又不得不向孩子們說明,生活中裁縫做衣服測量腰圍不求精確,只求舒適的尺度。
數學方法的引出也有直觀的演示支撐。學生匯報測量方法同時又引出了「化曲為直」、「分段計量」的測量方法;在練習提升比較「凹」、「凸」兩個圖形周長中,學生匯報比較方法時時形象的引出了「平移比較法」、「分段比較法」等數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從知識到實踐應用的方法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不足:
1.學生在實踐活動組織的鬆散,需要進一步要求。應多培養學生的自覺「收-放」意識。
2.多對學生進行有序的邏輯思維訓練,尤其是在匯報交流時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語言進行有序的邏輯梳理,讓孩子們的表達更有條理。
❺ 小學數學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 看一看,描一描。
1.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看!(出示課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麼畫的?誰畫的好?
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麼畫的?
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後又回到起點。
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 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二)找一找,摸一摸。
1. 你能從我們身邊找一個例子說說什麼是周長嗎?下面請你們同桌合作找一找,並且摸一摸它的周長,也可以下位找。(指導:課桌面的周長、課本封面的周長、黑板面的周長、地面周長、水池池口周長。)
2. 誰來說一說你們找的結果?你可以邊說邊指一指。
(三)量一量。
1. 大家找到了很多,看來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周長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比如,我們去做褲子時,裁縫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長,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腰圍。
2. 現在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大約是多少厘米?
估計的准不準呢?誰來量一量?(注重測量方法的指導:腰圍怎麼測量?)告訴大家測量結果。
3.根據這個結果,請你估計一下自己的腰圍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誰來說說自己的腰圍?看來同學們的腰圍大約在60 cm左右。
4.小結。
通過前面的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善於觀察、愛動腦筋,所以想邀請你們參加下面的闖關比賽。有興趣嗎?
這里共有3關,每闖過一關都會得到相應的分值。最後得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勝利者!有信心嗎?讓我們充滿自信迎接挑戰!
(四)闖關練習。
1. 先看第一關,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這里有3個圖形,請你選擇其中1個圖形。看課本45頁第2題,做在書上即可。
選擇長方形的能說說是怎麼測量和計算的嗎?有不同方法嗎?大家真聰明,關於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後面我們還要研究。
第一關誰成功了?請為自己加上100分!
2.下面我們來繼續闖第二關。怎樣量出樹葉的周長?誰闖過了這關加上200分。
3.第三關。 (課本45頁第3題)
課件出示圖:他們的周長一樣嗎?(指名說說)
我們來看看演示移動的方法。誰闖過了這一關?祝賀你們!每人加300分!
回想一下,剛才大家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圖形周長的?
這一關哪組闖過去了?請加上200分!
現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賀你們!其他同學不要灰心,有信心趕上他們嗎?希望你們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頭趕上!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有什麼收獲,你能談談自己還有什麼困惑嗎?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並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學,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微機向學生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後,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慾望;緊接著教師創設了第二個教學環節,描樹葉的輪廓,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然後教師又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後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藉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節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在一系列基本練習和變式練習中深化概念。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闖關比賽形式的練習,一下子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且將本節課的練習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練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第一關中,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學生出現了不同的測量和計算方法,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且為後面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第二、三關比較圖形的周長,學生通過比較圖形的周長,掌握了比較的方法(移動、測量),再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下面的問題就容易了。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測量自己的腰圍時,教師指導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學生對腰圍的認識還不夠,隔著很厚的衣服從外面測量腰圍,出現了很不準確的估算結果。
❻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案與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認識周長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初步體驗周長的意義. 【教學准備】樹葉,毛線. 【教學過程】 一、認識周長. 1、請同學們用一筆劃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樹葉的外形. 2、請學生匯報:你畫了那些漂亮的樹葉? 3、你有辦法得出那片樹葉的長度嗎?請試一試. 請學生單獨測量或者小組合作測量一片樹葉. 4、請學生匯報測量方法和結果. 5、定義:周長: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二、測量和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討論:要想得到這些圖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幾條邊?為什麼? 2、學生活動. 3、匯報結果. 三、每題中的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麼?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通過測量、移動等方法,做出判斷. 2、在小組中討論交流. 四、總結: 關於周長這個概念你在這節課里有什麼收獲? 你還想了解哪些問題? 作業設計:試著量一量某個物體的周長. 板書設計: 課後記:多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周長的由來.
❼ 小學數學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空間圖形」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 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看!(出示課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麼畫的?誰畫的好?
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麼畫的?
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後又回到起點.
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❽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案與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基礎上,進行平面圖形周長的教學的。它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教材呈現了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讓學生透徹的理解周長的含義是很不容易的。《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整節課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充分感受理解周長的含義。依據教材所提示的材料,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合理的補充了新的信息資源,並改進了信息資源的呈現形式。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通過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來達到對知識的掌握。
一、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周長。
在課堂上,首先我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以美麗的樹葉引入課堂。緊接著用「小螞蟻爬樹葉」 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接下來我創設了第二個教學環節,讓學生用彩筆來描一描書上45頁樹葉的輪廓和數學書的輪廓,並要求學生能像小螞蟻那樣用一句話描述,這樣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使課堂氣氛馬上熱烈起來,從而揭示了周長的意義。這是學生對物體周長最初的感受和體驗。
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周長。
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進行實踐活動的機會。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一連串的活動,自己感悟、獲取周長的概念。在學生初步感知了「周長」後,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桌面的邊線、數學書封面的邊線、黑板、文具盒等多個物體表面的周長。並動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組內說一說。再與學生一起演示,指出物體表面的周長。學生通過小組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議一議等形式,進一步明確了「一周的邊線」在哪裡?怎麼找?手指從哪裡開始指,一圈後就到哪裡結束?又通過課件練習,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一周的邊線」是連起來的(封閉的)。這樣,學生在描一描、摸一摸中,對周長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開展操作活動,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三、讓學生在拓展中掌握和鞏固周長的概念。
通過描一描,畫一畫,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的周長;通過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理解了周長;最後,採用量一量,算一算方法,鞏固了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先組織學生同桌測量頭圍、腰圍的長,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測量樹葉和數學書封面的周長,通過實踐操作在測量中深化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接著,引導學生探索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麼測量和計算,這樣的拓展活動激發了學生無限智慧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敢於創新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識技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
四、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當學生說到用毛線繞樹葉一周,再把用到的這段毛線拉直,在直尺上量出長度時,我適時地表揚:她用到了「轉化」的思想,把曲的線轉化成直的線,能化曲為直,很聰明。
當比較兩個圖形的周長時,我適時小結:平移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數學方法,你們應該很好的掌握。
這節課還是留有遺憾:由於想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所以存在前松後緊的問題,後面環節中的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也不夠充分,部分練習只有留待下節課進行,因此對課堂的調控還有待加強。